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图上的战争:唐朝江淮之地燃起战火,猛将李光弼兵败邙山

地图上的战争:唐朝江淮之地燃起战火,猛将李光弼兵败邙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3143 更新时间:2023/12/21 13:32:09

上元元年,李唐王朝的万里山河再次显露出土崩瓦解之势,因为江淮税赋重地有人叛乱了。

本来洛阳地区已经被史思明弄得鸡飞狗跳,可是如今江淮之地燃起战火,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唐王朝的局势开始越来越低迷,不仅往日的盛世繁华一去不复返,反而还呈现出一种行将就木的没落姿态。

叛乱者叫做刘展,他还有一个好兄弟叫做李铣。

他们两个人的职位相同,都是淮南西道节度副使,这两个副使经常以下犯上,试图架空淮南西道节度使,历代的节度使对于他们两个人都极度憎恨,可是又无可奈何。可是,偏偏他们两个人遇到了一个刺头,他便是新上任的节度使王仲生。

王仲生刚刚上台就处决了一个嚣张跋扈的副使李铣,想要镇压一下另一个副使刘展。

在处决了李铣之后,王仲生随即派遣宦官邢延恩上书肃宗皇帝希望将刘展也一并处决。可是刘展手上拥有统兵之权,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肃宗皇帝于是准备采用邢延恩的计策,升任刘展为江淮都统(统帅三大节度使之权)。

同时命令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江南西道节度使、浙西道节度使(李峘)在刘展将节度副使的统兵之权交出来之后,就立刻将其斩杀。

肃宗皇帝的这招“捧杀”,够狠毒,也够刁钻!

可是肃宗皇帝不会想到,刘展早就有了一丝丝的防备。嚣张跋扈的刘展对于自己经常以下犯上的事情自然一清二楚,他不会相信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自己一个节度副使竟然一夜之间当上了统帅三大节度使的都统,这不是在做梦吧?

当宦官邢延恩当着刘展的面亲自宣告诏书的时候,刘展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自己能够先拿到都统印信,然后再前往广陵赴任。宦官邢延恩为了消除刘展的戒心,竟然真的将都统印信交给了刘展。

刘展在拿到印信之后哈哈大笑,随后调集三大节度使的兵马从宋州出兵攻打广陵。

宦官邢延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惊失色,火速前往广陵之地,迅速展开了防守:

邓景山、邢延恩驻守在徐城

李峘驻守在润州

刘展的军队南下之后,迅速攻破了徐城,镇守徐城的邓景山和邢延恩在战乱中逃亡寿州。

随后,刘展顺利攻占了广陵。在抢占广陵之后,刘展带领军队继续攻克了广陵附近的楚州、濠州等地,一时间江淮之地告急。

驻守在润州的李峘听到广陵被攻陷,将润州的兵马都驻扎在了北固山。

刘展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在北固山的江北之地连夜擂鼓,点燃火把,造成了一种强行渡江攻克北固山的架势,李峘看到这种情况,火速征调附近所有兵马全力固守北固山。

可是,李峘不会想到这正是刘展的调虎离山之计,在李峘将所有的军队调往北固山的时候,刘展带领着精锐从广陵出发,路过瓜州渡江,随后突袭了李峘的后方下蜀,如此一来李峘的后路被强行切断,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纷纷溃逃,无奈之下的李峘也带领着剩余的军队逃往了宣州、洪州。

兵锋正盛的刘展在一时间几乎将江南、江北之地尽数攻破,一时间最为了李唐王朝在江淮之地的一颗毒瘤。

肃宗皇帝看着刘展的势力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可收拾的境地,急忙下诏让驻守在任城的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带领军队前去征讨,田神功随即带领大军南下驻军彭城,开始逼近广陵之地。

田神功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让刘展的心里有了有一丝丝的担忧,于是他亲自带领军队渡江驻守在了梁山,试图抵挡田神功的大军。刘展没有想到田神功军队的战斗力和之前节节败退的唐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刘展带领的大军在梁山被田神功击退,而他自己也带领残兵逃回了江南之地。

田神功趁着大胜的机会准备率军渡江,剿灭刘展。而刘展看着田神功就要渡江,所以将全部的兵力都驻守在了蒜山,如此一来,田神功的渡江作战就变得异常的困难。

可是田神功用了曾经刘展所用过的一招,只不过田神功不是声东击西,而是双管齐下。

当田神功准备全力渡江的时候,在江面上遭遇到了大风,渡江战役变得异常艰难。可是刘展不知道唐军将领范知新在他屯兵一处对付田神功的时候,已经偷偷渡江抢占了下蜀。

如此一来,刘展的后路就被强行切断,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刘展带领精锐部队疯狂攻取下蜀,可是刘展不仅没有攻破下蜀,还被唐军射瞎了一支眼睛,随后被唐军士兵砍死。

主将一死,反叛军开始迅速溃散,田神功带领唐军将反叛之地一一平定。

江淮之乱终于被成功平叛。

虽然江淮之地的战乱被顺利平息,可在洛阳城仍然还在史思明的手中,中原战区仍然是战火纷飞,李唐王朝在一时间也很难平定这场史思明引导的洛阳战乱。

当史思明对驻守在河阳的李光弼无可奈何的时候,他试图用一种极端的办法去解除这种困局,所以他下令直接攻打陕郡,并且让燕军将领李归仁亲自带领了五千铁骑前去攻打陕郡,可是李归仁还没有到达陕郡,就被唐军将领卫伯玉挡了回去。

随后卫伯玉在陕州的永宁和莎栅两地屯集士兵驻守,防止李归仁强行绕过陕郡直逼潼关。

而驻守在河阳的李光弼更是趁机夺取了怀州之地。河阳之地无法攻破,此时又丢掉了怀州,前往潼关之路又被死死的盯死,史思明此时可以说是异常憋屈,士兵们也是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可是当史思明两头犯难的时候,肃宗皇帝正如当年的玄宗皇帝帮安禄山一样,帮助困境中的史思明趟出了一条活路。

李光弼帐下的仆固怀恩不满李光弼长时间困守河阳,希望能够主动出击攻打史思明。可是李光弼坚决不同意,他就是希望能够逼死史思明,也许曾经的痛失潼关对于李光弼有了很深的影响,只要拖得起,史思明终究还是会不败自退。

可是仆固怀恩坚决不干,立马上书给肃宗皇帝。与此同时陕郡的监军鱼朝恩再一次发挥了作用,他也力劝肃宗皇帝要求李光弼主动进攻,肃宗皇帝听了这两个人的话,于是亲自下旨命令李光弼出兵攻打洛阳。

无奈之下的李光弼带领着军队出城攻打洛阳。

李光弼在出城后,看着仆固怀恩将军队驻扎在了邙山之下的平原地带,力劝仆固怀恩据高守险,可是仆固怀恩就是不听,李光弼为了不至于此役功归一篑,将自己的军队驻扎在了高地之上。

从战争的结果来看,李光弼的担忧是对的。

史思明统帅的大军最为强悍的正是骑兵部队,仆固怀恩将所有的军队全部驻扎在了平原地带,燕军的铁骑一旦冲过来,势必阵型大乱。可是如果据高守险,燕军的铁骑就完全失去了作用。

当史思明亲自带领着燕军骑兵冲锋的时候,仆固怀恩的阵型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部队开始迅速溃散。大军一溃散,驻守在仆固怀恩后方的李光弼大营也迅速被败退的自家军队打乱,燕军铁骑将趁乱将李光弼的中军强行攻破。

这次邙山大战,李光弼、仆固怀恩败退逃亡闻喜。

史思明的反扑让整个唐王朝再次陷入了被动,曾经唯一能够拖垮史思明的李光弼也因此受到波及。

史思明趁着兵锋正盛,下令让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带领燕军前去攻打陕郡,可是史朝义带领的军队被唐军将领强行挡在了陕郡之外,三番两次的冲锋都无功而返,史思明大怒,扬言要斩了史朝义。

随后,史思明又下令让史朝义修建粮仓,可是仅仅给了史朝义一天的时间,看着自己的儿子又没有将自己吩咐的事情做好,史思明再次扔出了狠话:

早晚有一天杀了你!!!

也许这仅仅是史思明愤怒之下的一句话,可是这样的话却被史朝义听到了心里面,自己的父亲三番两次扬言要杀了自己,如果父亲真的动了杀心,自己不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了吗?

每次想到这里,史朝义的心里就一阵阵的发慌和恐惧。

史朝义的幕僚看着这种情况,纷纷劝告史朝义主动出击,也许父子亲情在史思明的心里根本不值一提。史朝义想到这里,狠心一跺脚,调拨了三百亲卫兵给自己的属下,当时的史思明正在鹿桥驿休息,随后这些人带着三百亲卫兵冲到了鹿桥驿将准备逃跑的史思明捆了起来。

这位曾经睥睨洛阳的帝王史思明,被史朝义的手下悄悄的缢杀。

而他的儿子史朝义撤兵回到洛阳,登上帝位。

在亲情还是权力的割舍中,史朝义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权力。

现如今的场景和曾经安庆绪弑杀安禄山事情又是如此的雷同。战争年代,父子亲情似乎成为了史朝义可抛可舍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无关亲情,也无关良知,能够维系他们父子之间的仅仅是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结局却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节度使,安史之乱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而人生结局却相差很大。郭子仪在85岁那年安详离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李光弼却在57岁那年抑郁而终,心中始终有些遗憾。如此的反差,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若论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功,郭子仪是逊于李光弼的,李光弼在史书上被认为“战功推为中兴之一”。而且就前半生的人

  • 古代名人智慧:李光弼巧施马计弱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光弼,唐军,史思明,叛军,骑兵,古代名人智慧,唐朝,军事制度,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代“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骑兵颇强,因为它有从塞北带来的良马千匹在军中服役。这些马都是公马,个高劲大,跑得快,冲力大,对起阵来对唐军威胁颇大。史思明也视这批马为宝贝,没有战事,便让人赶这批马去河边洗浴,放牧。日久天长,

  • 李光弼为自保而拒绝皇帝征召给人拥兵自重之感,故结局惨淡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光弼,皇帝,郭子仪,宦官,平定,节度使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而人生结局却相差很大。郭子仪在85岁那年安详离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李光弼却在57岁那年抑郁而终,心中始终有遗憾。如此的反差,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若论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功,郭子仪是逊于李光弼的,李光弼在史书上被认为“战功推为中兴之一”。而且就前半生的人生

  • 李隆基麾下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唐玄宗,李光弼,郭子仪,哥舒翰,高仙芝

    李嗣业,唐朝名将,力大无穷,擅长使用陌刀,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747年,高仙芝征讨小勃律,吐蕃十万兵马增援。李嗣业率先冲杀,手持陌刀闯阵,吐蕃伤亡数万人。757年,香积寺之战,10万“燕军”严阵以待,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军箭雨射击,然后乘势冲杀,却被“燕军”反杀,阵脚大乱。关键时刻,李嗣业脱掉盔甲,手

  • 原创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名扬后世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李光弼,节度使,唐肃宗,安史之乱,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许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真心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李光弼57

  • 平定安史之乱,明明李光弼是第一功臣,为何人们就记住了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安史之乱,史思明,仆固怀恩,唐代宗

    如果单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第一功臣不是郭子仪,而是李光弼。郭子仪从相州之战后,受到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的陷害,被剥夺了兵权,由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全程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被誉为“中兴第一功臣”。但是李光弼最终也难逃宦官陷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鉴于郭子仪的教训,在徐州拥兵自保,拒绝

  • 安史之乱之河阳大战,李光弼尽显中兴名将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光弼,史思明,河阳,元礼

    安庆绪由于缺心眼,最终死于史思明之手。这时,大燕帝国的接力棒交到了史思明的手中,也让这位著名丑男享受了一番山寨版皇帝的尊崇。话说,此时的唐军刚刚经历大败,稳住脚跟的史思明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过了一把万岁瘾,仗还是要打的。于是乎,史思明集结大军,准备南下,兵锋直指汴州(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一带),在这附近

  • 为什么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是李光弼,而不是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唐朝,李光弼,郭子仪,节度使,史思明,王忠嗣,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所以《新唐书》中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曾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当时王忠嗣就很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

  • 河阳之战李光弼赢得有多艰辛?除了叛军,他还要面对部下的捅刀子

    历史解密编辑:世态喇叭标签:叛军,唐朝,李光弼,郭子仪,节度使,史思明,仆固怀恩,河阳之战,五代十国

    提到“大唐中兴第一名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郭子仪,其实要论战功,李光弼要远在郭子仪之上。邺城之战失利后,郭子仪被罢免了所有军职,平定安史之乱的下半场他都没有参与,而李光弼则是主角。比较遗憾的是,李光弼也没有享受到终场获胜的鲜花与掌声,因为收官战的主角是仆固怀恩,而不是李光弼。此时他已经不是朔方节度使

  • 李光弼平定了安史之乱,为何名声不显?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李光弼,安史之乱,郭子仪,哥舒翰,安禄山,王忠嗣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公元746年,唐朝大将王忠嗣,调任河西和陇右两镇的节度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