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滨州百名历史人物】“邹平郡公”段文昌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邹平郡公”段文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滨州日报 访问量:3114 更新时间:2023/12/23 7:45:23

段文昌(773-835),字墨卿,又字景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段志玄的玄孙,今邹平市明集镇段桥村人。段桥村得名,传说是段文昌或者其子段成式为家乡父老修桥而得名。

一、段文昌生平

段文昌出身官宦世家,高祖段志玄是唐朝开国元勋,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昭陵。其祖父段怀皎,赠给事中。其父亲段谔,任江陵县令、循州刺史。段文昌青少年时期曾随家庭在荆州生活,他卓尔不群,有侠客之风,文才出众,荆南节度使裴胄虽然了解他的才能,却不加以重用。后来,段文昌到了西川(今四川),被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幕僚,任校书郎,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经历了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风云政治,是一代名相。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韦皋推荐他做校书郎,因与同僚刘辟不和,被进了谗言,贬到灵池县(今四川龙泉),任县尉。元和元年(806年),朝廷因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讨要节度使之位,命大将高崇文征讨西川。高崇文攻入成都,将刘辟押送长安,并向朝廷推荐房式、韦乾度等归顺朝廷的西川参佐。段文昌也在归顺官员当中,虽受高崇文重视,但并未得到举荐和重用。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担任宰相。段文昌曾在李吉甫担任忠州刺史时以文笔侍奉,因此得到李氏关照,被擢升为登封县尉、集贤校理,再晋升为监察御史,迁左补阙,改祠部员外郎。

因为段文昌是著名诗人、宰相武元衡的女婿,而武元衡与另一位宰相韦贯之有矛盾,唐宪宗想召段文昌为学士,但韦贯之坚决反对,评价他不修品德,不可担任皇帝身边的近臣,皇帝无奈,只好作罢。韦贯之罢相后,段文昌升任翰林学士,再转祠部郎中。元和十四年(819年),段文昌加知制诰。

元和十五年(820年),穆宗即位,被召入思政殿,顾问政事,不久拜中书舍人,寻拜中书侍郎、平章事。拜相不足一年,因事牵连,自请罢相还政。朝廷以其少年时期在西蜀生活过,熟悉当地风土民情,授剑南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段文昌治蜀政治宽和,法纪严明,内有决断,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居住在蜀地的各个少数民族首领对他很敬服。

长庆二年(822年),云南地方势力窜扰贵州,黔中观察使崔元略上书朝廷,陈述危急,朝廷乃下诏让段文昌处理此事。段文昌准确判断大势,认为不宜大动干戈,遂派出一介使者前往敌营谈判,晓之以大义,动之以感情,使对方退兵,事件得以和平解决。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即位,段文昌任刑部尚书,后改任兵部尚书,兼判左丞事一职。文宗即位(827年),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又兼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等职。

太和四年(830年),段文昌改任荆南节度使。在镇守荆南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如当地久旱,经他祈祷就下雨;如久雨,遇到他出游就会晴天。荆南为此有谚语:“旱不苦,祷而雨;雨不愁,公出游。”

太和六年(832年),再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太和九年(835年)三月,皇帝赐春衣,中使至其家,段文昌听完诏书,当即去世,享年63岁。赠太尉。段文昌之子段成式是一代文学名家,有《酉阳杂俎》传世。

段文昌生活奢侈,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和贬斥。他家境富裕,但在仕途上早年不得志,《旧唐书》记载,他“布素之时,所向不偶。”

段文昌出身名门,其家族在荆州和蜀地皆有财产,显达之后,出将入相二十年,权势日益显赫。他好华服,喜玩乐,府第养着大量的歌童妓女,只要自己欢愉,毫不吝啬花费。因为先人的坟墓在荆州,他在荆州又建设新的宅第,把先人的画像挂在大堂中,四时祭奠。每到岁末年终时,他就会隆重祭祀先人,往往是彻夜载歌载舞,颇为人们所诟病。

段文昌是一代名相,也是著名文人、诗人,一生著述颇多,有《段文昌文集》传世。《全唐文》收录有他的4篇文章,分别是《修仙都观记》《菩提寺置立记》《诸葛武侯庙古柏文》《平淮西碑》。《全唐诗》收录有他的4首诗,分别是《享太庙乐章》《题武担寺西台》《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还别业寻华龙山寺广宣上人》。

二、段文昌故事

唐朝的风流文人故事车载斗量,段文昌也不例外,关于他的民间传奇故事众多,整理代表性的几则如下。

第一,饭后钟声

《北梦琐言》记载了段文昌的一个传奇故事,说他早年在江陵居住时,家庭较贫困,饥一顿饱一顿的,但他头脑灵活,听到附近曾口寺开饭的钟声,他就前去蹭饭吃,由此,寺里的僧人都很讨厌他,就改为饭后敲钟,以此拒绝他。后来,段文昌升任台阁大臣,出任荆州节度使,专门给曾口寺题诗,内中有“曾遇闍黎饭后钟”之句。

第二,名妓薛涛

段文昌一生三次入蜀,与名妓薛涛相识很深,他们诗酒唱酬频繁,是诗坛知音。薛涛去世,段文昌为其撰写了墓志。薛涛的《洪度集》收录有段文昌的诗《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第三,贼喊捉贼

唐穆宗时期,段文昌以宰相身份出镇西川。他喜爱读书,尤其爱好古书古画。原刑部侍郎杨凭以文学知名,家里收藏许多名贵字画。杨凭为了儿子能够金榜题名,就把自己家中所藏全部奉献给段文昌。段文昌收到礼物,不仅当面请托主考官钱徽,而且亲自写私信保荐。结果,段文昌保荐的人没有被录取。由此,段文昌大怒,面奏皇帝诉说钱徽所录取的进士多是学业未精者,穆宗征询了学士元稹李绅的意见,他们的看法与段文昌相同。穆宗于是命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重新组织考试,淘汰了十个人,而钱徽则被贬为江州刺史。有人劝钱徽拿出段文昌的私信以证清白,钱徽不肯,得到好评。

第四,一碑两文

元和十二年(817年),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刑部侍郎韩愈奉诏撰写《平淮西碑》,文中大力歌颂裴度的功勋。李槊在平乱时功居第一,在碑文中却甚少提及,因此不平。他的妻子韦氏向皇帝申诉,称碑文内容不实。唐宪宗命人把韩愈撰写的碑文抹去,让段文昌重新撰写。把段文昌放到与韩愈并列的位置上,其文采可见一斑。后人曾有诗歌评价说:“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第五,神人异象

段文昌早年客游成都,被节度使韦皋相中,聘为幕僚,从此走上仕途。后遭挫折,被压抑许多年。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大将高崇文平定蜀地,恢复段文昌原来的职务,段文昌再三推辞,高崇文说:“段君绝非池中之物。”又指着自己的座椅对他说:“连这把椅子都不配给您坐!”

段文昌请求离开四川到京城,走到兴元府西四十里鹄鸣驿。该驿站在汉江边上,巴山怀抱之中,这里有寺院,有位僧人见到段文昌,对他说:“将来代替高崇文的人非君莫属,而且您的职位会更高更显赫。”僧人说:“君去日既逢梅花吐蕊,来时应见杏花开放。”到京城后,段文昌一路晋升,由宰相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再经过兴元府,专门来到往日拜访的寺院,只见满院杏花盛开,询问当年那位僧人,却已经病故了。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值班小编:丁春晓

出品:滨州日报社全媒体

微信号:YBZ_2014

更多文章

  • 拳打李道宗:大唐最牛铁匠,为何被吓得16年不敢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闪子安搞笑标签:南唐,尉迟恭,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拳打李道宗

    尉迟恭原本是刘武周手下猛将,在与唐军的作战中,数次将唐军打得溃不成军。武德三年投降了李世民之后,就成为其麾下的头号猛将。尉迟恭在李世民手下如鱼得水,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扫平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尉迟恭真正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是在“玄武门之变

  • 李世民是怎么得到尉迟恭的?秦琼和李道宗发挥了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世民,尉迟恭,秦琼,李道宗,尉迟敬德,唐太宗,军事制度

    尉迟恭是李世民身边的得力干将和铁杆追随者,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他和李世民身边的大部分武将一样,都是在后来投到李世民这边来的。尉迟恭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打铁匠,并没有什么出息,如果不是隋末的乱局,他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打铁匠,娶妻生子,平凡的过完一生。但他生活在隋末群雄并起的时代,尉迟

  • 大唐皇室八大名将,李道宗排第三,前两人拿下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李渊,南唐,唐朝,李道宗,节度使,李孝恭,李世民

    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如果李氏宗族之中无法诞生人才的话,显然也是不能压制手下那批能臣猛将的,尤其是精锐的核心部队;现在来盘点下唐朝李氏宗族诞生过的八位名将吧。TOP、8 李皋李皋是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孙、曹恭王李明的玄孙。曾任多地刺史,所至有善政。后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

  • 重识薛家(二四)长孙无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传说来自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李道宗,长孙无忌,朱高熙,朱高炽,朱瞻基,朱棣

    在薛家将系列故事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讲反派人物李道宗之死。情节发生在《薛丁山征西》的故事篇章中,背景是李道宗陷害薛仁贵失败,薛仁贵便在征西大军开拔之前拿李道宗祭旗。小说中设定李道宗是皇族,与唐太宗李世民关系密切,所以受到李世民庇佑。李世民说李道宗是王爷,不能刀父加身,劝薛仁贵放过李道宗。程咬金出了个

  • 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她出嫁吐蕃时,李世民是心甘情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道宗,李世民,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吐谷浑

    公元641年,唐朝贞观十五年,著名的文成公主奉唐太宗李世民的旨意,远嫁吐蕃,开始了中原王朝和藏地的和亲之旅。而她也将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对于文成公主的这次和亲,现在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

  • 重识薛家(十一)李道宗提出奇袭平壤城,为何唐太宗没有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唐军,李靖,李勣,薛家,唐朝,隋朝,李道宗,李世民,平壤城,唐太宗,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并未达成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后世历史学者们将这个作为贞观年间的污点,认为是李世民在战争中少有的失败。而李世民后来也引为憾事,认为自己没有能抓住机会一举达成战略目标。从两唐书的记载来看,当时唐朝对高句丽在战略上形成压制作用,是有机会一举灭国的。

  • 唐朝开国功臣李道宗为何骂声一片?影视剧的又一大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李道宗,薛仁贵,唐朝,李世民,张士贵,李治

    唐朝开国功臣李道宗为何骂声一片?影视剧的又一大骗局!我觉得李道宗一定是憋屈死的,而事实证明他也极有可能因为憋屈而死。唐高宗永徽四年,他受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象州(广西柳州附近),途中病逝。但是如果李道宗泉下有知,最让他憋屈的一定不是这事,而是我堂堂大唐开国功臣却因为他被莫名其妙地被后

  • 最悲催的配角:正臣李道宗给薛仁贵做了陪衬,还被说成了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李道宗,薛仁贵,李世民,尉迟恭,长孙无忌,李渊

    现在的历史剧都喜欢强行洗白历史人物,李道宗算是个比较倒霉的例外存在,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还成了衬托主角光辉形象的大反派,例如热播剧《薛仁贵传奇》,为了衬托薛仁贵的官场不易,硬是把李道宗演绎成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在军队排挤薛仁贵、还诬告陷害差点要了薛仁贵的小命。李道宗要是知道被后人抹黑

  • 尉迟敬德拳打李道宗,坐在他上首引发斗殴的,是不是秦琼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道宗,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世民

    大唐开国名将尉迟敬德是个很凶猛的暴脾气,李世民大哥和四弟的脑袋,他也敢提着上城楼,还没有禅位的唐武德天子李渊,也曾被披甲持槊的尉迟敬德吓得够呛:战战兢兢地下旨宣布李建成李元吉为叛军,然后他的十个孙子,就被尉迟敬德等人斩草除根了。尉迟敬德等人帮着李世民杀光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怎么看都有点过分:李建成被

  •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他以军功深得李世民器重,而非小人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道宗,李世民,吐谷浑,李渊,道宗,李勣

    在早前,曾出过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薛仁贵传奇》,里面张铁林塑造了一个奸佞小人形象,那就是李道宗。此人无恶不作,陷害忠良,就连薛仁贵也被他迫害过。但事实上;李道宗并不是像电视剧里,还有很多唐朝演义小说中那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与电视剧与演义小说里面饰演的奸臣不同,在正史里李道宗这个人是个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