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麾下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还有谁?

李隆基麾下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还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邮寄雪兔 访问量:4437 更新时间:2023/12/26 20:47:41

李嗣业,唐朝名将,力大无穷,擅长使用陌刀,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747年,高仙芝征讨小勃律,吐蕃十万兵马增援。李嗣业率先冲杀,手持陌刀闯阵,吐蕃伤亡数万人。

757年,香积寺之战,10万“燕军”严阵以待,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军箭雨射击,然后乘势冲杀,却被“燕军”反杀,阵脚大乱。关键时刻,李嗣业脱掉盔甲,手持陌刀,亲自斩杀数十人,稳住了阵脚,唐军收复长安。

高仙芝,高句丽人,唐朝名将,相貌英俊,仪表不凡,善于使用骑兵作战。征战生涯,灭了达奚部、揭师国、小勃律国、石国,纵横中亚如入无人之境。

751年,高仙芝以2万兵马迎战20万“大食”精兵,双方杀得昏天地暗,尘土飞扬。若非葛逻禄倒戈,唐军不至于失败。即便如此,唐军损失一万多人,“大食”伤亡七八万。可惜,唐玄宗昏聩,处死高仙芝。

封常清,唐朝名将,足智多谋。封常清个子不高,身体瘦小,却却很精明。起初,封常清投奔高仙芝,几次“毛遂自荐”,希望能得到赏识。高仙芝看不起封常清,认为他太孱弱,不适合培养。

747年,高仙芝征讨小勃律,横扫对手。封常清写“战报”,他文笔出众,令高仙芝刮目相看,从此结为“兄弟”。753年,封常清首次挂帅出征,打残了大勃律,威震西域。756年,封常清临时招募兵马,与安禄山交战失利,被唐玄宗处死。

张守珪,唐朝名将,出身将门,足智多谋。张守珪的战斗生涯,在河西击败吐蕃。河西之战,张守珪利用“空城计”麻痹吐蕃大军,吐蕃撤兵后,张守珪出兵突袭,斩杀万余人。

镇守幽州期间,张守珪击败契丹、突厥、奚族,斩杀3位“可汗”,威震敌胆。要知道,武则天时代,唐军一直被契丹、奚族压着打,将帅都阵亡几位。可惜,张守珪不能“识人”,他将安禄山当成“义子”,并重点培养,极力向唐玄宗推荐,坑了唐朝。

哥舒翰,突厥人,唐朝名将。哥舒翰为人行侠仗义,言出必行,信守诺言,是王忠嗣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不过,哥舒翰跟安禄山的关系很糟糕,哥舒翰说安禄山是“蛮人”,安禄山主动打招呼,还被骂一顿。

749年,哥舒翰攻克石堡城,并击败前来增援的吐蕃大军,威震高原。“安史之乱”时,哥舒翰重病缠身,行动不便,只能在“台架”上指挥作战。可惜,唐玄宗瞎指挥,强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导致唐军在灵宝惨败,安禄山乘胜夺取潼关、长安。

仆固怀恩,铁勒人,唐朝名将,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三大功臣,地位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要知道,郭子仪、李光弼被冷落后,仆固怀恩率兵最终降伏叛军。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一家46人遇难,堪称壮烈。

757年,香积寺之战,也就是收复长安的关键之战,仆固怀恩立下了“首功”。李嗣业的“陌刀队”,稳住阵脚,但“燕军”依然有优势。仆固怀恩麾下的4千回纥骑兵,击败了“燕军”的突击部队,乘势从侧后冲杀,一战定乾坤。

李光弼,契丹人,唐朝名将李楷洛的儿子,本身也是名将,专门收拾史思明。“安史之乱”八年,史思明独自与李光弼硬刚时,即便兵力占优势,却经常以失败收场。

759年,史思明携着相州之战胜利的余威,率十万兵马攻打河阳,被李光弼的一万人马击败,损失三万人,无奈撤兵。接着,李光弼攻打怀州,史思明不知是计,率兵增援,被唐军打埋伏,一败涂地,阵亡一万余人。可惜,李光弼被鱼朝恩程元振陷害,郁郁而终。

郭子仪,唐朝名将,也是“中兴名将”之首,册封汾阳王。“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守潼关,郭子仪、李光弼横扫中原叛军,并截断安禄山的退路,唐朝有望2年内结束战斗,可惜唐玄宗打烂了一手好牌。

平定“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又接连击败吐蕃、回纥,三次保住了长安。即便唐代宗李豫逃离京师,郭子仪独自入关收集溃兵,并将吐蕃赶出长安。765年,郭子仪单骑出阵,回纥骑兵看到“老帅”尚在,不但主动撤兵,还协助唐军击败吐蕃,斩杀万余人。

王忠嗣,李隆基的“养子”,唐玄宗朝首席名将,足智多谋,杀伐果断,刚毅顽强,兼任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节度使。733年,王忠嗣率300兵马突袭玉川,斩杀吐蕃数千人,吐蕃赞普狼狈逃走。738年,王忠嗣三战三捷,全歼契丹、奚族联军主力,班师途中顺便擒拿突厥可汗,威震塞北。

王忠嗣与太子李亨感情深厚,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王忠嗣认为安禄山会造反,让唐玄宗早做准备,但唐玄宗不听。749年,王忠嗣拒绝攻打石堡城,李林甫又诬陷王忠嗣,说他想拥戴李亨提前称帝。唐玄宗很恼火,想处死王忠嗣,部将哥舒翰苦苦哀求,方才躲过一劫,却郁郁而终,年仅45岁。

参考书目:《新唐书

更多文章

  • 原创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名扬后世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李光弼,节度使,唐肃宗,安史之乱,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许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真心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李光弼57

  • 平定安史之乱,明明李光弼是第一功臣,为何人们就记住了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安史之乱,史思明,仆固怀恩,唐代宗

    如果单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第一功臣不是郭子仪,而是李光弼。郭子仪从相州之战后,受到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的陷害,被剥夺了兵权,由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全程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被誉为“中兴第一功臣”。但是李光弼最终也难逃宦官陷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鉴于郭子仪的教训,在徐州拥兵自保,拒绝

  • 安史之乱之河阳大战,李光弼尽显中兴名将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光弼,史思明,河阳,元礼

    安庆绪由于缺心眼,最终死于史思明之手。这时,大燕帝国的接力棒交到了史思明的手中,也让这位著名丑男享受了一番山寨版皇帝的尊崇。话说,此时的唐军刚刚经历大败,稳住脚跟的史思明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过了一把万岁瘾,仗还是要打的。于是乎,史思明集结大军,准备南下,兵锋直指汴州(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一带),在这附近

  • 为什么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是李光弼,而不是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唐朝,李光弼,郭子仪,节度使,史思明,王忠嗣,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所以《新唐书》中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曾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当时王忠嗣就很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

  • 河阳之战李光弼赢得有多艰辛?除了叛军,他还要面对部下的捅刀子

    历史解密编辑:世态喇叭标签:叛军,唐朝,李光弼,郭子仪,节度使,史思明,仆固怀恩,河阳之战,五代十国

    提到“大唐中兴第一名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郭子仪,其实要论战功,李光弼要远在郭子仪之上。邺城之战失利后,郭子仪被罢免了所有军职,平定安史之乱的下半场他都没有参与,而李光弼则是主角。比较遗憾的是,李光弼也没有享受到终场获胜的鲜花与掌声,因为收官战的主角是仆固怀恩,而不是李光弼。此时他已经不是朔方节度使

  • 李光弼平定了安史之乱,为何名声不显?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李光弼,安史之乱,郭子仪,哥舒翰,安禄山,王忠嗣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公元746年,唐朝大将王忠嗣,调任河西和陇右两镇的节度使。作为

  • 古代的骟马是什么样子的?李光弼的“母马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王哲视界标签:李光弼,母马,史思明,刘秀,骡子,王莽

    说到战场马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品种还是挺多的,虽然品种多吧,但是这个战马总有优质的好的,所以最近听人说这个古代的战马有一种叫骟马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骟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何很多人说这样的马比较好有优势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是怎么回事吧!【李光弼巧施母马计!】滚滚历史5000年。烽烟战

  • 同为兴唐名将,为何郭子仪长寿,而李光弼却五十来岁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节度使,安史之乱,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而人生结局却相差很大。郭子仪在85岁那年安详离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李光弼却在57岁那年抑郁而终,心中始终有遗憾。如此的反差,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若论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功,郭子仪是逊于李光弼的,李光弼在史书上被认为“战功推为中兴之一”。而且就前半生的人生

  • 如何看待一代名将李光弼?为什么他的名气没有郭子仪大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史思明,节度使,安庆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唐朝,军事制度

    如果单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第一功臣不是郭子仪,而是李光弼。郭子仪从相州之战后,受到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的陷害,被剥夺了兵权,由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全程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被誉为“中兴第一功臣”。但是李光弼最终也难逃宦官陷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鉴于郭子仪的教训,在徐州拥兵自保,拒绝

  •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62、夷族忠臣李光弼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光弼,史思明,郭子仪,安禄山,唐军,节度使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人称“李郭”。李光弼是契丹人,属于夷族,但他忠于唐朝,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历代人们所赞颂。两唐书记载,李光弼,是辽宁朝阳人,与安禄山是同乡。他的父亲叫李楷洛,原是契丹的一名酋长,武则天时期投靠了唐朝。李楷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升迁至左羽林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