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七首代表作, 一首一个经典名句, 篇篇千古流芳, 值得收藏

刘禹锡七首代表作, 一首一个经典名句, 篇篇千古流芳, 值得收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林虎谈科技 访问量:3569 更新时间:2023/12/16 4:01:06

纵观唐朝的诗人,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想做官,而一旦做官,就难保不遭受贬谪,而很多被贬的诗人,或悲愤不平或郁郁寡欢,从最初入仕时的满怀憧憬,到后来时的满心失望。

但也有一个诗人例外,他就是刘禹锡,23年的贬谪生涯,一贬再贬,一波接一波的磨难,但他依然把日子过得滋润,一生坚守,笑到了最后,获得一个颐养天年的完美结局。

1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春天来了,山桃花热情似火地绽放,漫山遍野,蜀江的水依山而流,轻柔地拍打着山岩。

那盛开的山桃花多么让人欢喜,可惜就如情郎的爱一样转瞬即逝。可那江水绵绵不绝,多么像我无尽的哀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句话道清了人世间男欢女爱的真相,郎意似花,易凋落,爱你时浓情蜜意,全世界都是你,不爱你时转身就走。

可是“侬愁”呢,明知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相思和忧愁,却似流水绵绵不断,徒然伤情着自己。

2

《竹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风吹起,杨柳青青。一叶小舟轻轻划过水平如镜的江面。突然听见江上传来心上人的歌声,是那么地动听。

心上人的心思真难揣摩,就如同东边出着太阳,西边又下雨的天气,说是晴天又有雨,说不是晴天分明又有晴。

暗恋中的少女突然听到自己心上人动听的歌声,歌声中似乎又传达出那么一点情意,很想朝他飞奔而去,但是对方又没有明确表态,所以不敢贸然行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通“情”,很传神的描画了,少女在恋爱中,那种忐忑不安又很微妙的心理活动,含蓄又细腻,非常经典。

3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挂在洞庭湖的上空,水光、月光交相辉映,无风无浪,四周静谧无声,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未磨的铜镜。

远远地看向洞庭山水,只此青绿,宛如一个白银的盘子里托着一只青螺。

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澄净空明的湖水与素月清辉相映成画,山水一色,天地无尘,空灵、静谧、缥缈而又和谐。

4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人都害怕衰老,感叹老了没人会怜惜?人一天天日渐消瘦,衣带渐宽,头发变得稀少、帽子也开始偏斜。不敢多看书,为了爱惜眼睛;还经常做艾灸,也是因为年迈多病需要保健。

年龄越长,自然见多识广,更明白事理,走遍山河无数,阅人亦无数。细细思量,这辈子还算幸运,参透了人生,心境坦然。

千万不要觉得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满天的晚霞,流光绮丽,绚烂无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独有的风景,青年时的激情活力,老年时的沉稳智慧,克服对年华老去的恐惧,接纳的每一个年龄段真实的自己,看淡生死,豁达睿智,是刘禹锡的真实写照。

5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日的黄昏,清冷的朱雀桥边遍布着野花野草,曾经车水马龙的喧哗,现在一片荒芜。乌衣巷口夕阳斜照,曾经的繁华已经落下帷幕。

旧时年年在王导谢安两家堂前衔泥筑巢的燕子,如今早已飞进寻常百姓家。怎么不令人心生惆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可却野草丛生,夕阳斜照,一片荒凉,今昔对比,诗人不免发出对盛衰变化,世事沧桑的深沉感叹。

6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前,人们一到秋天就悲叹秋天的萧瑟,我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秋天的好,远远胜过春天。

你看秋日的晴空万里,湛蓝如明绸,一只雪白的飞鹤一飞冲天,带着我的诗兴也冲上云霄。

刘禹锡在34岁那年,历时146天的永贞革命失败,他被贬朗州(今属湖南),从此开始长达十年时间的被贬生活。

在郎州,自己的妻子去世,年迈的母亲跟着吃苦,他没有写诗抱怨什么,反而给秋天写下一首豪情万丈,最富魅力的诗。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豪放不惧,心态始终积极又乐观,这也是他被称为“诗豪”的原因。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样边远凄凉的荒郡,度过了23年的光阴,几乎沦落到要放弃自己的程度。怀念故友,不禁悲从心来,徒然吟诵着闻笛小赋,被贬归来,故乡早已物是人非,感觉恍若隔世。

我不过一叶沉舟,身边自有千千万万小舟经过,我不过一棵病树,病树前面自然还有万木竞相争春,每时每刻都在诞生新的事物、新的境遇,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今天听到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先借这杯美酒一起重新振奋一下精神吧。

这首诗是55岁的刘禹锡在扬州遇到55岁的白居易,在酒席间,白居易为刘禹锡23年的被贬生涯鸣不平,写下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听到好友为自己真诚发声,所作的一首和诗。

整诗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为首联,但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结尾,充分体现诗人虽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磨砺,但仍初心不改,豪情不变。

潮起潮落,四季流转,人生也是如此,没有谁永远在巅峰,反之低谷也亦然,面对长达23年的朝廷弃置,诗人没有被挫折所打败,在逆境中依然坚强,乐观,笑傲人生,这正是刘禹锡精神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8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唐.刘禹锡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昨日与老朋友在湘江岸边,分别时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我的马隔着树林不住嘶鸣,您的船只转过山后就消失不见。

现在我的马还在曾经的路上走着,但您的船只却如闪电一般永远消失。眼前虽是千里江蓠,一片春色,但却再也看不见老朋友的音容。

这是一首悼友诗,刘禹锡回洛阳为母亲守丧,途径衡阳时接到柳宗元的死讯,想起五年前与柳宗元在衡阳分别时的情景,一幕幕就在眼前,仿若昨日。

这篇祭文,可谓一字一泪流,一句一滴血,多年以来,两人的感情,可谓患难见真情,一同被朝廷下放,但始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把柳宗元的儿子柳周六接到自己家,亲自抚养并培养他成才,柳周六后来考中进士。

都说自古文人多相轻,但重情重义如刘禹锡一般却是个例外。

-end-

更多文章

  • 刘禹锡最豁达的一首诗,百读不厌,千古流传,安慰了无数失意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刘禹锡,白居易,嵇康,思旧赋,蹉跎,失意人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唐代的诗歌史上有不少比较要好的铁哥们,比如中唐“元白”、“刘柳”等,给我们留下了惺惺相惜,互相唱和的佳话。其实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关系也非常要好,只是他们的友情来的相对迟一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二人一见如故,引以为知己。白居易和刘禹锡他们其实是同年出生,从年龄来说二人一样大,但

  • 刘禹锡最真的一首诗!短短4句,笑中带泪,道尽一生委屈,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刘禹锡,白居易,诗作,杜甫,诗人

    我们知道,很多诗人都有雅称。如李白,本人好道,性格与诗风又很浪漫飘逸,潇洒不羁,所以称之为“诗仙”。杜甫忧国忧民,诗风苍郁顿挫,被尊为“诗圣”。 那么,刘禹锡何以谓之“诗豪”呢? 刘禹锡被奉为“诗豪”,一方面是因为诗风“豪”:雄浑壮阔,豪气冲天;另一方面是因为性格“豪”:刚毅坚强,洒脱豪迈。 刘禹

  • 赵孟頫《论虞世南书法》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论虞世南书法,笔意,书家

    赵孟頫《论虞世南书法》欣赏【释文】X州张治中有虞永兴《枕卧帖》,笔意清峭,绍兴内府故物,足为希代之宝,吾兄伯几不可不知也。首云“枕卧来七八日”,末云“世南呈”,凡十余行。顷都下四次借阅,因不肖嗟赏,遂尔宝秘,不尔,亦不甚爱,可惜可惜。(世南字漫,本不知为何人书,苦苦相问,不能固拒,遂道与之,由是遂不

  • KnowArt|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2)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李亲惠,欧阳询,楷书,书画

    知道书画|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2)泽。然後化渐八方,令行四海。未有偃息乡党,栖迟洙泗,不预帝王之录,远迹骨史之俦。而德侔覆载,明兼日月。道艺微而复显,礼乐弛而更张。穷理尽性,光前绝後,垂范於百王,遗风於万代。猗欤伟欤!若斯之盛者也! 夫子膺五纬之精,踵千年之圣,固天纵以挺质,禀生德而降灵

  • KnowArt|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1)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李亲惠,欧阳询,楷书,书画

    知道书画|李亲惠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1)孔子庙堂之碑太子中舍人、行著作郎、臣虞世南奉勒撰并书。司徒、并州牧、太子左千牛率、兼捡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书碑额。微臣属书东观,预闻前史。若乃知几其神,惟睿作圣,元妙之境,希夷不测。然则三五迭兴,典坟斯著,神功圣迹,可得言焉。自肇立书契,初分爻象,委裘垂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 : 隋唐·虞世南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薛稷,行书,绘画,诗人,唐朝,虞世南,褚遂良,王献之,王羲之,欧阳询,书法家,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慈溪鸣鹤人 (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

  • 仕途曲折,曾历经三朝,虞世南如何发挥才能得唐太宗看重?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虞世南,李世民,隋炀帝,窦建德,宇文化及

    虞世南,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显赫贵族家中,先后侍奉过陈朝,隋朝,唐朝三个朝代的君主,人生可谓是精彩至极。他生性沉默寡言,一心研究学问,在隋朝被灭亡之后,就被窦建德所看中,将他提拔为黄门侍郎。后来得李世民欣赏,将他纳入秦王府中担任参军一职,后来还与房玄

  • 这件作品被称为“唐楷祖师爷”,欧阳询、虞世南受其深刻影响,展现古朴天然的楷书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唐楷,欧阳询,虞世南,楷书,书法

    大家都知道欧阳询和虞世南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是唐楷的奠基人物,他们的书法也多多少少受到隋代楷书的影响。那么隋代楷书相较于成熟的唐楷到底有何特色?1997年,在陕西西安市南郊的长安县附近,人们发现了一块隋代大将军墓志《解方保墓志》,书法界为之一震。这一刻大家才感受到,原来唐楷的精细华贵也会让人产生审美

  • 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到底有何“魔力”?能够吸引众书家争相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书法,书法家,孔子庙堂碑,书法作品,欧阳询,董其昌,艺术家,唐朝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虞世南学书师承智永。此外,也继承了二王的书法风格。虞世南的书法被众多书法大家称赞。例如:褚遂良、蔡襄、祝允明、赵子昂、董其昌、乾隆帝等后人,都曾是虞世南的

  • 他是虞世南的学生,赵子昂的亲师父,写下一卷行书成为书坛团宠!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虞世南,行书,赵子昂,陆柬之,文赋,欧阳询

    人们说“虎父无犬子”都是有道理的。唐代有一个书法家堪称史上最强关系户,他家加上他爹再往上数十辈都是响当当的能被写进史书的人物。他就是陆柬之。今天我们来理一理最强“关系户”陆柬之的关系网。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们家是是江东大族吴郡陆氏。陆柬之早年为隋朝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