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开心一点桥 访问量:2799 更新时间:2023/12/29 1:16:21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较高的政权,通过南征北战彻底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年的混乱。公元645年,唐太宗派遣名将李绩灭了薛延陀汗国,横扫漠北地区。铁勒九姓率部降唐朝,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仆骨部人,其家族也在其中。

仆固怀恩早年加入朔方军,为人骁勇善战,正是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当时仆固怀恩担任朔方军左武锋使,追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振武军连续打败叛变将领高秀岩和薛忠义等部,随后入关作战,在灵武保卫唐肃宗。唐肃宗在灵武登基后第二年,曾经想邀请回纥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仆固怀恩被派遣到回纥那里借兵,根据《新唐书》记载,为了借兵,获取回纥人的信任,仆固怀恩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到了回纥,随后率领回纥兵收复长安和洛阳,扭转了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颓势。

收复长安和洛阳后,仆固怀恩因功被封为丰国公,随后在各地的反叛战争中,勇冠三军,因功担任朔方行营节度使,并被进封为大宁郡王,随担任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的副手,在762年再次夺回洛阳,歼灭史朝义部八万余人,又用了半年的时间平定河北的叛乱。按理来说,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朝应该休养生息,恢复战乱以来的经济,但是新登基不久的唐代宗却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尽管在《旧唐书》中,史学家认为唐代宗是“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君王。在《新唐书》中,欧阳修也认为“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

但是对于曾经帮助他平定天下的大臣,却十分猜忌,实际也表明他能力的不足。他认为安史之乱爆发是武将擅权导致的,这一点并没有问题,因为唐玄宗时期把地方兵权交了出去,最终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在所难免。然而唐代宗却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此,尤其对于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缺乏应有的待遇。不但不奖赏,反而对掌握兵权的功臣进行打压,比如郭子仪和李光弼,那都是平定安史之乱,带领唐朝中兴的名将,正应该论功行赏的事情,却遭到唐代宗的猜忌,郭子仪看得比较开被削去了兵权,没有引来杀身之祸。但是李光弼下场就不那么好了,因为遭受唐代宗的猜忌,连唐代宗的召见都不敢去,待在徐州忧惧而死。

其实,唐代宗总结出武将专权必出毛病这一点也没啥问题,关键是他却走上了一条宠信宦官的不归路。唐朝时期的宦官还可以领兵,唐代宗宠信的宦官中的鱼朝恩程元振就特别嫉妒李光弼,经常在唐代宗的耳边吹风,对李光弼进行诬陷。据说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从来都是四门大开,宦官来到他的家里,可以直接进入到郭子仪的卧室。如此种种都表明唐代宗宁愿宠信宦官,也不愿意信任武将,当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来瑱,就因为得罪了宦官被贬赐死。这些情况,仆固怀恩都看在眼里,也为自己的人生结局担忧。

后来史朝义引诱回纥犯边,勾搭回纥首领登里可汗,引十万回纥大军逼近关中,引发唐朝朝野震荡。唐代宗立马派人前去接洽,但是回纥的首领登里可汗提出要见自己的老丈人仆固怀恩(因为请回纥兵的时候,仆固怀恩将女儿嫁给了他),简直就是把仆固怀恩往火坑里拉。有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变得保守,对胡人也不像之前那么信任,但是如果他不去进行解释的话,很容易引发回纥进攻唐王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代宗特赐仆固怀恩免死铁券,于是仆固怀恩前去与登里可汗接洽,在仆固怀恩的解释下,“可汗大悦,遂请和,助讨朝义”。然而这种事情事后必然要遭受猜忌,以仆固怀恩与回纥的关系,就是说没关系,任谁都不会信啊!公元763年,仆固怀恩护送登里可汗回漠北,当时宦官就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自知无法申明,不愿再回朝廷,当时唐代宗派遣裴遵庆慰问,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的时候痛哭流涕,裴遵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仆固怀恩回朝。

就在仆固怀恩想要动身的时候,他的副将就以李光弼、来瑱的下场劝告仆固怀恩不要回去,皇帝已经猜忌他了,就不要想回头。随后,仆固怀恩就跟监军的宦官打了起来,宦官就称仆固怀恩造反,由于仆固怀恩的兵都是郭子仪的旧部,随后唐代宗就派遣郭子仪前去收拢仆固怀恩的部众,致使仆固怀恩无路可走,不得不走上反叛之路。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声称唐代宗去世,借此引领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部数十万前来攻打大唐,大唐危在旦夕,但是出兵没几天,仆固怀恩却意外暴病而亡,随后郭子仪带队平定了这场叛乱。

应该说,仆固怀恩不过是唐朝统治者针对功臣将领过于苛刻的一种反应,老实人受欺负,厉害的自然跳起来反抗了。但是唐朝的统治者也都是瞎折腾,搞来搞去都是帮着自己平叛的人,真正那些反叛而来的降将反而成了香饽饽,那是打不得骂不得,最后也还是这帮人把地方政权牢牢把握在手中,最后引发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这种厚彼薄此的处事原则也当真是让人头疼,就好比在我们小区,我的车停在单元门口,物业立马打电话让挪车,等到小区外的车停到那里耽误事的时候,我给物业打电话,让物业找车主挪车,物业的回复永远是,不是本小区的车,管不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曾大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安庆绪

    史思明虽然是安禄山的副手,但其能力、残暴、破坏力甚至还在安禄山之上,是唯一一个曾击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的叛军将领,尤其是叛乱中期史思明降而复叛,使安史之乱又多延长了一倍以上的时间。叛乱初期,史思明稳固了叛军的后方老巢叛乱初期,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洛阳,即将西进攻打潼关以进入关中。

  • 仆固怀恩嚣张跋扈,对皇帝指指点点,唐代宗:我忍你很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代宗,仆固怀恩,皇帝,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我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变,我为先帝扫平河曲,此罪一;我的儿子仆固玢被同罗俘虏了,艰难逃回来,为了鼓励士气,我将他斩首示众,此罪二;我两个女儿远嫁异国他乡,换取回纥援兵,收复长安,此罪三;我与次子仆固瑒亲冒箭雨,为国驰骋疆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叛乱迭起,我为先帝镇守此处,安抚众心,此罪五;我说服

  • 仆固怀恩:唐朝中兴第3名将,因冲动拉开藩镇割据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怀恩,仆固怀恩,郭子仪,唐朝,李光弼,唐军,李嗣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内地承平日久,无法抵御叛军攻势,中原迅速沦陷。此时,安禄山自立为皇帝,国号“大燕”,正式与唐朝分庭抗礼。756年,唐玄宗瞎指挥,哥舒翰麾下20万兵马败亡,燕军攻入长安,皇室逃难。危难之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王思礼等忠于唐朝的节度使奋起反击,与燕军战斗8年,最终平定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却因唐朝的猜忌和宦官的诬告被逼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仆固怀恩,宦官,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

    仆固怀恩就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个“理”,指的是“君为臣纲”,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些理,对于绝大部分饱受儒家伦理世代浸润的人而言,都是不可冒犯的存在;但在仆固怀恩这样的“蕃将”这里,却结结实实的碰了壁,落得个两败俱伤。古代任何朝代,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历来是头等大

  • 唐朝异姓王系列之仆固怀恩、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史思明,仆固怀恩,李光弼,安庆绪,郭子仪,安禄山

    仆固怀恩和史思明,一个是大唐的大宁郡王,一个是归义王。一个长期为大唐效力,但最后几年却叛唐,一个为叛贼与大唐作对,中间两年短暂却归附大唐。巧的是他们俩其实是敌手,由于他俩都背叛过唐,所以把他们放一块儿。先说仆固怀恩。仆固怀恩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最后平叛的收尾工作就是仆固怀恩完成的,论地位可以当

  • 唐史:举族为国死难,斩杀对敌投降亲子的仆固怀恩,为何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逍遥史贵族标签:唐史,唐朝,郭子仪,节度使,安禄山,李光弼,史思明,唐代宗,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让大唐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历时八年才被平息,对于唐朝而言,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有三个人,是郭子仪、李光弼(契丹族)、仆固怀恩(铁勒族)。因为功劳大,且掌握有兵权,在“安史之乱”被平定,政局稍微稳定后,这三位功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朝廷的猜忌。郭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会起兵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仆固怀恩,郭子仪,李光弼,李孝恭,唐肃宗,平定

    准确来说,仆固怀恩是唐肃宗时期的凌烟阁第一功臣,而非凌烟阁第一功臣。将功臣画像放入“凌烟阁”的制度,始于唐太宗。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后,肃宗、代宗、德宗、宣宗、昭宗等五位皇帝,皆有将本朝功

  • 通俗西藏史(一百八十三)——仆固怀恩与回纥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突厥,可汗,回纥,薛延陀,仆固怀恩,通俗西藏史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期节目的最后部分,我们讲到了仆固怀恩最大的威胁是让吐蕃与回纥有了合作的机会,而郭子仪利用自己在回纥的威望,打破了二者之间继续合作的可能性。今天这期咱们就来

  • 通俗西藏史(一百八十二)——吐蕃与仆固怀恩之乱(下)

    历史解密编辑: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标签:吐蕃,回纥,郭子仪,节度使,仆固怀恩,通俗西藏史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上期咱们讲到,第一次仆固怀恩之乱被郭子仪化解。但他不甘心失败,于永泰元年( 765年 ),再次了纠集各部几十万人马,矛头直指长安。按照《旧唐书吐蕃传》的记载

  • 平定安史之乱的是仆固怀恩,历史书为何只介绍郭子仪与李光弼?

    历史解密编辑:老麦美食标签:平定,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历史书,仆固怀恩,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现在提起安史之乱,都知道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在很多歌剧中,也会着重提到这两个人。郭子仪有重建唐朝的功劳。但实际上,还有一个人对这场叛乱的镇压功不可没,那就是仆固怀恩。后期又承担了平叛的重任。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贡献被忽视了。这有非常实际的原因。历史书是人写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编辑的,这取决于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