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为何能够流传千古?埋藏着千古一帝内心的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19 3:31:43

每逢新春佳节,稍微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有在大门两侧张贴门神的传统习俗。

门神的形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至今广为流传的两位门神则是初唐的两位开国名将。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在唐太宗李世民还未登基称帝前这两位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头号猛将,可以称得上是股肱之臣。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更是专门建造了一座凌烟阁,以此表彰为大唐帝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勋大臣。

但是这两位大将军为何能够以门神的形象流传后世?难道仅是因为他们的勇武或是功勋名爵吗?

这其中还掺杂着一段鲜血淋漓的宫廷政变,埋藏着一位千古一帝内心深处的恐惧。

玄武门风波,弑兄杀弟

古时曾有一句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真正是所言非虚,平民老百姓的家庭里面即使日子过得苦点累点。

但是家人之间的亲情却是十分牢靠的,两兄弟之间大多也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但是帝王家却是截然相反的,出身其中的人不论男女,只要抱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那么就必然会失败,甚至于惹来杀身之祸。

这一切都是因为利益使然,试想如果只要杀死几个人,就能得到整个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那么想必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这么去做的。

即使需要杀死的是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乃至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在皇帝宝座前,一切的亲情,道德都好像是一个笑话,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后,李世民领兵南征北战,剿灭了诸多割据势力,诸如窦建德王世充等枭雄人物。

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和运筹帷幄,最终大唐一统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可谓是功不可没,他百战百胜,在军队和民间声望非常的高。

甚至在军队间流传着“只知秦王,不知唐皇”的说法。

但恰恰是李世民突出的能力和赫赫战功令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感到深深的不安。

正所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世民光芒太盛自然也就引来了父亲李渊对他的猜忌,毕竟作为一个帝王来说最忌讳的莫过于对自己地位存在威胁的人或物。

而太子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未来承继大宝的地位,联合三弟李元吉在父亲李渊面前对李世民极尽诋毁。

李渊对李世民本就有所猜疑,这一下可真是火上浇油,愈发不可收拾。

而李世民本身也不是什么圣人君子,他也是从血海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自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本人常年带兵作战,深谙兵家风林火山之真谛,最浅显的一个道理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所以他悍然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提前布置了一批士兵由尉迟敬德带领埋伏在玄武门内。

而在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进宫进入玄武门后,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便率领士兵把二人及其随从团团包围。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建成还想对李世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拖延时间,不料李世民竟然直接弯弓搭箭正中李建成的额头。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此时李元吉已经吓傻了,而他们手下的随从则冒死为李元吉杀开一条路来让他先跑。

李元吉略微回过神来便赶紧策马狂奔,而李世民显然不打算留下后患,即使是亲兄弟也要斩草除根,于是他策马在后紧追不舍。

后来尉迟敬德赶了上来,亲手用弓箭射死了李元吉。并且还用快刀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割下挂在马上。

而此时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为啥玄武门从头到尾就尉迟恭在出力呢?同为左膀右臂的秦琼跑到哪里去了呢?

截断援兵,以保万无一失

在那个时期称得上是“虎有伤人意,人有害虎心。”

太子在军队的根基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深厚,但是他坐镇东宫,是名正言顺的一国储君,所以手下还是收纳了一批敢死之士。

而这支部队的带队将军名叫薛万彻,本来是隋朝的将军,后来天下大乱转投入李建成的幕府之中。

他骁勇善战,熟读兵法。这在李建成集团中是属于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李建成非常的赏识薛万彻,对他委以重任。

平时太子系和秦王系双方阵营的人马早就已经是剑拔弩张,只差一根导火索就马上要明刀明枪的干一仗了。

而玄武门之变正是火星子,一下子就点燃了两处炸药堆。

当时玄武门之内喊杀震天,门外的人都隐约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太子在宫中党羽众多,当下就有人飞马去东宫搬救兵。

而东宫的部队早就已经严阵以待,只等将军下令就能马上开拔投入战斗。薛万彻收到消息后紧急下令部队杀向玄武门救援太子。

正所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李世民帐下谋臣如雨,对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实力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了防范李建成的东宫部队破坏计划,李世民便下令让秦琼率领一支数百人的部队阻击赶往玄武门的太子府援兵。

而根据史料记载,薛万彻和秦琼带领的人马杀得难分难解,而且因为人数占有优势,甚至一度反攻秦王府。

直到尉迟敬德骑着马来到乱军之中,高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示众,薛万彻才彻底死心,他见大势已去便率领手下数十骑遁入深山,而其它士兵见到自己为之效命的主公都已经授首,也就缴械投降,战斗这才终止。

结语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非常的震惊和恐惧。

但是此时的李世民的实力已经强过李渊,李渊不得不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个没实权的太上皇。

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那把金灿灿的龙椅,但是毕竟是亲手杀死了骨肉兄弟,良心上受到伦理纲常的谴责。

传说他有一阵子天天做噩梦,梦见大哥和三弟化成厉鬼进宫找他索命,整夜被噩梦惊醒不能入睡。

然后尉迟敬德和秦琼便满身披挂手持武器站在门口守护李世民,一连数天李世民终于没有再做噩梦,自此也就有了大门两侧张贴春联的传统习俗。

更多文章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韶舞,田亩定限,尉迟敬德,淮南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尉迟敬德,道士,淮南,李世民,王俊,敬德

    韶舞何某是荥阳人,不知道他的具体名字,只知道当时也算个小有名气的人。荆州太守请他去做别驾,何某不去,隐居修养自己的情操。他经常到田间或麦场看别人收获庄稼。某天,忽然有个高个子的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带着头巾,前来拜访。那个高个子举起双手跳起舞来,并且说:“先生看到过韶舞吗?这就是韶舞。”一边跳一边离开

  • 秦琼后代的墓志铭,记住了秦琼活捉尉迟敬德,可信度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墓志铭,李渊,李元吉

    秦琼入唐后,立即被李渊派去李世民手下任职。不久,秦琼来到李世民的帐下,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唐书》中,这一伟大壮举的记载只有九个字:“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关于这件事的所有官方历史数据都很模糊。大家知道,美良川之战是关系李世民一家生死的关键战役。当时,唐朝的疆域只有山西和关中。因为山西曾被刘武

  • 尉迟敬德威逼李渊交权之事为什么会被史书记载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渊,皇帝,史书,唐朝,李世民,秦叔宝,李元吉,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世民改了史书,为什么还会留下尉迟敬德逼李渊交权的记

  • 秦琼的孙子在墓志铭中写爷爷曾生擒尉迟敬德,这是吹牛还是史实?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说唐,墓志铭,魏征

    在演义小说里面,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杰。按照小说《说唐》所写,秦王李世民登极后,曾让人制作了一别对联,高悬在金銮殿殿门前。上联写:双锏打出唐世界。下联写:单鞭撑住李乾坤。秦琼的兵器是双锏,尉迟敬德的兵器是单鞭,以兵器喻人,意指李唐江山主要是靠他们两位打下来的,并且,维护这江山的稳定

  • 李世民欲将16岁的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背后真相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尉迟恭,李元吉,李建成,房玄龄

    点击下方关注,旧闻有新说 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 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是掌上明珠,也是千金之躯,为何会下嫁尉迟恭这位老人家,李世民

  • 李世民有多宠尉迟敬德,李世民堂弟被他打瞎了眼睛,他都没受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元吉,玄武门之变,王世充

    如果讲尉迟敬德,不带上李世民,尉迟敬德的故事就很空白。新唐书也好,旧唐书也罢,所有尉迟敬德的记录,只有四处描述里面没有李世民。一次是尉迟还在跟随刘武周,一次是镇守泾州击退匈奴,一次是因为别人没有他功劳大,坐尉迟上席,结果尉迟敬德大打出手,最后一次就是尉迟敬德去世。整个唐书关于尉迟敬德的记载,简直就是

  • 故事:尉迟敬德铁耙铲淫僧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唐僧,和尚

    民间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惩恶扬善,道的是善恶有报。这世上有好人就有坏人,与身份无关,与年龄无关,唯一有关的就是内心是否向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话说到这份上,往深处说,当官的就一定是贪官吗?做和尚的一定就能做到恪守清规戒律吗?显然这不符合逻辑。之所以说这些“废话”,就是我在准备讲下面这个故事,有一种担

  • 尉迟敬德年近花甲,为什么李世民还要把女儿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建成,李元吉,刘邦,长孙无忌

    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资治通鉴》尉迟敬德是唐代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也是中国传统年画中寓意平安吉祥门神的原型,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资治通鉴》里有

  •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秦琼,长孙无忌,尉迟恭,李道宗

    按照正史而不是演义小说的记载,在隋末唐初战场上,能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是秦琼秦叔宝,而最被李世民信任并依为最后一道防线和贴身保镖的,是尉迟敬德(墓志铭显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融,字敬德,后人误以公为恭)。尉迟敬德这个人,十分不讨包括唐营在内的所有人的喜欢,这可能跟尉迟敬德少年经历有关:

  • 民间故事:尉迟敬德铁耙铲淫僧

    历史解密编辑:吕姐在农村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民间故事,唐僧,和尚

    民间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惩恶扬善,道的是善恶有报。这世上有好人就有坏人,与身份无关,与年龄无关,唯一有关的就是内心是否向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话说到这份上,往深处说,当官的就一定是贪官吗?做和尚的一定就能做到恪守清规戒律吗?显然这不符合逻辑。之所以说这些“废话”,就是我在准备讲下面这个故事,有一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