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唐.李治
李冶,字季兰,唐朝著名女道士,女诗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的李冶自幼时便聪慧机灵,又因受到家中读书氛围的熏陶,李冶自小便熟读诗赋并在这方面显露出一定的诗词才华。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慧伶俐的女孩却在其十一岁时被父亲送去了玉道观成为了一名女道士。
从此便开始了她风流传奇的一生。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传奇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李冶的世界。
六岁吟诗一首,被父送入道观。
李冶自小对诗词天赋极高,又生的聪慧伶俐,因此李冶的父亲对这个女儿也是颇为自豪,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有加。常常带着李冶出入各种名流社交场合,让其常伴自己身边,可以说李冶从小便是在父母按照名门千金的标准下精心培养长大的。在其五六岁时,父亲常常抱着她在庭中嬉闹玩耍,对她的疼爱之心溢于言表。有一次,李冶看到了庭中栽种的蔷薇,在一番观赏之后,李冶诗兴大发便做了一首咏蔷薇诗。诗中写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如麻。”可这首诗并没有得到其父亲的赞赏,还让其父亲心情郁闷,烦闷至极。
这是因为在古代讲究瀸语的说法。又因为此诗中的“架却”与“嫁却”谐音,其父亲认为李冶小小年纪却明白女子待嫁的心事,思绪过于成熟与复杂,长大之后定成为品行不端的妇人。也正因为此诗,她的父母恐她做出有辱家门,言行不端的事情,便在她十一岁时将她送进了玉道观,并希望她能够在玉道观里潜心学习,静心成长。
可玉道观的清静以及道姑的身份并没有阻止她与唐朝风流名仕的来往。相反,她生性浪漫的性格、卓越的诗词才华、优美的琴律以及姣好的容貌更加使得她与当时的众多名流雅士成为知己。他们交流诗词,讨论古今,俨然一片岁月静好。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也记录她与异性交往的坦然与大胆,游走于道德边界的前卫行为。可生性浪漫,放荡不羁的李冶并没有一生都沉迷于爱情…
一生阅男无数,病后看透人生。
李冶的这一生是极其风流快活又大胆放肆的。年轻时的她情窦初开,向往道观外面的多彩世界。这时她的才情与美貌便成了她接触花花世界的利器。她流连于众多名人异性之中,可谓阅男无数,知己众多。其中与刘长卿的一段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刘长卿阴重之病,俗称为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者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间隙或薄弱的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在现在这种病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愈。
但在古代这种病情却是不能根除的,只能通过一些特质的绷带绷住男性的生殖器官,以减轻其承受的压力来缓解疼痛。刘长卿的这种病众多友人是知道的,在古代男性也是了解的,但是对与女性来说确是讳言的。而在一次的诗人聚会中,李冶看到了知己刘长卿,没有过多的寒暄与客套。见面便用诗人陶渊明的诗:“山(疝)气日夕佳”?对刘长卿进行调侃。刘长卿也心有灵犀并坦然的以陶渊明的诗进行回复:“众(重)鸟心有托”。在场的众多名仕听了都哈哈大笑,仿佛大家对这种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从这也可以看出李冶的日常生活有多么的放肆与不羁。
除此之外李冶与朱放也同样暧昧不清。偶然一天,李冶因为一时的无聊,便偷偷的跑出了道观,在小溪划船时她遇到了青年才俊的朱放?当时的朱放风流倜傥,当时的李冶也不过16岁,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外加一身道袍,宛如神仙下凡。于是她与朱放一见钟情,两人通过诗词来表达心意,情意相通,暗送秋波,一时互通有无。只是这段与朱放的感情点到为止,并谈不上谈不上惊心动魄,更谈不上用情至深,也许只是两人闲暇时暧昧与情趣,是对于诗词的交流与沟通。
后来,李冶仰慕于诗僧皎然几乎样样精通的才学以及对于诗的卓越的才赋。于是她怀着充满爱意与钦慕的心情为皎然写下来《结素鱼贻友人》这首诗,诗中她对皎然的向往与追求跃然纸上,不仅令人感叹,一代风流才女竟也会用情至深。
然而皎然对这位生性风流并才情美貌兼具的女诗人、女道姑并不感兴趣。相对于李冶的热情,皎然倒显得很冷漠,他只是冷冷的回了句:“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皎然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他对于李冶没有任何的兴趣,两人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暧昧发生。就这样,李冶与自己偶像皎然的情感交集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纵使有着诸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再然后,李冶不幸感染疾病,大病了一场。在病中,李冶那些曾经所谓的知己与情人仿佛消失不见了。她不曾受到那些知己的看望,也并没有收到任何书信的慰问。遥想当年,曾经以诗歌表明心意,以诗歌互传情感,如此的浪漫,如此的暧昧。可是仅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却将那些曾经的美好摧残耗尽。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假,哪些是真,哪些又是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犹如镜花水月。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摧残让李冶为此痛苦万分却又百般无奈。因此,她写下了这首只有24字的诗《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此诗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婚姻的尴尬。字字淡定,却见着了婚姻的真谛。人与人之间本就至亲至疏,正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即使感情深厚犹如知己,关系亲密如同夫妻,疏时亦可分离,更有甚者反目成仇。对于夫妻,至亲是你,至疏也是你,可悲可叹!
暮时被招入宫,因朱泚之乱丧命。
暮年时,唐德宗听闻李冶的才情卓然,于是招她入宫,本以为李冶的此后的人生将会在宫中安稳度过,不想这却是她悲剧的开始。乱臣贼子朱泚叛变,朝廷动荡,唐德宗慌乱而逃,李冶被困宫中。这时,朱泚听说了李冶的才华,于是强迫李冶为其贺诗。李冶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一年之后,唐德宗带着将士杀回了长安,重新夺取了皇权,而当时被迫献诗的李冶却难逃其咎。最终,唐德宗大怒之下处死了李冶,从此一代女诗人李冶香消玉殒。
结语:回顾李冶的一生,既潇洒自在又命运多舛,一代才女,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最终死于非命,无不让人叹息命运弄人。她的一生都在围绕着爱情,前半生流连于知己,乐此不疲。后半生看透人间情爱,写出名诗《八至》。短短的24字却道尽了人间情爱,人情世故。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或许我们能做的便是无愧于心,珍惜当下。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