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武门事变时,李世民不派尉迟敬德“保卫李渊”,结局会怎样?

如果武门事变时,李世民不派尉迟敬德“保卫李渊”,结局会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3/12/25 19:07:09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派尉迟敬德进攻控制李渊,李渊态度,大臣的态度,让李渊明白了自己被架空了。

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为何要派尉迟敬德前去“保卫”李渊安全?如果你是李世民,你会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玄武门事变的性质:

玄武门事变的发动者及对象:

玄武门是由李渊的次子李世民针对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发动的具有政治性的事变。虽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是因为,李世民强大的名望和势力,让太子李建成感到自己的储君之位受到威胁,又加上齐王李元吉暗中挑斗。处处针对李世民,不断地在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陷害李世民,不断削弱李世民的权力,让李世民感到惶惶不安。在李世民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被迫发动玄武门政变。

虽然可以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是一种被动行为,但李世民毕竟是一下犯上,对储君动手,杀了太子李建成。不管李世民是不是有意还是故意,李世民的这种行为就属于谋反,弑杀储君等同谋反。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的时候,李世民已经走上了谋反之路,已经无法回头,只能一条道走到底。因为政变的不合法性,如果没有个合理的解释或者李渊皇帝的解释认可,李世民也会以谋反叛逆治罪,李渊是不会轻易饶过李世民的,因此必须要让李渊给李世民出具合法手续。

如果你是李世民,当你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会选择李世民的做法吗?

现在就能解释为什么李世民要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为何要派尉迟敬德前去“保卫”李渊的安全了:

因为在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李世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派人,进宫将李渊控制起来。明面上说是前来保卫李渊的安全,实则是让尉迟敬德将李渊控制起来。因为当时尉迟敬德是披着铠甲,手握长矛,径直来到李渊所在的地方,李渊看到尉迟敬德的时候是极为震惊的。

为何李渊会感到极为震惊?

原因很简单,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在任何朝代任何人进入皇宫,都是要卸甲并交出兵器的。所以当李渊看到尉迟敬德不但身披铠甲,手里还拿着武器的时候,才会感到极为震惊,在正常情况下,尉迟敬德这样身穿铠甲,还手握兵器是根本进不来的。

披甲带兵器进宫是要以谋反论处的,但尉迟敬德竟然这人大摇大摆的进来了,还跑到李渊身边。李渊先是感到震惊,随即便明白了是发生了政变了,尉迟敬德说是进来保护,实则是来控制自己的。

当尉迟敬德告诉李渊是由于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担心惊动陛下,便派我担任警卫。李渊明白了,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秦王的掌控之中了,包括李渊自己。李渊内心那叫一个苦啊,但又能说什么呢,自己儿子干架,现在自己又被控制住了。

李渊没办法,李世民杀了太子已经是事实,自己又被控制住了,又不能责罚李世民,就算要饶恕李世民给他合法性,也总不能让自己说吧,只能借身边大臣的口。于是就问身边大臣对这件事的看法,这些大臣也不是傻子,一看形式不对,于是就都一边风的倒向李世民,给李世民开脱,让李渊给李世民合法性。李渊一看,内心直骂:“一群白眼狼”,没办法只好顺坡下驴随了李世民他们的意,只要是李世民他们提的,没有不答应的。就算不同意也没办法,连亲哥都杀了,保不齐连亲爹一起杀。

更多文章

  •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秦叔宝,尉迟敬德,李世民,李建成,李渊,薛万彻,李元吉,秦琼,唐朝,黄易小说人物

    每逢新春佳节,稍微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有在大门两侧张贴门神的传统习俗。门神的形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至今广为流传的两位门神则是初唐的两位开国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在唐太宗李世民还未登基称帝前这两位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可以称得上是股肱之臣。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更是专门建造了一座凌烟阁,以此表彰为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韶舞,田亩定限,尉迟敬德,淮南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尉迟敬德,道士,淮南,李世民,王俊,敬德

    韶舞何某是荥阳人,不知道他的具体名字,只知道当时也算个小有名气的人。荆州太守请他去做别驾,何某不去,隐居修养自己的情操。他经常到田间或麦场看别人收获庄稼。某天,忽然有个高个子的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带着头巾,前来拜访。那个高个子举起双手跳起舞来,并且说:“先生看到过韶舞吗?这就是韶舞。”一边跳一边离开

  • 秦琼后代的墓志铭,记住了秦琼活捉尉迟敬德,可信度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墓志铭,李渊,李元吉

    秦琼入唐后,立即被李渊派去李世民手下任职。不久,秦琼来到李世民的帐下,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唐书》中,这一伟大壮举的记载只有九个字:“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关于这件事的所有官方历史数据都很模糊。大家知道,美良川之战是关系李世民一家生死的关键战役。当时,唐朝的疆域只有山西和关中。因为山西曾被刘武

  • 尉迟敬德威逼李渊交权之事为什么会被史书记载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渊,皇帝,史书,唐朝,李世民,秦叔宝,李元吉,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世民改了史书,为什么还会留下尉迟敬德逼李渊交权的记

  • 秦琼的孙子在墓志铭中写爷爷曾生擒尉迟敬德,这是吹牛还是史实?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说唐,墓志铭,魏征

    在演义小说里面,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杰。按照小说《说唐》所写,秦王李世民登极后,曾让人制作了一别对联,高悬在金銮殿殿门前。上联写:双锏打出唐世界。下联写:单鞭撑住李乾坤。秦琼的兵器是双锏,尉迟敬德的兵器是单鞭,以兵器喻人,意指李唐江山主要是靠他们两位打下来的,并且,维护这江山的稳定

  • 李世民欲将16岁的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背后真相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尉迟恭,李元吉,李建成,房玄龄

    点击下方关注,旧闻有新说 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 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是掌上明珠,也是千金之躯,为何会下嫁尉迟恭这位老人家,李世民

  • 李世民有多宠尉迟敬德,李世民堂弟被他打瞎了眼睛,他都没受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元吉,玄武门之变,王世充

    如果讲尉迟敬德,不带上李世民,尉迟敬德的故事就很空白。新唐书也好,旧唐书也罢,所有尉迟敬德的记录,只有四处描述里面没有李世民。一次是尉迟还在跟随刘武周,一次是镇守泾州击退匈奴,一次是因为别人没有他功劳大,坐尉迟上席,结果尉迟敬德大打出手,最后一次就是尉迟敬德去世。整个唐书关于尉迟敬德的记载,简直就是

  • 故事:尉迟敬德铁耙铲淫僧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唐僧,和尚

    民间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惩恶扬善,道的是善恶有报。这世上有好人就有坏人,与身份无关,与年龄无关,唯一有关的就是内心是否向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话说到这份上,往深处说,当官的就一定是贪官吗?做和尚的一定就能做到恪守清规戒律吗?显然这不符合逻辑。之所以说这些“废话”,就是我在准备讲下面这个故事,有一种担

  • 尉迟敬德年近花甲,为什么李世民还要把女儿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建成,李元吉,刘邦,长孙无忌

    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资治通鉴》尉迟敬德是唐代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也是中国传统年画中寓意平安吉祥门神的原型,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资治通鉴》里有

  •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秦琼,长孙无忌,尉迟恭,李道宗

    按照正史而不是演义小说的记载,在隋末唐初战场上,能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是秦琼秦叔宝,而最被李世民信任并依为最后一道防线和贴身保镖的,是尉迟敬德(墓志铭显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融,字敬德,后人误以公为恭)。尉迟敬德这个人,十分不讨包括唐营在内的所有人的喜欢,这可能跟尉迟敬德少年经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