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
中医需要奇迹,于是有了孙思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3 9:03:10阅读:1734
史上最长寿的医生,医术医德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幼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财,因此他很早就立志为医,用毕生精力从事医学的研究。孙思邈自小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七岁时就能每天背诵千余字,被人称为“圣童”。兵荒马乱的年
孙思邈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才会被人们尊为“药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5 5:44:39阅读:2917
“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七回春”。镌刻在陕西耀县药王山药王庙大殿前铁旗杆上的这幅对联,盛情讴歌了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一生的伟大业绩。由此放眼望去,群峰突兀,古柏参天,风景优美。步入庙门,但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碑石林立、翠树掩映、好不古朴幽雅。迎面一尊孙思邈泥塑彩像、温和端庄、栩栩
传说中孙思邈活了141岁,若能看懂他的奇怪理论,你也能获益匪浅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2:39:17阅读:3945
历经三朝的“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直到科技发展的今天,能活到百岁以上的人仍屈指可数,更不必说寿命长达一个半世纪。从古至今,人们对长寿都十分追求,从秦始皇为寻找长生不老药而中途驾崩,到嘉靖皇帝痴迷炼“不死仙丹”却重金属中毒,他们的努力都没有达到效果,唯有孙思邈突破了人类寿命极限。孙思邈可以活到14
敬葛堂:中医传奇 “药王” 孙思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6:48:36阅读:4937
敬葛堂:中医传奇 | “药王” 孙思邈“药王”孙思邈 “药王”的名称来自佛经。有个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擅长施用良药,救治众生病苦。后来老百姓就把精于方药、救人疾苦的神农、扁鹊、孙思邈等人称为“药王”。现在就来讲讲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陕西省耀县人,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据说他活了100多岁,人们都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晚年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1:10:35阅读:1571
魏晋时期是很多人怀念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真名士自风流,他们畅所欲言,他们放浪形骸,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魏晋名士喜欢两样东西:清谈和五石散。说到五石散,它和近代的鸦片性质相似,都曾是药品,但是配方经过改良之后变成了能让人上瘾的毒品。五石散,顾名思义,由五石构成,据传五石散是张仲景发明的药方
药王孙思邈的13条养生秘笈(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时间:2024/1/7 1:35:39阅读:1122
在1341年前的今天,682年3月29日唐代著名药王孙思邈去世。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
孙思邈养生妙法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8 1:40:05阅读:471
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
“药王”孙思邈,他有一些奇怪的理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4:41:53阅读:2594
孙思邈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民间所称的“药王”,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祭祀。 在 孙思邈死后不久, 就被人们神化说是得道成仙了。 《大唐新语》 便有这方面的记载,说孙思邈死后 “月余颜色不变, 举尸入棺,如空焉, 时人疑其尸解矣”。 孙思邈 仅仅在唐代,孙思邈就被人们附会上了各种传说。 《酉阳
炎黄国医传奇:药王孙思邈的传奇(二)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7:23:56阅读:762
药王孙思邈,在医学上是个难得一见的人物。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对医药造诣很深。孙氏自幼聪颖洞达,敏慧强记,7岁能够日诵千言,人称圣童。孙氏博学多闻,涉猎群书,20岁博通经史百家之说,善谈道学,兼好释典。因他少时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资,所以从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医为业,为民除病,并刻苦研习岐黄
古代奇书《玉房秘诀》,活了800岁的彭祖,书中自述养生之道!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19:51:53阅读:2813
导读:彭祖是历史上传说中的长寿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多岁,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至今争议不断,但在《尚书》中记载,确有彭祖其人。《尚书》中说:“彭祖在东蜀之西北。”《列仙传》也有记载:“彭祖者,历夏之殷末,活了八百多岁。”《列仙传》是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据说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记述了上古及三代、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