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清廉大臣陆贽,穷到皇帝于心不忍,劝道:爱卿,你也多少贪点

唐朝清廉大臣陆贽,穷到皇帝于心不忍,劝道:爱卿,你也多少贪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3/12/10 22:40:55

《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言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君子爱财,取自有道。

《增广贤文》作为古代儿童学习的蒙读物,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增广贤文》这部著作里边囊括了许多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各种谚语 ,教导性极强。

所谓幼学指的就是《幼学琼林》,它也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含天文地理,一代伟人毛主席更是可以熟背《幼学琼林》。

在唐朝时期,有这样一位臣子令人佩服之余又有点滑稽。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家贫如洗,令当朝皇帝对其无奈道:爱卿,多少你也贪点。

看到这里,是不是不禁好奇是怎么样一位奇人,逼得当朝皇帝劝他也贪点钱财呢?

01四大姓之陆姓

在唐朝时期,江南地区有四大名姓,分别是:会稽顾氏、吴郡陆氏、吴郡朱氏和吴郡张氏

从东汉时期江南陆氏家族便非常有名气和威望。到唐玄宗时期陆氏家族呈现衰败之势,大不如前。

早在陆贽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走向低潮。他的人生进阶史堪称是一部“贫寒少年”凭借才华横溢,能力出众而逆袭成为“高富帅”的励志典型。

陆贽是在唐代宗大历六年考中进士,那时他约莫就在十八岁左右。后来因才华出众,一枝独秀得到了张镒等贵人相助,最终得到了唐德宗的关注。

其实唐德宗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过陆贽的名号,随即任命他为翰林学士。陆贽备受器重。

陆贽性情忠义,有恩必报。为报答当朝皇帝的知遇之恩,工作上更是谨小慎微,遇到事情,无论大小无有不禀。正是因为他竭尽全力地为国效力,因此更是深得当朝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02唐朝的由盛转衰

陆贽的发展阶段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这也是他真正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从唐玄宗末期一直持续到唐代宗初期。是领导人为了同当朝统治者竞争唐朝的统治权。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利统治者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二是统治者内部发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三是中央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相互制衡,一触即发。

经济矛盾:玄宗时期实行封建经济,土地兼并导致百姓无地,只能到处流亡。

唐朝统治者开始整天沉溺与美色,专宠杨贵妃,直接导致杨家家族势倾天下,任意挥霍。

统治者的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于当前百姓现状更是雪上加霜,社会矛盾加剧。

阶级矛盾: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打压贤能之士,奸臣手握权利,能臣无能为力,导致政治、经济固步不前。

统治阶级的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内部矛盾:中央的招募的府兵被地方势力所收买,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和之间的矛盾催化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这场关于权利的内战直接导致唐朝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财力和物力也受到重创,唐朝的低谷时期到来,自此唐朝由盛转衰。

03陆贽的高光时刻

经历完山河动荡之后,唐朝百废待兴,陆贽忙得焦头乱额,又因为他深得皇帝倚重,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皇帝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同陆贽商量。

一时间大家皆称陆贽“ 内相”。不仅仅如此,皇帝不论要去哪里,也都一定要要陆贽同行。

一次出行途中,皇帝同陆贽走散了。一夜过去了,见陆贽还没有回来,皇帝非常担心愁,掩面哭泣。

随即下令,如果有人找到陆贽便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不久之后,陆贽回归,皇帝喜不自胜,太子和大臣纷纷前来祝贺。

陆贽一时间风光无限,尽管如此,但他并没有忘记当时为官的初心。在他执政期间,他忠君爱国,一心为民。

陆贽根据唐朝当时的境况提出了很多实际可行的建议,尤其是针对藩镇叛乱的事件上,可谓力挽狂澜。

他建议皇帝发诏罪己。他亲自操刀为其起草诏书并颁布,让天下人都能看到。

战斗在前线的将士们感动无比,甚至痛哭流涕,叛乱者闻及此深受触动,从而上表谢罪,陆贽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唐朝岌岌可危的局面。

陆贽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并且严于律己。他为自己的立下行事准则:对上要不负皇帝所托,对下要不负自己经年所学。

他认为民乃国之根本,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必须以民为主,所以他以天下百姓的生计问题为己任。

民生经济是他最关注的地方,他着力于调整贫富差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从来不贪百姓一分一毫。

他的仕途已经走上巅峰,他的地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照他的地位来说,他哪怕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都是不在话下,怎奈何他只愿意当一个心怀天下,无愧人民的清廉好官呢!

陆贽志不在此,他更愿意万千百姓生活富足、幸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04结语

陆贽的才能不仅仅在治国韬略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凤毛麟角。

陆贽简直就是全能型人才,治国只能庇护了百姓免受战火的荼毒,为他们保住了一席落脚之地 还能安稳生活。

文学创作方面又留下了不少值得品读的文章,文笔优美,又能勇抒己见,可谓是上上品。

他爱国、清廉为民!无论是作为人臣、还是为地方官、或是成就人生价值,陆贽都无可挑剔。他已经做了自己所能做的全部,物尽其用。

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来时赤子之心,去时满袖乾坤,只留浩荡正气在人间,令人折服。

更多文章

  • 清廉宰相陆贽,穷到连皇帝都看不下,唐德宗:爱卿你多少贪点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陆贽,唐德宗,皇帝,爱卿,宰相,后唐

    从古至今,清廉的官员始终受到百姓的爱戴,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官员也十分清正廉洁,唐德宗时期就有这样一位清官,名字叫做陆贽。陆贽曾经做过宰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清廉的一位宰相,被称为“大唐第一清官”。当时,陆贽穷到就连皇帝唐德宗都看不下去了,甚至唐德宗曾经就对陆贽说道:“爱卿,你多少贪点吧!”那么,

  • 《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殷开山,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唐僧,殷开山,李渊,西游记,李世民,王世充,唐三藏,唐朝,隋朝

    《西游记》中的唐僧,本是佛祖的徒弟金蝉子转世。他的父亲是陈光蕊,母亲是殷温娇。殷温娇则是当朝宰相殷开山的掌上明珠,那殷开山就是唐僧的外公。若是唐僧的父母没有遇到刘洪,想来他们一家三口应该过的很幸福。那《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殷开山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殷开山不仅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也是历史上确

  • 殷开山是丞相,为何任由爱女被歹人霸占?如来:就是皇帝也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如来,皇帝,唐僧,刘洪,丞相,宰相,隋朝,唐朝,殷开山

    唐僧的母亲叫殷温娇,而殷温娇的父亲殷开山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被李世民委任为丞相,按理说这位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奇怪的是他的爱女殷温娇,被船夫刘洪霸占长达18年,为何浑然不觉?文化一锅粥认为真相没有那么简单。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分析下。殷温娇反常识殷开山是当朝宰相,位高权重,而殷温娇是他的爱女,作为父

  • 唐肃宗第二宠爱的宦官鱼朝恩,为何没有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唐肃宗,史思明,皇帝,安庆绪,唐军,节度使

    安禄山被杀,儿子安庆绪继位,此人虽然四肢发达,可惜头脑太过简单。杀父篡位之时,军师严庄写好诏书,让安庆绪全程对着稿子深情朗诵,结果安庆绪也能念成外语,结结巴巴不知所云,弄得亲信部下羞愧不已,只好让大王呆在深宫喝酒泡妞了事,抛头露面之事都由手下代劳,尽量避免其出来丢人现眼。面对如此级别的对手,唐肃宗李

  • 元载除掉鱼朝恩后擅权索贿,最终被唐代宗赐死并剖其父祖之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唐代宗,元载,李辅国,唐肃宗,宰相,郭子仪,代宗,鱼朝恩,唐朝,艺术家

    元载是唐代宗时期的宰相,他做过的最著名的两件事:一是助唐代宗除掉大宦官李辅国和鱼朝恩;二是贪污胡椒八百石(相当于现在的48吨)。元载出身贫寒,在唐玄宗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不过当时做的官职不大,直到后来安史之乱,唐肃宗僭越称帝,唐肃宗宠信心腹太监李辅国,甚至将军国大事都交给李辅国来处理,而李辅国的妻

  • 元载为唐代宗除去专权太监鱼朝恩,为何后来会被代宗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唐代宗,代宗,元载,李辅国,宰相

    元载,代宗朝宰相,官居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颍川郡公。元载生平最大的功绩就是协助唐代宗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让代宗得以重掌天下。按理说,对于代宗来说有着再造之功的元载,他的结局应该不会太差,不说荫蔽子孙,但至少能得到善终。可事实上,元载的结局却是十分悲剧,大历十二年(777年)

  • 唐太宗除宦官的难度有多大?鱼朝恩又做了什么让皇帝需除之而后快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李世民,皇帝,宦官,唐肃宗,唐玄宗,唐代宗

    作为古代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唐朝,在经历了开元盛世之后,就一路走向衰败,宦官专权是晚唐最大的弊端,这种由皇帝身边开始的腐败,让唐朝直接走向了覆灭。但是,晚唐时期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昏庸无能,他们也意识到了宦官对政权、对国家带来的极大危害,也曾奋力捕杀过宦官,比如唐代宗杀鱼朝恩。鱼朝恩究竟做了什么,让唐代

  • 天下观军容使、郑国公鱼朝恩之骄横跋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鱼朝恩,宰相,郭子仪,仆固怀恩,代宗,神策军

    期待您点击关注!带您读杜甫夔州诗歌,看唐时奉节风物,观杜甫日常生活,感诗人心路历程!鱼朝恩喜好引轻浮的年轻人投其门下,给他们讲《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儒家五部经书的要旨,鱼朝恩也作文章,,以此窥视希冀代宗的恩宠,他认为自己才兼文武,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的,在武将中鱼朝恩文才最好,在文士

  • 中唐兴衰(八章)鱼朝恩被处死并非因为独揽朝权,而是与藩镇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鱼朝恩,宦官,郭子仪,节度使,李豫,程元振

    唐代宗李豫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他为人称道的功绩之一是“诛杀三奸”,这也受到后世很多文人的好评。天下观军容使鱼朝恩便是所谓的三奸之一,李豫处死鱼朝恩的事情也受到后世君王效仿。宋朝大文豪苏辙、明清思想家王夫之,都对此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帝王权术应用到极致的典范。在很多历史著作中都认为,鱼朝恩被李豫处死

  • 天下观军容使、郑国公鱼朝恩之平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玄宗,代宗,鱼朝恩,节度使,李光弼,郭子仪,史思明,郑国公鱼

    期待您点击关注!带您读杜甫夔州诗歌,看唐时奉节风物,观杜甫日常生活,感诗人心路历程!鱼朝恩(722年—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宦官,狡黠聪慧,能言善辩、精于筹算,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神策军在其手上壮大出名,成为皇帝禁军,在中晚唐为维护唐廷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