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黄巢大军渡过江淮向长安进发时,大唐却在边境发起了另一场战争

当黄巢大军渡过江淮向长安进发时,大唐却在边境发起了另一场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海的倒影 访问量:1622 更新时间:2024/1/14 18:24:00

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当黄巢大军渡过长江、淮河往长安进发的时候,大唐帝国不是集中全国兵力对付黄巢,而是在西北边境方向发起了另一场战争。战争对象是沙陀人。

沙陀人是唐代西北边境的一个部族,李克用是部族头领。当然,这个李是大唐皇帝赐的姓,李克用家族数代为帝国镇守西北边境。

由于内部黄巢起义,大唐帝国财政入不敷出,边境战士的粮饷不能及时供应。李克用带着手下的沙陀族士兵聚众闹事,绑了朝廷的派驻官员,要求给钱、给粮、给官做。

大唐帝国对待周边部族一向是铁血政策,皇帝根本没有把小小的沙陀部落放在眼里。再说,答应了你们,别处也提同样要求怎么办呢?于是决定镇压。

要镇压就得有兵,皇帝手里没多少兵,藩镇的兵又不听调遣。怎么办呢?皇帝就玩了一手“以夷制夷”。鼓动旁边的吐浑、党项进攻沙陀人,承诺消灭了沙陀人,其地盘、财物由他们平分。

帝国虽然实力不济了,但跟未开化的民族玩一下权谋还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

吐浑、党项就进攻沙陀人,一度把沙陀人撵到沙漠里。帝国没出一分钱、一个兵,就把事儿办了。

西北暂时平静了,但长安陷落了。公元880年,黄巢进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朝皇帝逃到了四川。

进攻沙陀人的吐浑和党项一看,皇帝都跑了,咱们还打啥仗啊,与沙陀人主动言和。沙陀人实力和地盘又恢复了。

黄巢占据的长安是一座孤城,四面都被勤的唐军包围着,但唐军战斗力不行,打不过黄巢,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僵持了两三年,帝国皇帝又使了一招“驱虎吞狼”的把戏。沙陀人不是能打吗?于是对李克用封官许愿、给钱给粮,让他率领沙陀铁骑南下消灭黄巢。

对李克用来说,既能获得大唐王朝的再次认可,还能南下抢地盘,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李克用马上整军三万五千铁骑南下。沙陀铁骑绰号“鸦儿军”,战斗力相当强悍。

李克用的沙陀军刚到黄河边,黄巢就派遣使者带着诏书、财物前来劳军,想把李克用收归己用。李克用把财物留下,诏书烧了,然后渡河进攻黄巢。

黄巢大军欺负唐军没问题,但真打不过沙陀骑兵,两战两败,无奈退出长安。收复长安,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是第一功。

长安收复了,皇帝还都了,封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驻地太原。从西北苦寒之地移驻到靠近中原地带。

黄巢流窜到中原,逼降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继续作乱。周边藩镇的唐军继续不是黄巢的对手,眼看黄巢又要再次做大。于是,皇帝二次使用“驱虎吞狼”之计,调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再度南下。

李克用率沙陀铁骑五万,渡过黄河加入到中原战场,破太康、围西华、战中牟,三战三捷。黄巢残兵败走山东,被徐州节度使时溥剿灭。

所以,为大唐剿灭黄巢立下头功的就是沙陀人李克用。皇帝对李克用自然又是一番加官进爵。但李克用的实力太恐怖了,皇帝也感到害怕,怕他成为又一个黄巢,于是又使了一招“两虎相争”。

皇帝虽然赐名朱温为朱全忠,封其为汴州节度使,但其毕竟做过反贼,属于不被信任之人,那就挑动朱温这头猛虎斗李克用吧。于是,在开封上源驿庆功宴之后,朱温的手下半夜包围了李克用下榻的驿馆,差一点儿就把李克用干掉了。

李克用很生气,领兵回到了太原。关于上源驿这件事,朱温说不是我干的,是皇帝安排人干的。李克用半信半疑,又上表质问皇帝,又要讨伐朱温。皇帝自然又一番好安抚,李克用不干,要带兵到长安找说法,带兵渡过了黄河。皇帝吓得跑到凤翔,长安城的居民逃跑一大半。

眼看李克用要成为帝国心腹之患,皇帝又调集中央及藩镇兵马,以宰相为总指挥,京兆尹为副总指挥,围攻李克用。这里面当然属朱温最积极。但不幸的是,几路人马先后失败,副总指挥被活捉,总指挥沿着山沟跑掉。

自此,李克用势大,天下进入梁晋相争局面。

更多文章

  • 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曾用“两脚羊”当军粮,确有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说历史的李煜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军粮,唐朝,大军

    在封建社会中,王朝的更迭总是与战争有关。特别是一些当权者由于昏庸无道,导致民不聊生,于是很多民间正义人士,也都会揭竿而起,比方说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著名的黄巢起义,这场起义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1000多年前的黄巢起义从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巢”,黄巢

  • 黄巢,一把火烧的不是长安,是他的天下,人性的恶被放大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黄巢,项羽,刘邦,秦国,朱元璋,食盐,唐朝,军事制度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的诗作《不第后赋菊》,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被诗歌中的壮志豪情所震撼,同时,在豪情中还有一种别样的阴戾意味,似乎预示着黄巢以后的极端行为。尤其是“我花开后百花杀”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句。黄巢在诗中把菊花比作自己,把百花比作

  • 已经向黄巢投降的唐军为何在宴会上听到一首乐曲就又发起了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干饭人九迁标签:黄巢,唐军,尚让,凤翔,郑畋,食盐,唐朝,节度使,李世民

    光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占长安,唐熹宗、李儇追随唐玄宗的脚步赶往四川。当他到达斜谷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被他打发走的人——前首相郑畋。被免去宰相职务后,郑畋先后担任亲王宾客、礼部尚书等闲职。后来在朝中和华夏友人的举荐下,能够得到封祥龙节度使的任命,也算是名正言顺了。目的地。按说,作为被牵

  • 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我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唐朝,毒瘤,安禄山,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也留下了不朽的名声。然而大唐的盛世却被两个人终结,一个是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一个是黄巢起义的黄巢。如果说安史之乱导致了大唐盛世的逐渐衰落,那么毫无疑问,黄巢起义直接将大唐从正常走向死亡。而且,因为黄巢的起义过于残暴,黄巢本人甚至成为了历史上魔鬼的代言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 6年屠戮800万人,为什么说“恶棍”黄巢,给了穷人一次翻身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黄巢,隋炀帝,独孤信,士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出自黄巢之手《不第后赋菊》,各位看官不陌生吧。除了“够爷们”,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黄巢起义的正当性黄巢在历史的名声确实不怎么样。有的历史学家说他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就多少有些离谱。黄巢出身于唐朝曹州的大盐商家庭,允文允武。怎么

  • 黄巢兵败被杀后,十几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的处决手段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黄巢,皇帝,长安,姬妾,唐朝,食盐,唐僖宗,李克用,军事制度

    中和四年,在山东一处叫做狼虎谷的荒山野岭发生了件大事,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从长安仓皇逃出之后,在这里被自己的外甥残忍杀害。黄巢兵败被杀之后,他的数十名姬妾被俘虏,皇帝唐僖宗的处决方式让人不齿......黄巢之死公元880年12月13日,唐末起义领袖黄巢率领自己的大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这一刻黄巢

  • 黄巢为何被人唾骂千年?看他做的这些事,当代人都气

    历史解密编辑:十六先生标签:唐朝,食盐,唐王朝,长安城,黄巢起义,农民起义

    《旧唐书·黄巢传》:“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在这世上,我们看很多的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模样,但是,待一阵子再去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事情,不过就是表面披上了一层浮华罢了。我们最开始看到的,不过就是假象罢了。我们今日所说的“黄巢起义”便是如此。

  • 妇女避战乱,抱着大儿子却让幼子步行,黄巢看后说:有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我就是葩葩啊标签:黄巢,唐军,唐王朝,长安,百姓

    唐玄宗李隆基晚期,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唐王朝走向了下坡路。唐王朝中央权力越来越弱,各地豪强并起,底层百姓民不聊生。而唐王朝各地的官吏,纷纷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联合商人囤积居奇,百姓的吃饭成为了大问题。各地军阀和唐朝各地官府并立,赋税要征收双份,百姓也要遭受两倍的欺压,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农民纷纷发

  • 黄巢起义后,势如破竹杀入长安城,为何没有笑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金凯说科技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唐僖宗,长安城,唐王朝,起义军

    黄巢的起义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是个毁灭的打击,说到黄巢,此人在农民起义的领袖里面绝对是个狠角色。但是呢,他在后世人的评论中评价并不高。黄巢的起义过程也是非常辉煌的,没几年功夫他就从一个私盐贩子,成为了一个名动天下的起义首领。而且没多少时间,就直接破门杀入唐王朝首都长安城。逼得唐僖宗跟随唐玄宗脚步,一路

  • 黄巢攻陷广州以后为何下令屠城,杀死城内定居的十余万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乖的欧尼标签:黄巢,屠城,唐朝,官府

    黄巢攻陷广州后之所以下令屠城,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些外国人怨恨已久,另一方面是这些外国人触及到他的利益。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史书上他就是残暴好杀形象的化身,有关他暴行的记载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黄巢在攻陷广州以后下令屠城,将定局在当地并且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的十余万外国人屠杀殆尽,如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