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虞世南的学生,赵子昂的亲师父,写下一卷行书成为书坛团宠!

他是虞世南的学生,赵子昂的亲师父,写下一卷行书成为书坛团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画相约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3/12/6 3:00:01

人们说“虎父无犬子”都是有道理的。唐代有一个书法家堪称史上最强关系户,他家加上他爹再往上数十辈都是响当当的能被写进史书的人物。他就是陆柬之。

今天我们来理一理最强“关系户”陆柬之的关系网。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们家是是江东大族吴郡陆氏。陆柬之早年为隋朝大臣,官至朝散大夫。

“唐楷五家”之一的世南是他舅舅,他的侄子陆元方官至唐朝宰相,论辈分,草圣张旭应该叫他一声外祖父。他父亲还有一个同事兼好朋友欧阳询

往前数,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后人。对!就是写下中文系必读文艺理论名篇《文赋》的那个陆机。

再往上数,陆机的父亲陆抗是三国时期的大司马,镇军大将军;祖父陆逊也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所以吴郡陆氏是一个家学渊源十分深厚,兴盛了几百年的大家族。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陆柬之不在史书上来上两笔都说不过去。

陆柬之的书法从小就是虞世南和欧阳询亲自教导,可以说他掌握了比皇帝还好的教学资源。

不过陆柬之受人尊敬绝不是因为他强大的关系网,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陆柬之最著名的书法作品,正是他抄写的的先祖陆机的行书《文赋》,也是这件作品,让他成为后世书坛的团宠。

陆柬之很早便有抄写《文赋》的想法,只是先祖佳作神圣非常。等到他晚年将“二王”和舅舅的书法都学了个遍,书法炉火纯青以后,他才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动笔抄写《文赋》。

所以说这一卷行书《文赋》绝对是陆柬之最用心的一件作品,他的用心在笔墨之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卷行书《文赋》一共144行,一共1658个字,兼有行书、草书、楷书三体,并且都写得十分精美。其作全卷气质温文尔雅,书卷气浓厚,呈现出一种平和恬淡的意境。

虞世南的书法学的是智永,而智永和尚正是王羲之的后人,也是当初《兰亭序》真迹的保管者。

作为虞世南的学生,在用笔上,陆柬之的人这一卷《文赋》多用圆笔行笔,笔法从容飘逸,绝无滞涩之气。其中飘逸自在的气格完全可以与《兰亭序》相媲美。

陆柬之不愧是当时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称初唐书坛“四子”的人。他的书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历代书法家。

元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玄说:“近代米元章(米芾)书矫亢跌宕,世咸称其自创一法,乃不知其全学柬之《头陀寺碑》耳,元章秘而不言,以陆书少传于世也”

意思是米芾的书法其实就是跟陆柬之学的,只不过陆柬之传世的作品很少,米芾秘而不言而已。

赵子昂对这卷行书《文赋》可更是“毫不客气”,他说:“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学习书法取法乎上尤为重要,唐代名家留存的墨迹并不多,陆柬之的《文赋》作为纸本真迹传世更是珍贵异常。

更多文章

  •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皇帝,唐朝,诗人,虞世南,唐太宗,翁方纲,书法家,汝南公主墓志铭

    唐。虞世南书。行书。纸本。18行,222字。纵25.9厘米,横38.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欣赏《汝南公主墓志铭》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所书。全文18行,每行12字至15字不等,共222字。文稿末尾署有“贞观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字样。有弘文馆印。释文: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皇

  • 虞世南和欧阳询,比楷书到底谁赢了?宋徽宗原来早有定论!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阳询,虞世南,宋徽宗,书法,楷书,小楷,草书,书法家,香草,书法作品

    欧阳询与虞世南,两人都是唐楷辉煌奠基式的人物。作为楷书初唐四杰,欧阳询与虞世南的书法却有非常大的区别。欧阳询的书法融合南北,以瘦硬奇崛著称;虞世南继承“二王”,则以温润雍容著称。在书法史上,一直有一场论争,那就是论楷书,这两位到底谁更胜一筹?欧阳询年幼丧夫,流离失所,自南朝入唐,他的书法当中不仅有“

  • 趣学书法巧集联: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集字联十四副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秘笈标签:楷书,集字,唐朝,诗人,虞世南,书法家,大瓢偶笔,趣学书法,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局部)孟会祥(竹堂)节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编者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撰文并书,后世公认为虞书最著者。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

  • 唐代封安昌楷书《妙法莲华经》虞世南之子监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虞世南,妙法莲华经,经卷,抄经,敦煌

    敦煌遗书:莫高窟(none)妙法蓮華經卷第四咸亨四年九月手稿,25.9x354厘米,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书中为数不多的宫廷写本,宫廷写经十分严谨,经卷尾部题有 抄经的时间、抄经者、用纸数量、装璜者、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详阅者、监制者等详细内容罗列于卷尾,这几乎是所有官抄经书的规制。其中本卷监制虞

  • 虞世南楷书,一派平和中正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王羲之,宣和书谱,黄庭坚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69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

  • 罕见的草书“兰亭”,出自虞世南师父之手,郭沫若:这才是正版的《兰亭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诗人,虞世南,郭沫若,兰亭序,王羲之,剧作家,历史学家,书法作品

    如果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兰亭序》是用什么字体写成的?”,得到的回答可能会非常一致:“行书”,毕竟“天下第一行书”这个头衔已经把答案公布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在学界一直颇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兰亭序》这一文章都是伪造的。在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

  • 他花了30年,写出“唐代《兰亭序》”,在赵孟頫眼中,欧阳询、虞世南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诗人,唐朝,赵孟頫,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我们都知道,元代及以后的书法家,几乎无人不学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包括近代的沈尹默、沙孟海等大师,都是从赵孟頫取法,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复兴了古法,又将书法发展拉回了正轨。那赵孟頫是向谁取法深入晋唐的呢?或者说他是怎么学王羲之的呢?明代收藏家孙承泽给出了我们答案:“赵文敏(赵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得力

  • 虞世南也会写“欧楷”,不愧是智永的亲传弟子,这字刚柔相济,如得道仙人,不沾染分毫凡尘!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楷,智永,小楷,唐朝,诗人,虞世南,欧阳询,书法家,破邪论序,书法作品

    虞世南与欧阳询,两人同为唐楷的奠基人,书风截然不同。虞世南是温润典雅,君子藏器的风格;而欧阳询是斩钉截铁,险峻峭拔;他们两人的书法一刚一柔,看似是两个极端。按照我们的传统书学理论,刚柔相济总是要好些。事实证明,刚柔相济,他们并非做不到,真正的大师都是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向笔致圆融,书风冲和

  • 他是清代书坛的“沧海遗珠”,欧阳询、虞世南正统传人,深得“二王”遗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唐朝,二战,欧阳询,虞世南,赵孟頫,书法家,清代书坛,沧海遗珠,台湾清治时期

    纵观书法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书法家绝大多都是达官贵人,功名就是书名的倚仗。到了明清两代,虽然文化重心往下层阶级转移,但是“清四家”,“清代第一行书人”梁诗正等人,无一不是身份显赫。其实在清代,还有一位平民书法家,因为没有功名在身,所以历史上少有记录,但是他的书法实力实在不容忽视,是请大概书坛的一颗“

  • 他写下大唐第一行书,实力远超虞世南、欧阳询,让赵孟頫也可望而不可及!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文赋,行书,诗人,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赵孟頫,陆柬之,书法家,书法作品

    唐代书法繁盛、名家辈出,除了人尽皆知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还有不少名气相对较弱,但实力超群的人物,如李阳冰、僧无可,以及本文的主人公陆柬之。对书法史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他,陆柬之以一卷《文赋》名垂青史。陆柬之,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的吴郡(今苏州),他家世显赫,是江东大族,也是文人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