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写诗答谢白居易,写出了无限辛酸和愤懑,颈联乃是千古名句

刘禹锡写诗答谢白居易,写出了无限辛酸和愤懑,颈联乃是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4/2/10 12:45:36

唐代诗人刘禹锡外号“诗豪”,他有一首诗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名字很长。诗歌的颈联是千古名句,那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这两句诗中,刘禹锡既表达了对岁月蹉跎,仕途不幸的伤感,同时又展现出了对欣欣向荣的未来的憧憬。

不过,有对刘禹锡生平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认为:刘禹锡是“诗豪”,他在被贬十年后还能写出《玄都观桃花》来讽刺政敌。他这么“刚”的一个人,怎么会把自己比喻得那么“衰”呢?

于是,他们便认为“沉舟”和“病树”绝不是刘禹锡在自喻,他肯定是在比喻朝中敌对的势力。但是不管怎样,大家一致觉得刘禹锡这一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斗志昂扬的。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作意译:被贬在巴山楚水的荒僻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如今重返故地,旧友们一个个辞世,我只能独自吟诵《闻笛赋》来表达哀思。这一次回来,恍如隔世。

我好像一艘江海中的沉船,身侧百舸争流,千帆竞秀;我又像一株生了病的老树,万木在我的前头焕发着春天的生命力。如今听了你为我作的歌,感慨万千,就让我借手中这一杯酒来振奋精神吧!

这一首诗是刘禹锡为“酬答”白居易的诗所作。当时刘禹锡从和州返回洛阳,在杨州和白居易碰了个头,白居易在酒宴上写了一首诗赞他是“国手”。

白居易在首诗的最后说:大概是因为你的才名太高,所以理该遭受一点挫折吧。可是被贬谪了二十三年,时间也太长了!

刘禹锡听了这首诗,也产生了万般感慨。他在诗中说:二十三年被放逐到巴山楚水那种地方,生活真的是凄凉苦楚啊。

等到我再回来的时候,好友们都去世了,我还能干什么呢?我只有吟诵一下《闻笛赋》表达哀思罢了,感觉自己好像是民间传说里的“烂柯人”。

在这里,刘禹锡连用了两个典故。《闻笛赋》是晋人向秀经过旧友嵇康故居时,听到邻居吹笛子所作的文章。

“烂柯人”的典故,是说一个叫王质的砍柴人在山上迷了路,然后去看“仙人”下棋,然后吃了仙童的枣子,不知不觉看到斧头柄都烂掉了,回家才发现已经过了好几十年。

全诗最精彩的是接下来的“沉舟侧畔千帆过”两句,在这两句诗里刘禹锡连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他此时此刻的感受。

他将自己比喻成一条沉船,一棵病树。因为被弃置流放的二十三年中,他一直没能在功业上有所建树。表面上看,他写到这里是很伤感的。

可是,他将那些“混得比较好”的朋友,比喻成身侧的千帆和春天的树木,隐约表明他对旁人所取得的成就,是持欣赏与肯定态度的。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他为身边万事万物的欣欣向荣而感到喜悦。

他虽然是“沉舟”、“病树”,但他并没有气馁,他依然觉得自己还可以有一番作为。这一点,从他别的诗歌里也可以见到一些端倪。

比如同样是贬中所作的《秋词二首》里,他其一中说“自古逢秋非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又在其二中,自比狂沙吹散后方可见到的黄金。

因此他听到白居易夸赞他是“国手”,为他打抱不平的时候,他非常开心地接过白居易的酒杯,精神一下子就来了。

二、坚持做“嘴最欠”的诗人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他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有诗才。

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和柳宗元同科进士及第。然后,同年登“博学宏词科”,两年后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又登科。二十三岁就“连登三科”,可见其才华过人。

刘禹锡出名的时候,白居易还没有出名。当时白居易刚到长安,听说了刘禹锡,但他这时候已经因为“永贞革新”被贬官了。

白居易这个人特别爱交朋友,他不想放过和刘禹锡交流的机会,于是便一口气寄了一百多首诗去跟他“打招呼”。这样,两个人后来就有了书信往来,算是神交。

他们初时的交情还浅,所以等到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杨州再见他的时候,刘禹锡说这是“初逢”。这一次“初逢”后,刘禹锡写下了这首名诗,后来二人的交情就越来越深了。

刘禹锡一辈子写的诗传下来800多首,其中300首都是和白居易唱合的,刘禹锡还把他们唱合的诗做成了《刘白唱合集》

再说回刘禹锡,。他虽然很早就成名了,可是运气特别不好。原来“永贞革新”的时候,唐顺宗当皇帝,他比较欣赏王叔文,而那时的刘禹锡、柳宗元,是和王叔文都是一起的。

结果,唐顺宗只当了几个月皇帝就被逼退位,唐宪宗上来,永贞党就被打压了。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和柳宗元还有另外六个人一起被贬。

唐宪宗还下诏书说:“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意思是即使遇到大赦,也要把他们排除在外。柳宗元就是因此被贬到荒僻之地,写下了《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最后客死他乡。

刘禹锡大约比柳宗元好一点点,但是也没好多少。他被贬的时候,他九十高龄的母亲跟着他一起受苦,最后死了在外面。

但是,刘禹锡的性格真的很“刚”。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他被贬。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815年,他和柳宗元被召回京城。结果,他一高兴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的诗,调侃当权派,结果又被贬了!

十四年后,他又回京城了。可是他死性不改,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很得意地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真的是刚得不能再刚了。因诗获罪了,但是一直改不了“嘴欠”。而且他被贬后可开心了,还写《秋词二首》大赞秋天比春天好,又说“吹尽狂沙始见金”。真是厉害了,怪不得叫“诗豪”!

理论上一般认为,标题里提到的这首诗创作于《再游玄都观》之前。写《再游玄都观》的刘禹锡都已经57岁了,老脾气不是改。所以,他怎么可能把自己比喻成“病树”和“沉舟”呢?

只有他的政敌才是“病树”跟“沉舟”。假如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如今我们介绍的这首诗,就可以改名为《前度刘郎今再来》,算成“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姐妹篇。

刘禹锡在诗中说:你们这些“沉船”和“病树”啊,虽然我已经苦了二十三年,但是我老刘如今又回来了!你们就等着看我怎么扬帆从你们身边经过,像春天的万木一样焕发生命力吧!

当然,我个人觉得以上其实都是别人在胡说。虽然刘禹锡狂惯了,但是这一首毕竟是唱和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正替他伤感呢,他都五十七岁了,想起贬谪的岁月,有一些小伤感才是正常的反应。

不像从前给“玄都观”写那两首诗的时候,那就是给他政敌看的,所以他会表现得比较“幸灾乐祸”外加“得意洋洋”。

结语

其实我小的时候,是把“沉舟侧畔千帆过”这两句诗,也是当成励志的话来用的。我经常把它和别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励志诗句抄在复印纸上,贴在墙上看。

我当时想:赶紧努力啊!再不努力,你后面的船全部都抄近路,开到你前头去了!这沉船也是不争气,要是争气,当一块礁石,去把河道给它一堵!我就看看谁还能赶到我的前头!

刘禹锡这两句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正是因为它的精湛的比喻,的确可以作多重解读,这也正是诗词的魅力所在了。

更多文章

  • 杜牧和刘禹锡谁写诗水平更高?对每人各20首最经典的诗打分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解说员小影标签:刘禹锡,杜牧,七绝,七律,元稹,白居易,艺术家,散文家,唐朝

    杜牧和刘禹锡同为唐朝著名诗人,都稳居“唐朝十大诗人”之列。那两人谁写诗水平更高一些?谁在唐朝十大诗人中排名更高前一些?有网友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让我分别对杜牧和刘禹锡最经典的20首诗进行打分,看看谁的总分更高一些,我当时同意了,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因此这是一篇“应邀文”。那杜牧和刘禹锡最经典的20首

  • 唐诗三百首第35首:《望洞庭》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望洞庭,唐诗,诗词,刘禹锡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唐诗三百首第36首:《秋词》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秋词,唐诗,诗词,刘禹锡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刘禹锡一首很冷门的小诗,开头10个字就让人膜拜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刘禹锡,李陵,长安,此诗,典故,言外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俗话说“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语言固然可以表达出人的各种情绪,但情绪之复杂深邃,又仿佛是语言所说不出道不尽的。正如诗家所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能够表达出情景,但表达不尽情感,言外深情,只能意会品味。正如人们相思之时,只说“相思挂念”之语似乎已经表达出了这种情感,却又道不

  • 刘禹锡被蚊子逼得忍无可忍,写下这首千古名作,让我再笑一会儿

    历史解密编辑:运动大大健身标签:刘禹锡,李白,蚊子,诗人

    问个问题,大家觉得唐代诗坛最“刚”的诗人是谁?或许有人会说是李白,但大家别忘了晚年因犯事被关入大牢时,诗仙可是没少写拍马屁和求饶的诗。与李白相比,刘禹锡则显然要“刚”多了。读多了刘禹锡的诗文,会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他的经典诗文多数都是被逼得忍无可忍时写下的。被贬和州,若不是知县欺负他,让他搬了三

  • 刘禹锡被贬后,写下史上最豪迈的秋词,短短4句惊艳了整个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禹锡,秋词,白居易,柳宗元,王叔文,杜甫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朝中晚期,有这么一场前后不过146天,即被中止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这场不成功的革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诗豪刘禹锡便是其中一位。说到刘禹锡最被广为人知的,就是那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 刘禹锡写下一首怀古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苏轼也没能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苏轼,诗词,诗作,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怀古诗,王安石,弦乐器,民族乐器,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金陵被称作“六朝古都”,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少诗作。有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韦庄的“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还有一首总是被模仿,却从来没被超越过。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和州。当时,朝中暗流涌

  • 刘禹锡64岁时写了一首诗,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看完豁然开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禹锡,苏轼,陶渊明,一首,诗人,唐朝,艺术家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却能够延续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我们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这其中,汉字的功不可没。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古人也在使用,只不过在细微之处略有变化。所以现代人读起古代的文章,除了文言句式上有阻碍以外,整体并不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心力。通过古人写的文章或者诗歌,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

  • 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将生死看得很通透,读后豁然开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诗人,唐朝,为官,刘禹锡,白居易,千古名作

    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将生死看得很通透,读后豁然开朗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生死一直是人们用一生去思考的人生问题。历史上,有的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寻求民间秘方,为此付出了无数的代价,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怕死。那么一直活着就是人生追求的方向吗?唐朝诗人刘禹锡对待生死问题有着自己的

  • 刘禹锡太厉害,为一座城写下一首诗,后人只能模仿而无法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卢悦心之助标签:刘禹锡,石头城,周邦彦,故国,六朝,吊古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有很多人说,刘禹锡可称得上唐朝“最特别的诗人”。其实仔细究来,人们对刘禹锡的这一评价还的确很中肯。刘禹锡为什么特别?首先是因为刘禹锡有趣的灵魂与高贵的人格魅力。“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