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勃有多可惜?即兴文章堪称神来之笔,辉煌和坠落皆是流星的宿命

王勃有多可惜?即兴文章堪称神来之笔,辉煌和坠落皆是流星的宿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蛋文化 访问量:3101 更新时间:2024/1/28 18:54:21

导语:他是同龄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天才中的天才,是初唐四杰的代表,是盛唐时节的黎明之光。他年少成名飞黄腾达,又因不慎沦为死囚,年仅27或26岁就溺水惊悸而亡,却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流传至今。

少时锋芒毕露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户官宦人家,他从小天赋异禀聪慧好学,六岁能作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被称为“神童”;九岁撰写《指瑕》十卷,指摘颜师古注《汉书》的错误。杨炯评价王勃:“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意思是别人学习一百年的学问,他十几天就能学会,古人千百年的智慧,他随口就能说出引出。

十二岁时因父亲说了一句“不懂医术为不孝”,王勃因此便开始外出学医,他只花了数月的时间就和当时的名医曹元学得了《周易章句》和《黄帝素问难经》。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亦有所知晓。

十四岁时上书宰相,直抒政见,针砭时政。当时宰相刘祥道走马上任,奉旨来到民间走访,王勃作《上刘右相书》献给刘祥道:“辟土数千里,无益神封;勒兵十八万,空疲帝卒。惊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刘祥道惊异于王勃的天才,在朝中大力推荐,遂保举他参加考试,授职朝散郎。

十五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高宗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十六岁参加朝廷特招,一举高中成为进士,未冠入仕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此时的王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个阶段他的诗以旷达乐观为主。期间,他一个好友要去四川上任。送别时,王勃写下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就是王勃的少年时期,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几乎不经历任何困难就到达人生的巅峰。年少得志,出名趁早,此时的王勃俨然人生赢家,十几岁就站到了别人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站的越高就越要谨慎,因为一步踏空就会摔得头破血流。

青年时的挫折

第一场挫折:

人生太过轻松就会迎来挫折。王勃担任沛王府的修纂,教沛王读书,当时的沛王12岁,王勃17岁,沛王参加各种王爷之间的聚会都会带上王勃。

公元668年,英王邀请沛王斗鸡,十九岁的王勃为了鼓舞沛王作出《檄英王鸡》,没想到这篇檄文被斗鸡爱好者们疯狂的转发分享,一下子就转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里,王勃以为只是闹着玩,却不曾想到,他触碰到了帝王家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内有一句“雌伏而败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颇有挑拨离间的意味。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宣武门之变,杀兄弑父,逼退父位。高宗在看完檄文后怒叹:“歪才!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把才华全部都浪费在了歪门邪道上。”把王勃逐出长安,并且命令所有部门不得再用王勃。

正所谓“成也在文,败也在文”,年少轻狂的王勃,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给王爷们斗鸡助兴所写的文章,竟然会触碰到帝王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兄弟相残乃初唐隐痛,高宗眼里这篇斗鸡助兴之作实乃暗有所指,挑拨离间,于是王勃被“怒斥出府”。天子发怒,丢官失宠,王勃的仕途毁于一旦。

这一年王勃二十岁,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挫折。人生充满了各种机遇与意外,两者往往就是一念之间,此后王勃的诗就有了一种隐隐的悲凉。

第二场挫折:

公元671年,王勃经友人推荐前往虢州(今河南灵宝)做参军,这里盛产药材,通晓医术的王勃,凭着对中草药的兴趣谋了一个参军之职。却不曾料想人生第二次打击接踵而至,而这一次王勃几乎殒命于此。

官奴曹达犯错逃跑,向王勃请求帮助,王勃把他藏在了自己的住所,但后来怕被人发现,于是偷偷杀了曹达,在那个“杀人偿命”的年代,王勃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东窗事发后王勃被判死刑锒铛入狱,在监狱里待了一年遇到朝廷大赦才被释放。幸而遇上大赦,保住了性命,却连累自己的父亲被贬至蛮荒之地交趾(今越南)。

仕途的挫折,让王勃心灰意冷;父亲的贬谪,让王勃内疚不安。三年的牢狱之灾,让王勃万念俱灰,也让王勃低调隐居。曾经光环闪耀的少年才俊,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人生一次又一次跌入低谷。才情至高的王勃何以犯此错误,世人皆谓锋芒毕露,招人妒忌陷害而已。

后来王勃了解到自己藏匿曹达一事是被人陷害,这样的磨难终于逼得王勃成长,他终于收起锋芒,再无入仕之心,回到家中潜心研究学问,攥写了《周易发挥》《大唐千岁历》《合论》《百里昌言》等作品。这个时期王勃的作品,你会发现那个“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滕王阁序

王勃因杀死曹达,连累父亲被贬到南荒之外(交趾:今越南北部)。

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去探望在交趾做官的父亲,在途径洪都(今江西南昌)的时候正好是重阳节,这一天洪都都督闫伯屿刚刚重修好滕王阁,于是在滕王阁设宴款待宾客,此时的王勃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巅峰到光芒万丈,力透千古。宴会之上酒过三巡,都督闫伯屿提议为滕王阁作序。王勃上前洋洋洒洒挥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1. 论画面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论用词之妙:“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3. 论用典:“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阮籍猖狂。”
  4. 论情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5. 论气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文一出,其他文章瞬间失去颜色,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早已是十万八千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那个天才。上元三年冬,唐高宗读到这篇序文赞不绝口:“此乃千古绝唱,真乃天才也,快把王勃找来朕要重用他。”太监答到:“王勃已经不在了。”

结局

公元676年春夏之交,27岁的王勃到达交趾探望父亲,史书记载:王勃回程途中忽起风浪被卷入水中,惊悸而死。

终是天妒英才,横绝千古的《滕王阁序》耗尽王勃一生的时运。对于王勃的评价,可以将他比作“流星”,而辉煌和坠落皆是流星的宿命。王勃的早逝,仿佛又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对于王勃来说,他永远活在了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午后,他的诗文也将永远辉映在初唐诗坛的天空中,成为那颗最瑰丽的星。

更多文章

  • 王勃一首高水平小诗,全诗没有一个“愁”字,但却句句充满了忧愁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王勃,诗人,春事,客心,乡思,唐朝,滕王阁序

    说到王勃,我们第一时间会想他的那篇千古佳作《滕王阁序》,它成就了王勃的一生才情,写得非常的唯美,通篇行云流水,读来更让人赞叹不已,这也就是为什么,王勃能够在这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的原因。其实王勃除了这一篇《滕王阁序》之外,他的诗作同样的值得一读,如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其中的

  • “初唐四杰”王勃的50首绝句,首首经典,首首都值得品读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勃,唐四杰,滕王阁序,骆宾王,卢照邻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

  • 唐才子王勃, 水平最高的五首诗, 闪耀古今, 值得一读再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保哥标签: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李白,诗人

    王勃,是一个天才。天才中的诗人,诗人中的天才。我脑海中的这个观念不知从何而来,但始终牢不可破。对于王勃的认识,来源于小时候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故事书,讲的是他写《滕王阁序》的过程,以及写完之后返程途中,在海上遇到仙人,于是成仙去了。当时就记得他成仙这个情节,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成仙”,不过是在海难中

  • 王勃的这几首小诗名不见经传,却写出了独处的最美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唐人,诗作,杨炯,幽居,诗人,唐朝,陈子昂,千古名句

    ❂ 初唐四杰之王勃 04涧户风前竹,山窗月下琴。01王勃是狷狂的,当然他也有资格狷狂。明代的胡应麟认为他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句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几百年来,虽然诗风屡有更替,但大部分的诗歌依然严格遵循题材分类,题材的传统和惯性是主

  • 赵阳钦 | 王勃生平及他的腾王阁序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书香阁标签:骈文,唐朝,诗人,赵阳钦,骆宾王,滕王阁序,千古名句,王勃生平及他的腾王阁序

    《王勃生平及他的腾王阁序》作者:赵阳钦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时期的诗人,擅长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王勃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学者、大教育家。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能作诗,九岁读《汉书》,十岁通《六经》。他的文思敏捷,词藻华丽

  • 读懂了王勃这首诗,也就读懂了人生的聚散离别

    历史解密编辑:欣赏桂林的山水标签:王勃,李白,滕王阁序,王维,诗作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天才的陨落 -人性中有共通的一点,尤其是国人,对逝者往往有更多的敬重和包容。尤其这个人还很有才华。比如王勃,27岁英年早逝,一篇《滕王阁序》震铄古今,所以后人皆揣测:如果王勃没有过早地陨落,恐怕大唐诗坛的第一把交椅,李白就要挪挪位置了。实际上这种假

  • 古装微电影《少年骆宾王》在央视北普陀影视城杀青大吉

    历史解密编辑:京鲁大鼓标签:大吉,微电影,北普陀,影视城,少年骆宾王

    2023年2月28日,新春伊始的京城南郊的央视北普陀影视城(盛世南宫)内,由北京连升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连升影视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北京圣明远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宝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视玲珑来喜(北京)文化集团等联合制作的青春励志古装微电影《少年骆宾王》杀青大吉。电影《少年骆宾王》

  • 【书画欣赏】清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清新雅致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梁诗,书法,行书,爱新觉罗·启功

    乾隆是赵孟的粉丝,满朝官员官员均以学“赵体”为荣,其中不乏一些名家,其中就包括成亲王永猩!其中有一位被誉为“清代赵孟”,他深得赵体精髓,尤其是行书,融入董其昌清秀俊雅,飘逸俊秀,结构端庄,笔画清晰,可谓是优雅至极,被誉为“清代最美的行书”!他就是梁诗正,估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

  • 清代梁诗正行书《骆宾王帝京篇》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梁诗正,梁诗,骆宾王帝京篇,乾隆,行书,尚书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小行书,尺寸28.76厘米*112.81厘米。 【整卷欣赏】 【局部欣赏】 这是梁诗正的小行书。 结构端庄,笔画清晰,在特制绢纹的映衬下,有一种从容不迫的美。 梁诗正是雍正探花,在乾隆朝得到重用,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及工部尚书,各部部长几乎当过一轮,足见乾隆

  •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唯美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行书,清朝,梁诗正,赵孟頫,颜平原,文征明,柳公权,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骆宾王帝京篇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小行书,尺寸28.76厘米*112.81厘米【整卷欣赏】【局部欣赏】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入文征明、赵孟頫,晚师颜真卿、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