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传说唐朝宰相韩滉,是孔子门徒子路的转世,这是真的吗?

民间传说唐朝宰相韩滉,是孔子门徒子路的转世,这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3/12/23 4:41:20

话说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七月,韩滉官拜宰相,次年更是被封为晋国公。虽然韩滉官居高位,心里却并不满足,萌生了不轨称帝的念头。韩滉心里这个隐秘的念头,又是怎样被外界知道的呢?这位大唐宰相又是如何和孔子门徒子路产生交集的呢?我们就来了解他的故事。

韩滉,字太冲,是宰相韩休的儿子。此人博雅多才,工于书法,还是著名的书画家呢。他留下的传世作品有《五牛图》、《文苑图》。元朝赵孟赞其“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这位博学的唐朝宰相,却差点儿因一念之差,就误入歧途。他能及时悬崖勒马,还要从唐人误入广桑岛,代人寄书信说起。

根据《太平广记》所说,有一天,商人李顺将船停靠在京口的码头上。在夜深人静之时,江面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这风竟将坚韧的缆绳都硬生生刮断了。这艘船就这么被大风吹到了江面上随风飘荡,人力在这大自然的天威面前,何其渺小,无论李顺命船工们如何努力,这船根本就停不下来。

这阵大风直吹了整整一晚,等到了天亮以后,精疲力尽的李顺才发现船已经停靠在了一座山脚下。死里逃生的李顺见大风已经平息,连忙上岸寻求帮助。他沿着山上的羊肠小道,走了五六里路,不久就遇到一个戴着乌巾的人。只看那人的穿着很古朴,完全不像唐朝的装束,举止更不像唐人。

刚经历了一番生死的李顺哪里顾得上这些,他只想得到这人的帮助,打听好方位,好回京口,自然对其言听计从。

那人也不多话,带着李顺登上一座山。只见山上居然有一座雍容华贵的宫殿,里面的亭台楼阁也全然不同于大唐。那人望着大殿远远地叩拜行礼,然后示意李顺进去。李顺小心地穿过重重宫门,走进内廷,但见内廷十分宽广。

这时,有人从大殿的门帘后面走出来,对李顺提出互相帮助的要求。李顺若想得知此地方位,则要帮他捎一封信,转交给金陵的宰相韩滉。说着不管李顺答不答应,便将一封信递给了李顺。

为了得知此地的方位,李顺也不好拒绝,只得收好信笺,向对方行礼后,就跟着头戴乌巾的人走出了宫殿。那人一直把李顺送到船边。

看着周围的景致完全不像大唐风光,李顺好奇地问道:“现在可以告诉这里是什么地方了吧?我只是一个小商人,韩大人可是堂堂宰相,岂是我能随意见到的?如果有人问起,是什么人叫我送书信,我该怎么回答?”

经过那人一番介绍,李顺才知道了,原来此地是东海的广桑山,鲁国宣父仲尼得道成仙,上天命他管辖这座仙岛。那人还说:“韩滉就是仲由转世。因他为人刚强自恃,夫子怕他因罪落入刑网,所以捎信提醒他。”说完这番话,那人就行礼告辞了。

宣父仲尼,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大唐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那人说,韩滉是仲由的转世。仲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中,为亲百里负米的主角正是他。

在孔子众门徒中,子路侍奉孔子最久。后世对他的评价中,有一条是“闻过则喜,闻善则行”。子路禀性刚猛勇武,倘若见到有人陷入危难,他一定会出手相救。

公元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蒯聩为夺回君权,在卫国发动兵变。蒯聩一党劫持了卫出公的表哥孔悝,想壮大自身势力。子路在卫国追随大夫孔悝,认为拿了人家的俸禄,当君家落难时,就弃之不顾,他不能那么做,不能见死不救。于是冒着危险,冲进城中。结果被蒯聩一党所杀。

生命消逝,一生也就画上了句点。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子路改换了面孔,转生成韩滉,出现在大唐的舞台上,还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虽然他在大唐为官,但在冥冥之中,他的老师孔子在广桑山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想走偏路,便托人为韩滉捎信。

惊疑不定的李顺刚回到船中,只见一名使者就在船中,那使者就告诫船里的人说:“大家都坐好,不要惊慌害怕,不要往船外看。一会儿就会到达你们来的地方。”

包括李顺在内,船上的人谁也不敢往外看。顷刻间,那艘船就像穿越时空一般,出现在京口的码头上。瞬间,它就穿越了几千万里。

此时的李顺哪里还敢怠慢?他马上找到韩府,将信交给韩滉。韩滉打开一看,信上写着九个古文字,都是蝌蚪般的古文,当时的唐朝谁也都不认得。韩滉问李顺原因。李顺就将坐船漂至广桑岛、遇仙人的经过全部告诉了韩滉。

一个平民百姓闯入仙岛,知道了子路转世一事,一艘大船还能瞬间穿过千万里……韩滉觉得这些事太过离奇,难以置信,认为李顺散播谣言,把他抓起来准备严刑审讯。

为了解开古文字,韩滉请来几名古文行家,可即便他们懂得古篆体、籀体字,也都不认识那九个古字,这事件也就搁置了下来,韩滉也没往心里去。

可是直到有一天,一个身穿古服的人上门前来拜见韩滉,自称善于辨认古文。韩滉就想起了那封信,便去取出来拿给他看。那人看了书信,将书信高举于头顶,向他拜贺说:“这是孔宣父的书信,文字是夏禹王时代的蝌蚪文。书信说:告韩滉,谨臣节,勿妄动。”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告诫韩滉,要谨慎地守住臣子的气节,不要轻举妄动,图谋不轨。

韩滉觉得很奇异,对客人礼待有加,亲自相送。可这客人刚一走出韩府大门,就在韩滉眼前消失了踪影。韩滉表情惨淡,默默地坐了很久,忽然想起来,昔日在广桑岛上的事,原来他也在那儿待过啊。韩滉马上命人以厚礼重谢李顺。从此以后,他收敛不轨之心,恭敬谨慎地辅佐朝廷。

参考资料: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神仙十九》卷19

《旧唐书.韩滉传》卷129

标签: 韩滉孔子宰相仲由唐朝

更多文章

  •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邹平郡公”段文昌

    历史解密编辑:滨州日报标签:段文昌,滨州百名历史人物,节度使,宰相,邹平郡,韦皋

    段文昌(773-835),字墨卿,又字景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段志玄的玄孙,今邹平市明集镇段桥村人。段桥村得名,传说是段文昌或者其子段成式为家乡父老修桥而得名。一、段文昌生平段文昌出身官宦世家,高祖段志玄是唐朝开国元勋,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昭陵。其祖父段怀皎,赠给事中。其父亲段谔,任江陵

  • 拳打李道宗:大唐最牛铁匠,为何被吓得16年不敢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闪子安搞笑标签:南唐,尉迟恭,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拳打李道宗

    尉迟恭原本是刘武周手下猛将,在与唐军的作战中,数次将唐军打得溃不成军。武德三年投降了李世民之后,就成为其麾下的头号猛将。尉迟恭在李世民手下如鱼得水,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扫平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尉迟恭真正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是在“玄武门之变

  • 李世民是怎么得到尉迟恭的?秦琼和李道宗发挥了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世民,尉迟恭,秦琼,李道宗,尉迟敬德,唐太宗,军事制度

    尉迟恭是李世民身边的得力干将和铁杆追随者,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他和李世民身边的大部分武将一样,都是在后来投到李世民这边来的。尉迟恭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打铁匠,并没有什么出息,如果不是隋末的乱局,他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打铁匠,娶妻生子,平凡的过完一生。但他生活在隋末群雄并起的时代,尉迟

  • 大唐皇室八大名将,李道宗排第三,前两人拿下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李渊,南唐,唐朝,李道宗,节度使,李孝恭,李世民

    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如果李氏宗族之中无法诞生人才的话,显然也是不能压制手下那批能臣猛将的,尤其是精锐的核心部队;现在来盘点下唐朝李氏宗族诞生过的八位名将吧。TOP、8 李皋李皋是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孙、曹恭王李明的玄孙。曾任多地刺史,所至有善政。后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

  • 重识薛家(二四)长孙无忌和李道宗都不是被烤死的,传说来自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李道宗,长孙无忌,朱高熙,朱高炽,朱瞻基,朱棣

    在薛家将系列故事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讲反派人物李道宗之死。情节发生在《薛丁山征西》的故事篇章中,背景是李道宗陷害薛仁贵失败,薛仁贵便在征西大军开拔之前拿李道宗祭旗。小说中设定李道宗是皇族,与唐太宗李世民关系密切,所以受到李世民庇佑。李世民说李道宗是王爷,不能刀父加身,劝薛仁贵放过李道宗。程咬金出了个

  • 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她出嫁吐蕃时,李世民是心甘情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道宗,李世民,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吐谷浑

    公元641年,唐朝贞观十五年,著名的文成公主奉唐太宗李世民的旨意,远嫁吐蕃,开始了中原王朝和藏地的和亲之旅。而她也将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对于文成公主的这次和亲,现在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

  • 重识薛家(十一)李道宗提出奇袭平壤城,为何唐太宗没有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唐军,李靖,李勣,薛家,唐朝,隋朝,李道宗,李世民,平壤城,唐太宗,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并未达成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后世历史学者们将这个作为贞观年间的污点,认为是李世民在战争中少有的失败。而李世民后来也引为憾事,认为自己没有能抓住机会一举达成战略目标。从两唐书的记载来看,当时唐朝对高句丽在战略上形成压制作用,是有机会一举灭国的。

  • 唐朝开国功臣李道宗为何骂声一片?影视剧的又一大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李道宗,薛仁贵,唐朝,李世民,张士贵,李治

    唐朝开国功臣李道宗为何骂声一片?影视剧的又一大骗局!我觉得李道宗一定是憋屈死的,而事实证明他也极有可能因为憋屈而死。唐高宗永徽四年,他受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象州(广西柳州附近),途中病逝。但是如果李道宗泉下有知,最让他憋屈的一定不是这事,而是我堂堂大唐开国功臣却因为他被莫名其妙地被后

  • 最悲催的配角:正臣李道宗给薛仁贵做了陪衬,还被说成了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李道宗,薛仁贵,李世民,尉迟恭,长孙无忌,李渊

    现在的历史剧都喜欢强行洗白历史人物,李道宗算是个比较倒霉的例外存在,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还成了衬托主角光辉形象的大反派,例如热播剧《薛仁贵传奇》,为了衬托薛仁贵的官场不易,硬是把李道宗演绎成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在军队排挤薛仁贵、还诬告陷害差点要了薛仁贵的小命。李道宗要是知道被后人抹黑

  • 尉迟敬德拳打李道宗,坐在他上首引发斗殴的,是不是秦琼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道宗,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世民

    大唐开国名将尉迟敬德是个很凶猛的暴脾气,李世民大哥和四弟的脑袋,他也敢提着上城楼,还没有禅位的唐武德天子李渊,也曾被披甲持槊的尉迟敬德吓得够呛:战战兢兢地下旨宣布李建成李元吉为叛军,然后他的十个孙子,就被尉迟敬德等人斩草除根了。尉迟敬德等人帮着李世民杀光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怎么看都有点过分:李建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