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攻陷广州后之所以下令屠城,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些外国人怨恨已久,另一方面是这些外国人触及到他的利益。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史书上他就是残暴好杀形象的化身,有关他暴行的记载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黄巢在攻陷广州以后下令屠城,将定局在当地并且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的十余万外国人屠杀殆尽,如此行径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黄巢要怎么做呢?
喜好冒险,果决狠辣
想要明白黄巢为什么会化身为杀人魔王,我们得先了解他的过往生平。
黄巢出生于私盐世家,这决定了他天生有一种喜好冒险的性格。
要知道,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官山海”的国家垄断政策,由国家将盐铁生意垄断。汉朝初年为了休养生息,放开了盐铁民营,但由于缺乏管制一些商人乘机大捞一笔,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将盐铁生意重新收归国有。
此后各朝对于盐的专卖都进行了过几次微调,到了唐朝前期,盐税与其他商品相接轨,朝廷采用一般商品税收政策进行征税,使得盐价趋于平缓。
可是好景不长,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充盈国库朝廷又将盐的生产销售垄断,致使平民百姓不得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官盐。正是因为定价不合理,一群追逐利益的私盐贩子应运而生。
而黄巢所在的黄家就属于其中一家私盐贩子。想要和官府抢生意,就必须敢于冒险,时刻提防官府的缉私围捕,可以说他们全都是在刀口上舔血的狠角色。成长于这样的环境,黄巢逐渐养成喜好冒险、做事果决狠辣的性格。
怀才不遇,心生怨恨
出生于私盐世家,黄巢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只不过靠贩卖私盐发家终究是见不得光的,黄家人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考取功名从而摘掉头上的污名,黄巢也成了他们实现愿意的寄托人。
黄巢很小的时候,他的家里就为他请来先生教学,而黄巢也很争气,年仅五岁就能吟诗作对,一首《题菊花》更是彰显出他想要主宰社会的野望,谁也不敢相信这竟然出自一个五岁孩童之口。
然而成年以后,黄巢的科考之路总是不如意,或许是因为他锋芒太露,黄巢每每名落孙山,始终不能考上进士。最后一次科考失利,他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读出黄巢的杀气,以及他对唐朝不是人才的愤怒、怨恨之情。仕途的路堵了,黄巢只能跟随家人干起贩卖私盐的生意。
唐朝没落,外商猖狂
前面我们说到,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家财政陷入困境,一方面国家收入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又必须增加军费支出镇压各地叛乱。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朝开始放下颜面极力“伺候”外国商人,其中是在广州的阿拉伯与波斯商人。他们给唐朝廷带来巨大的利益,相应地得到了不少特权,比如有朝廷正规军专门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甚至还被允许组建雇佣军,人数多达上千人,对唐朝在广州的统治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看到唐朝近乎卑躬屈膝的姿态,这些外商内心越发膨胀,甚至开始干预唐朝内部事宜。比如在唐肃宗乾元元年,这些外商看到都督韦利见横征暴敛,心生不满,便指挥雇佣军劫掠广州城,最后放了一把火乘船西去。对此《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如是记载:
广州奏:大食、波斯兵围州城,刺史韦利见逾城走,二国兵掠仓库,焚庐舍,浮海而去。”
此事发生以后,唐肃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没有打算深究。唐朝示弱的态度让广州的外商越发猖狂,当地百姓对其非常厌恶痛恨,而黄巢身为唐朝人对于这些外商也是好感全无。
天降灾害,暴君临世
公元年874年,河南发生特大水旱灾害,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濮阳盐帮首领王仙芝趁势发动起义,黄巢听闻这个消息也聚集了几千人响应他。
两人率领起义军攻打豫鲁皖鄂等多个省份,将官府正规军打得节节败退,但此后他们因为路线问题产生分歧,在无法调和的情况下黄巢率军南下作战。公元879年初,黄巢成功占领了南方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
然而攻占过程却并不轻松。由于外商的存在,广州的朝廷正规军本就偏多,再加上雇佣军的帮助,起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与其正面作战损失惨重,后来他改变策略围困住广州城,直到城内弹尽粮绝才将其成功拿下。
攻陷广州后,黄巢将屠刀伸向了在当地定居的外国人,尤其是那些阿拉伯与波斯商人,一直到城内血流成河、人头滚滚才作罢。除此之外他还焚毁城内所有的蕃坊,洗劫外商积攒了数百年的财富,这为日后北上提供了经济基础。
根据中世纪阿拉伯商人撰写的旅行记《中国印度见闻录》,有多达12万的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死在黄巢的屠刀之下。而阿拉伯学者马素第曾在《黄金草原》写道,黄巢屠杀了超过20万的外国人。
尽管这两处记载出入较大,但至少我们能从侧面感受到当时黄巢的确对外国商人进行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阿拉伯与波斯商人的势力,更是被连根拔起。从那以后,广州失去最重要商港的地位,由泉州取而代之。
执笔君言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黄巢为何如此对在广州定局的外国商人痛下杀手。一方面黄巢从小在私盐世家中长大,养成了果决狠辣的性格,另一方面广州的外商猖狂无比,唐朝人皆对其没有好感。
最关键的是,由于黄巢科举考试屡屡遇挫,他对唐朝的情感由爱转恨,而这些外商居然和唐朝廷勾结在一起阻挠他改朝换代的步伐,于是黄巢一不做二不休对他们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