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最豁达的一首诗,百读不厌,千古流传,安慰了无数失意人

刘禹锡最豁达的一首诗,百读不厌,千古流传,安慰了无数失意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风文史 访问量:1570 更新时间:2024/2/8 22:55:48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唐代的诗歌史上有不少比较要好的铁哥们,比如中唐“元白”、“刘柳”等,给我们留下了惺惺相惜,互相唱和的佳话。

其实白居易刘禹锡的关系也非常要好,只是他们的友情来的相对迟一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二人一见如故,引以为知己。

白居易和刘禹锡他们其实是同年出生,从年龄来说二人一样大,但他们二人相识却是非常的晚,主要是刘禹锡21岁就进士及第踏入官场了,而白居易则28岁才中进士,在任官上,刘禹锡是白居易的前辈。

后来等到白居易开始熬资历的时候,刘禹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导致二人虽然都是同朝为官,却没有打过照面。

根据各种资料记载,诗王和诗豪虽未谋面,却神交已久,所以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当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得知刘禹锡奉旨调回洛阳时,特地邀请刘禹锡顺路江南做客,两人这才有了扬州的初次见面。

这年二人54岁,在人均寿命不长的年代,都已是垂垂老矣之人。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彼此之间早已倾慕对方的大名,所以一见如故。

白居易为刘禹锡摆下了隆重的宴席,庆贺他结束贬谪生涯。二人在席上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又从家国天下聊到风花雪月,非常畅快。

酒过三巡,主客皆欢,白居易有感于刘禹锡23年内从英气青年变成了老年的境遇挫折,不禁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诗送给刘禹锡。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虽然你的诗才堪称国手,但现实待你就是这么狗血,你看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只有你多次被贬外任,蹉跎大好光阴,我也知道有才的人很可能会被其才气所连累,难免受些挫折,可你这也太苦了吧。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刘禹锡自己就多次因诗所累,而白居易却为自己写出“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么现实的诗,非常感动,也写了一首酬答诗回赠白居易,这就是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然是唱酬,他的这首酬答诗是接过白居易的诗在末尾处有23年的感慨开始的,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白居易的“二十三年折太多”往下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么一来一往就更显示出了二人之间推心置腹的真诚和亲切的关系。

刘禹锡说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至宝历二年冬应召至京期间二十三年,刘禹锡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这些地方分别四川、湖南、湖北一带边远地带,所以用巴山楚水来泛指。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接着刘禹锡很自然地发出感慨,一别如斯,恍如隔世,此番回来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

这一联包含着两个典故。

闻笛赋对应的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的典故,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就勾起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对应的是王质,相传晋人王质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他一看手中的斧子,斧把居然已经朽烂了,他感到很奇怪,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它熟悉的人都已经亡故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两个下棋的童子是仙童。

刘禹锡在这里用这两个典故,非常耐人寻味,他是来表达自己遭到23年贬谪,孤身归来后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当年参加改革的诸多旧友也已经离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是是广受欢迎的名句。

刘禹锡用沉舟和病树来比喻自己,有一分惆怅,却有九分乐观,因为在他看来,虽一舟沉没却有千帆竞发,虽一树病倒,却有万木争春,虽我一个人遭贬谪,却有无数年轻人在前进,这也是好事。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这里其实刘禹锡也是在劝慰自己的朋友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也是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由此看出,几十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完全让刘禹锡的意志消沉,反而对贬谪期间这新人辈出的状态感到欣慰,这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同时这两句诗形象生动,饱含哲理,至今仍然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末尾刘禹锡继续写“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非常有温度的话,这是感谢白居易又是相互劝慰、鼓励的一句话。

说我今天听了你为我写的诗歌,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鼓励,就借这杯酒来振奋我的精神吧,未来的日子我一定会重拾信心,开始全新的生活。

这首诗读完,我们感受到刘禹锡那种在逆境当中的坚韧豁达的强大内心,感受到了他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乐观精神,同时也体会到了他对朋友的感恩和相互理解之情。

这首诗每每读完,都能让人心振奋,让无数失意人内心再次充满希望。如此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您喜欢嘛?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文章

  • 刘禹锡最真的一首诗!短短4句,笑中带泪,道尽一生委屈,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刘禹锡,白居易,诗作,杜甫,诗人

    我们知道,很多诗人都有雅称。如李白,本人好道,性格与诗风又很浪漫飘逸,潇洒不羁,所以称之为“诗仙”。杜甫忧国忧民,诗风苍郁顿挫,被尊为“诗圣”。 那么,刘禹锡何以谓之“诗豪”呢? 刘禹锡被奉为“诗豪”,一方面是因为诗风“豪”:雄浑壮阔,豪气冲天;另一方面是因为性格“豪”:刚毅坚强,洒脱豪迈。 刘禹

  • 赵孟頫《论虞世南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论虞世南书法,笔意,书家

    赵孟頫《论虞世南书法》欣赏【释文】X州张治中有虞永兴《枕卧帖》,笔意清峭,绍兴内府故物,足为希代之宝,吾兄伯几不可不知也。首云“枕卧来七八日”,末云“世南呈”,凡十余行。顷都下四次借阅,因不肖嗟赏,遂尔宝秘,不尔,亦不甚爱,可惜可惜。(世南字漫,本不知为何人书,苦苦相问,不能固拒,遂道与之,由是遂不

  • KnowArt|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2)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李亲惠,欧阳询,楷书,书画

    知道书画|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2)泽。然後化渐八方,令行四海。未有偃息乡党,栖迟洙泗,不预帝王之录,远迹骨史之俦。而德侔覆载,明兼日月。道艺微而复显,礼乐弛而更张。穷理尽性,光前绝後,垂范於百王,遗风於万代。猗欤伟欤!若斯之盛者也! 夫子膺五纬之精,踵千年之圣,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

  • KnowArt|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1)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李亲惠,欧阳询,楷书,书画

    知道书画|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1)孔子庙堂之碑太子中舍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勒撰并书。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捡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书碑额。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若乃知几其神,惟睿作圣,元妙之境,希夷不测。然则三五迭兴,典坟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自肇立书契,初分爻象,委裘垂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 : 隋唐·虞世南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薛稷,行书,绘画,诗人,唐朝,虞世南,褚遂良,王献之,王羲之,欧阳询,书法家,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慈溪鸣鹤人 (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

  • 仕途曲折,曾历经三朝,虞世南如何发挥才能得唐太宗看重?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虞世南,李世民,隋炀帝,窦建德,宇文化及

    虞世南,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显赫贵族家中,先后侍奉过陈朝,隋朝,唐朝三个朝代的君主,人生可谓是精彩至极。他生性沉默寡言,一心研究学问,在隋朝被灭亡之后,就被窦建德所看中,将他提拔为黄门侍郎。后来得李世民欣赏,将他纳入秦王府中担任参军一职,后来还与房玄

  • 这件作品被称为“唐楷祖师爷”,欧阳询、虞世南受其深刻影响,展现古朴天然的楷书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唐楷,欧阳询,虞世南,楷书,书法

    大家都知道欧阳询和虞世南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是唐楷的奠基人物,他们的书法也多多少少受到隋代楷书的影响。那么隋代楷书相较于成熟的唐楷到底有何特色?1997年,在陕西西安市南郊的长安县附近,人们发现了一块隋代大将军墓志《解方保墓志》,书法界为之一震。这一刻大家才感受到,原来唐楷的精细华贵也会让人产生审美

  • 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到底有何“魔力”?能够吸引众书家争相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书法,书法家,孔子庙堂碑,书法作品,欧阳询,董其昌,艺术家,唐朝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虞世南学书师承智永。此外,也继承了二王的书法风格。虞世南的书法被众多书法大家称赞。例如:褚遂良、蔡襄、祝允明、赵子昂、董其昌、乾隆帝等后人,都曾是虞世南的

  • 他是虞世南的学生,赵子昂的亲师父,写下一卷行书成为书坛团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行书,赵子昂,陆柬之,文赋,欧阳询

    人们说“虎父无犬子”都是有道理的。唐代有一个书法家堪称史上最强关系户,他家加上他爹再往上数十辈都是响当当的能被写进史书的人物。他就是陆柬之。今天我们来理一理最强“关系户”陆柬之的关系网。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们家是是江东大族吴郡陆氏。陆柬之早年为隋朝大臣,

  •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皇帝,唐朝,诗人,虞世南,唐太宗,翁方纲,书法家,汝南公主墓志铭

    唐。虞世南书。行书。纸本。18行,222字。纵25.9厘米,横38.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欣赏《汝南公主墓志铭》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所书。全文18行,每行12字至15字不等,共222字。文稿末尾署有“贞观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字样。有弘文馆印。释文: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