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言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君子爱财,取自有道。
《增广贤文》作为古代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增广贤文》这部著作里边囊括了许多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各种谚语 ,教导性极强。
所谓幼学指的就是《幼学琼林》,它也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含天文地理,一代伟人毛主席更是可以熟背《幼学琼林》。
在唐朝时期,有这样一位臣子令人佩服之余又有点滑稽。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家贫如洗,令当朝皇帝对其无奈道:爱卿,多少你也贪点。
看到这里,是不是不禁好奇是怎么样一位奇人,逼得当朝皇帝劝他也贪点钱财呢?
01四大姓之陆姓
在唐朝时期,江南地区有四大名姓,分别是:会稽顾氏、吴郡陆氏、吴郡朱氏和吴郡张氏。
从东汉时期江南陆氏家族便非常有名气和威望。到唐玄宗时期陆氏家族呈现衰败之势,大不如前。
早在陆贽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走向低潮。他的人生进阶史堪称是一部“贫寒少年”凭借才华横溢,能力出众而逆袭成为“高富帅”的励志典型。
陆贽是在唐代宗大历六年考中进士,那时他约莫就在十八岁左右。后来因才华出众,一枝独秀得到了张镒等贵人相助,最终得到了唐德宗的关注。
其实唐德宗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过陆贽的名号,随即任命他为翰林学士。陆贽备受器重。
陆贽性情忠义,有恩必报。为报答当朝皇帝的知遇之恩,工作上更是谨小慎微,遇到事情,无论大小无有不禀。正是因为他竭尽全力地为国效力,因此更是深得当朝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02唐朝的由盛转衰
陆贽的发展阶段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这也是他真正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从唐玄宗末期一直持续到唐代宗初期。是领导人为了同当朝统治者竞争唐朝的统治权。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利统治者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二是统治者内部发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三是中央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相互制衡,一触即发。
经济矛盾:玄宗时期实行封建经济,土地兼并导致百姓无地,只能到处流亡。
唐朝统治者开始整天沉溺与美色,专宠杨贵妃,直接导致杨家家族势倾天下,任意挥霍。
统治者的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于当前百姓现状更是雪上加霜,社会矛盾加剧。
阶级矛盾: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打压贤能之士,奸臣手握权利,能臣无能为力,导致政治、经济固步不前。
统治阶级的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内部矛盾:中央的招募的府兵被地方势力所收买,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和之间的矛盾催化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这场关于权利的内战直接导致唐朝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财力和物力也受到重创,唐朝的低谷时期到来,自此唐朝由盛转衰。
03陆贽的高光时刻
经历完山河动荡之后,唐朝百废待兴,陆贽忙得焦头乱额,又因为他深得皇帝倚重,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皇帝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同陆贽商量。
一时间大家皆称陆贽“ 内相”。不仅仅如此,皇帝不论要去哪里,也都一定要要陆贽同行。
一次出行途中,皇帝同陆贽走散了。一夜过去了,见陆贽还没有回来,皇帝非常担心愁,掩面哭泣。
随即下令,如果有人找到陆贽便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不久之后,陆贽回归,皇帝喜不自胜,太子和大臣纷纷前来祝贺。
陆贽一时间风光无限,尽管如此,但他并没有忘记当时为官的初心。在他执政期间,他忠君爱国,一心为民。
陆贽根据唐朝当时的境况提出了很多实际可行的建议,尤其是针对藩镇叛乱的事件上,可谓力挽狂澜。
他建议皇帝发诏罪己。他亲自操刀为其起草诏书并颁布,让天下人都能看到。
战斗在前线的将士们感动无比,甚至痛哭流涕,叛乱者闻及此深受触动,从而上表谢罪,陆贽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唐朝岌岌可危的局面。
陆贽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并且严于律己。他为自己的立下行事准则:对上要不负皇帝所托,对下要不负自己经年所学。
他认为民乃国之根本,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必须以民为主,所以他以天下百姓的生计问题为己任。
民生经济是他最关注的地方,他着力于调整贫富差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从来不贪百姓一分一毫。
他的仕途已经走上巅峰,他的地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照他的地位来说,他哪怕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都是不在话下,怎奈何他只愿意当一个心怀天下,无愧人民的清廉好官呢!
陆贽志不在此,他更愿意万千百姓生活富足、幸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04结语
陆贽的才能不仅仅在治国韬略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凤毛麟角。
陆贽简直就是全能型人才,治国只能庇护了百姓免受战火的荼毒,为他们保住了一席落脚之地 还能安稳生活。
文学创作方面又留下了不少值得品读的文章,文笔优美,又能勇抒己见,可谓是上上品。
他爱国、清廉为民!无论是作为人臣、还是为地方官、或是成就人生价值,陆贽都无可挑剔。他已经做了自己所能做的全部,物尽其用。
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来时赤子之心,去时满袖乾坤,只留浩荡正气在人间,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