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懂了王勃这首诗,也就读懂了人生的聚散离别

读懂了王勃这首诗,也就读懂了人生的聚散离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欣赏桂林的山水 访问量:516 更新时间:2024/1/16 10:04:51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天才的陨落 -

人性中有共通的一点,尤其是国人,对逝者往往有更多的敬重和包容。

尤其这个人还很有才华。

比如王勃,27岁英年早逝,一篇《滕王阁序》震铄古今,所以后人皆揣测:如果王勃没有过早地陨落,恐怕大唐诗坛的第一把交椅,李白就要挪挪位置了。

实际上这种假设只是人们表达对王勃的惋惜之情而已。

客观地讲,就算王勃活到了李白的那个年纪,他也已经是古人了,只不过他是古人里,寿命比较短的那一个。

如果要评价历史的话,主观臆断是最要不得的,它会影响事物的准确性。

如是王勃作《斗鸡赋》和杀害官奴曹达,都是他命运的因和果,如果没有这两件事,他当也不会在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溺海,甚至没有《滕王阁序》。

这样逆向思考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如此的王勃才是最好的王勃,与其空有怀古忧惋之情,不如多读读他的诗作。

至少能写出千古第一骈文的人,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回顾的。

当我们能更多地读完王勃的作品以后,你会发现他的确是一个奇才,早年狂傲不羁的性格里,写照了他命运的结局,包括作《滕王阁序》时那种英豪,和一气呵成的潇洒,都是他骨子里深埋的东西。

我们宁可把它叫作文人的傲骨,因为只有才华横溢的人,才有这样的资本和能力。

但是入狱差点掉了脑袋以后,王勃的性格就开始转变了,可以认为是成熟了,毕竟他一生才27岁,放到现在他的终年也不过是我们的青春。

所以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才能长大的。

父亲因自己的事受牵连,贬去交趾,让王勃的内心很是愧疚,这在《滕王阁序》中是有迹可循的: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这些语句都是对父亲的托思,希望能膝下尽孝,效仿先贤。

但文人的傲气在这篇文章中也随处可见,如是: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是有多面性的,李白狂傲不羁,也并非不懂人情世故;王维一生礼佛,却也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真实的王勃就是这样,矛盾着、狂傲着、温柔着,也孤冷着,他对未来有无限向往,也有治世之心,不然不会14岁就写下了《上绛州上官司马书》,在16岁时又向高宗献了《乾元殿颂》。

另外,还有一首诗能证明王勃的逐渐成熟,也就我们今天要讲的。

- 诗文赏析 -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出自王勃的《别薛华》

薛华:王勃的发小,世家之谊,最好的朋友,同样以诗而著名。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

这首诗作于王勃二次被贬以后,同一年写了两首,另一首为《重别薛华》,可见二人友谊之深。

此时王勃已经有了探父之心,之前朝廷为他复了官,而他却托辞拒受,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行走,期间也作了不少诗。

如是那首《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抑郁的心情让他的笔触变得很悲凉,完全不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等豁达了。

诗文大意可解为:

离别的路上,送了一程又一程,不知前方还有多少荒寂的路要走,沿途打听时,心情也是惶惶不安。在千里迢迢的行程中,唯有一颗孤冷的心在做伴,这会拖垮一个人的身体和意志,变得孱弱虚无;

你我同样四海漂泊,居无定所,想来也只有你能懂我心中这份凄苦。所以我们约定好了,无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都不要忘了对方,我们都会出现在彼此的梦中。

从诗文中看,此时的王勃的确很灰心丧气,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斗志,甚至想到了生命之终那种没来由的孤寂感。但幸好他还有朋友,只要有人惦念,他就不是独自存在于人世间的,未来也就还有希望。

哪怕不是时常相聚,也知道远方有那么一个人在挂念着自己。

所以离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一转身,好多事就成了永远。

世事如白云苍狗,人生本就聚散无常,唯有内心的孤独是难以忍受的,只要还有来日可以期盼,前方的路就能坚定地走下去。

把王勃这首诗读透了,大概也就读懂了人生的聚散离别,有时候我们怕的不是形单影只,哪怕踽踽独行也尚可忍耐,就怕未来没有期望。

心在漂泊,人在哪里都是他乡;

魂不归岸,永远都是孤家寡人。

就像《寻梦环游记》中所表达的,只要有人把你放进心里,无论多远,万水千山,这份思念就足以温暖你了。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这两句,大概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了。

#头条群星8月榜#

标签: 王勃李白滕王阁序王维诗作

更多文章

  • 古装微电影《少年骆宾王》在央视北普陀影视城杀青大吉

    历史解密编辑:京鲁大鼓标签:大吉,微电影,北普陀,影视城,少年骆宾王

    2023年2月28日,新春伊始的京城南郊的央视北普陀影视城(盛世南宫)内,由北京连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连升影视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北京圣明远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宝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视玲珑来喜(北京)文化集团等联合制作的青春励志古装微电影《少年骆宾王》杀青大吉。电影《少年骆宾王》

  • 【书画欣赏】清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清新雅致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梁诗,书法,行书,爱新觉罗·启功

    乾隆是赵孟的粉丝,满朝官员官员均以学“赵体”为荣,其中不乏一些名家,其中就包括成亲王永猩!其中有一位被誉为“清代赵孟”,他深得赵体精髓,尤其是行书,融入董其昌清秀俊雅,飘逸俊秀,结构端庄,笔画清晰,可谓是优雅至极,被誉为“清代最美的行书”!他就是梁诗正,估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

  • 清代梁诗正行书《骆宾王帝京篇》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梁诗正,梁诗,骆宾王帝京篇,乾隆,行书,尚书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小行书,尺寸28.76厘米*112.81厘米。 【整卷欣赏】 【局部欣赏】 这是梁诗正的小行书。 结构端庄,笔画清晰,在特制绢纹的映衬下,有一种从容不迫的美。 梁诗正是雍正探花,在乾隆朝得到重用,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及工部尚书,各部部长几乎当过一轮,足见乾隆

  •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唯美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行书,清朝,梁诗正,赵孟頫,颜平原,文征明,柳公权,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骆宾王帝京篇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小行书,尺寸28.76厘米*112.81厘米【整卷欣赏】【局部欣赏】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入文征明、赵孟頫,晚师颜真卿、李北

  • 第三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获奖及入围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骆宾王,诗歌,义乌,作家,鲁迅

    童一首诗,同一个梦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学术指导的第三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共收到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稿作品22056件。所有参赛作品以匿名方式采取筛选、初评、复评等程序,经过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儿童文

  • 纳兰性德“抄”了一句骆宾王的诗,但一字未改,不料却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草莓文旅标签:纳兰容若,骆宾王,诗人,化用,画堂春

    原创不火,抄袭的火了,这是现代文学创作者们十分头疼的问题。不过,这事儿若放在古代算不上什么,比如唐朝诗人蜀宫人曾写过一句“何处无情枉断肠”,没“火”;宋代著名词人晏几道拿过来改了下,变成“便是无情也断肠”,当即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南宋词人辛弃

  • 老农模仿骆宾王,写下一首《咏鸡》,只有18个字却荣获万元大奖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咏鸡,咏鹅,诗词,李贺,唐朝,诗人,骆宾王,白居易,千古名句

    中华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而诗词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先辈喜爱作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和诗佛王维等等,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已经到达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以前有诗人,而现在的人们都忙着自己的工作,有些书香家庭专注于背诵和分析,电视

  • 【原创诗词】刁节木 | 十二生肖(试用唐·骆宾王鹅体)

    历史解密编辑:品读好诗词标签:刁节木,诗词,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骆宾王,十二生肖

    子 鼠鼠 鼠 鼠,机灵当少数。小巧且玲珑,勤劳甘吃苦。丑 牛牛 牛 牛,付出总无求。初心从不改,苦干只埋头。寅 虎虎 虎 虎,顽强兼勇武。自信不甘休,威严惊贼虏。卯 兔兔 兔 兔,窝边草滋露。可贵顺从心,温和人爱慕。辰 龙龙 龙 龙,气宇贯长虹。中华发祥地,赚得古今崇。巳 蛇蛇 蛇 蛇,遍体着鳞纱。

  • 禹城史踪|骆宾王游历禹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禹城标签:骆宾王,徐敬业,禹城,武则天,王勃,杨炯

    骆宾王(约640—684年),字观光,浙江义乌人,唐代初期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成年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唐高宗末年,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后任侍御

  • 骆宾王的一篇檄文,揭露武则天不堪一面,武则天看后却说:写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李治

    一柄寻常的铁剑到了武术高超的剑客手中,就成为了杀人的利器。一支普通的笔,到了才华横溢的文人手中,就成为杆枪或一把利剑,能轻易地穿透一个人的心。在古代征战时,往往会先声明起兵之由,使己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从而鼓舞和增添士气,并且起到“攻心”的作用。自古以来不是有过多少篇檄文,但唯有《讨武曌檄》能称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