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之死,又是历史上一个血的教训。
明太祖朱元璋,一辈子都不敢轻易责备给他做饭的御厨徐兴祖,就是担心这些人随时对他不利。而安禄山却将自己的儿子安庆绪,以及近侍李猪儿和最信任的大臣严庄全给惹毛了。这些人想要杀安禄山,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安禄山起兵叛唐之后,自称皇帝,建立了大燕。安禄山做了皇帝,立储自然就是首要的大事。不过,安禄山跟很多帝王一样,没能避免立储失误所带来的危机。
如果遵循嫡长制,安禄山应该立长子安庆宗为太子。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居住在长安的安庆宗首当其冲,被唐玄宗所杀。
此时,安禄山应该立次子安庆绪为太子。
可是,安禄山却因为最宠段夫人,爱屋及乌,就准备立段夫人之子、自己的第三子安庆恩为太子。
安禄山的这一想法,让安庆绪惶恐不已。因为安庆恩一旦继位,必然会想方设法除掉他这个对皇位威胁最大的哥哥。安庆绪为了自保,自然而然产生了杀意。
最受安禄山信任,替长居深宫的安禄山处理朝政的心腹大臣,中书侍郎严庄,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即将有大事发生。他为了避免自己在即将到来的变乱中遭遇不测,主动向安庆绪靠拢。
严庄找到了安庆绪,劝说安庆绪要把握住时机,大义灭亲,抢夺皇帝宝座。否则,很可能会自身难保。
安庆绪早已经惶恐不安,跟严庄是一拍即合,同意了严庄的提议,并且让严庄谋划刺杀安禄山。
严庄作为安禄山的心腹,自然对朝堂内外的事务,都了然于胸。他找到了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让李猪儿负责实施最终的刺杀任务。
安禄山因为身体肥胖,起兵之后,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甚至双目都已经失明,无法视物,性情也变得十分暴躁。
安禄山一发火,就会责打正在身边伺候的奴仆,甚至是大臣。严庄都曾挨过安禄山的打,而安禄山的近侍李猪儿,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挨打最多的人。
严庄找到李猪儿,两人同样是一拍即合。李猪儿爽快的答应了严庄,准备伺机杀死安禄山,助安庆绪登上皇位。
安庆绪、严庄、李猪儿三人串通好之后,在正月初一的夜间,开始实施刺杀计划。
安庆绪带人控制了守卫安禄山寝宫的侍卫,然后,持刀守住了大门。安庆绪是安禄山的次子,儿子给父亲把守大门,自然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异常。
严庄则和李猪儿一起入内,进入了安禄山的寝帐。一个是安禄山的宠臣,一个是安禄山的贴身宦官,同样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此时的安禄山,正躺在床榻之上熟睡。李猪儿上前,一刀砍向了安禄山的腹部。双目失明的安禄山疼痛之下,伸手去摸平时放在枕边的宝刀,竟然摸了一个空。刀早已经被李猪儿拿走了。
安禄山立刻明白了,怒吼道:“必家贼也。”
可是,任凭安禄山如何吼叫,已经无人能帮他了。李猪儿一刀接着一刀砍下,安禄山倒在了血泊之中,一代枭雄就此殒命。
儿子、宠臣和近侍,这些人都是可以随时接近安禄山之人,想要找机会杀掉一个早已经病重,双目失明的安禄山,自然不是难事。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后梁太祖朱温,也是被其子朱友珪闯入宫中所杀。三国张飞,也是因为暴打手下的部将,最后被张达、范强所杀。所以,千万不要让比较亲近的人产生怨恨,特别是儿子、近侍之类的人。毕竟,越亲近、越信任的人,如果有了异心,就越难防范。
正因为此,当朱元璋在得知自己的儿子晋王朱棡鞭挞厨师之时,“驰谕”警告朱棡,不罚并非是姑息,而是怨不在大,万一产生了怨恨,那这些近臣刺杀主人是最容易得手的。
而刘备也曾警告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要不不罚,如果真的惩罚了,那最好不要将被惩罚过的人放在自己左右,否则,会招致祸患。
安禄山跟张飞一样,都是勇猛善战,性情暴躁之人。可是他同样没有吸取张飞的前车之鉴呀,那么被安庆绪等人轻易杀掉,也就是必然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