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是怎样被平定的,仆固怀恩到底有多能打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是怎样被平定的,仆固怀恩到底有多能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1813 更新时间:2024/2/19 18:17:29

上元三年二月,安史之乱已经到了最后的决战关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在与史朝义部将谢钦让的激战中被敌人生擒,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城陷,淮西震骇,叛军通往江南的门户再次洞开。好在李光弼反应迅速,得到消息立即来了一招声东击西,调派侯希逸、田神功和能元皓前去围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迫使史朝义急令谢钦让回军救援,这才使得淮西的局势转危为安,有惊无险。

而经此一役,朝廷意识到想要在东南有效地阻挡住叛军南下的铁骑,稳固朝廷的财赋命脉,非李光弼坐镇不可,于是李光弼的名字便消失在了平叛主帅的候选名单上。李光弼走不开,郭子仪不招太监(鱼朝恩程元振)待见,统统与平叛主帅的资格无缘,在这种情况下主帅的位子只有一个人做得了,那个人就是仆固怀恩

十月,唐朝方面终于一切准备就绪。此次出征,唐军的中军由皇帝的长子、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坐镇,由于这年雍王殿下只有二十岁,因此事实上的军事主官是他的副手,刚刚荣升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仆固怀恩。事实上,皇帝陛下还曾想起用郭子仪,让他以副元帅的职务加入团队,谁知程元振、鱼朝恩双双出面强烈反对,唐代宗不得不放弃想法。

十月二十三日,各路唐军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式出征,分别直奔他们的对手,完成他们的任务。

陈郑节度使李抱玉率军从河阳南下,直插中原,他的作战目的是分散叛军注意力,混淆视线;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挥军从陈留进入敌占区,其战略意图是阻敌增援,同时牵制叛军兵力;至于与叛军进行最后决战的重任则落到了从陕州出发的这一支唐军的身上。

这支唐军以仆固怀恩及回纥大将左杀为先锋,观军容使鱼朝恩、陕州节度郭英乂为后殿,自渑池进兵。由于出兵前将雍王李适留在了陕州后方,所以仆固怀恩再无顾忌,再加上他又是唐军的实际统帅兼回纥可汗的老丈人,说一不二,因此在他的统领下,大军很快便进驻同轨。

同轨这个地方就在今天河南省洛宁县的东面,距洛阳市区也就八十多公里的路,唐朝的时候如果马不限速,最多也就半天的时间。

所以当唐军大举进攻,先锋部队已进驻同轨的消息传来时,史朝义当即大吃惊,即刻下令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此时此刻,在史朝义身边众将中最有发言权的是阿史那承庆。作为叛军一直以来的谋略担当,他向史朝义献计看人下菜,具体说来就是唐朝如果只派唐军前来,那就倾巢出动,与之决一死战,但如果唐军是在回纥人的陪同下一道杀过来的,那就要避其锋芒,主动退守河阳。

史朝义考虑了一下,就果断地拒绝了阿史那承庆的建议,因为在他看来,暂避风头什么的实在是太怂了。如果一听说回纥骑兵到来就主动撤退,那以后凭什么夺取天下,而奇取天下后又怎么面对回纥!所以史朝义下定了决心,无论唐军是独自前来还是与回纥人结伴而来,他都要与对方对面决战,并亲自击破对方。事后的发展证明,正是这个念头导致了史朝义的败亡。

史朝义下定了决心,仆固怀恩则在全力行动。

十月二十七日,唐军和回纥骑兵进抵洛阳北郊。仆固怀恩下令分出一部分兵力攻取怀州(今河南沁阳市)。

二十八日,唐军攻克怀州,完成了对叛军北归道路的封锁。

二十九日,唐军各部就地休整。

三十日,战斗正式打响。

这一天一早仆固怀恩便率领唐与回纥的联军出现在黄水(《资治通鉴》作横水),这里是数万叛军的营垒所在地。仆固怀恩似乎并没有一上来就强攻敌营的打算,他率军在西原列阵,与叛军正面相向,然后派人前去挑战。

但是叛军似乎并没有出战的意愿,任凭仆固怀恩怎么派兵呼喝叫骂,营寨里的叛军士兵就是坚守不出。决战无门这就很尴尬了,不过在仆固怀恩的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有的只是淡淡的微笑。因为他原本就没想着与叛军正面对决,挑战什么的只不过是转移注意力的烟幕弹,此时此刻,由唐军精锐骑兵和回纥军组成的真正的进攻部队已经绕道南山,出现在了敌人营垒的东北面。

当看到敌营东北角招展的红旗,仆固怀恩知道了部队已经抵达进攻位置,于是他摇动了帅旗。此时,隐藏在敌营后身的唐军精兵及回纥騎兵突然以雷霆万钧之势突入叛军营寨、对叛军展开了轮番冲击,联军騎兵在营房之中来往纵横、刀砍箭射,所向披靡!大部分叛军士兵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被疾驰来的骑兵砍倒。

背后遭此痛击,又被仆固怀恩率军正面突破,叛军很快撑不住,全线崩溃,数万人被唐军当场斩杀(一鼓而拔,贼死者数万)。可是,仆固怀恩没有说话,因为多年的作战直觉告诉他,战事还没有结束。很快,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史朝义亲自统领叛军的真正主力赶到了现场,其兵力总计十万人,还是清一色的骑兵。

得到史朝义兵临昭觉寺的消息后,仆固怀恩意识到决一生死的关键时刻终于来临了。于是他下达了命令:全军奔袭昭觉寺,与敌最后一战!

这最后一战果然打得很辛苦,列阵于昭觉寺的史朝义军在唐军和回纥兵的联手猛攻下展现了他们令人生畏的战斗力。双方先是骑兵对冲,然后变成了短兵相接最后居然发展到了部分人直接肉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倒在了血泊中,但战斗仍然呈现出一片胶着的态势。双方打了半天,一点进展都没有,即便是仆固怀恩这样的猛人亲自带了骑兵上阵冲锋,也没能打开突破口,叛军大阵依旧岿然不动。

叛军的抗击打能力真的超出了仆固怀恩等人的预期,但事已至此,别无他法,只有作战到底,继续玩命,就在这个时候猛人马璘登场了。

马璘,字仁杰,岐州扶风(今属陕西)人,将门出身,开元末仗剑投效安西军,因作战勇猛,屡建奇功,深得李亨、李光弼赏识。此时此刻他也身处战场,不过由于这个时候他已官拜镇西节度使,早不再是带头冲锋陷阵的尖兵,但眼见仗打到这种程度,部队依旧没能取胜,这位马璘兄也按捺不住了。

事情危急了!这是马璘的心声,也是他冲杀进敌阵前,士兵们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当众人反应过来时,马璘的人已经单枪匹马,执旗冲进了对方大阵。

在纵马砍倒挡在自己马前的两名敌方盾牌兵,并夺过他们的盾牌后,马璘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在敌阵中左冲右突,砍杀了无数叛军士兵、虽只ー人一马,但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其实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叛军士兵们的体力也损耗严重,只是靠战斗意志在死,突然杀过来这么个猛人,意志力就不管用了。叛军士兵开始溃逃,阵脚随之大乱,ト固怀恩看到了敌阵的破绽、随即重新组织了大群士兵、并将他们重新整队编排,发动了最后的攻势。

无数唐军沿着马璘杀出的血路一拥而上杀入了叛军大阵,叛军阵型就此被完全冲垮,走向崩溃。

大势已去,真的是大势已去。史朝义目睹了十万大军在一瞬间被消灭殆尽,惊慌失措之下,他统领卫队先行逃出了战场。

但史朝义到底是史朝义,他是不会轻易接受失败的。很快他便整顿好残部在石同再战,被击败,紧接着,他又带着残部的残部在老君庙又与仆固怀恩交手,又被击败。

老君庙战败后,史朝义决定不打了。因为他剩下的能打的兵已经全部躺在了尚书谷,所以他只得带着身边残存的几百名轻骑兵向东逃。至此,唐军终于获得了黄水决战的最终胜利。

经过这次艰苦卓绝的奋战,唐军斩首一万六千级,生擒四千六百余人,收降两千人,可以说是凭借此役彻底歼灭了史朝义的主力。

这一回有完全自主指挥权的仆固怀恩可不会再错过追歼残敌的机会了,他率军乘胜追击,相继收复了洛阳、河阳,而在意识到史朝义的底牌真的打光了后,仆固怀恩便将回纥军留在了河阳(因为回纥军是按里程和作战次数收费的),仅派出自己的儿子仆固瑒协同北庭兵马使高辅成统领一万骑兵继续追击。

不出仆固怀恩所料,在唐军面前,史朝义和他的残余部队已然再无还手之力。仆固瑒率军追到郑州很轻松地便将叛军接连击败,逼得史朝义不得不继续一路向东狂奔。

从郑州跑出来后,史朝义到的是汴州,可他的部将张献诚却不肯开门让他进城,无计可施之下史朝义只好连夜渡过黄河,逃往幽州。

史朝义已经很惨了,但仆固瑒依旧穷追不舍,在接受了张献诚的投降后,他立即马不停蹄地北上,先收复了滑州,又在卫州追上了史朝义,痛击一顿,再追,然后,他就看到了一片队列整齐,严阵以待的叛军。

说来史朝义的运气还不算背到家,在卫州战败后不久他便与田承嗣、李进超、李达庐等叛军将领先后会合,因此史朝义手中的兵力ー下子又增长到四万人,足够同仅带了一万人的仆固瑒一战了。所谓手里有兵,心里不慌。有了四倍于唐军的人马,跑啥。所以他决定,不跑了,回头,再战仆固瑒。

事后的发展表明,这对叛军而言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一决定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间接结果是促使杜甫先生即兴创作了流传千古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过在当时,史朝义并不认为自己会输。首先,他的兵力比唐军多。其次,身边的田承嗣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是叛军上下公认的智谋水平能跻身前十的智将。最后、,朝义还占据了地利,他集中全部兵力在河边列阵,准备跟仆固瑒玩次“击其半渡”,等待唐军前锋上岸立足未稳,后军还在河中跋渉之际,发动攻击,将他们赶进河里去

应当说,这样看来还真不像会战败的,然而史朝义终究还是又败了,因为他估了对手的实力,具体说来,是低估了仆固瑒的实力。

要知道,仆固瑒“斗将”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那是打起仗来真像风一样,同时也像疯了一样、不但速度快,而且力度强。一般士兵根本打不住。史朝义不知道这一点,直到来到战场上,他才确切地知道了。

在仆固瑒的带头冲锋下,史朝义部署在河岸的军队完全抵敌不了,别说击其半渡了,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于是叛军全体纷纷跑路,仆固瑒一直追到了昌乐(今南南乐县)以东,直到叛军来自魏州的兵马到达,才告结束。

虽说源源不断有部队过来,但史朝义依旧打不过仆固瑒。

带领骁勇的魏州兵,打了一场,战败,大将李达庐投降唐军。会合了大将薛忠义的三万生力军后,在临清再打一场,又败,溃退。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率军背水一战,与唐军大战于下博县,却又遇到了回纥骑兵,复大败。

看着这样的成绩单,史朝义简直欲哭无泪,几近绝望。就在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田承嗣发话了:请陛下允许我指挥下场对战,我自有妙法可破唐军!

对田承嗣的话,史朝义已经无所谓信与不信了,既然你说你行,就且去试试。毕竟如今已是屡战屡败,难道还有比这更惨的状况?

田承嗣领命之后,随即开始了他的部署。他先命人找来了军中的所有车辆,然后下令环车为营,将沿途掳掠来的女子放在车中,而后是辎重。紧接着他出兵列阵,摆出了迎战的架势,静候仆固瑒来攻。

仆固瑒如愿到来,像以往一样挥军进击,叛军也同之前一样,在抵挡了一会儿后就抵敌不住,全线溃退。于是唐军奋起直追,叛军仓皇撤离,一切照旧,但很快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

在追击过程中,很多唐军士兵发现了田承嗣事先留在战场上的车辆,当有好奇的士兵走近发现里面的财物和美女时,不由得慢下了脚步,然后越来越多的士兵慢下了脚步,开始不约而同地争抢车中的财宝。

唐军已经走入了圈套,同时走进了田承嗣设好的伏击圈。于是随着田承嗣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叛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另一支叛军部队则以奇兵绕出猛攻仆固瑒的侧翼,唐军就此战败,被迫后撤数十里。

田承嗣这一手说实在的,真的把仆固瑒给打蒙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一直被自己追着打的叛军居然战斗力尚存,还如此善用诡计。这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全车覆没的节奏啊。

看来光凭手下的这点兵力,要想全歼史朝义,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经过此战仆固瑒决意不再单打独斗,他也要搞团体合作,于是他向外派出了使者、去邀请几个关系不错,还能打的人来助阵。

经过不太漫长的等待,人终于到了,他们分别是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廷玉、汴宋节度使田神功以及一个关系并不怎么好的人——兖郓节度使辛云京。

虽说不是完全如意,但是仆固瑒可以确定在这儿股力量的帮助下,他能够初底战胜史朝义和他的任何属下,史朝义的死期已然不远。

此时的史朝义已经退守莫州,正在为今后的出路做打算,但没等史朝义想清楚,他便惊喜地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因为仆固瑒、辛云京等人的部队已然将莫州城层层包同、现在想要走,早有些晚了。

不过这在史朝义看来并不算啥大事,反正手里有兵,打出去就是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十天里,史朝义指挥部队同参与围城的唐军交手八次,然后被打回来了八次,还折损了一个尚书。竟愣是没能解围,最后被迫在围城之中度过了新年。

史朝义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再不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动、这个年恐怕将是自己这辈子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几经沉思后,史朝义终于做出了决定:检阅精兵,然后出城决一死战,谁怕谁啊!

別介啊!听说史朝义有意带兵出城死磕,田承嗣马上跑来劝谏。他告诉史朝义如今事态的发展还没有到要拼个鱼死网破的最后关头,大燕还有出路,陛下不要绝望。这一回史朝义是将信将疑了,他看向田承嗣,那意思是,计将安出?

田承嗣先生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不如亲率骁骑精锐返回幽州,找到李怀仙。然后带上他手下的五万大军回师解围,如此里应外合,可保胜利。臣愿坚守此城等待陛下来援,仆固瑒虽然厉害,但一时间也无法破城。史朝义认为田示嗣的话很有道理,因而当晚他就统领五千精锐骑兵突围而出。

史朝义走后的那一天深夜,田承嗣召集众将,宣布决定,投降,所有的人都赞成。于是次日黎明,田承嗣派人登城大喊,反复重复着同一句话:史朝义昨夜出城逃跑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派人去追?

谁信你啊!

怀疑只是暂时的,很快就有唐军士兵将这一重要情报报了上去,因为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了田承嗣率部出城投降。田承嗣不仅把莫州城双手奉上,还亲自押着史朝义的老婆孩子外加老母前往仆固瑒营中。

验明了史朝义家人的身份无误后,仆固瑒立即带上高彦崇、侯希逸、薛兼训等将,领兵三万狂追史朝义。

经过而不舍的猛追,仆固瑒終于在归义县赶上了史朝义,打了一仗,完胜。但却还是让史朝义脱身逃走了。没说的,喝完这口水咱继续追就是了,反正料想他跑不了太远。然而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本来急匆匆地要把史朝义追到手的仆固瑒居然摇了摇手,没有同意。

不同意出兵,是因为不需要出兵。仆固瑒刚刚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史朝义委任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向中使骆奉仙送表请降,皇帝陛下则已接受了他的申请。现在仆固瑒要看的就是李怀仙的实际行动了,如果他是真心投降,那么他一定会抓到史朝义,再乖乖地送人过来。而如果他是假意,那也无所谓,届时将两个人一起消灭就行了。

此时的史朝义并不知道这一变故,他依旧在坚定不移地逃往范阳。在他看来只要抵达范阳、他便可以绝处逢生,东山再起。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史朝义走到了自己老巢的门户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却进不了城。因为在此驻守的兵马使李抱忠奉李怀仙之命,拒绝了史朝义的入城要求。

史朝义怒了,他派人向李抱忠发出了最强烈的谴责,斥责对方不顾君臣大义,但已于事无补。虽然如今道不同不相预谋,但李抱忠对于前任主公的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他没有打算抓住史朝义去唐朝邀功(李抱忠手上有三千兵马,此时史朝义身边仅剩下千余人)。

在低头痛哭了一场后,史朝义向李抱忠提出了一个请求:给口饭吃吧!为了赶路,史朝义和他的卫队从早晨到现在一口东西也没吃,已经饥饿难忍而且按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赶,不吃些东西填饱肚子是不行的,因而史朝义硬着头皮提出了这个请求。

说到底,史朝义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他能宽厚待人,体恤士卒,在军中的名声一直以来都不错,李抱忠对此也早有耳闻,所以他答应了史朝义的请求,命人在城东给史朝义一行安排了饭食。

餐毕,家在范阳的士兵纷纷辞別史朝义而去,转眼间史朝义的身边就剩下了几百名胡人騎兵。

擦干眼泪、史朝义再次上马带着卫队前往广阳,被拒;转投契丹和奚,却在路上被李怀仙的追兵赶上。虽然经过拼死厮杀,史朝义得以逃脱,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于是在一片黑暗中,孤独的史朝义走向了那棵树。

李怀仙的士兵们在那个叫作平州石城县温泉棚的地方搜索了很久,オ最终在林子里找到了自缢身亡的史朝义。按照惯例、李怀仙的妻弟徐有济斩下了史朝义的头颅,传首长安。

在史朝义自缢前后,他委任的恒州刺史张忠志、赵州刺史卢俶、定州刺史程元胜、徐州刺史刘如伶、相州节度使薛嵩以及李怀仙和田承嗣均以所辖州县降唐,唐军由此不战而得河北全境。

唐朝的旗帜终于再次飘扬在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这场由安禄山史思明主导的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完全结東了,这一次,是真的结束了。

广德元年(763年)正月三十,仆固怀恩与诸将奉诏班师还朝。同一天,史朝义的首级被送入宫中。看到史朝义首级的那一刻,唐代宗李豫相信他亲手终结了这个乱世,并确信自己将会重建一个太平强盛的大唐。

更多文章

  • 契丹崛起之战,耶律阿保机闪击黑车室韦,骗杀幽州刘仁恭数万军卒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仁恭,契丹,室韦,幽州,阿保机,唐王朝

    唐天复元年,初登契丹部可汗之位的痕德堇可汗,看着帐内群情激昂的酋长、将领们,最终下定决心,将部落的军事权力交给了大家最信任的那个年轻人——耶律阿保机。自此,契丹开始踏上了崛起之路。此时的契丹部族上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昔日压在自己头上的那个草原大哥——回鹘早已成为了往事,而其后一直监控、督导着自

  • 刘仁恭战力人品不咋样,用俩办法打得契丹毫无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刘仁恭,契丹,李克用,朱温

    五代镇守幽州的刘仁恭战力和人品都不咋样,可依然保持大唐对外族不服就干的精神,打契丹丝毫不含糊。刘仁恭当时日子不好过,面对朱温和李克用争雄,来回摇摆。可摇到朱温那里,李克用打他;摆到李克用那里,朱温讨伐他,基本处于自顾不暇状态。可利用特别鸡贼的办法依然搞得契丹很难受。刘仁恭对付契丹俩办法——杀人放火杀

  •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他的父亲安禄山?难道只是为了得到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安禄山,安庆绪,李猪儿,严庄

    安庆绪之所以杀安禄山,主要原因当然是冲着帝位去的了。另外,处在他那个位置,除了帝位的巨大诱惑,还有一部分身不由己。因为,安禄山后期宠幸小老婆段夫人,基本对其千依百顺。段夫人生有儿子安庆恩。安禄山既然对自己计听言从,段夫人又不是傻人,她当然希望继承安禄山帝位的是自己的骨肉安庆恩喽。所以,她不断在安禄山

  •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为何轻易就被亲生儿子安庆绪给刺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安禄山,安庆绪,安史之乱,宦官,朱元璋,张飞

    安禄山之死,又是历史上一个血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一辈子都不敢轻易责备给他做饭的御厨徐兴祖,就是担心这些人随时对他不利。而安禄山却将自己的儿子安庆绪,以及近侍李猪儿和最信任的大臣严庄全给惹毛了。这些人想要杀安禄山,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安禄山起兵叛唐之后,自称皇帝,建立了大燕。安禄山做了皇帝,立储自然就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一个太监发挥了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安禄山,安庆绪,安史之乱,史思明,唐玄宗,宦官

    755年的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打开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序幕,而这场叛乱在后世的名字,本该被命名为安禄山之乱,却变成了安史之乱,原因就是长达七年零两个月的叛乱,安禄山却只领导了最开始的一年零两个月,然后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杀死了。后来安庆绪成为首领,史思明作为安禄山的老部下并不服安庆

  • 福祸盛唐(二七)史思明降而复叛,为何能扭转败局,吞并安庆绪?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军,唐朝,史思明,安庆绪,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起,安史之乱的战局便开始向着唐朝偏移,唐军也逐渐扭转了被叛军压着打的颓势。先是李光弼在太原保卫战中击败史思明十几万大军,迫使其溃逃至博陵躲避。然后又有郭子仪领军打通通向河东的通道,收复唐朝首都长安,迫使安庆绪放弃洛阳东撤。此时的叛军可谓是分崩离析,叛军的各路大将不断溃败,就连作

  • 安庆绪杀掉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抢夺帝位?还有这样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安禄山,安庆绪,唐玄宗,李世民,唐军

    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沉溺女色,独宠杨贵妃,不问朝政。杨国忠李林甫小人得志、把持朝政,他们胡作非为失去人心,给唐朝政权埋下危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杨贵妃的干儿子、胡人、胖子安禄山准确把握时机在范阳起兵,范阳、平卢、河东三镇之兵及罗、奚、契丹、室韦等胡人武装群起响应,共计十五万大军向李隆基发

  • 福祸盛唐(二四)安禄山攻陷洛阳和长安,为何巅峰时被安庆绪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长安,大军,唐朝,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唐玄宗,洛阳市

    安史之乱的初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让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瞬间化为乌有。当时叛军从范阳和卢龙等地出发,仅仅两个多月便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长安的门户潼关之下。然后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潼关失守,李隆基被迫放弃长安向蜀中逃窜,叛军的声势达到了巅峰状态。在这期间安禄山也完成了他的皇帝梦,

  • 安禄山称帝一年后即被亲儿子安庆绪所杀,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安禄山,安庆绪,节度使,史思明,哥舒翰,杨国忠

    汉皇重色思倾国: 唐玄宗在位后期独宠杨贵妃,重用奸相李林甫,荒废朝政,遂使藩镇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睿宗在位期间始设节度使一职,最初只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后来唐玄宗为了防御和控制周边的各游牧民族,将节度使增加

  •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是为了帝位,还是身不由已?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安禄山,安庆绪,李世民,唐玄宗,史思明,李渊

    文|飞鱼说史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不过此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好在他有一个极其出色的儿子。这个儿子无疑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李渊过早就当起了太上皇,拱手把天下给了他,不过不给他也没有办法,一来他的其他儿子都被李世民给杀了,二来如果看不清形势,那他的下场可不单单是让位那么简单了。还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