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为何私下答应当众翻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3771 更新时间:2024/1/19 13:22:23

按照正史而不是演义小说的记载,在隋末唐初战场上,能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是秦琼秦叔宝,而最被李世民信任并依为最后一道防线和贴身保镖的,是尉迟敬德(墓志铭显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融,字敬德,后人误以公为恭)。

尉迟敬德这个人,十分不讨包括唐营在内的所有人的喜欢,这可能跟尉迟敬德少年经历有关:这个打铁的,养成了丁是丁卯是卯、比铁锤铁砧还硬的脾气。有时候正直起来,让已经当了皇帝的李世民也会感到很尴尬。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私下答应当众翻供只说了四个字,气歪了唐太宗的鼻子。

尉迟敬德这个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草根,他的曾祖父尉迟本真是北魏冠军将军、渔阳郡公,祖父尉迟孟都是北齐北周两朝济州刺史,父亲尉迟伽,也是隋朝一个不小的官。可能是因为隋末战乱和父祖早逝,尉迟敬德从十二岁就流落江湖——尉迟打铁,可能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过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

这位尉迟敬德被秦琼在美良川击败之后降唐,先是被屈突通怀疑要叛逃,给捆成了一个大粽子,然后又因为喝酒争座差点打瞎江夏王李道宗,而被李世民骂得狗血喷头。李世民甚至用汉高祖剪除开国异姓诸侯王为例,对尉迟敬德发出了死亡威胁:“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尉迟敬德跟玄武门之变的同伙兼战友关系也不好:“敬德好讦直,负其功,每见无忌、玄龄、如晦等短长,必面折廷辩,由是与执政不平。”得罪的房谋杜断,或许房杜二人不会计较,李世民或许乐见其事,但是得罪了位高权重而心眼比较小的国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就悲剧了:“出为襄州都督,累迁同州刺史”。等于文臣武将皇亲国戚合伙,把尉迟敬德赶出了大唐权利中心。

而尉迟敬德直脾气上来,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李世民要把女儿嫁给他,他坚决不要;有人举报他谋反,他直接在朝堂上脱衣服,还气哼哼地反唇相讥。而他气李世民气得最狠的一次,是一项标榜温文尔雅的李世民暴怒失态,连最喜欢的玉梃都摔碎了。

据《朝野佥载》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跟亲家唐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莒国公,其子唐善识娶豫章公主)下棋,下着下着俩人吵起来了(争道)。这就要怪李世民下棋不会挑对手了:你找不会下棋的尉迟恭或者比较温柔的房玄龄杜如晦下棋,怎么悔棋都可以,但是唐俭从小就“落拓不拘规检”,又哪里会给皇帝面子?结果吵得不可开交,唐太宗一气之下,就把他撵到谭洲去了。

赶走倔亲家唐俭,李世民还是余怒未消,就想再整治他一把,而李二先生这次又犯了一次错误:他找来合伙陷害唐俭的,就是比唐俭还倔的尉迟敬德。

看史料这段记载很好笑,因为李世民的表现就像一个赌气的小孩子。他气哼哼地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这小子敢不给我面子,我一定要宰了他,你明天上朝的时候帮我作证,就说唐俭极其失礼,对我怒言指斥。”尉迟敬德哼哈着答应了:“敬德唯唯。”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唾沫横飞“控诉”唐俭如何大不敬敢骂皇上,还信心满满地让尉迟敬德出来作证。尉迟敬德出来磕头说了四个字:“臣实不闻!”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昨天你们下棋的时候,我确实在场,但是我可没听见唐俭骂你!

尉迟敬德这四个字说出来,李世民简直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咱俩昨天商量好了,你做伪证来整死唐俭,怎么今天当堂翻供了?”这样的心里话,李世民当然不会当众说出来,只好“频问”,一定要让尉迟敬德如约作证。而尉迟敬德也真对得起他,怎么问就那四个字,而且态度坚决不肯改口(确定不移)。

李世民丢了面子被气歪了鼻子,两个借坡下驴的机会都没有,看着想笑又不敢笑、脸色憋得青紫的文武群臣,李世民抓起自己的玉梃摔了个粉碎,然后一甩袖子,气哼哼地走掉了(上怒,碎玉梃于地,奋衣人),群臣自然捂着肚子一哄而散。

过了好大一会,宫里传出旨意:“皇帝要请大家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当满朝文武再次见到李世民的时候,发现皇帝大人已经换了一副面孔:“敬德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大家一看李世民气儿消了,唐俭的脑袋保住了,自然是山呼万岁,大家其乐融融醉饱而归。而尉迟敬德回家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个车队——李世民特别赏赐了他一千段杂彩绸缎。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在温馨微笑的同时,也不能不感叹唐太宗的孩子气和尉迟敬德的倔强脾气,同时也知道大唐盛世和贞观之治从何而来。但是我们也会产生一个疑问:你尉迟老兄不肯作伪证,完全可以请病假置身事外,为什么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卷皇帝的面子?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这就是明君与忠臣,要是换了两个人,这种情况绝不可能发生。而李世民请尉迟敬德作伪证杀大臣,尉迟敬德私下答应却当众翻供,就是怕李世民再去找别人作证,那时候李世民就会犯下大错误,而唐俭的脑袋自然也就丢了。

唐俭一直活到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李世民死了他都没死。唐俭后来也得以陪葬昭陵,以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的身份,到地下陪李世民下棋去了。不知道俩人还会不会再吵起来,但如果真的再次下棋吵架,李世民想整治唐俭,肯定是不会拉尉迟敬德来作伪证了……

更多文章

  • 民间故事:尉迟敬德铁耙铲淫僧

    历史解密编辑:吕姐在农村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民间故事,唐僧,和尚

    民间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惩恶扬善,道的是善恶有报。这世上有好人就有坏人,与身份无关,与年龄无关,唯一有关的就是内心是否向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话说到这份上,往深处说,当官的就一定是贪官吗?做和尚的一定就能做到恪守清规戒律吗?显然这不符合逻辑。之所以说这些“废话”,就是我在准备讲下面这个故事,有一种担

  • 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大13岁,李世民为何反倒要将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李世,李道宗,李元吉

    一日,李世民心血来潮叫来尉迟敬德,并告诉他“尉迟啊,你要媳妇不,给你介绍个媳妇?”没错,堂堂一国之君李世民竟然做起了媒婆,尉迟敬德我们都知道,大唐名将,现如今都还有人家将其画像贴在门上做门神。李世民介绍的女子更是了不得,还不是外人,正是李世民自己的亲生闺女,李世民这个老爹还真是放心啊。不过你以为李世

  • 李世民要将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究竟是真心还是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满小轩标签:皇帝,曹操,唐朝,隋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贞观十三年,太宗李世民与尉迟敬德谈心时,亲切柔和地对他说:“朕欲以女妻卿,何如?”也就是说,我打算把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你当老婆,你感觉怎么样啊?这要是一般人,估计听了就得乐开花。那可是皇帝的女儿,金枝玉叶,获得迎娶公主的资格,直接从平民摇身一变成为驸马,攀上了皇家的高枝。更何

  • 尉迟敬德名字疑云:史书记载尉迟恭,为何墓志记载尉迟融?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尉迟恭,尉迟敬德,尉迟融,李世民,杜如晦,房玄龄

    1971年,尉迟恭墓被发掘,墓志铭重现天日,经过清洗之后发现,在名与字的地方,石碑上存在明显涂改,改后文字与周围字体不大一样,但清晰的记载着“融,字敬德”,即墓志上他的姓名叫尉迟融,而不是叫尉迟恭。《旧唐书》只记载“尉迟敬德”,从未提及尉迟恭。《尉迟敬德碑》与《新唐书·尉迟敬德传》记载:“尉迟敬德名

  • 59岁尉迟敬德告老还乡, 李世民十分不舍, 他道, 我不走就要谋反啦

    历史解密编辑:志子懂生活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女皇武则天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无疑是国家至高无上的主宰,但碍于古代落后的通信与交通设施,皇帝一人很难治理整个国家,就有了各种级别的文臣武将,替他掌管地方,镇守边疆。毫不夸张的说,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的臣子都功不可没。官员的生涯是十分忙碌的,但他们也有退休的时候。在古代,一个官员如果年老或者重病,就会向

  • 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众多将士主张杀了他,李世民为何非要保住他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渊,王世充,李元吉,尉迟恭,唐营,唐太宗,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新唐书》中有载:“敬德之来,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古人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匹万里挑一的好马也需遇见懂马之人,方能成为千里马,否则不过是众多马匹中平凡不过的一者。人才亦是同理,唯有遇见赏识之人,方可一显才华,诸如刘备于

  • 欣赏 | 从海春轩塔谈尉迟敬德 赏将马钱展现大将英姿

    历史解密编辑:首席收藏标签:马钱,古塔,大将,昭陵,唐朝,尉迟恭,尉迟敬德,从海春轩

    海春轩塔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西溪之南、泰东河畔,西溪旅游景区内。海春轩塔历史悠久,在当地久负盛名,我曾多次前往参观。最早的一次是从田边小道走过去的,周边一片农田,仅有几间小屋陪伴其旁。后来再去,一次比一次亮堂。今春又去,以前的印象荡然无存,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巍峨挺拔,气势非凡。在广袤的沿海平

  • 李世民展示尉迟敬德画像,众将都很害怕,秦琼为何将其揉成一团?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李渊,秦叔宝,程咬金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伴君如伴虎,尉迟敬德功虽高,被唐太宗当头棒喝,乖乖夹尾巴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王世充,李元吉,李建成,单雄信

    成语“灌夫骂座”的主角灌夫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是颍阴侯灌婴家臣,得赐姓灌。灌夫在吴楚七国之乱中表现勇猛,屡建奇功,被封为中郎将。战后,又改任代国宰相。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在席间遭到田蚡及他的手下的怠慢,灌夫借酒使性,破口大骂,大闹酒宴,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长孙无忌,李元吉,房玄龄

    历史上开国之后,没有大杀开国功臣的朝代,一个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宋朝,另外一个就是唐朝。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武艺高强,能征惯战,在隋末战乱中,开始跟随刘武周起兵,后来投靠了李世民。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更是李世民忠实的拥护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