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思邈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才会被人们尊为“药王”?

孙思邈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才会被人们尊为“药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2917 更新时间:2024/1/5 5:44:39

“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七回春”。

镌刻在陕西耀县药山药王庙大殿前铁旗杆上的这幅对联,盛情讴歌了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一生的伟大业绩。由此放眼望去,群峰突兀,古柏参天,风景优美。步入庙门,但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碑石林立、翠树掩映、好不古朴幽雅。迎面一尊孙思邈泥塑彩像、温和端庄、栩栩如生。千百年来“药王”孙思邈的名字和他对医学的卓越贡献,传遍大河南北。

孙思邈为什么被尊为“药王”?

相传孙思邈曾为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的玉体康复立过功,于是才有了这“药王”的封号,其实,人们尊奉他、并不在乎其是否受到过皇家的赞誉,而根本在于他精湛的医技和崇高的医德。

孙思邈生活在隋朝至唐初,那是一个从动荡不安走向稳定繁荣的时代。人们或投身军营,在战火中追求功名利禄;或埋首经书、饱读诗文,在科举入仕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灿烂前程。唯有那至关人人性命的医学受到了冷落,“朝野土庶,咸耻医术之名”,致使“医治之术阙而弗论”。自幼体弱多病的孙思邈不为时风所囿、毅然敲响了医学的大门。

他苦心钻研《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等医著,留意民间医技和药方,凡“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20几岁便已颇负盛名。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先后以国子博士、谏议大夫等高官要职召他入阁,均被他一一谢绝。怀着对民众病痛的深切同情,孙思邈在医学的圣殿里苦苦求索,以实现他独特的价值追求。

在历时一个世纪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是在医学理论或者临床实践方面,孙思邈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精于内科,擅长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按摩、卫生保健、食疗、老年病防治等,在营养学、药物学、针灸学、养生学和病理学上俱有建树。不拘泥于古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这是孙思邈一贯的思想。他把大自然的阴晴寒暑与人体的生理变化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正常运转的关键都是各要素的协调统,因而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即所谓“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

作为他毕身血汗的结晶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孙思邈在书中共记录了800多种药物、5300多个药方,其中不少特效药方至今沿用不衰,如用白头翁、马齿苋、黄连治痢疾,用含碘较高的昆布、海藻、鹿靥治疗“瘿瘤”(甲状腺肿大),用饱含甲种维生素的动物肝脏治“雀目”(夜盲症)等等;此外,他还首创“复方”,有力地推动了医药学的发展。

宋朝的郭思特从《千金要方》中选出900多个常见病药方,编成《千金宝要》、且镂刻于华州公署;明朝的朱守中又将它复刻于药王山,供世人拓印抄写。据说许多人却因得碑文药方而病除体复。“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现代文学家田汉的诗句反映的不正是世人对孙思邈的感激之情吗?

结束语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是孙思邈自述其医著取名《千金方》的原因,它充分揭示出作者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是一种天然的使命,所以应该“无欲无求”,绝不能“恃之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诊断治疗中必须安神定志,仔细观审各种症状,“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对待病人,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男女、美丑、是否亲友、是聪明还是愚笨,都应具有一样的同情爱护之心,不畏艰险,全力以赴进行救治;还要谦虚谨慎,切勿因偶然治好一病,就“昂首戴面”,自谓“天下无双”。

孙思邈不仅这样主张,而且身体力行。他诊治麻风病人600多例,“莫不一一亲自抚养”;即使对那些因满身疥疮、恶疾不止而“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的病人,孙思邈也耐心诊疗。不谋官,不图利,只为解除芸芸丛生的病患而奔波的孙思邈,以自己的言行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更多文章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肛肠科将免费进行直肠癌筛查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标签:肛肠科,孙思邈,北京中医药大学,外科,直肠癌,肿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良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人口老龄化加剧等方面的影响下,肠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排名第2、死亡率排名第5的恶性肿瘤,且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是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给群众造成经济负担的重点恶性肿瘤之一。为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减轻群众医疗卫生负担,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北京中医

  • 142岁药王孙思邈,死前反复叮嘱:此药方要销毁,万不能流落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爱笑的冬梅标签:孙十常,思邈,药方,千金方,张仲景

    《省心录·论医》讲到:“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然而药王孙思邈却很好的诠释了“医者”和“医德”,孙思邈一生都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也开创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先河。关于孙思邈的成就有: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是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是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

  • 药王孙思邈名方,除骨间寒湿,补肝强肾,通全身筋脉,治一身疼痛

    历史解密编辑:青青爱做菜标签:当归,活血,独活,祛风,风寒湿,孙思邈,医学家,老中医,骨间寒湿,全身筋脉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脊柱炎,颈椎病等疾病,平日感觉全身上下哪里都不舒服,胳膊酸,肩膀痛,腰酸背痛,腿抽筋以及膝盖痛兼有膝关节、肘关节肿大,发麻发木,弯曲困难等症状,每当到下雨天,或者感受到寒冷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关节还会变形,总之非常影响日常生活,那么这

  • 省中医专家组莅临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标签: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中医,护士长

    6月22日,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铜川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罗红英带队,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护士长刘晓荣、铜川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薛桃霞、铜川市中医医院ICU护士长吴晶静一行4人莅临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开展中医护理与消毒供应质量控制评价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行政党支部赴照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标签:孙思邈,北京中医药大学,党支部,照金

    7月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行政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30余人赴照金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和一段段历史的故事,大家被革命先烈忠诚于党、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深刻理解了“两点一存”及“照金精神”的涵

  • 咳嗽痰多?药王孙思邈一个祛痰方,湿热、寒湿、痰湿,通通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的平凡生活标签:思邈,祛痰,祛湿,茯苓,甘草,竹茹

    一入秋,咳嗽痰多的人越来越多,要怎么缓解?今天,我们就说一下这个话题!我们都知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但比湿气更可怕的是痰湿。今天,贾老师就给大家分享药王孙思邈的强力祛痰方,帮你去痰!如果你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有一个湿毛巾包裹着你的头,肚子还很大,没胃口,没有精神,早上照镜子,一看舌头胖大,多数

  • 孙思邈药王山之侧绝佳的医养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归元文化网标签:扁鹊,孙思邈,药王山,张仲景,养生铭,医学家,千金药方

    迎着蒙蒙细雨,前日,曾连续六届担任中国投融资洽谈会常务副秘书长,世界华人华商华侨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的卫杉虎,应邀在西安华美学院院长李国安和陕西铜川绿丰农业公司董事长王新建等人的陪同下,走进了因孙思邈而名扬天下的药王山之侧的战备窑洞仓库。没想到一块绝美的可作为医养基地的地方呈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这里植被

  • 孙思邈简单四味药,“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慢慢消除鼻窦炎!

    历史解密编辑:耳鼻喉科郝大夫标签:桃仁,鼻渊,孙思邈,鼻窦炎,薏苡仁,医学家,清肺化痰,中医角度

    鼻窦炎在中医上也被称之为“鼻渊”。鼻渊有虚实之分,实证多见外邪侵袭,或胆腑郁热,或内外合邪;虚证常见脾肾亏虚。中医从热论治鼻渊,认为该病多由外邪侵袭,或内有湿热、外邪为引,致使邪聚鼻窍,发为鼻渊。那么既然中医知道了病机,有什么治疗办法呢❓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中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里把鼻渊归为“肺痈

  • 一张“补阳”方,出自孙思邈《千金翼方》,横扫肾虚

    历史解密编辑:个呆次元游标签:阳气,验方,肾虚,孙思邈,千金方,医学家,千金翼方,中医疾病

    人之大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中医常说身体阳气,就如世间万物缺失阳光会凋零枯萎,大自然没有阳光滋养,就会失去活力,正如人体没有阳气的支撑,则精神萎靡,缺乏朝气。大家好,我是中医人,小药!所谓的阳气指的就是暖气,生长之气,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从中医学术上诠释,具体指温养组织脏器

  • 《唐朝诡事录》费英俊身为孙思邈的徒弟,他为什么要藏身于鬼市?

    历史解密编辑:雨津科普汽车标签:孙十常,费英俊,鬼市,唐朝诡事录

    通过众生堂碎尸案,我们会知道,费英俊并不是普通的医师,他与孟东老同是“药王”孙思邈的徒弟。要知道,古时候的人非常注重出身与师承,就拿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例,他正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与师承,才没有得到魏王的重用。最终跑去了秦国。而费英俊虽不是名门之后,但他确实名医孙思邈的徒弟。单凭他的师承,便可以在京城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