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豪”刘禹锡,光明坦荡斗一生,乐观向上得长寿!

“诗豪”刘禹锡,光明坦荡斗一生,乐观向上得长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唐唐剪辑 访问量:2171 更新时间:2024/1/22 15:21:45

在诗歌最为盛行的唐代,有这样一个诗人,考中进士走向仕途后,积极参加"永贞革新",盼望革除陈规陋习,让国家得以更好发展,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改革昙花一现失败后,他毅然把失败抛之脑后,在无情的宦海沉浮中依旧浩气长存,在一贬再贬的路上越挫越勇,成就了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可谓"打不死的小强。"

他,就是唐朝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有"诗豪"之称的刘梦得刘禹锡

一、为国为民,永贞革新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登基,改元永贞,用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尚书省户部侍郎,主导政事。

在王叔文大刀阔斧牵头理政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是削藩,收回兵权,强化中央集权;

二是废除宫市,罢黜五坊小儿(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

三是肃贪,整治贪官污吏;

四是整顿税收,废除地方额外进奉。

那年,刘禹锡33岁,受唐顺宗器重,迁任屯田员外郎,对中唐时期体制积习下的各种诟病也深感痛心,意欲去除,遂与时任监察御史的柳宗元等好友积极参加王叔文、王伾牵头的"永贞革新"。

为此,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改革派又称王叔文集团。

顺应历史发展的"永贞革新"启动后,有力打击了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对革除政治积弊取得一定成效。

但"永贞革新"终因事单力薄,只推行了一百四十六天,就遭到宦官、大官僚和外藩的联合反扑,最终,唐顺宗被迫下台,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称唐宪宗。

唐宪宗继位后,马上废除"永贞革新",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重要成员随之先后被贬。

王叔文为渝州司马、王伾为开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郎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时年52岁的王叔文贬任渝州后,次年即被赐死。王伾贬任开州后,次年病死。

初,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不久再被贬为朗州司马。好友柳宗元也是这样,最先贬任邵州刺史,还没到任,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捕蛇者说》就是柳宗元在永州任上写下的名篇。

十年后,柳宗元与刘禹锡一道被召回京。柳宗元因宰相武元衡反对启用,贬任柳州刺史。他在柳州任上只工作了4年,因病去世,时年47岁。

唯有"诗豪"刘禹锡是最顽强、最坚韧的,也最看得开的,他始终坚守着不屈的斗志和达观的心态,每到一地,都不卑不亢地立足于天地间,豪爽地认真工作,勇敢地开心生活,在仕途及诗歌爱好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且比柳宗元幸运的是,他得以高寿,七十一岁时因病过逝。

二、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在郎州工作了十年,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时间一样。在郎州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诗歌、辞赋,还写下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等哲学论文。

有名的《秋词》就是这一时期写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的这首秋词,气势上超过的白居易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和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一扫悲秋之感,用秋天的"晴空万里"去除"秋风箫瑟",表达了积极的价值观:

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无常的人生,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抵达排云直上的"晴空",才能拥抱豪情万丈的人生。

这就是刘禹锡,不愧是著名的"诗豪",从不气馁,心态好,一生豪气!

十年后,在宰相裴度的推荐下,唐宪宗李纯下召,令43岁的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回京。

刘禹锡回京后,没几天,在京城长安玄都观赏花时,因看不惯朝廷新贵中那些靠阿谀奉承、投机取巧而上位的趋炎附势之徒,遂挥笔写下有名的《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可以想象,刘禹锡的这首讽刺诗带来的后果,很严重。

新贵们知道后,极不高兴,马上向宪宗皇帝报告:刚回京的刘禹锡这个"老家伙"对朝廷很不满,正喋喋不休骂您呢。

宪宗皇帝大怒,一纸诏书马上下达。

回京没几天的刘禹锡,就这样,又被贬任播州刺史,后改任连州刺史。5年后,一贬再贬,先贬到夔州,后又到和州。

前前后后贬途又是13年。

千古名篇《陋室铭》就是刘禹锡在和州任一挥而就的。

那时,刘禹锡贬任和州刺史,报到时,势利的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没考虑给他的礼物,便来了个下马威,安排他远离县城,到城南郊外住。

本来按有关规定,刺史是可以入住县衙的,标配是三间居室。

刘禹锡没计较,郊外就郊外吧。他到郊外住处看了看,自嘲道:这里好,还有三间房,且面朝大江,可观白帆,不错嘛。于是在房门贴上一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县令一听,认为这个刚来的刺史刘禹锡在挑战他的权威,霸权一展,马上把刘禹锡住的这个地方改在城北河边,房间压缩一半。

刘禹锡于是住到城北,看到河边的柳色青青,又兴奋地写下一联: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县令见刘禹锡还是一幅自得其乐的样子,认为是嘲笑他,更不满。就再次把他的住处安排到城中,看不到河,只有一间斗室。

从容淡定的刘禹锡对此不置可否,一挥而就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讽刺气量狭隘的和州县令,表达了自己面对刁难时无畏的人生态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在长达23年的贬谪生活里,面对世事的变迁,宦海的浮沉,并没有陷于"愤世嫉俗"中消沉自扼,而是依旧直面人生,保持豁达的胸怀,充满豪气地立业立身。

他在应召返京的路上,遇上好友白居易。两人推杯把盏互道衷肠后,一生傲骨的刘禹锡即兴写下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后来千古传诵,成为名诗,尤其是第三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让人铭记,人们深深感慨刘禹锡不服输的奋斗精神:

一叶沉舟可以直面蓄势的千艘帆船,一颗病树并不惧怕前面的万木争春。我刘禹锡即使被一贬再贬,也不会被击垮,照样等着你们这些权贵的折腾。

刘禹锡第二次回京后,已是公元827年,56岁,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次年3月,刘禹锡再次游历京城玄都观,回想起第一次来此地看桃花后被贬的经历,热血沸腾,再次以铮铮风骨挑战权贵。于是又挥笔写下《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还在诗前旁白了一段序言: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短短一篇小序,刘禹锡把自己两次被贬一共外放23年的经历表达得清清楚楚,没有屈服,也没有献媚,依旧以大无畏的精神酣畅淋漓地"战斗"着。

这次,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没起波澜。

也许时任皇帝唐文宗李昂能理解已近花甲的刘禹锡23年所受的憋屈,兼之武元衡等新贵早已作古,耳边不再有聒噪之音:就让这个年近60岁的老头发发牢骚吧。

于是,刘禹锡这回不再被贬,被委任为东都尚书,得以在京城稳定生活。

晚年,刘禹锡曾再次逡游玄都观。那时,已是冬天,白雪漫天飞扬,玄都观再也没有桃花,盛开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了。

也许,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吧,沧海桑田,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流逝。任谁,也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有什么可以耿耿于怀,放不下呢。

刘禹锡有感之下,在玄都观写下最后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火药味淡了许多: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

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

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更多文章

  • 刘禹锡的一首乐府诗,全诗仅20字,就道出了国人含蓄内敛的爱情观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长安,诗人,典故,唐朝,刘禹锡,爱情观,乐府诗

    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多次被贬出长安,被贬后刘禹锡身居远荒心系朝廷。自从刘禹锡遭贬出京之日起,他就开始盼望着能够重返京师。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诗人始终都被思念长安和渴望回京这两种感情折磨着。他的这种情绪贯穿在整个贬谪时期。刘禹锡时时盼回长安。长安在心目中十分深刻,不仅发生在身边的政治事件能让他回忆起长

  • 人在低谷时,不妨读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历史解密编辑:洞见标签:刘禹锡,陋室铭,白居易,韩愈,王守仁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静几是安居。作者:洞见yy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和州。当地知县看他是贬谪之人,便有心刁难,给他安排了一间布满青苔的破旧小屋。屋外荒草丛生,而屋内也只够摆放一桌一椅一床。哪知刘禹锡毫不介意,反而在那读书作诗,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全文简练而清新,短短81字,却尽显他的豁达与乐

  • 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余秋雨赞其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诗人,编剧,余秋雨,刘禹锡,石头城,念奴娇,怀古诗,剧作家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三国赤壁之战后,吴国的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一座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权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隋朝统一中国后,石头城的防御功能逐渐减弱,等到

  • 刘禹锡写诗答谢白居易,写出了无限辛酸和愤懑,颈联乃是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王叔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宪宗

    唐代诗人刘禹锡外号“诗豪”,他有一首诗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名字很长。诗歌的颈联是千古名句,那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这两句诗中,刘禹锡既表达了对岁月蹉跎,仕途不幸的伤感,同时又展现出了对欣欣向荣的未来的憧憬。不过,有对刘禹锡生平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认为:刘禹锡是“诗豪

  • 杜牧和刘禹锡谁写诗水平更高?对每人各20首最经典的诗打分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解说员小影标签:刘禹锡,杜牧,七绝,七律,元稹,白居易,艺术家,散文家,唐朝

    杜牧和刘禹锡同为唐朝著名诗人,都稳居“唐朝十大诗人”之列。那两人谁写诗水平更高一些?谁在唐朝十大诗人中排名更高前一些?有网友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让我分别对杜牧和刘禹锡最经典的20首诗进行打分,看看谁的总分更高一些,我当时同意了,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因此这是一篇“应邀文”。那杜牧和刘禹锡最经典的20首

  • 唐诗三百首第35首:《望洞庭》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望洞庭,唐诗,诗词,刘禹锡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唐诗三百首第36首:《秋词》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秋词,唐诗,诗词,刘禹锡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刘禹锡一首很冷门的小诗,开头10个字就让人膜拜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刘禹锡,李陵,长安,此诗,典故,言外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俗话说“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语言固然可以表达出人的各种情绪,但情绪之复杂深邃,又仿佛是语言所说不出道不尽的。正如诗家所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能够表达出情景,但表达不尽情感,言外深情,只能意会品味。正如人们相思之时,只说“相思挂念”之语似乎已经表达出了这种情感,却又道不

  • 刘禹锡被蚊子逼得忍无可忍,写下这首千古名作,让我再笑一会儿

    历史解密编辑:运动大大健身标签:刘禹锡,李白,蚊子,诗人

    问个问题,大家觉得唐代诗坛最“刚”的诗人是谁?或许有人会说是李白,但大家别忘了晚年因犯事被关入大牢时,诗仙可是没少写拍马屁和求饶的诗。与李白相比,刘禹锡则显然要“刚”多了。读多了刘禹锡的诗文,会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他的经典诗文多数都是被逼得忍无可忍时写下的。被贬和州,若不是知县欺负他,让他搬了三

  • 刘禹锡被贬后,写下史上最豪迈的秋词,短短4句惊艳了整个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禹锡,秋词,白居易,柳宗元,王叔文,杜甫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朝中晚期,有这么一场前后不过146天,即被中止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这场不成功的革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诗豪刘禹锡便是其中一位。说到刘禹锡最被广为人知的,就是那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