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药王孙思邈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子,4味药搞定健忘、失眠、盗汗

药王孙思邈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子,4味药搞定健忘、失眠、盗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顶牌故事会 访问量:4165 更新时间:2023/12/4 20:38:43

“一上了年纪,睡眠质量也跟着下降了。” 65岁的老头在社区里和同行的老人抱怨着。

“是啊,我和你一样,不仅晚上睡不好,早上起来还容易忘事儿。”

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出现健忘、失眠等症状,那么在中医的角度看来,这些病症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该如治疗呢?

心肾不交:心和肾闹掰了

心肾相交是指人体阴阳二气交感合和的一种生理状态。中医关于人体之气的阴阳互藏,阴升阳降以及阴阳交感理论源于《周易》的卦象,尤其是"坎""离"二卦。

古代内丹术理论也源于周易的卦象,它用"坎离交济"或"心肾交互"来说明人体的阴阳交感变化,这一理论,促进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医家将肾阴虚心火旺证称为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证称谓的产生,起自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受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论和相火论的影响很大,最终是以肾命学说为基础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脏脉轮第一》中也提及:“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的思想。

人体肾中的阳气连接着心脉,为心脏的跳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当肾中阳气衰微,那么心脏就会出现功能的紊乱,在我们身体上就是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的现象,患者可出现心烦不寐的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等问题。

心肾不交,不止失眠,还可能引起健忘、焦虑

1、失眠

失眠可归属“不寐”“不得卧”等范畴,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病机总署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阴。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胆、胃、肾。因为心火不能下移,反而上炎,上炎后扰动心神,造成心肾不交,患者表现出多梦、烦躁、焦虑、抑郁,入睡困难等症。

2、心肾亏虚、心肾不交是老年痴呆的发病之本

关于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根据历代中医学的论述,认为老年痴呆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神明功能减退是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司神明,与人的记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老年痴呆的表现之一就是健忘,老年期若心主神明的功能减退,即可导致记忆减退及智能障碍。

3、焦虑

焦虑症是现代疾病谱中的常见病。该病中医辩证为心肾不交型为多,思虑太过、情志郁而化火,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或久病伤阴所致。

4、心悸

肾相交乃是一种水火互藏、阴阳交替的和合状态。若肾阴不足,则心火偏亢,就会表现出心悸。心悸是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症状为自觉心中悸动、或脉见参差不齐,多成发作性,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等。

5、盗汗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肾水充足能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温肾水则肾水不寒。心肾维持着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动态平衡。

若各种原因导致肾水亏损,则不能上济心火,使心火独亢于上,肾水亏于下,而出现阴虚火旺证候,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晚上睡觉会出现盗汗的原因之一。

中医如何处理?孙思邈有一个方子

面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健忘、盗汗、心悸等情形,中医从“根源”入手。古代有一个方子,叫孔圣枕中丹,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专门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健忘、失眠、心悸、心慌等症。

孔圣枕中丹:制龟板、生龙骨、远志、石菖蒲

这4味药材,各种又有起到什么作用呢?

远志,味辛苦。古人取名远志,意为服药后能变得志远大,智慧增益。时珍称它“专于强志益精,治健忘。”菖蒲能通九窍,可使阳气通到上面的七窍和下面两窍,能把心阳降到满低的地方。

菖蒲从心交肾,远志从肾交心,菖蒲能使心阳往下和肾碰到,远志能使肾阳上来和心碰到,菖蒲、远志像接电线一样,把心和肾连接起来。远志交心肾之后,还能防治健忘。

龟板和龙骨皆来自有灵性的东西,龟板,正是乌龟壳,具有滋阴、镇固阳气。龙骨是巨型动物死后埋到泥土里的化石,可收摄身体的阳气,使肝火肝阳不至上亢。龙骨还具有镇静安神,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眠作用。

四药合用,既可镇静安神,潜阳滋阴,又可调补心肾,通窍益智。对健忘、失眠、心悸等皆与心肾功能失调有关之症,特有疗效。另外,该方对现代医学治疗棘手的一些疾病,如神经衰弱、小儿多动症、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情感障碍等患者疗效显著。

参考资料:

[1] 《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J].2010年2月

[2] 《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2015年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失眠体虚心火安神盗汗孙思邈医学家

更多文章

  • 孙思邈的益寿之方:揉腹不断,百病不犯!

    历史解密编辑:绚丽人生标签:益寿,养生,脏腑,便秘,孙思邈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养生堂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百科偏方!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唐代,孙思邀就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揉腹真的这么神奇吗?在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经络汇集。比如主全身之阴的任

  • 孙思邈传下来的“速睡方”,2味药,安神助眠,让你一觉到天亮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安神,补血,大枣,养心,健脾,气血,孙思邈,医学家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今天我们来讲一个药王孙思邈的“速睡方”,可以补血行气,安神助眠,一觉睡到大天亮。失眠的朋友赶紧点赞收藏吧。现在很多人睡眠不好,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晚上特别容易失眠。心里根本静不下来,老是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睡着之后,还特别容易醒,外面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感受到。时不时还会出现心悸气

  • 142岁药王孙思邈,临终时再三叮嘱:此药不可流落民间,尽快销毁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神医,华佗,成仙,药王,孙思邈,武则天,医学家

    提起孙思邈你或许不是很熟悉,但是要是说起药王,你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个概念了。这位妙手回春的神医圣手,因为在制药方面的卓越贡献被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也就是541年,孙思邈出生在一户贫苦的人家,他很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父母为治疗孙思邈的病也是耗尽了钱财,长大后的孙思邈深感医生的伟大之处,并立志成为一名

  • 孙思邈一生都在用的「六字养生诀」,借助发音使五脏安宁

    历史解密编辑:圆融素食标签:吐纳,口形,安宁,呼吸法,孙思邈,医学家,腹式呼吸,六字养生诀

    六字诀是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自愈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

  • 关于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期间新区城区公共停车泊位免费的通告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网陕西标签:泊位,文化节,南宁慧泊停车场,中国孙思邈中医药

    关于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期间新区城区公共停车泊位免费的通告为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参加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以下简称文化节),缓解活动期间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压力,保障文化节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文化节期间,新区城区公共停车位(场)将限时向公众免费开放,具体通告如下:一、免费时间2023年5月25日00:

  • 孙思邈活到142岁, 去世前叮嘱后人毁一个药方, 现在还有人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孙十常,张仲景,药方,五石散,伤寒

    孙思邈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医学家了,甚至还被世人称为了药王,可以见得他功绩不凡,他的一生接触了很多前人流传的药方,更修改了很多前人药方中的弊端,他可是非常长寿的老人了,整整活到了一百四十二岁,虽然他的一生修改了很多的药方,但是他的一生还是有非常多的遗憾的,在临死前,对后人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毁

  • 142岁药王孙思邈,临终前叮嘱,药方要焚毁,不能流传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公羊丰萌宠标签:药方,秦汉,孙思邈,汉武帝,纪晓岚,医学家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药王孙思邈认为医学是一门救人的学问,医生更是一个救人的职业,如果不把病患视为至亲,那么何以会竭尽全力地去进行救治而心底无私呢?这是何等的医德啊!药王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出生在一个贫困

  • 民间故事:孙思邈救三龙

    历史解密编辑:七分灵异标签:天帝,处士,龙王,贫道,玄照,孙思邈,医学家,民间故事

    以下故事,出自五代时期杜光庭传奇故事《神仙感遇传》,翻译时稍有改动。在嵩山白鹊谷,有得道高僧释玄照修行。释玄照操行甚高,在当时和尚中算是第一。他常常为众人讲解《法华经》,前后已经讲解了一千多遍,从不觉得枯燥辛苦,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够感悟,能够修行,能够活得更好。由于释玄照讲解很好,所以他虽然住在深山

  •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梳发明目、搓脚控血压, 看完请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国强谈资讯标签:思邈,孙思邈,养生,收藏,王孙,西医,养生十三法,医学家

    祖国传统医学是值得我们敬而有家的。虽然西医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把西医病机与病理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相比较就会发现,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学始祖们对某些病症就已经有了与现代医学研究较相一致的认识。中国传统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一重要部分。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逐渐

  • 孙思邈著《千金方》的神奇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方外的山标签:僧人,仙方,修道,西域,孙思邈,千金方,医学家

    孙思邈曾经在钟南山隐居修行,与当时的宣律和尚经常来往,两人常在一起交流修行的事。在这期间,当时的人们遇到了一场大旱,生活苦不堪言。有一个西域的僧人向朝廷自荐说能求雨,获得允许后,这个西域僧人就在昆明池设坛举行祈雨仪式,仪式举行了七天,昆明池的水下降了有几尺深。有一天夜里,宣律和尚的住处突然来了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