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镐妻
张镐是南阳人,年轻时为了学业很是勤苦,他隐居在王屋山,从不曾放下手中的书。
山中有个酒家,张镐常常拿着书到酒家去,喝二三杯就回来,有一天,他看见一个美妇人在酒家,就过去一揖见礼,与她交谈,邀请那美妇人一起饮酒。
那女子欣然同意没有拒绝的意思,而且能言善辨,容颜情态都很出众。
天色已经很晚了,那女子告辞离去,张镐却深深想念她,整夜都没有睡着觉。
天还没亮,就又去酒家等她,而那女子已经在酒家了。
张镐又召她与自己同饮,用婉转巧妙的言词与她调情。
女子说:“您不是一般人,我也愿意有所寄托,能够和您终身相伴,就是我的愿望。”
张镐答应了,就带她一起回家,在山中居住了十年。
而张镐努力于《三坟》、《五典》,研究学问,感情逐渐疏远淡薄了,有时还生气发脾气。
那个女子说:“您的感情如果这样,我不可能长久住下去了。只要能得到一斗鲤鱼脂配药,我就满足了。”
张镐猜不出要鲤鱼脂有什么用,于是尽力找来鲤鱼脂给了她。
那女子把鲤鱼脂投到井中,自己也随着跳下去。不一会儿,女子乘着鲤鱼从井中飞跃而出。
凌空欲去时,对张镐说:“我本打算等您立了功、成就了事业,一同升上太清成仙。今既如此,是您的福薄啊。将来,你连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的地位也保不住,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张镐下拜道歉,为自己的过失后悔。
于是那女子乘鱼升天而去了。张镐后来出山,做官位至宰相。
他在任河南都统时,常常在心中思考那女子关于守位不终的话,往往自咎自责。后来,他被贬为辰州司户,重新征用时,他就死了。
当时年纪刚六十岁。生前,他经常与宾朋说起旧事,终身觉得遗憾。
【原文】张镐,南阳人也。少为业勤苦,隐王屋山,未尝释卷。山下有酒家,镐执卷诣之,饮二三杯而归。一日,见美妇人在酒家,揖之与语,命以同饮。欣然无拒色,词旨明辨,容状佳丽。既晚告去,镐深念之,通夕不寐。未明,复往伺之。已在酒家矣。复召与饮,微词调之。妇人曰:“君非常人,愿有所托,能终身,即所愿也。”镐许诺,与之归,山居十年。而镐勤于《坟》、《典》,意渐疏薄,时或忿恚。妇人曰:“君情若此,我不可久住。但得鲤鱼脂一斗合药,即是矣。”镐未测所用,力求以授之。妇以鲤鱼脂投井中,身亦随下。须臾。乘一鲤自井跃出,凌空欲去,谓镐曰:“吾比待子立功立事,同升太清。今既如斯,固子之簿福也。他日守位不终,悔亦何及!”镐拜谢悔过。于是乘鱼升天而去。镐后出山,历官位至宰辅。为河南都统,常心念不终之言,每自咎责。后贬辰州司户,复征用薨,时年方六十。每话于宾友,终身为恨矣。(出《神仙感遇传》)
虞卿女子
唐代贞元初年,虞卿县普通百姓的一个女儿,年龄有十多岁,在井边洗鱼。
鱼跳出来掉落井中,小女孩去追鱼,也落到井中。
井中有个老头接着小女孩把她抱住,进到井壁旁边空处一百多步,出现了堂屋,那里很美,洁净明亮又宽敞。
有个老太太在正中间坐着,左右侍候的人很多。
老头告诉小女孩说:“你可以参拜,叫她阿姑。”
小女孩留连了几天,吃的是珍奇的饭菜、甘甜的果品,小女孩都不想回家去了。老太太说:“你的父母想你,你不能再逗留了。”
老头把她捧着送到井上,又赠给她两枚金钱。
父母看见了女儿,惊喜地跑去接她。
小女孩就闭着眼睛把手握成拳头,大声喊着要两个盘子来。等到把盘子拿来了,她又嫌盘子腥,让用草灰洗,这才把钱放到盘子中,每个钱放到一个盘子中。
于是小女孩松了手睁开了眼睛,跟原来一样。
但她从此不吃饭菜,只喝茶和汤水。过了几天,又嫌住处污秽,请求到道观中去修行。
一年多了,有个过往的客人在道观的院门口乘凉,顺便就睡熟了,忽然梦见披着金甲拿着朱戈的人吆喝他说:“仙官在此,你怎么敢冲撞?”
那个过客惊醒了,吓出一身汗,慌忙离开这里。
后来不知那女子到哪里去了。
【原文】唐贞元初,虞卿里人女,年十余岁,临井治鱼。鱼跳堕井,逐之,亦堕其内。有老父接抱,入旁空百十步,见堂宇,甚妍洁明敞。老姥居中坐,左右极多。父曰:“汝可拜呼阿姑。”留连数日,珍食甘果,都不欲归。姥曰:“翁母意汝,不可留也。”老父捧至井上,赠金钱二枚。父母见,惊往接之。女乃瞑目拳手,疾呼索二盘。及至,嫌腥,令以灰洗,乃泻钱各于一盘,遂复旧。自此不食,唯饮汤茶。数日,嫌居处臭秽,请就观中修行。岁余,有过客避暑于院门,因而熟寐,忽梦金甲朱戈者叱曰:“仙官在此,安敢冲突?”惊觉流汗而走。后不知所云。(出《逸史》)
萧氏乳母
萧氏乳母自己说她刚生下时遭遇荒乱,父母估计她的命一定不能保全,就把她带到南山,用被子包着弃在石头上,那里人迹罕至。
不久遇到几个逃难的人,看到她觉得很可怜,就共同把她带回土龛下,用泉水浸泡松叶点到她的口中。
几天以后,她越来越健康强壮。
一年多就能说话了,从此不再吃东西,只吃松柏而已。
口角鼻端不时有毛长出来。到了五六岁的时候,觉得身体轻健,能腾空而起,可以到一丈多高。
有一些年少奇异的小孩,有时三人有时五人,领着她跟她作游戏,不知从哪里来的。
她的肘腋间又渐渐生出绿毛,有一尺多长,身子稍稍能飞起来,与那些奇异的孩子成群地到海上去游玩,来到了王母娘娘的宫殿,听天上的音乐,吃仙人用的果子。
然而每个月她都要到她的养父母家里去一次,有时把名花和杂药献给他们。
十年以后,叛乱被平定,她的亲生父母来到山中,打算寻找她的骨骸为她安葬。
他们见到了女儿的养父母,养父母详细地叙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都哭了。
他的亲生父母一连几个夜晚等着她,指望见她一面。
不久,她就来了,坐在屋檐上不肯下来。
她的父亲望着她流下悲伤的眼泪。
她的养父母说:“这是你的亲生父母,为什么不下来看一看呢?”
她转过头去不回答,飞到空中离去了。
她的父母回到家里,不断地思念她,就买了水果栗子,挑着粮食又去了,等待她到来。
几天以后,她又来了,父母让她的养母招呼她,她就从空中下来了。
她的父母走上前去抱住她,哭泣了很久,告诉她要把她领回去。
她说:“我在这里很快乐,不愿意回去。”
父母把从家里带来的水果给她吃。
不一会儿,十几个奇儿来了,停留在檐前树上,招呼她说:“一同玩去,天宫正在奏乐。”
她就出去,刚要腾起身来,又掉落到地上,众奇儿齐声说:“你吃俗物了!苦啊!”说完就散去了。
父母把她领回家去,嫁给别人作妻子,生下两个孩子,又接连遇到饥荒年月,家里很贫穷,就给人做了奶妈了。
【原文】萧氏乳母,自言初生遭荒乱,父母度其必不全,遂将往南山,盛于被中,弃于石上,众迹罕及。俄有遇难者数人,见而怜之,相与(与字原阙,据明钞本补)将归土龛下,以泉水浸松叶点其口。数日,益康强。岁余能言,不复食余物,但食松柏耳。口鼻拂拂有毛出。至五六岁,觉身轻腾空,可及丈余。有少异儿,或三或五,引与游戏,不知所从。肘腋间亦渐出绿毛,近尺余,身稍能飞,与异儿群游海上,至王母宫,听天乐,食灵果。然每月一到所养翁母家,或以名花杂药献之。后十年,贼平,本父母来山中,将求其余骨葬之,见其所养者,具言始末。涕泣。累夕伺之,期得一见。顷之遂至,坐檐上,不肯下。父望之悲泣。所
养者谓曰:“此是汝真父母,何不一下来看也?”掉头不答,飞空而去。父母回及家,忆之不已。及买果栗,揭粮复往,以俟其来。数日又至,遣所养姥招之,遂自空际而下。父母走前抱之,号泣良久,喻以归还。曰:“某在此甚乐,不愿归也。”父母以所持果饲之,逡巡,异儿等十数至,息于檐树,呼曰:“同游去,天宫正作乐。”乃出。将奋身,复堕于地。诸儿齐声曰:食俗物矣,苦哉!”遂散。父母挈之以归,嫁为**,生子二人,又属饥俭,乃为乳母。(出《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