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仆固怀恩是唐肃宗时期的凌烟阁第一功臣,而非凌烟阁第一功臣。将功臣画像放入“凌烟阁”的制度,始于唐太宗。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后,肃宗、代宗、德宗、宣宗、昭宗等五位皇帝,皆有将本朝功臣的画像放入凌烟阁的先例。终唐一朝,现在能查证到的,入凌烟阁的唐代功臣共有100人左右,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等等,这些画像全部面向北方,阁中有中隔,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
而在这百余人中,仆固怀恩是绝对不够资格被称为凌烟阁第一功臣的,先不说李孝恭、秦叔宝、程咬金等这些开国功臣的功绩就要比他大,就单单是与他同时期的郭子仪,他的功绩都要比仆固怀恩大,因此仆固怀恩绝对是称不上是凌烟阁第一功臣的。只能说,仆固怀恩是唐肃宗时期,被放入到凌烟阁的功臣中功绩最大的一位。仆固怀恩,大唐最为忠心的一位臣子,安史之乱时,为挽救大唐,先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有说三个)远嫁回和亲,以此向回纥借兵平叛,后其家族更是有46人为国捐躯,死在了平定叛乱的战斗中,可以说仆固怀恩家族是满门忠烈,他们为大唐付出了很多,几乎是全部。但是,仆固怀恩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唐皇的厚待。自安史之乱后,唐皇对武将不再信任,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手握重兵的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光弼等大将,对于这些将领,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皇开始着手对付他们,对于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光弼等这些功劳特别大的功臣,因此时天下尚不稳定,且要杀了他们,军心必定动荡,甚至有可能引起叛乱,所以对于他们,唐皇是采取明升暗降的操作,即给予他们高官厚禄,但其兵权被剥夺。而对于来瑱等地位不是很高的将领,唐皇是直接采取赐死的操作,以此永绝后患。
因仆固怀恩在军中的声望实在太大,且功绩也很卓越,所以唐皇并不敢对他进行明目张胆的迫害,只是将他束之高阁,不再重用他。而最初,在被冷落,被猜忌时,因心怀对大唐的忠心,仆固怀恩始终都未有任何怨言,而是依旧想为大唐效力,想替大唐奉献出自己最后的一丝价值。因此,当仆固怀恩的女婿登里可汗引兵来犯时,其明知自己若去,就会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此为借口去陷害于他,可为了大唐天下,他依旧无怨无悔地前往。最终,其前往安抚回的举动,果真如仆固怀恩所想的那般,他被朝廷所猜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以此借口向唐皇诬告他有谋反之心。直到这时,仆固怀恩终于对唐朝失望了,他曾经是那么无怨无悔地为唐朝付出了所有,他的女儿为了大唐远嫁,他的家人为大唐舍生于战场,全家46人死在战场上,可是他最终换来了什么?是皇帝的猜忌,是奸臣的陷害。最终,忍无可忍,对大唐彻底失望的仆固怀恩,他还是反了。
仆固怀恩的造反,没有让人觉得有一丝的愤恨,也没有让人觉得有一丝的鄙夷。相反,他的造反,让人觉得很应该,也让人觉得很悲凉,可以想象在起兵的那刻,仆固怀恩的心是何等的悲凉,他为大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对大唐是忠心耿耿,为大唐是出生入死,可是最终他换来的是什么?是不信任,是猜忌,是镇压,是束之高阁,想想看,被自己用命挽救的人,居然背叛了自己,这该有多么的心痛。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