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牛人刘晏,智慧超群,三下五除二,一举解决关中缺粮难题

牛人刘晏,智慧超群,三下五除二,一举解决关中缺粮难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911 更新时间:2024/1/8 8:09:35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浩瀚的长河之中,牛人辈出,聪明绝顶的人也是数不胜数,刘晏就算得上一个。

风流天子李隆基

神童刘晏,少年成名

我想,不少朋友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篇是这么说的: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这里面的“刘晏”就是今天咱聊的主人翁。这里面的“举神童,作正字”,其实是一段颇有意思的故事。

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在泰山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封禅大典。所谓的封禅大典,就是说皇帝自我感觉良好,脸皮比较厚,觉得自己的功绩惊天地、泣鬼神,所以,要向上天告知。到了开元中期,李隆基已经飘到了新高度,举行此类大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封禅大典结束后,负责礼仪的官员向李隆基奏报,说是附近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神童,方才七岁,要向皇帝呈报《东封书》。李隆基闻言,自然非常高兴,立即接见了刘晏。还别说,这篇文章虽然是马匹软文,但出自一个七岁孩子之手,确实了不起。李隆基龙颜大悦,当场授官,封刘晏为秘书省正字。

李隆基很会玩

这是个什么官呢?唐朝时期,秘书省管着史馆,负责编修国史,所谓的“秘书省正字”就是指校字员,负责校对藏书中的一些错误。虽然官职不大,但也算是步入仕途了,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是求之不得。我未完全考证,大约,刘晏应该是唐朝步入仕途最早的官员了。

但是,刘晏的仕途并不顺畅,由于性格原因,他时常遭到陷害和排挤,长期游走于祖国的艰苦地区。不过,智商高终究是智商高,刘晏表现出的非凡理财能力,使他成为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刘晏

一场礼让,刘晏意外当上帝国宰相

李豫登基后,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大唐帝国依旧危机四伏,资质平庸的李豫真的有些手足无措。很快,他决定起用刘晏,任命他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御史大夫、度支盐铁转运使。这个任命,可真是香饽饽一箩筐,都是要职。不过,刘晏的反应却令人出乎意料。他给李豫上了一道奏疏,准备来个现实版的孔融让梨。他欣赏颜真卿,也怜惜颜真卿,决定把户部侍郎让给颜真卿做;同时,他推荐平叛有功的严武出任京兆尹,自己仅仅留了一个国子祭酒的职位,这是一个虚职。

李豫

这次辞让,本意是什么,咱们不能妄加揣度,但却造成了一个客观事实:感动了李豫。其实,翻看史书,我个人对李豫是没什么好印象的,不过,他倒是继承了家里多愁善感的基因,哭完鼻涕,他觉得应该给刘晏更多的信任,于是拜刘晏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只是,好景不长,板凳还没坐热,刘晏再次被贬为太子宾客。

皇帝差点饿肚子,刘晏再次出山

没过多久,皇帝李豫坐不住了,因为京城马上要断粮了,再不想办法,恐怕连皇帝也要饿牙。有些朋友可能会犯嘀咕,关中之地,沃野千里,怎么会缺粮呢?这个真不奇怪,唐朝从建立开始,关中的粮食就经常不够吃。别说唐朝,隋炀帝当年营建东都洛阳,也有粮食因素的考虑,因为洛阳水系发达,可以把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运输进京。一直到李隆基时期,唐朝的皇帝每年都会去洛阳住上一阵子,因为关中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当时的皇帝被戏称为“就食天子”。那么,既然关中缺粮,李豫为什么不效仿先人,前往洛阳就食呢?我觉得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力问题,不要觉得皇帝动动龙体是一件容易的事,花费是非常巨大的,大乱之后,朝廷财力有限,皇帝很难再随意东巡;二是大乱的后遗症,安史之乱期间,洛阳几经易手,战况激烈、毁坏严重,要想恢复到战前,以朝廷当时的财力而言,几无可能。所以,李豫在关中饿肚子,他只能想其他办法。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就这样,面对吃不饱肚子的危局,李豫最终再次起用了刘晏。聪明人终究是聪明人,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到了人家手里,三下五除二就捋顺了。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第一步:整顿漕运弊政。

一直到现在,水运的成本都是比较低的,更何况在唐朝,那个时候,陆运的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要想提升运输效率,彻底解决关中缺粮的难题,把漕运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往的漕运,弊端丛生,一般都是从民间抽丁,要命的是,就连干粮也得百姓自己解决,不用说,这种事情肯定属于苦差事,人家能来就不错了,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刘晏一下子就抓住了要害,把民间抽丁的模式改成了彻底官办,官府出钱来办漕运,雇佣百姓当差,而且,薪水还挺诱人,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两种模式高下立分。以前死气沉沉的漕运,顿时焕然一新,码头上干活的人,再也不磨洋工,变得火热朝天。

征发民夫

第二步:解决技术难题。

水运虽然成本低,可危险系数却不低。我想,大家都熟悉一个成语:中流砥柱。这里面的“砥柱”实际上是指一座山,当时的黄河可没现在这般温顺,到三门峡一带,水流十分湍急,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所以,以往的运粮船,走到这段河往往都比较害怕,吃亏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不再冒险,而是采用一个笨办法:把粮食卸下来,走陆路,跨越这段危险河段再装船。可是,这么一来,不但运输效率大大降低,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刘晏绞尽脑汁,最终确定了方案:造大船,组编队,雇纤夫。船大了,抗风险能力自然上升,加上编队统一指挥,可以相互支援,同时,岸上还要有纤夫的力量干预,遇到险情时,可以使船不至于偏离航向。事实证明,这个办法非常好用,简直是一举成功。事情做到这一步,原先冷嘲热讽的人变少了,佩服的声音变多了。

唐朝漕运示意图

第三步:分段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关中地区,遥处西部,想把江南的粮食运到关中,绝非易事。长江、扬子江、黄河、汴河、渭河等河段,水文情况都比较复杂,如果让一条船从长江一直跑到渭河,那么不仅对船的要求很高,对水手的要求也很高,再厉害的水手,也不可能把那么长的航线水文状况摸得一清二楚。鉴于此,刘晏想出了分段管理的办法。

具体说来,就是让水手们只在自己熟悉的航段航行,到了下一个航段,由新一批水手接手船只,再航行到下一个航段。如此一来,漕运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也有了保障。刘晏主政漕运期间,竟然没有一例航运事故,堪称奇迹。

可以这么说,终唐一朝,长安之所以稳坐都城之位,刘晏功不可没。要不然,连皇帝都要饿肚子,何谈稳定一说呢。只是,刘晏虽然聪明,但却没有善终,后来死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令人惋惜不已。好了,关于刘晏,咱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如果您对刘晏的其他事迹有了解,或者有兴趣,欢迎留言探讨。

标签: 刘晏唐玄宗宰相关中漕运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刘晏少年时便被唐玄宗封为太子正字,安史之乱后的措施为唐朝延寿

    历史解密编辑:蜜语说标签:刘晏,唐玄宗,安史之乱,唐朝,宰相,杨炎

    刘晏,对于大众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但凡对于《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版)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诵读过这样一段“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在中国历史上,刘晏是以一位神童、一位青少年的学习榜样的形象存在的。而说陌生,除了神童

  • 读史小记:刘晏送礼

    历史解密编辑:闲聊看史标签:刘晏,漕运,尚书,玄宗,唐德宗,读史小记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三字经》中的刘晏是唐朝神童,也是理财名臣,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声名卓著。刘晏早年入仕,久经历练,出任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等使,提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刘晏堂堂宰辅之位,曾有送礼不成的故事,却

  • 刘晏的漕运改革,是如何让安史之乱后的长安摆脱粮食危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晏,漕运,安史之乱,长安,唐玄宗,唐代宗,江南

    导语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的财政变得极为困难,尤其是作为帝国政治中心的长安及关中地区,每年的缺粮都在百万石以上,以至于长安的米价飙升,时有一斗米一斗钱之说。甚至而言,后来还出现了“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的局面,连皇宫都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百姓就更是无米下锅,这急得当时的唐代宗坐立不安,不得不

  • 公元780年7月,刘晏被就地正法,为何引起朝堂上下集体为其鸣冤?

    历史解密编辑:立轩谈职场标签:刘晏,唐朝,堂上,唐德宗,安史之乱

    唐朝都城长安传出一道消息:忠州刺史刘晏涉嫌谋反,已经被就地正法,一众家人老小,尽数发配岭南。这道消息一出,朝野震动。要知道,虽然刘晏此前已经被贬官,但是就这样将他杀了,朝廷是否过于不体面了?一时之间,为刘晏鸣冤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直接上书唐德宗,希望能够赦免刘晏的罪行,至少能够让他的家人回来。这

  • 古代神仙故事——刘晏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刘晏,宰相,刘公,县令

    刘晏唐朝宰相刘晏,年轻的时候喜欢道术,精心钻研,坚持不懈,但是没遇上仙人。他曾经听说仙人大多在市场店铺之间,因为这种地方喧哗嘈杂,可以把行踪混杂在常人之中。后来他来到长安,就走进一家药铺,偶然问起仙人的事。药铺主人说:“曾经有三四位老人,戴着纱帽,拄着拐杖,来买酒,喝完就走。有时候他们也要药看看,也

  • 刘晏玮欧巡新赛季冲上T5,伍兹小麦又有百万奖金入账!

    历史解密编辑:高尔夫大师标签:伍兹,刘晏玮,史密斯,美巡赛,斯皮思,小麦

    DP世界巡回赛新赛季本周正式拉开序幕,揭幕战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分别打响。北京时间11月25日,澳大利亚PGA锦标赛在皇家昆士兰高尔夫俱乐部结束第二轮比赛。中国球员刘晏玮交出68杆(-3)后,以总成绩-7杆升至并列第5位。此外本土球员卡梅隆·史密斯落后领先者1杆,单独排在第2位。25岁的刘晏玮继续了首轮

  • 公元780年,刘晏因何被就地正法,又为何引起朝堂集体为其鸣冤?

    历史解密编辑:刘记专栏标签:刘晏,皇帝,唐朝,县令,百姓,官宦世家

    在唐朝有这样一位天才,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从小写得一手好字,被人们称为“神童”。在他9岁的时候便在中央政府做官,拿到现在来看,都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级的官员,在最后却死得不明不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的死为什么引起朝堂上下集体鸣冤?九岁进入中央政府做官刘晏出生在716年,

  • 刘晏——理财报国

    历史解密编辑:魔法财经标签:刘晏,杨炎,侍郎,漕运,唐玄宗

    刘晏是中唐杰出的理财家。从760年任户部侍郎,充度支、筹钱、盐铁等使,到779年为止,他主管全国财政工作达20年之久,在盐政、漕运、赋税、铸币、平抑物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经济改革。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金章宗完颜璟评价他“理财安得如刘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

  • 蚌埠高郢村开展“携手迈进新征程、砥砺奋进新时代”庆七一·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珠城在线标签:高郢村,砥砺奋进,党员,大通,先烈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坚定党的信念,增强党员党性,进一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6月26日,长淮卫镇高郢村组织辖区党员前往上窑新四军纪念馆和淮南大通矿万人坑教育馆开展“携手迈进新征程、砥砺奋进新时代”庆七一·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活动中,高郢村党支部书记陈梅带

  • 张镐濂生日一家四口出镜,洪欣晒与儿女合影,王诗龄点赞王岳伦

    历史解密编辑:栀晚峰峦标签:洪欣,王诗龄,王岳伦,张镐濂,张丹峰

    洪欣近年来虽然很少在荧幕上露脸,但网友对她的喜爱却不减当年,可见有些明星给人的好感并不会随时间消退。二婚嫁给张丹峰的洪欣,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但自从张丹峰与毕滢事件出来后,夫妻俩虽然偶尔会在媒体前现身,但给人的感觉两人关系还是大不如从前。毕竟原谅越轨行为容易,但是和好如初太难!关注过两人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