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里,藏着千年历史,王勃、白居易等为其写下不朽诗篇!

这里,藏着千年历史,王勃、白居易等为其写下不朽诗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白云融媒 访问量:2955 更新时间:2024/1/16 11:40:48

在白云

有这样一个地方

藏着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

更有王勃白居易等文人雅士

为其写下不朽诗篇

王勃《滕王阁序》有曰:“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白居易有诗曰:“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范仲淹诗曰:“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

吴隐之关于贪泉的故事

为历代所称颂

▲ 贪泉遗址

人物简介

吴隐之,字处默,阳鄞城(今山东鄄城市)人。曹魏侍中吴质六世孙,东晋时期廉吏、名士。

年少时就高洁独立,操守清廉,任职广州期间,两袖清风。上任后,他廉洁奉公,清简勤苦,所食不过是稻米、蔬菜和干鱼,穿的是粗布衣衫,住处的帐帷摆设均交到库房。有人说他故意摆样子,吴隐之笑而不语,一如既往。部下送鱼,每每剔去鱼骨,吴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总是喝斥惩罚后赶出帐外。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广州官风有所好转。其一生清廉,始终不渝,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左光禄大夫。

上任治吏,饮贪泉明廉心

据《晋书·良吏传》记载,当时派到广州去当刺史的皆多贪赃黩货,广州官府衙门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晋安帝时,朝廷欲革除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

吴隐之走马上任,在离广州三十里地的石门,发现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可是这泉水竟名之曰“贪泉”。当地传说,即使清廉之士,一饮此水,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吴隐之偏不信邪,来到了贪泉旁,俯身掬起一捧清水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酌贪泉》,表达以操守高尚的伯夷和叔齐为榜样,必守廉洁的决心和意志。

《酌贪泉》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立贪泉碑,中国拒腐第一人

吴隐之拒绝腐败、清廉奉公的事迹代代相传,他是历代反腐清廉的化身,被称为中国拒腐第一人。后人为了纪念清官吴隐之,也为了警示贪官污吏,在贪泉旁树立了贪泉碑。

▲ 贪泉故事介绍碑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帝刘䶮厌恶贪泉的名字,将贪泉井填塞了。现在保留下来的石碑,是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郡人右布政使李凤等重新在江边树立的。

▲ 翻阅上世纪20年代历史旧照,可一窥贪泉碑旧貌。图为上世纪20年代贪泉碑贪泉亭历史旧照

近年,贪泉碑周边成了公园式的村民活动场所,“吴隐之无惧饮贪泉”故事介绍碑立了起来。贪泉碑不远处,水月宫里香火尚存,三两村民在祈求美好祝愿。卖香油的档主称,除了每月初一和十五香火兴盛外,平日里附近的村民、外地香客也会来这祈福。

职满离广,弃沉香留廉志

以贪泉遗址为起点,沿着珠江西航道顺流而下,即可抵达沉香沙岛,这里也曾记载着一段吴隐之的清廉往事。

相传,吴隐之任职期满离开广州,当船行至石门时,忽然狂风大浪,几至覆舟。吴隐之暗觉蹊跷,心想莫非是船上有人做了亏心事?于是,他严厉审问家人及随从,最终得知是夫人受礼了一斤沉香。吴隐之大怒,呵斥道:“扔了!扔了!别让一斤沉香误我一生清白!”当即,他毫不犹豫将沉香投入江中,片刻,浪息风偃,船只得以继续远航。

沉香落水之处,缓缓升起一座沙洲。当地百姓追慕吴隐之的清廉品质,便将这座沙洲称之为“沉香沙”,也就是如今的“沉香岛”。岛上,一块巨石映入眼帘,石中央雕刻的“沉香岛”三个大红草体字苍劲有力,石侧还刻有沉香岛典故全文,无声诉说着这座岛屿背后的清廉故事。

为了表达对吴隐之的怀念

明朝后期

人们在贪泉碑旁

建起了一座吴隐之祠

▲ 吴隐之祠(历史旧照)

可惜的是

“文革”后,吴隐之祠不复存在

去年12月

白云区政协在研究发掘贪泉历史文化时

才在贪泉遗址附近

发现“消失”了数十年的

吴隐之祠石门联的上联和数座石础

▲ 吴隐之祠石门联的上联重见天日

流传不变的是

吴隐之关于贪泉的故事

文人雅士为其

写下的诗文超过300篇

当年

这里还曾有“石门返照”的奇丽景观

为宋、元、清朝“羊城八景”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

“石门返照”的景色和贪泉遗址

也已不复当年

在石井街庆丰村段

唯独一块贪泉碑屹立不倒

这块碑高2.3米,宽0.8米

上书“贪泉”两个大字

并刻有吴隐之的贪泉诗

这是我国目前

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拒腐碑

号称“ 中国拒腐第一碑”

该碑已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移存到越秀山上的

广州博物馆门前碑廊

现立于遗址的是复件

沿珠江西航道逆流而上,一座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临江而建,因地处石门,取名“石门公园”,公园聚焦千古不变的“廉洁”初心,设有隐之亭、贪泉碑、清泉廊以及“廉传千古”广场等多个景点,融合了吴隐之恪尽职守、沉香弃海、卖狗嫁女等廉洁典故,以及历代官宦人士、文人墨客笔下关于贪泉的名篇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

广州正在大力推动

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石门贪泉无疑是广州珠江沿岸中

重要的人文历史文化遗产

也是值得保护和传承的

广州重要城市文脉

“广州白云”微信小程序

日前已正式上线啦!

指尖点一点

获悉白云新鲜事

<< 云游派 >>

文:陈淑娴

图:阳雄志 石建华 资料图片 受访者供图

编辑:陈若兰 张如燕

审核:王玲

复核:林梅芳

签发: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标签: 白居易王勃诗篇范仲淹吴隐之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初唐四杰,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杨炯,王勃,唐朝,诗人,卢照邻,骆宾王,滕王阁序,在狱咏蝉,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最初都是以写文章而闻名天下,后来把他们的诗歌也加入到了评选之中。《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这四个人都因为写文

  • 才大命短的四杰之首.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王勃,滕王阁序,李贤,骆宾王,李治,杨炯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字.子安,河津(今山西河律)人。初唐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皆为神童,寿命都不长。寿命最短的人就是王勃了。史书记载,王勃六岁能读,十岁己饱览六经。过去说“六经”是《诗经》、《书经》、《尚书》《礼记》、《易经》

  • 天才王勃,22岁写就《滕王阁序》名冠天下,原版却藏于日本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射日弓标签:滕王阁序,王勃,秋水,滕王阁,名篇

    他是隋末学者王通之孙,初唐四杰之首。果然是书香门第,很小的时候就才气横绝,令天下侧目。尤其是名篇《滕王阁序》,千百年间无人能及!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年龄,历来争议较多。有《太平广记》记载13岁;五代时王定保记载是14岁;还有清初吴楚材的《古文观止》记载,是王勃22岁时所作。以文史君之见,能写出这样

  • 郎官冯唐一再直怼欲破匈奴的刘恒,怼出佳话,惹得王勃、苏轼慨叹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王勃,郎官,苏轼,散文家,冯唐(作家),刘恒(作家)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感叹生不逢时,难以畅其胸怀,展其抱负。你知道其中的冯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吗?冯唐是汉代人物,以孝行著称于时,因而被推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初级官吏,是宫廷内的侍卫。做这样的工作的,一般都是年轻人,而冯唐作郎官时年龄已

  • 王勃看到野鸭子扑食飞蛾,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王勃,飞蛾,秋水,齐飞,长天

    少年情怀总是诗,情怀总是少年!大诗人王勃写下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原因很简单,让王勃立足文坛的,不是文采飞扬,而是不忘初心!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就被赞为"神童"。十六岁时,就考上了公务员,被授职朝散郎。这是一个学神!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天才!我们来

  • 世人只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却不知道他不懂人情世故

    历史解密编辑:掩面说我心倳标签:王勃,李治,李白,杜甫,滕王阁序

    《世人只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却不知道他不懂人情世故》——三实好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凡是经历过12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会吟诵上面四句诗文。这四句诗文的作者是王勃,王勃是初唐的“神童”,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到底有多神呢?当别的小朋友幼儿园刚毕业时,六岁的王勃就

  • 唐代才子王勃,撰写奇葩檄文讨伐斗鸡,导致自身命运发生逆转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王勃,李治,李渊,武则天,唐高祖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人生在世,历经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遍尝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全,面对悲欢离合、生死爱恨等情感交错,以及漫漫旅程中的各个转折点,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

  • 何处不宜春,“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眼中的彭州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标签:王勃,彭州,杜甫,长安,唐朝,诗人,春思赋,卢照邻

    柳明献,字太易,又字太初,系河中府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时人谓之柳河东。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至咸亨三年(公元672年)间任益州九陇(今彭州市)县令。任县令期间,深得百姓爱戴,被世人称作“英达君子”。柳太易为人豪爽,好交英杰,有临邛王令之风。在任期间与“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时任新都县尉)畅

  • 《千家诗》19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杨炯,滕王阁序,李白,杜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何当共读香芸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我们在前面讲了杨炯的《从军行》,既然讲了杨炯,就来聊一聊“初唐四杰”吧,所

  • 唐初王勃:赢在起跑线却因不知世故输了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会讲故事的二虫标签:王勃,唐初,李治,长安,杜甫,李白,唐朝,诗人,滕王阁序

    这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神童,当别人还在上上幼儿园时,他就已经开始写诗了,未成年就成了唐朝最年轻的公务员。他做诗前蒙头大睡,一觉醒来倾刻成章,不改一字。他的骈文空前绝后,出口即是巅峰,他的诗更是被誉为唐人长短歌之绝。要不是英年早逝,李白、杜甫恐怕也是逊色三分。他就是唐初四杰之首王勃。王勃字子安,公元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