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抄”了白居易四句诗,却被奉为神品,对比一读果然不凡

刘禹锡“抄”了白居易四句诗,却被奉为神品,对比一读果然不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狗子 访问量:4721 更新时间:2024/4/3 0:37:17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化用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或将前人的诗句文句稍加改动,或将前人诗意提炼,用之于己诗,以贴合己诗的意境。有的化用稀疏平常,而有的诗人却能青出于蓝,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最为经典的如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成天一色”便是化用自南北朝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还有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用自南唐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或大改或小改,均是用其意而更进一步,使得意境更美。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首全诗化用的唐诗——刘禹锡的《柳枝词》。这首词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改写自白居易的《板桥路》一诗。但却青出于蓝,被后世评为“神品”。且来看刘禹锡的改写之作和白居易的原诗:

  柳枝词

  唐·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板桥路

  唐·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 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可以看到,刘禹锡的《柳枝词》仅仅在白居易原诗基础上删改两句,但却极富剪裁之妙。明代诗论家曾道: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长篇,敷衍露骨。刘禹锡此诗便深得涵蓄有味之妙。

  这两首诗所写的都是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但都以欲说还休的写法道来,将怀人之情尽于言外传之。从眼前之景,板桥之旧渲染出风景不殊的氛围,继而回忆昔日,板桥惜别。结尾在穿越回此时,别后二十年,如今却杳然无消息,这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可谓深沉幽怨。无一句写情,却处处含情,极尽含蓄之妙矣。

  而在结构上,两诗都采用倒叙手法,自“今”写“昔”,再写回“今”,首尾相衔,婉曲回环,可谓曲尽其妙矣。

  这两个妙处,本应归功于白居易的。但刘禹锡一改写,却又得一匠心之妙。白诗前三句写故地重游,颇为赘述,“若为此路今重过”句也颇有些索然无味,整体上不够精炼。反观刘禹锡改写之作,则构思更为精巧,用语更为精炼,使得其含蓄之妙更妙。

  白居易的《板桥路》虽非“腐朽”,但一经刘禹锡改编为《柳枝词》后,却真个化为“神奇”,明代诗论家杨慎、胡应麟都赞誉《柳枝词》为“神品”,清代王夫之也因此评价刘禹锡为“小诗圣手”。

标签: 柳枝词刘禹锡白居易诗词化用

更多文章

  • 读刘禹锡的诗,心里有多舒坦?“诗豪”果然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至得你心念标签: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裴度,诗豪,韩愈

    刘禹锡,字梦得,因诗风豪爽奔放,被后世之人誉为“诗豪”。刘禹锡的性格,和他的诗句一样,同样是充满了“江湖气”。比如贬官10年后,刘禹锡被召回京,游玄都观,作诗讽刺当朝新贵: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于是,刘禹锡再次被贬,这次更惨,13年后才回来。然而……回来后,

  • 西安“大唐诗人”贴纸更新啦 “刘禹锡”身上的鹤元素来自于哪?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刘禹锡,唐诗,杜甫,贴纸,白居易

    西安“大唐诗人”贴纸更新啦“刘禹锡”身上的鹤元素来自于哪?为全面排查疫情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天(6月16日),西安多区域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完成后,居民将收到卡通贴纸“刘禹锡”作为检测结果出来前的有效凭证。据了解,仙气十足的Q版“刘禹锡”也是继“李小白”、“杜甫”、

  • 刘禹锡变法失败被贬,结合民歌写下竹枝词,千百年来传唱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民歌,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柳宗元,王叔文,唐顺宗,千古名句

    刘禹锡,字梦得,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出生,自幼聪明又勤奋,在双十年纪游历洛阳、长安等地时就声名鹊起。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在唐代科举那个五十少进士的情况下,刘禹锡仅仅21岁就政府了科举,和他同届及第的还有柳宗元,两人也因此结缘成为一生荣辱与共的知己。两年后(7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诗歌,后世,唐朝,唐代,诗人,刘禹锡,文学家

    在文化层面上,刘禹锡为促进唐朝的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开元和天宝两个时代,也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对唐代的国家与经济情况进行了探讨。而这样一个兴盛的大环境,对诗歌和文学等其他文化和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刘禹锡的写作受这种环境的熏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诗

  • 和刘禹锡斗诗白居易几乎没赢过,只有这两首同名诗,当真难分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白居易,刘禹锡,浪淘沙,春词,绝句,名句

    一个诗魔,一个诗豪,一对京城里最好玩的小老头儿。论名气白居易似乎要比刘禹锡大一些,毕竟“童子解吟长恨曲”;但论性格,刘禹锡则显然要强势得多,毕竟“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样不服输的诗不是谁都能写得出来。或许正是因为欣赏刘禹锡这种个性,白居易对这个和自己同年的兄弟总是“话很多”。两人晚年曾有

  • 都是写桃花,杜甫《题桃树》与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谁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杜甫,刘禹锡,题桃树,玄都观桃花,柳宗元,桃花

    桃花和桃树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地位不如梅兰竹菊,但是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它的意象是飘忽不定的。有的时候形象比较正面,比如代表着春天的“桃李芳菲”,或者形容伊人的容貌;有的时候则比较邪恶,比如“桃花瘴”、“桃花劫”;还有一些时候比较中性,如唐伯虎的《桃花庵》中的桃树。不同的诗人写出来的桃花和桃树也不相

  • 刘禹锡元日写诗赠友,清新自然,温馨美好,充满喜悦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元日,喜悦,写诗,诗人,唐朝,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

    写在前面: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时节如流,岁月不居。新年伊始,春天悄然来临,冬眠的昆虫已经复苏,可自己依旧谪居蛮荒,一如当年含冤遭逐的屈原,归期难料。随着年岁渐长,忽然觉得往昔的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幼稚

  •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两首闺怨诗,势均力敌各占胜场,你更喜欢哪一首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刘禹锡,白居易,闺怨,春词,春愁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古代诗人好友之间常有酬唱往来之作,有的是宴饮相聚之时作诗唱和,有的是书信往来的酬唱,还有的是见好友之诗好便和韵而作。千百年来,诸如此类的唱和诗词数不胜数。譬如苏东坡见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作的绝妙,便次韵和了一篇杨花词,竟被赞誉“和韵而似原唱”,成千古名作。还有唐代诗人元白

  • 被刘禹锡羞辱过的少年成了宰相后,抛开20年宿怨,与他一诗泯恩仇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宰相,皇帝,唐朝,诗人,刘禹锡,唐宪宗,唐顺宗,柳宗元,李德裕

    公元834年七月,被贬23年后辗转于各地为官的刘禹锡,被委派为汝州刺史。此时,已经63岁的他,从生活了近三年的苏州离开,心中满是疲惫与不舍。不过值得开心的是,汝州离东都洛阳和他的故乡荥阳都更近了,这一点又让他忍不住心怀期待。时值秋日,天高云淡,风清月朗,他无限感慨地写下了“归心渡江勇,病体得秋轻”这

  • “诗豪”刘禹锡被贬至和州,途中写下一首绝美七绝,让人心旷神怡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刘禹锡,孟浩然,杜甫,白居易,范仲淹

    公元824年,唐代大诗人,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被贬官至历阳。于九月路过洞庭湖时,他挥毫写下了一首歌颂洞庭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其丰富的联想,匠心独运的比喻,堪称一时无两。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的洞庭湖,古称“云梦泽”。近年来因为泥沙淤塞,面积大幅度缩小。前人笔下的洞庭美景,后人只怕要在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