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大的颉利可汗为何一战就被击溃?只因遇到了神一样的对手

强大的颉利可汗为何一战就被击溃?只因遇到了神一样的对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农民的传人 访问量:815 更新时间:2023/12/7 6:28:09

公元626年八月八日,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零四天,权力斗争的最大失败者李渊不得不放下心中的骄傲,将他手中最后的皇帝名号拱手让给了李世民。正当李世民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来自北方的敌人,强大的突厥再次兵临渭水河畔,此时距离李世民继承皇位才不到二十天的时间。

是战,还是和?和就是降,只不过说出来好听罢了。

李世民选择了后者,政权不稳是他最大的担心,两个月的太子生涯,幽州、益州已经接连出现了打着为李建成报仇的幌子的反抗大军,内忧外患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凭借着优秀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李世民单枪匹马在渭水河畔与突厥颉利可汗上演了一出智斗,杀白马盟约,李世民奉献大量的金银财宝,颉利可汗满载而归。

虽然不废一兵一卒便化解了这场巨大的战争危机,却让李世民强烈地感受到了屈辱,渭水之盟,是大唐百姓的幸事,也是扎进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必欲拔之而后快!

引兵北还的颉利可汗并没有来得及品尝这一巨大的胜利果实,天灾人祸便降临了。强大的突厥始于颉利可汗的父兄,他不过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普通人罢了,占了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的便宜,让颉利可汗错误的估算了自身的能力,更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被突厥吞并的回纥、薛延陀部落经过短暂的卧薪尝胆后,便走向了颉利可汗的对立面,薛延陀部落首领乙失夷男也成为了众人心中对抗东突厥的最佳人选,但是他却不敢擅自僭越可汗之位。

突厥带甲百万,横亘千里,绝非小小的薛延陀部落能够抗衡的,乙失夷男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他需要保证自己当了出头鸟后,恼羞成怒的颉利可汗不至于对薛延陀部发动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大唐毫无疑问就是乙失夷男的唯一外援,当乔师望的使团到达薛延陀部后,乙失夷男的可汗梦终于成真了,杭爱山下,薛延陀汗国迅速崛起。

“远交近攻”战略让突厥的南北两面同时出现了强敌,颉利可汗不敢北侵,更不敢南下,他只能欺负突厥境内的小可汗突利。

突利与李世民的关系非比寻常,是李世民常年利用的对象,但他对突厥却忠心耿耿,可惜颉利可汗不能容他,与其说颉利可汗故意找茬,不如说是突厥境内突然爆发的天灾让颉利可汗迷失了自己。

漫天的大雪,颉利可汗无能为力,他将对苍天的不满发泄到这个不怎么听话的突厥小可汗身上,训斥、羞辱、鞭刑,亲叔叔的病态心里让突利再也无法忍受,他投奔李世民去了。

颉利可汗提兵东进,试图压制已经投降大唐的突利可汗,却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缺口,盘踞朔方,依赖突厥的梁师都在此期间悄悄的被李世民灭了。

三步棋走下来,一年前还在渭水耀武扬威的颉利可汗主动向大唐称臣了,还要迎娶大唐公主,这种表面上的服软不过是突厥一向的行为方式,昏庸无能的君主或许会在这短暂的胜利中洋洋得意,但颉利面对的可是李世民。

趁你病,要你命,李世民这么想,防备突厥的张公谨更是如此。

公元629年,一场针对草原政权的灭国战争悄然拉开了序幕,行军总管李靖以六路大军直插漠北草原。

黑夜、狂风、飞雪、轻骑。

唐与突厥开战以来,边境出奇的平静,除李道宗小胜突厥骑兵外,鲜有大规模的战争,陈兵数十万,严阵以待,颉利可汗不免为他强大的战力沾沾自喜,躺在千里之外的牙帐中怡然自得的喝着美酒,搂着美人。

却不知,在大唐边境小城马邑,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已经带着三千精锐骑兵顶着寒风、暴雪秘密的出发了。

老人正是大唐攻略突厥的行军总管李靖,而他的目的地则是突厥王庭,颉利可汗所在的定襄。

哪怕是久经战阵的名将,他也决然不会想到,寒冬腊月的蒙古高原上,竟然会有一支来自中原的骑兵,他们绕过数十万大军的监视,转战敌后。

当漫天的喊杀声刺破突厥王庭的宁静后,颉利可汗懵了,防守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他只想跑,跑得越远越好,最好是永远的离开李靖的视线。从定襄到白道,颉利可汗失去了温柔乡,狼狈不堪,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白道也早已经有人等他多时了,唐军大将李世勣从云中出发,秘密的绕到白道,静候颉利可汗的到来。陷入死地的颉利与突厥骑兵拼劲全力,最终杀开了一条血路,勉强突破了李世勣的包围圈,逃到了碛口。

惊魂未定的颉利可汗终于服软了,举国投降。

李世民给他谈判的机会,唐俭作为特使前往碛口。与此同时,李靖方面则继续进兵,嘴上的投降和实际的俘虏,李世民更想要后者。

张公谨却不同意了,唐俭已经作为特使前往碛口,一旦李靖进军,唐俭必死无疑啊。

“只要一战能够灭掉东突厥,一个唐俭的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这是李靖给张公谨的回复,也是他对战争无情论最好的诠释。

前往碛口的唐军进军速度更快,连日的败亡已经让突厥人心浮动,李靖每到一处都有前来投降的将领,等他到达碛口附近时,颉利可汗又在温柔乡里呆着了。

他觉着唐俭的到来已经让大唐完全放弃了攻占突厥的想法。

毫无意外,李靖出现,颉利可汗又跑了,上一次从定襄往南跑,这一次从碛口往北跑,故事依然在继续,剧本却是重复的,李世勣再一次提前到达了他北逃的地点,大杀一顿后,颉利可汗又跑了,打仗水平一般,逃跑的水平绝对是一流。

前后四战,携数十万大军的颉利可汗愣是被李靖和李世勣打的如同落水狗,两次月夜奇袭,颉利可汗都成为了失败的背景板,战争,不是儿戏,那是智慧与勇气的集中展现,可惜,颉利可汗一个都没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与颉利可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突厥大将却在一个个的主动投降,小可汗突利早已经成为大唐的右卫大将军,颉利可汗的心腹阿史那郁射一战未打就投诚了;手握四万骑兵的阿史那思结也抛弃了他们的可汗,成为大唐的镇边大将。

颉利可汗的亲叔叔,他最信任的苏尼失成为颉利的唯一依靠,这个取代突利成为突厥小可汗的苏尼失仍旧握有五万精兵,是突厥复国的最后希望。可是,李道宗就在苏尼失的旁边,纵然他有五十万精兵,一个被吓破了胆子的小可汗也做不出什么大事了。

苏尼失剩下的只有乖乖地交出颉利,可这个时候的颉利已经跑了,他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认识到一件事情。

阿史那氏已经不值得信任了,突厥内部也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了,他需要继续逃跑,逃奔吐谷浑,吐谷浑王慕容伏允与他一样,都是李世民的天然死敌,只有这个异族人才是他唯一的希望。

可苏尼失已经不给他机会了,在利益面前,甭管是亲侄子还是亲叔叔,都是可以利用的筹码,关键时刻抛出去是可以保命的,苏尼失还未来得及动,张宝相就将颉利可汗抓获了。

颉利被擒,突厥亡国,大唐的疆域瞬间扩张了千里,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的建立标志着大唐的江山已经延伸到了内蒙古。

李世民对颉利可汗不错,眼看着他在长安闷闷不开心,便给他一个虢州刺史的职位,让他去外地尽情地打猎游戏,颉利可汗哪有那个心情啊,没有去,继续留在长安,整日借酒浇愁,四年后就病逝了。

更多文章

  • 唐朝能够击败颉利可汗的原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李靖,唐朝,李世民,薛延陀部,颉利可汗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65期)公元620年,处罗可汗去世,他的妻子义成公主因为自己的儿子才能平庸,然后就将大汗的宝座让给了阿史那咄苾,也就是历史上的颉利可汗。颉利可汗上台之后,便进行了一系列诸如给“我二十年,我还你一个强大的草原游牧帝国”的演讲。处罗可汗于是颉利可汗从武德四年开始,连

  • 还真像!看到尹锡悦给拜登献歌,我想起了给唐太宗起舞的颉利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大东北的小豆包标签:秦王,尹锡悦,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乔·拜登,颉利可汗

    韩国人可能又要兴奋了,因为他们的总统尹锡悦这次又上了世界级热搜了。诸多国内外媒体报道,4月26日晚,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出席白宫国宴时,向美国总统拜登一展歌喉,“真情”献唱美国经典歌曲《美国派》,让80多的老拜登“龙颜大悦”。消息一出,世界舆论纷纷热议,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尹锡悦有点

  • 公元879年的黄巢起义,唐军本可提前终结,但因一场军事活动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鸿禧说生活标签:唐军,大军,军队,唐王朝,黄巢起义,军事活动,蒙古骑兵

    公元878年,传国两百余年的唐朝,终究是走到末路了。这一年,盐商黄巢于山东起义,短时间内,这支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便席卷全国,大有一统中原的架势。此时的唐朝,早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强大的大一统帝国了,其影响力早就已经全方面的开始衰落。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大不如前,就连经济实力相比于多年前,也是大大不如。虽

  • 黄巢兵破阵亡,多名妃嫔被擒,唐僖宗以卑劣的手段处死了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晓东的生活标签:唐僖宗,黄巢,长安,安史之乱,妃嫔

    黄巢兵破阵亡,多名妃嫔被擒,唐僖宗以卑劣的手段处死了他们在任何一个朝代结束时,都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如果不在自己的地盘上自保,那么就会被外界的力量所摧毁,然后重建一个新的系统,进行一次权力的重组,以及人力和物力的分配。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控制局面,顺利的上位。唐末的黄巢之乱,可以说是大唐末年

  • 宰相奉旨征讨黄巢,得知夫人追来后问:咋办?手下人:不如降黄巢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黄巢,宰相,王铎,黄巢起义,节度使,朱温

    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虽期间有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来了个短暂中兴,却也只能延缓大唐的灭亡时间。终于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对大唐的打击是全方位的。比如对老百姓来言,据《旧唐书》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而唐军呢?也很惨,《新唐书

  • 黄巢落第之后是怎么做的,直接造反妄图推翻唐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黄巢,唐朝,长安,平定,唐僖宗,安史之乱

    唐朝无疑是中国古代中一个极其耀眼的朝代,但是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出现了几次小的中兴,但还是不能挽回唐朝的颓势。直到黄巢的出现,让唐朝更是雪上加霜。黄巢出身在贩卖私盐的家庭,家庭比较富足,所以黄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据说黄巢五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但是黄巢成年之后多次科举,但皆名落孙山,于

  • 从唐入宋之殇75:满城尽带黄金甲,六十老汉黄巢梦圆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黄巢,长安,节度使,大将

    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长安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迎接着未知的命运。一大早,城里就传开了,昨晚皇帝跑了,大魔头黄巢马上就要来了。满大街都是慌乱不堪的人群,大部分是商人、贫民、乞丐。还有一部分人,昨天还是朝廷命官、达官贵族,今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皇帝抛弃了,比街头的乞丐也强不了多少。企业垮

  • 黄巢是一个“杀人狂魔”,却影响深远,铲除了为祸上百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黄巢,皇帝,黄巢起义,杀人狂魔,士族,毒瘤,军事制度,唐朝,食盐

    稍微了解过历史的人就会知道黄巢这个人,此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还算可以,对于此人,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比如说《旧唐书》中记载了一件事,黄巢发动起义后,攻进了长安城,之后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屠城。这种屠城行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由于黄巢的屠城,当时长安城的百姓是苦不堪言。不够,黄巢也是起义军中的领袖,更是抗击朝

  • 黄巢军攻陷广州后,杀掉12万外国人?看似残忍暴戾,实则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黄巢,广州,唐朝,起义军

    黄巢杀人八百万,在数者在劫难逃。这句民间俗语形容的是,当命中注定的困难来临的时候,谁也逃脱不了。然而在历史上,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黄巢的确在广州大开杀戒过,是不少人的噩梦。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从这样意气风发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黄巢的狠厉血性,但是也不是毫无理智只懂得嗜杀之人。攻陷广州之

  •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攻下长安,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唐僖宗呢?

    历史解密编辑:成子说星座标签:唐僖宗,黄巢,黄巢起义,长安,唐玄宗

    引言我们纵观封建王朝历史都有着这么一个规律:开国皇帝绝大部分部分都是贤明无比,他们结束了此前的乱世,开启了盛世之治,对百姓轻徭薄赋,民间的活力逐渐恢复,而后期的皇帝要么是昏君,要么就是无力改变时势选择“摆烂”,很多时候王朝末期的皇帝真是“我命由他不由我”。后期的王朝吏治腐败,百官鱼肉百姓,于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