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件作品被称为“唐楷祖师爷”,欧阳询、虞世南受其深刻影响,展现古朴天然的楷书之美!

这件作品被称为“唐楷祖师爷”,欧阳询、虞世南受其深刻影响,展现古朴天然的楷书之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1862 更新时间:2023/12/21 5:01:26

大家都知道欧阳询世南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是唐楷的奠基人物,他们的书法也多多少少受到隋代楷书的影响。那么隋代楷书相较于成熟的唐楷到底有何特色?

1997年,在陕西西安市南郊的长安县附近,人们发现了一块隋代大将军墓志《解方保墓志》,书法界为之一震。这一刻大家才感受到,原来唐楷的精细华贵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和这件《解方保墓志》的古朴天然让众多书法学者耳目一新。

隋代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八年,所以在书法史研究上,这个朝代也常常被人忽视,但其实它担负着楷书发展承前后的重要作用。

《解方保墓志》楷书字体源自南北朝,但他摒弃了南北朝华而不实的绮糜之风,同时保留了南北朝书法中的多样变化。

这件作品其字结体挺拔峻峭,方中带圆,初见唐楷之端庄,于端庄严整之外不失秀丽妍美之姿。后来唐代书法讲求文字的舒朗,结构的精细,都是自这部作品楷书。

这件《解方保墓志》也是唐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也因此被称为是“唐楷祖师爷”,以此为代表的古雅书风对虞世南、欧阳询等唐初书法大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墓志的边缘,环刻着双排连珠和缠枝蔓草纹饰,志石四侧线还刻有十二生肖动物原型图桉。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件墓志在当时是非常受重视的,印证了它的时代典型性和篆刻水平。在唐代的众多墓志当中,边缘带有众多装饰性纹理,就是受到这件《解方保墓志》的启发。

因为长埋地下,这件墓志也被保存得非常完好。其字迹共十九行,满行十九字,全篇一字未损极为难得。

唐楷雍容华贵固然美丽,但一般人学总容易钻牛角尖陷入板滞,在如今的书坛氛围下,《解方保墓志》像是一股清流,为书坛正本清源。

我们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标签: 唐楷欧阳询虞世南楷书书法

更多文章

  • 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到底有何“魔力”?能够吸引众书家争相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书法,书法家,孔子庙堂碑,书法作品,欧阳询,董其昌,艺术家,唐朝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虞世南学书师承智永。此外,也继承了二王的书法风格。虞世南的书法被众多书法大家称赞。例如:褚遂良、蔡襄、祝允明、赵子昂、董其昌、乾隆帝等后人,都曾是虞世南的

  • 他是虞世南的学生,赵子昂的亲师父,写下一卷行书成为书坛团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行书,赵子昂,陆柬之,文赋,欧阳询

    人们说“虎父无犬子”都是有道理的。唐代有一个书法家堪称史上最强关系户,他家加上他爹再往上数十辈都是响当当的能被写进史书的人物。他就是陆柬之。今天我们来理一理最强“关系户”陆柬之的关系网。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们家是是江东大族吴郡陆氏。陆柬之早年为隋朝大臣,

  •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皇帝,唐朝,诗人,虞世南,唐太宗,翁方纲,书法家,汝南公主墓志铭

    唐。虞世南书。行书。纸本。18行,222字。纵25.9厘米,横38.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欣赏《汝南公主墓志铭》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所书。全文18行,每行12字至15字不等,共222字。文稿末尾署有“贞观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字样。有弘文馆印。释文: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皇

  • 虞世南和欧阳询,比楷书到底谁赢了?宋徽宗原来早有定论!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虞世南,宋徽宗,书法,楷书,小楷,草书,书法家,香草,书法作品

    欧阳询与虞世南,两人都是唐楷辉煌奠基式的人物。作为楷书初唐四杰,欧阳询与虞世南的书法却有非常大的区别。欧阳询的书法融合南北,以瘦硬奇崛著称;虞世南继承“二王”,则以温润雍容著称。在书法史上,一直有一场论争,那就是论楷书,这两位到底谁更胜一筹?欧阳询年幼丧夫,流离失所,自南朝入唐,他的书法当中不仅有“

  • 趣学书法巧集联: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集字联十四副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秘笈标签:楷书,集字,唐朝,诗人,虞世南,书法家,大瓢偶笔,趣学书法,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局部)孟会祥(竹堂)节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编者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撰文并书,后世公认为虞书最著者。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

  • 唐代封安昌楷书《妙法莲华经》虞世南之子监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虞世南,妙法莲华经,经卷,抄经,敦煌

    敦煌遗书:莫高窟(none)妙法蓮華經卷第四咸亨四年九月手稿,25.9x354厘米,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书中为数不多的宫廷写本,宫廷写经十分严谨,经卷尾部题有 抄经的时间、抄经者、用纸数量、装璜者、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详阅者、监制者等详细内容罗列于卷尾,这几乎是所有官抄经书的规制。其中本卷监制虞

  • 虞世南楷书,一派平和中正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王羲之,宣和书谱,黄庭坚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69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

  • 罕见的草书“兰亭”,出自虞世南师父之手,郭沫若:这才是正版的《兰亭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诗人,虞世南,郭沫若,兰亭序,王羲之,剧作家,历史学家,书法作品

    如果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兰亭序》是用什么字体写成的?”,得到的回答可能会非常一致:“行书”,毕竟“天下第一行书”这个头衔已经把答案公布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在学界一直颇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兰亭序》这一文章都是伪造的。在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

  • 他花了30年,写出“唐代《兰亭序》”,在赵孟頫眼中,欧阳询、虞世南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诗人,唐朝,赵孟頫,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我们都知道,元代及以后的书法家,几乎无人不学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包括近代的沈尹默、沙孟海等大师,都是从赵孟頫取法,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复兴了古法,又将书法发展拉回了正轨。那赵孟頫是向谁取法深入晋唐的呢?或者说他是怎么学王羲之的呢?明代收藏家孙承泽给出了我们答案:“赵文敏(赵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得力

  • 虞世南也会写“欧楷”,不愧是智永的亲传弟子,这字刚柔相济,如得道仙人,不沾染分毫凡尘!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楷,智永,小楷,唐朝,诗人,虞世南,欧阳询,书法家,破邪论序,书法作品

    虞世南与欧阳询,两人同为唐楷的奠基人,书风截然不同。虞世南是温润典雅,君子藏器的风格;而欧阳询是斩钉截铁,险峻峭拔;他们两人的书法一刚一柔,看似是两个极端。按照我们的传统书学理论,刚柔相济总是要好些。事实证明,刚柔相济,他们并非做不到,真正的大师都是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向笔致圆融,书风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