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起义后,势如破竹杀入长安城,为何没有笑到最后?

黄巢起义后,势如破竹杀入长安城,为何没有笑到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凯说科技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1/21 4:52:47

黄巢的起义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是个毁灭的打击,说到黄巢,此人在农民起义的领袖里面绝对是个狠角色。但是呢,他在后世人的评论中评价并不高。

黄巢的起义过程也是非常辉煌的,没几年功夫他就从一个私盐贩子,成为了一个名动天下的起义首领。而且没多少时间,就直接破门杀入唐王朝首都长安城。

逼得唐僖宗跟随唐玄宗脚步,一路朝着四川狂奔。

本想着一个崭新的大王朝即将到来,但是黄巢辉煌事业就如同过山车,没多久,又被唐朝各路军队又给打出了长安,这一走就一直是下坡路,最后兵败被杀。

王夫之对黄巢有过评价,叫“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

按道理占据上风的黄巢,是很容易建立自己的政权的,为什么黄巢起义会迅速失败呢?

私盐贩子的崛起之路

黄巢是今天的山东曹县人,自幼就喜欢骑马射箭,结交江湖侠义人士,有点文化知识,但是没有考取什么功名。

唐朝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之后,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开始把盐铁的经营垄断。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制度和配套的设施,人员的配备,全力落实国家的盐务政策。

这个政策起始于唐肃宗的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方便给平叛的士兵发放军饷。

主要的办法就是全国开采出来的盐,都必须由国家收集起来,然后再由国家的企业投放到市场上去售卖,这就是我们看电视里面经常介绍的“官盐”。

食盐本来就是人民必须的生活品,这样政府一垄断,那利润可就十分的可观,但是缺乏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也是非常的昂贵。

据历史记载,食盐的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高额的价格也让很多的老百姓吃不起食盐。这时有些人看到了商机,于是就催生了私盐这一行业。

黄巢和王仙芝就是贩卖私盐里面的一员,私盐的价格就比官盐的低廉,很多老百姓都喜欢采购私盐,这就导致了私盐的这个行业越干越红火。

这样一来唐朝政府肯定不乐意,在地方肆意加税,而且对私盐的管制和打击也越来越严厉,抓住私盐贩子基本是一律处死。

盐户或者是普通的老百姓盗买两石私盐以上的,也是一律处死。

这些盐贩子一开始就组织私人武装和朝廷对抗,到了最后眼看实在活不下去了,干脆就造反到底,这就是王仙芝和黄巢造反的主要背景。

公元875年,王仙芝率先举兵造反,黄巢马上响应老朋友。

过了三年,王仙芝战死之后,黄巢兼并了王仙芝的人马,正式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

黄巢自封为“冲天大将军”,带领手下十余万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于公元880年攻入洛阳。随后突破潼关,攻入唐朝首都长安,建立大齐的政权,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进入长安的黄巢,并没有稳住自己大好的起义基本盘,被缓过神来的唐僖宗召集勤王军队四处反击,最后黄巢撤退出长安,之后就是一路败退。

公元884年,黄巢被李克用围困在泰山的狼虎谷,眼见突围无望的黄巢自杀身亡。

黄巢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无根据,二无良策

第一是战略部署失误。

陈州之战黄巢没有灵活运用战术,导致打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一直打了三百多天。

黄巢没有运用之前自己最有心得的游击战术,把自己力量耗死在陈州,而唐朝政府的各路援军趁机集结,持续在外围围拢过来。

而此时的大齐军队经过长期的战争已经是强弩之末,士气低落,伤亡惨重,毫无斗志,最后惨败于唐军也是意料之中。

没有及时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略战术,是关键时刻黄巢没有把握机会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没有巩固建立长期的根据地,长期稳固的根据地对于战争至关重要。

毛主席就曾经指出:根据地犹如一张板凳,一个人长期从事紧张而繁重的工作,没有一张凳子给自己坐下来休息。是什么后果?再厉害的人都会倒下。

所以不重视根据地建设的黄巢,虽然转战南北,杀入首都,但是这都是表面的浮光,一旦遭遇挫折,黄巢就没有兵源补充,没有粮草来源,也没有休整的地方,也没有退守之地。

比如之前的李渊的关中、朱元璋的南京,无不都是有自己根基深厚的地盘。反观黄巢,雷声大雨点小,像游兵一样东征西讨,但是没有自己的大后方,一阵风式的战争注定失败。

错失良机,不善统战

第三,黄巢给了对手卷土重来的机会。

黄巢攻陷了长安之后,再也没有对唐僖宗的残余势力穷追猛打,这也是黄巢的历史局限性。

毕竟一个私盐贩子进入了皇宫,眼见到处熠熠生辉的金银财宝、高档庭院、如云美女,这还打个什么仗,这不就是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吗!现在是享受的时候了。

本来此时的唐僖宗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如果继续猛追猛打,消灭唐王室压根没什么压力。

但是当唐僖宗跑到四川后,没有看见黄巢的追兵,这让他得到喘气的机会。

利用黄巢在长安尽情享乐的这两年,唐僖宗慢慢调集军队,开始对黄巢形成合围,黄巢在无形之中,其实已经危机四伏。

第四,黄巢不注意团结各方势力。

黄巢在起义当中打出了“均平”的口号,这让他得到了大部分底层人民的支持,但是其他的官僚地主可是倒了大霉,被一顿屠戮,遇见黄巢可就叫鬼见愁。

所以这些官绅只要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组织武装力量反抗黄巢。

黄巢进入长安后,虽然开始百姓是欢迎的,但是没过多久,这些所谓的起义部队,马上就原形毕露,和土匪没什么区别,大肆的在首都烧杀抢劫。

而且黄巢对于唐朝官员凡是三品以上的,全部罢免,四品以下的才任用,所以很多官员都不愿意投降黄巢,对于不愿意投降的,也是一个字,杀。

历史记载,黄巢杀了唐朝十分之一的百姓,这是什么起义军?跟土匪暴徒没有任何区别,更加不会有任何人去支持。

最后唐军一反攻,黄巢立刻兵败身死。

更多文章

  • 黄巢攻陷广州以后为何下令屠城,杀死城内定居的十余万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乖的欧尼标签:黄巢,屠城,唐朝,官府

    黄巢攻陷广州后之所以下令屠城,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些外国人怨恨已久,另一方面是这些外国人触及到他的利益。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史书上他就是残暴好杀形象的化身,有关他暴行的记载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黄巢在攻陷广州以后下令屠城,将定局在当地并且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的十余万外国人屠杀殆尽,如此行

  • “品味黄巢 茶韵飘香”第二届茶叶节开幕啦!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黄巢,茶叶,茶树,采摘,茶园

    记者 夏侯凤超秋高气爽,秋茶芽尖林立,待人收获。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的滋照,孕育了口感更为甘醇的秋茶,并迎来采摘的好时节。为展示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自然魅力、人文风貌和品茶文化,同时推进柳埠街道农产品品牌建设,9月5日上午,柳埠街道 “品味黄巢 茶韵飘香 ” 第二届茶叶节在黄巢村金玉茶园隆重开幕。柳

  • 黄巢北伐不攻庐州之谜发微——兼论唐末庐州地位的提升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庐州,黄巢起义,唐王朝,节度使,高骈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封建王朝之一,一个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政权。但即便如此,在存在两百多年后,唐朝终究还是迎来了自己命运的终结,正式化作了历史中的尘埃,从此以后只能被后人所怀念祭奠。在推动唐朝走向灭亡的因素当中,封建政治体制本身难以避免的弊端固然是根本原因,但黄巢起义作为这一事件的催化剂,其影

  • 浅析残唐(次章)为何历史学者们说唐亡于黄巢,祸基于桂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黄巢,节度使,黄巢起义,高骈,唐军,庞勋

    在讨论唐朝灭亡的得失时,历史学者们常提到这样一句话,"唐亡于黄巢,祸基于桂林"。这句话里包含了两场唐末的内战,而这两场内战便动摇了唐朝的根基,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其中一场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另一场则是名气不大的庞勋桂林兵变。黄巢起义席卷全国,起义军一度攻陷唐朝首都长安并称帝,造成了毁灭性的

  • 冲天香阵透长安,大唐的掘墓人黄巢出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黄巢,唐僖宗,高骈,长安,唐王朝,安史之乱

    一、历史的宿命历史似乎是有宿命论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的第一场战争,但最后摘桃子的却是刘邦和项羽;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发动起义结果最后获得天下的则是幸运儿刘秀;位面之子刘秀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笑到最后的人是忍者司马家族;轰轰烈烈的瓦岗寨也不过是为了李渊父子做嫁衣罢了......历史给人类唯一的

  • 黄巢虽残暴,但也做过好事,为中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宋江,大军,唐朝,毒瘤,黄巢起义,农民起义

    寻阳楼上,宋江感叹人生不易,30岁仍无所事事,非功成名。他边喝酒边写道:“你以后要是凌云志得逞,还敢笑黄巢不是老公”内心的怨恨得以表达的同时,也被认定为反诗,直接被判死刑。人们不禁好奇,到底是谁黄超宋江的诗?为什么宋江写这首诗会被认为是反诗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作为俘虏,宋江把黄巢,引发了唐朝末年最大

  • 黄巢攻陷广州,为何屠杀当地十余万外国人?专家:三个因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黄巢,广州,王仙芝,广州城,胡商,广州市,食盐,军事制度,唐朝

    一、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复仇”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曾经一度攻破了长安城,但由于黄巢只擅长攻城掠池,并不擅长经营,所以黄巢所带领的起义军经常会出现粮草问题,而且有一些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也经常会被唐军夺走。而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黄巢不得不带领着兵马一路南下,转战到浙江江苏等地。军队南下之后必须要有一

  • 黄巢被杀后, 唐朝如何对待他的妻妾! 手段太下作, 让人实在看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小雨品游标签:黄巢,唐僖宗,唐朝,朱温,黄巢起义,长安

    公元874年,一场席卷整个大唐的浩劫在濮阳揭开,一个名叫王仙芝的人为了反抗唐朝的暴政在濮阳起兵,然而很快,王仙芝的起义就被大唐平定了。可是这场浩劫的余波还未散去,王仙芝被杀之后没多久,一个叫黄巢的人接过了王仙芝的大旗继续领导这次叛乱,对于天下和大唐来说,黄巢起义就是噩梦的开始,一次不亚于“安史之乱”

  • 目连僧地狱救母放出恶鬼八百万,谛听兽转世黄巢乱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镜头下的文化标签:黄巢,大齐,朱温,长安,唐僖宗,李存孝,王仙芝,目连僧,谛听兽,地藏王菩萨

    目连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在民间流传极广。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这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也是纪念目连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在民间的演义评书中,目连救母的故事和黄巢联系在一起。因目连救母放出地狱饿鬼八百万,这才有了地藏王菩萨座下的谛听兽降世收伏饿鬼。目连僧救母放出八百万

  • 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黄巢起义,黄巢,李克用,长安,军阀,官军

    黄巢起义规模宏大,历经十年,辗转上万公里,起义军达百万之众,一度占据长安。但就是这样,黄巢最终还是失败了,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巢起义的失败呢?1、动了军阀的利益黄巢失败是在各路军阀的合力之下,导致的失败。各路军阀之所以如此卖力的攻打黄巢,倒不是为了什么李家王朝,而是为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黄巢起义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