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和王勃的“偶像”,曾当众羞辱汉文帝,在劝谏中要如何说话?

苏轼和王勃的“偶像”,曾当众羞辱汉文帝,在劝谏中要如何说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爱历史说说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3/12/20 22:52:30

刘恒身边有一位名叫冯唐的近侍,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的官帅将,为百人之长,与名将李牧交好。他的父亲曾为代相,与赵将李齐相知,后徙居代国。汉朝建国后他们家族作为关外大户徙至刘盈墓地安陵。

冯唐因多次出现在古代著名诗词和名句中而被众人所熟知,苏轼的《江城子》以及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提及过冯唐,并对其有极高的评价。

当众羞辱汉文帝

冯唐以孝著名,为西汉朝中中郎署长。公元前166年的一天,汉文帝刘恒坐车经过冯唐为官处,看到冯唐后简单询问了一下他的基本情况,冯唐如实作答。知冯唐原籍在代,刘恒说:“我在代地时,膳食官高祛经常对我称赞赵将李齐,讲李齐在巨鹿城下的作战故事。我每次用膳之时都会想起这员猛将,仿佛看到李齐战巨鹿的情景,您知道这位将军吗?”

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带兵为将。”刘恒问其评价的根据,冯唐就把他从祖父和父亲处听到的关于廉颇和李牧的为人述说了一些。

刘恒听罢非常高兴,拍着大腿说:“只可惜我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猛将,否则我还怕什么匈奴!”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可能任用。”刘恒听了大为不快,起身回宫。过了许久,召见冯唐责备说:“你当众就羞辱我,实在太不给面子,能不能找适当的场合?冯唐道谢说:“我为人粗鲁,不知忌讳。”

会说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能张嘴说话,其二说出的话听后让人很悦耳。

持节云中

匈奴大举入侵汉朝,刘恒为此忧虑,又请来冯唐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冯唐告诉刘恒说,上古君王遣将出征,总要告诉将军:“以内寡人治之,以外将军制之”,把国门以外的奖赏都交由将军决定。

冯唐又提到祖父所说的李牧往事,他告诉汉文帝,李牧为赵国守疆时,把军中交易市场的所得租税都用来犒赏将士,赏赐由军中决定,朝廷不加干预,只把任务交下去责令成功,所以李牧能用尽他的聪明才智,获得不少战功。

冯唐最后讲到当朝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云中郡守魏尚也把军事交易税用来犒赏将士,还拿出私俸钱杀牛飨军,他在云中抗击匈奴极其成功,但这些平民出身的士卒因不懂军法条令,向衙门报功时稍有不符,就受到法官制裁,结果是奖赏不能兑现而法令必行。

魏尚本人报功时差了六个首级,朝廷就把他给司法官治罪,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了一年徒刑。冯唐认为这是赏太轻,罚太重。所以说按这样的办法,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刘恒听罢上述议论,当天就令冯唐持节免了魏尚,恢复他的云中郡守之职,冯唐平步青云。

劝谏的艺术

冯唐在武帝刘彻求贤良时被推举,时已九十多岁而不能任职,乃以儿子冯遂为郎官。刘彻求贤良是前140年之事,假设冯唐时为91岁,那与刘恒论将时也已为65岁。37岁的刘恒称他为“父老(老人家)”,当是不悖情理的。

冯唐在刘恒面前两次论将,其核心是主张给守边之将以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风格去统兵率众,朝廷只应考虑他们的责任,而不必过多干预其具体事务。他尤其对朝廷用将中的苛法提出非议,以事例说明这一用将之法的弊端,给刘恒的用将之弊以尖锐、明确的劝谏。

冯唐是一位对事情有见解又极耿直的老者,在刘恒车过官署,说到赵将时,他不失时机地讲给廉颇、李牧等名将的用兵事例,大概希望刘恒以史为鉴,改变现行的用将之法,着力培育和引导出一批优秀的将领。

当刘恒拍腿叹息现世无良将时,他指出刘恒有良将也不能任用,也许是对年轻君主的有意激将,而在对方责备时,直人无讳就成了他谢过的借口和更加坦率的表达,他并不为此而认错。在匈奴外患的压力下,刘恒邀他相谈,颇有请教之意,冯唐引申上次的话题,仍以廉颇、李牧等优秀将领为例,作古今对比,把自己的用将见解直言相告,意在促使刘恒营造出优秀将领自得其能、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他的劝谏是直率的,也是成功的。

曾任代王十多年的刘恒始终对故国有着深深的眷恋,见到代地之人,他总有更多的话题,当冯唐论及代地上世的优秀将领及其出众的统军风格,刘恒赞叹他们,并叹息自己的错失,当是由衷的。

他不能忍受冯唐对自己的反唇相讥,但却极想知道自己错失良将的真正原因,因而请来冯唐再作深谈。在具体事实的对比中,他明白了自己对统兵将领要求苛刻,赏少罚多的弊端所在,遂以立即恢复云中郡守魏尚的原职做出纠正的表示,并让冯唐担任车骑都尉军职,既是对他谏言的嘉奖,又是对贤能者的任用。

从对冯唐的接触上可以看出,所谓刘恒对朝臣的恭谦、随和和对老者的尊敬绝非虚言,刘恒确有一些自负之气,但能接受正确意见,纳言,他毕竟是一位宽厚容人、招人喜欢的君主。

冯唐任军职十年后刘即位为帝,也许其正直之气不能为新帝的朝廷所接纳,他被改任为楚相,不久被免职。

刘彻执政时,九十多岁的冯唐被推举为贤良,这是他生命中的再一次辉煌。冯唐看来是一位对军事颇有见解之人,他偶然遇到明君,发表了自己对军事上用将和赏罚的见解,被朝廷采纳,一朝知名终也名载史册。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

标签: 王勃刘恒苏轼冯唐信平君李牧

更多文章

  • 王勃写下一首诗,全诗无一“愁”字,却句句都是愁,读完令人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杨炯,汉书,唐朝,诗人,卢照邻,骆宾王,旧唐书,王勃集序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诗词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诗词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唐宋,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王勃便是其中之一。王勃,字子安,为唐代

  • 李渊62岁又得一子,风流有才,没有他,王勃写不出《滕王阁序》

    历史解密编辑:说历史的女人标签:李渊,王勃,滕王阁序,李世民,王勃写,李建成

    古代的皇帝都是终身制,即从登基开始,如果没有农民起义把他推翻,或者是有人发动政变,把他从帝位上赶下来,他都会一直干下去,直到最后双腿一蹬,俩眼一闭,完事。不过也有例外,这种现象极其罕见,他们老了,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实在干不动了,也会退位,把龙椅让给别人。当然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位也是让给自己的儿子

  • 比王勃愁,比萧红恍惚,考生眼中风,全国乙卷今天你打笔仗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客商亿站APP标签:高考,成语,乙卷,作文题,测试题

    又是一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又是一年高考作文屠榜热搜。不少人学着红楼梦里的贾政说着叉出去,也有人已经在写《曹雪芹魂穿2022》第一章:曹雪芹穿越华国恰逢高考命丧甲卷红楼梦。还有不少人对作文题还能献计献策,直到他们看到“眼中风”的全国乙卷考生,纷纷闭上了嘴。全国乙卷考生为什么都说自己“眼中风”?你瞧,有

  • 被司马迁和王勃“提名”同情的贾谊,真的是怀才不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镜鉴青年标签:司马迁,王勃,贾谊,刘恒,丞相

    0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在李商隐的一句诗下,人们看到的是贾谊怀才不遇的形象,他才华满满,却壮志难酬。甚至在司马迁的描述下,将贾谊和不被帝王赏识的屈原合为一传,此后很多人便将二人合称为“屈贾”,如此更加重了贾谊的“怀才不遇”。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品读王勃,不应仅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历史解密编辑:菠萝吹雪鸽标签:王勃,秋水,悠悠,名句,骈文,长天,唐朝,诗人,滕王阁序

    小时候,或者说青年时候看过的很多文章,现在翻出来再看,那意蕴、那感悟、那透彻真是天翻地覆般不同,就像人们看《红楼梦》,年经人看到是卿卿我我的爱情,中年人看到的是居心叵测的人性,老年人看到的则是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大势,总之,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看到的意境与内涵也大有不同。最近,又看了一遍千古骈文《滕王阁

  • 王勃华:2023年我国新增装机95~120GW!(附高清PPT图)

    历史解密编辑:光伏头条标签:光伏,硅片,gw,王勃华,新能源,ppt,新增装机

    编辑 |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团队微信公众号 | 光伏头条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获悉,2023年2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天泰宾馆顺利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出席会议并作《2022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

  • 王姓10大诗人排行榜,王勃、王之涣未进入前三,猜猜前三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扬眼逗眉标签:王勃,王之涣,诗人,王维,王昌龄,凉州词

    “王”姓是仅次于“李”姓的诗词第二大姓,史上王姓诗人高手如云,写出的诗词佳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那“王”姓10大诗人都有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同时分享这些诗人的精品好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第10名 王禹偁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和当时名臣,他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这里,藏着千年历史,王勃、白居易等为其写下不朽诗篇!

    历史解密编辑:白云融媒标签:白居易,王勃,诗篇,范仲淹,吴隐之

    在白云有这样一个地方藏着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更有王勃、白居易等文人雅士为其写下不朽诗篇王勃《滕王阁序》有曰:“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白居易有诗曰:“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范仲淹诗曰:“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吴隐之关于贪泉的故事为历代所称颂▲ 贪泉

  • 同样是初唐四杰,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杨炯,王勃,唐朝,诗人,卢照邻,骆宾王,滕王阁序,在狱咏蝉,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最初都是以写文章而闻名天下,后来把他们的诗歌也加入到了评选之中。《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这四个人都因为写文

  • 才大命短的四杰之首.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王勃,滕王阁序,李贤,骆宾王,李治,杨炯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字.子安,河津(今山西河律)人。初唐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皆为神童,寿命都不长。寿命最短的人就是王勃了。史书记载,王勃六岁能读,十岁己饱览六经。过去说“六经”是《诗经》、《书经》、《尚书》《礼记》、《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