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残唐(次章)为何历史学者们说唐亡于黄巢,祸基于桂林?

浅析残唐(次章)为何历史学者们说唐亡于黄巢,祸基于桂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3/12/31 22:29:05

在讨论唐朝灭亡的得失时,历史学者们常提到这样一句话,"唐亡于黄巢,祸基于桂林"。这句话里包含了两场唐末的内战,而这两场内战便动摇了唐朝的根基,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其中一场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另一场则是名气不大的庞勋桂林兵变。

黄巢起义席卷全国,起义军一度攻陷唐朝首都长安并称帝,造成了毁灭性的兵灾。在此过程中朝廷的应对失策,唐僖宗和专权的宦官田令孜出逃,使得国家频临崩溃。虽然唐朝是最终的胜利者,但却消耗了国家最后的力量,使得神策军因此而消亡。没有神策军的唐朝,政令不出长安,于是出现了唐末藩镇割据。

后来唐末的各大藩镇在争抢地盘中发展壮大,逐步出现了李克用、朱温、刘仁恭等强藩。而这些藩镇的实力远远凌驾于唐朝军队之上,使得他们有了挑战皇权,废立皇帝的野心。因此说"唐亡于黄巢"是没有错的,黄巢的起义虽然失败,他却给藩镇节度使们打开了割据一方的道路。

然而很多人对"祸基于桂林"却不可理解,因为这两场内战是没有直接关联的。如果说黄巢在起义过程中得到了庞勋兵变的直接帮助,那就是吸纳了不少庞勋被剿灭后躲入山林残部,使得黄巢的实力不断膨胀。然而这种膨胀是非常有陷的,在战争中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也证明不了"祸基于桂林"。

实际上从整个残唐时代的历史发展来看,"祸基于桂林"的说法指的不是庞勋残部加入黄巢起义的情况,而是指庞勋兵变对整个唐朝官场和藩镇节度使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黄巢起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黄巢起义之所以能席卷全国,贡献长安城,与庞勋兵变的影响息息相关。这个影响从朝廷和官场内部瓦解了军队剿灭黄巢起义的斗志,使得朝廷内部对黄巢起义应对失策。这种失策在于朝廷军队以近乎于纵容的方式让黄巢得已坐大,直到长安城被攻陷。而朝廷军队的将领们选择这种做法的起因,正是因为庞勋兵变的后续影响。

在黄巢起义并非黄巢发起的起义,而是由濮州私盐贩子王仙芝首先发动的起义,黄巢只是带领自己的人加入起义之中。起义初期军队的实力不大,游走于各个郡县之间,裹挟受灾难民,招降山林草寇,不断的壮大实力。如果唐朝能够积极应对,随便一个藩镇节度使出兵就能将这场起义扑灭。然而这些藩镇节度使们却选择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看着起义军和各郡县军队打得热火朝天。在他们心中起义军只要不打自己的地盘,他们就乐得看热闹。如果起义军打过来了,那就驱逐走,也不想积极消灭。

这种做法叫做"养贼自肥",古今中外的的战争中有着无数的经典案例。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折腾蔡国和卫国就用过这招。明朝时东林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这招,使得李自成不断坐大,明朝也走向了亡国的道路。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某超级大国在中东仍旧玩这套,国会两党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一种典型的为了私利而放纵威胁国家的势力,借机攫取和蚕食国家利益的做法。使用这招的人大多数没有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希望通过"贼"引起的战争来攫取自己的私利。

当然这招向来是双刃剑,一个控制不好便是害人害己。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和朝廷官员用这招主要是两个意愿,一方面是庞勋兵变的后续影响,另一方面是想利用黄巢起义的战争机会攫取国家利益。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一方面是主要原因,第二方面是顺手牵羊。

庞勋兵变是指以庞勋为首的桂林军队发生的兵变,起因便是源于朝廷对桂林戍卒的不公。唐宣宗时安南发生暴动,南诏国趁机派兵攻打安南,直接杀到交趾郡。安南都护李琢向唐朝廷求援,朝廷派徐州节度使猛球招募徐州兵南下支援。徐州兵南下后留下八百人守卫桂林,其余救援安南,约定三年更换一次。

按照事前约定,三年一过就得从徐州泗州等地派兵轮换桂林的军队。然而过了六年,徐州方面仍旧没有这个意思。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多次借故推脱桂林军队的轮换要求,于是激起了兵变。兵变军队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都将,夺取了监军院的兵器和铠甲,一路打回老家去。由于这些军队原本就是徐州藩镇的部将,作战能力非常强,所以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唐军丢盔弃甲,回到徐州时发展到近万人。尤其是他们在宿州大战中全歼官军三千人后,引得周边的山林草寇大量加入,很快发展到近二十万人。

庞勋是个老油条,他打着的主意是拥兵自重,希望唐朝授予他节度使的职位,成为一方藩镇,这是唐朝军队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然而唐朝在多次围剿失败后,便搞出了缓兵之计。一方面由淮南节度使令狐绹出面游说庞勋,答应代为请奏官职。另一方面委任康承训为徐州行营都招讨使,汇聚多个藩镇十万大军,布置围剿庞勋军队的策略。最终庞勋在蕲州战死,上万义军捐躯,其余的都投水而死。庞勋的部将,攻占濠州的吴迥也兵败城破而死,剩余的残兵散入山林之中。于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内战终于被平定,然而却带来严重的后患。

这场战争的结束留下两个不利影响。一方面是唐朝廷上层不顾下层军官和士兵的死活,言而无信,包庇上层的藩镇和节度使,使得军队和官僚阶层的冒顿公开化。这使得在黄巢起义中,被调往前线作战的军队士气不高,甚至想着各种方法磨洋工打呆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旦战事出现对峙,唐军便有大量士兵在下级军官带领下成建制逃跑。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够与黄巢手下的,那些以人肉为食的亡命之徒们作战?于是王仙芝和黄巢在起兵初期越打越强,而唐朝各藩镇却越打越弱,大量城池被攻占和劫掠。

第二方面影响则出现在唐朝廷赏赐和藩镇节度使之间,使得双方互相猜忌,完全不被信任。义成军节度使康承训在剿灭庞勋之乱中的首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可不久后他就被朝廷追究他在岭南西道节度使任上的罪名,削去官职,变为蜀王傅。然后唐懿宗又下旨再次贬斥康承训的官职,降为恩州司马。这么一折腾,各路的节度使和藩镇便心都凉了。剿灭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削官贬职,这谁受得了?于是在黄巢之战中,各大节度使纷纷磨洋工,避免朝廷猜忌,只做自保,绝不奋力杀敌。

围剿黄巢军队的统帅宋威便是典型,他当时被任命为诸道行营招讨使,总揽剿灭黄巢军队的事情。每次打仗他打赢了就按兵不动,绝不乘胜追击黄巢的军队。部下的将帅要带兵追击,他都主动阻止,理由就是康承训的前车之鉴。于是这仗就打得比较玩笑了,要朝廷督促才能打仗。朝廷不督促,宋威就找各种理由拖延。因此明明很容易就能剿灭的黄巢军队,结果越打越烂,越打越多。朝廷因此而免了宋威的职,宋威也不介意,反正他还有节度使可以当。后来在朝廷的一再逼迫下,他才灭了王仙芝,把黄巢赶到浙东去了。

养贼除了自保外,还需要自肥,荆南节度使高骈就是典型。他和宦官田令孜勾结,接替宋威做了诸道行营招讨使。他领兵十万围攻黄巢,其实只是驱赶,而不赶尽杀绝。被黄巢打败后劫掠的城池,很快被高骈及其手下节度使纳入自己的地盘,使得这些节度使的实力越来越大。而最后黄巢军队和地方唐军、神策军等互相拼个你死我活,高骈和他手下的节度使则捡了大便宜。等黄巢平定后,朝廷和官军已经无力控制节度使的势力,而节度使却发展壮大,割据一方。这种割据的情况使得朝廷无力控制国家,于是唐朝便走向了灭亡。

标签: 黄巢节度使黄巢起义高骈唐军庞勋

更多文章

  • 冲天香阵透长安,大唐的掘墓人黄巢出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黄巢,唐僖宗,高骈,长安,唐王朝,安史之乱

    一、历史的宿命历史似乎是有宿命论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的第一场战争,但最后摘桃子的却是刘邦和项羽;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发动起义结果最后获得天下的则是幸运儿刘秀;位面之子刘秀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笑到最后的人是忍者司马家族;轰轰烈烈的瓦岗寨也不过是为了李渊父子做嫁衣罢了......历史给人类唯一的

  • 黄巢虽残暴,但也做过好事,为中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宋江,大军,唐朝,毒瘤,黄巢起义,农民起义

    寻阳楼上,宋江感叹人生不易,30岁仍无所事事,非功成名。他边喝酒边写道:“你以后要是凌云志得逞,还敢笑黄巢不是老公”内心的怨恨得以表达的同时,也被认定为反诗,直接被判死刑。人们不禁好奇,到底是谁黄超宋江的诗?为什么宋江写这首诗会被认为是反诗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作为俘虏,宋江把黄巢,引发了唐朝末年最大

  • 黄巢攻陷广州,为何屠杀当地十余万外国人?专家:三个因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黄巢,广州,王仙芝,广州城,胡商,广州市,食盐,军事制度,唐朝

    一、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复仇”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曾经一度攻破了长安城,但由于黄巢只擅长攻城掠池,并不擅长经营,所以黄巢所带领的起义军经常会出现粮草问题,而且有一些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也经常会被唐军夺走。而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黄巢不得不带领着兵马一路南下,转战到浙江江苏等地。军队南下之后必须要有一

  • 黄巢被杀后, 唐朝如何对待他的妻妾! 手段太下作, 让人实在看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小雨品游标签:黄巢,唐僖宗,唐朝,朱温,黄巢起义,长安

    公元874年,一场席卷整个大唐的浩劫在濮阳揭开,一个名叫王仙芝的人为了反抗唐朝的暴政在濮阳起兵,然而很快,王仙芝的起义就被大唐平定了。可是这场浩劫的余波还未散去,王仙芝被杀之后没多久,一个叫黄巢的人接过了王仙芝的大旗继续领导这次叛乱,对于天下和大唐来说,黄巢起义就是噩梦的开始,一次不亚于“安史之乱”

  • 目连僧地狱救母放出恶鬼八百万,谛听兽转世黄巢乱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镜头下的文化标签:黄巢,大齐,朱温,长安,唐僖宗,李存孝,王仙芝,目连僧,谛听兽,地藏王菩萨

    目连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在民间流传极广。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这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也是纪念目连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在民间的演义评书中,目连救母的故事和黄巢联系在一起。因目连救母放出地狱饿鬼八百万,这才有了地藏王菩萨座下的谛听兽降世收伏饿鬼。目连僧救母放出八百万

  • 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黄巢起义,黄巢,李克用,长安,军阀,官军

    黄巢起义规模宏大,历经十年,辗转上万公里,起义军达百万之众,一度占据长安。但就是这样,黄巢最终还是失败了,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巢起义的失败呢?1、动了军阀的利益黄巢失败是在各路军阀的合力之下,导致的失败。各路军阀之所以如此卖力的攻打黄巢,倒不是为了什么李家王朝,而是为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黄巢起义历

  • 浅析残唐(四章)朱温投降唐朝,引发了黄巢起义军崩溃的连锁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温,唐朝,残唐,节度使,唐僖宗,五代十国,黄巢起义军

    当黄巢攻占长安建立伪齐后,起义军的庞大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来自唐朝各地的难民、土匪等势力纷纷加入到黄巢麾下,成为伪齐军队的一员,使的这个军队的人数急剧膨胀。同时黄巢又利用长安的特殊政治地位,大量的招揽各地节度使加入伪齐,使得这支军队的人数超过五十万,甚至有人说达到百万。这种级别的军队在生产力水平

  • 黄巢残暴不仁,可他却为中国,拔掉了毒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唐僖宗,李世民,义军

    公元878年,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大唐王朝在崩溃边缘风雨飘摇,而此时一个屡试不中的年轻人则为这个王朝添了最后一把火,一场“黄巢起义”直接让整个大唐王朝一蹶不振,“黄巢起义”之后大唐国力大衰,再也无法压服四周的藩镇,他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黄巢起义虽然给予了大唐王朝重大打击,可是提及黄巢起义,

  • 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是谁杀了黄巢,还能笑得出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宋江,黄巢,晁盖,唐朝,宋朝,王仙芝,唐僖宗,安禄山,军事制度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第二首反诗,有读者说这首诗根本就不合辙押韵,也有精通音律的说, 吁读作嘘,跟吴、夫同属姑苏辙,宋江这首诗虽然属于打油体,但在辙韵上还算凑合。且不管姑苏辙还是怀来辙,反正写这首诗的绝不会是什么忠臣,因为黄巢造了唐朝的反

  • 黄巢起义是为老百姓?其实不然,原来我们被骗好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关你西红柿标签:黄巢起义,唐王朝,黄巢,长安,朱温,王仙芝

    大家一提黄巢起义,肯定对此都很熟悉,它虽然没能覆灭唐王朝,却对唐王朝造成了非常大的重创,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家中世代以贩私盐为生,家境非常富足,他也能文善武,多次应试进士科,但却都名落孙山,他就写下了著名的咏菊诗。当时的唐朝后期地方割据严重,再加上各地灾害严重,民不聊生,朝廷又增加税收,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