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司马迁和王勃“提名”同情的贾谊,真的是怀才不遇吗?

被司马迁和王勃“提名”同情的贾谊,真的是怀才不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镜鉴青年 访问量:4376 更新时间:2024/4/24 11:46:54

01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

在李商隐的一句诗下,人们看到的是贾谊怀才不遇的形象,他才华满满,却壮志难酬。甚至在司马迁的描述下,将贾谊和不被帝王赏识的屈原合为一传,此后很多人便将二人合称为“屈贾”,如此更加重了贾谊的“怀才不遇”。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提到贾谊:“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句话虽是为了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却也说明了贾谊受到委屈被贬谪到长沙,并不是因为没有圣明的统治者,而是另有原因。

其实,贾谊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也得到了皇帝(汉文帝刘恒)的青睐,压根就不该用“怀才不遇”来形容。

后来,他提出的主张,纵然没有到令皇帝言听计从的地步,也大多数颇为刘恒满意且采纳。那么这位“怀才不遇”的贾谊,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02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据说十八岁那年,他就因为擅长写文章出了名,后来得以进入朝廷,是受到上司的大力推荐——这个上司,就是曾任河南太守、后来做廷尉的吴公。吴公是谁呢?

在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中,这位吴公虽然大名不详,却非常牛气,他不仅是秦朝宰相李斯的同乡和学生,交际圈子“往来无白丁”,业绩能力也很牛,他治理下的河南郡是当之无愧的“治平为天下第一”。

被这样一位“牛人”看重与推荐,可见贾谊也绝不一般。

汉文帝时期,贾谊的才华其实是被看见的,他被任为博士,不久后升迁为太中大夫,所持有的主张令汉文帝十分欣赏。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他提出的许多主张都被不同程度的采纳,只不过没有全部采纳,并不是汉文帝不认可他,而是与当时的局势情况不符,实施起来难度太大。

那么他的主张是什么呢?例如提出汉朝要改正朔、易服色、更官名等一系列改革,以及让汉初的功臣诸侯们回自己的封国,不要在长安久待着,否则极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稳固。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个主张是很有针对性的,而且汉文帝即位之初所面临的问题中,功臣诸侯们的权力过大是占大头的。

正如同明朝建文帝削藩一样,在一个朝代开始之初,总会有功臣诸侯们权力较大,朝廷势力存在不均衡,而要想让这个朝代长治久安,就要让权力集中在皇帝身上才行。但另一方面,功臣诸侯们之所以权力较大,多半是因建朝之初立下了汗马功劳,若因天下太平就“卸磨杀驴”,未免太不厚道,所以怎么处理这就成了一件棘手的事。

贾谊的眼光无疑是“稳住狠”的,他提出功臣诸侯们必须要回自己的封地,以此来强化皇权,并且这事很迫切,要尽快提上日程。对此,汉文帝刘恒也正有此意,他按照贾谊的主张来一步步实施,给自己亲舅舅封侯,丞相陈平去世他紧接着下令让居住在长安的列侯都返回封地,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返回,也要让侯国太子代为返回。

在这道诏令中,汉文帝搬出的理由是:封地的赋税物资原本只需要在本地上交给封地主的,而列侯们都居住在长安,那些封地的赋税物资也不得不转运到长安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多有不便,因此要求返回。

可是这道诏令一下,各诸侯们就炸了锅。很简单,他们都不愿意回去。相比于简陋偏远的封地,他们明显更愿意待在繁华的长安,更何况当初跟着刘邦打天下,他们所建立起来盘根错节的势力,一旦回去就被孤立而打散了。不愿意走怎么办?各诸侯开始抵制、“耍赖”赖着不走,甚至把矛头直指提出这个主张的贾谊。

他们斥责贾谊年少轻狂,居心叵测,挑拨君臣之心。拖了整整一年,在相互观望之中,居然没几个诸侯回自己的封地,反而把贾谊推上了风口浪尖。

见此,汉文帝刘恒不得不叹息着改变策略。他先是将绛侯周勃免去丞相之职,要周勃带头回封地作表率,周勃被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回,其他列侯也没理由继续赖着了。与此同时,受到周勃、灌婴等人无限排挤的贾谊,也被汉文帝贬谪外放,先后成为长沙王、梁怀王的太傅。

到这里,汉文帝对贾谊的贬谪,或许是汉文帝遣回列侯们所付出的代价,又或者可以说,这是对贾谊的另一种保护方式。

03

然而,贾谊没有意识到这条路是很难走的,不能急于一时,也没有意识到汉文帝的良苦用心。在他看来,汉文帝对自己的贬谪,便是实打实的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这让他在以后的时日里,都郁闷不已。

担任长沙王太傅不久后,贾谊又被召回长安,任命为梁怀王太傅。可是梁怀王却不小心坠马而亡,贾谊作为太傅认为是自己的失职,深感歉疚,最后抑郁而亡,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这看似“怀才不遇”的一生,实则并非皇帝没有赏识,正如王安石评价的那般:“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张向荣《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标签: 司马迁王勃贾谊刘恒丞相

更多文章

  • 品读王勃,不应仅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历史解密编辑:菠萝吹雪鸽标签:王勃,秋水,悠悠,名句,骈文,长天,唐朝,诗人,滕王阁序

    小时候,或者说青年时候看过的很多文章,现在翻出来再看,那意蕴、那感悟、那透彻真是天翻地覆般不同,就像人们看《红楼梦》,年经人看到是卿卿我我的爱情,中年人看到的是居心叵测的人性,老年人看到的则是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大势,总之,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看到的意境与内涵也大有不同。最近,又看了一遍千古骈文《滕王阁

  • 王勃华:2023年我国新增装机95~120GW!(附高清PPT图)

    历史解密编辑:光伏头条标签:光伏,硅片,gw,王勃华,新能源,ppt,新增装机

    编辑 |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团队微信公众号 | 光伏头条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获悉,2023年2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天泰宾馆顺利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出席会议并作《2022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

  • 王姓10大诗人排行榜,王勃、王之涣未进入前三,猜猜前三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扬眼逗眉标签:王勃,王之涣,诗人,王维,王昌龄,凉州词

    “王”姓是仅次于“李”姓的诗词第二大姓,史上王姓诗人高手如云,写出的诗词佳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那“王”姓10大诗人都有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同时分享这些诗人的精品好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第10名 王禹偁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和当时名臣,他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这里,藏着千年历史,王勃、白居易等为其写下不朽诗篇!

    历史解密编辑:白云融媒标签:白居易,王勃,诗篇,范仲淹,吴隐之

    在白云有这样一个地方藏着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更有王勃、白居易等文人雅士为其写下不朽诗篇王勃《滕王阁序》有曰:“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白居易有诗曰:“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范仲淹诗曰:“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吴隐之关于贪泉的故事为历代所称颂▲ 贪泉

  • 同样是初唐四杰,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杨炯,王勃,唐朝,诗人,卢照邻,骆宾王,滕王阁序,在狱咏蝉,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最初都是以写文章而闻名天下,后来把他们的诗歌也加入到了评选之中。《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这四个人都因为写文

  • 才大命短的四杰之首.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王勃,滕王阁序,李贤,骆宾王,李治,杨炯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字.子安,河津(今山西河律)人。初唐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皆为神童,寿命都不长。寿命最短的人就是王勃了。史书记载,王勃六岁能读,十岁己饱览六经。过去说“六经”是《诗经》、《书经》、《尚书》《礼记》、《易经》

  • 天才王勃,22岁写就《滕王阁序》名冠天下,原版却藏于日本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射日弓标签:滕王阁序,王勃,秋水,滕王阁,名篇

    他是隋末学者王通之孙,初唐四杰之首。果然是书香门第,很小的时候就才气横绝,令天下侧目。尤其是名篇《滕王阁序》,千百年间无人能及!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年龄,历来争议较多。有《太平广记》记载13岁;五代时王定保记载是14岁;还有清初吴楚材的《古文观止》记载,是王勃22岁时所作。以文史君之见,能写出这样

  • 郎官冯唐一再直怼欲破匈奴的刘恒,怼出佳话,惹得王勃、苏轼慨叹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王勃,郎官,苏轼,散文家,冯唐(作家),刘恒(作家)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感叹生不逢时,难以畅其胸怀,展其抱负。你知道其中的冯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吗?冯唐是汉代人物,以孝行著称于时,因而被推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初级官吏,是宫廷内的侍卫。做这样的工作的,一般都是年轻人,而冯唐作郎官时年龄已

  • 王勃看到野鸭子扑食飞蛾,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王勃,飞蛾,秋水,齐飞,长天

    少年情怀总是诗,情怀总是少年!大诗人王勃写下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原因很简单,让王勃立足文坛的,不是文采飞扬,而是不忘初心!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就被赞为"神童"。十六岁时,就考上了公务员,被授职朝散郎。这是一个学神!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天才!我们来

  • 世人只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却不知道他不懂人情世故

    历史解密编辑:掩面说我心倳标签:王勃,李治,李白,杜甫,滕王阁序

    《世人只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却不知道他不懂人情世故》——三实好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凡是经历过12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会吟诵上面四句诗文。这四句诗文的作者是王勃,王勃是初唐的“神童”,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到底有多神呢?当别的小朋友幼儿园刚毕业时,六岁的王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