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众所周知,在封建历史统治当中,大唐盛世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社会环境稳定,就连军事人才也非常多。
当时,曾经就出现过很多的璀璨人物,在小说演义之中,他们这类人基本都被称之为唐初名将,其中就包括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人。
不过,小说与历史是有着差距的,类似于程咬金这样的人物,虽说其单兵作战能力十分的强悍,但是在朝堂之上却是十分的鲁莽。
因此,在一些唐初四大名将排行当中,程咬金等人的地位还是比较靠后的存在。那么问题这就来了,在唐初四大名将之中,连秦琼,程咬金这类人都没有入榜?谁可以进入这个榜单呢?这些人又有何本领?
四大名将之首李靖
谈及李靖,或许很多人会想到《西游记》中的托塔天王。其实,两人虽然不是一个人,但神话中的李靖多少有现实中李靖的身影,说是以他为“原型”也不为过。
现实中,李靖是名将韩擒虎的亲外甥李靖,原本他是隋朝的重臣,一直跟随着他的舅舅在军营中生活,并且自小便将自己的才华尽显。
可以说,李靖是一位少有的少年英才。后来,随着事情的发展,隋炀帝让民愤四起,各地的军阀势力也纷纷起义。
在此情况下,原本去平叛李唐家族的李靖,被李世民在半路抓住了。更甚至,经过李世民的一番洗脑,李靖还被收入了他的麾下。
从某个角度来说,此时,李靖的才华才有了用武之地,因为他的思想与李世民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合。而在后来大唐建立的过程中,李靖也为唐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他不仅帮助李唐灭掉了王世充等人,还消灭了当时割据巴蜀地区的军阀南梁。简而言之,大唐可以顺利的建立,李靖的功劳完全不可小觑。论功行赏之时,李世民将其封为了柱国,名副其实。
在平定东突厥的叛乱中,李靖再一次证明了他绝世的军事才能,所以说李靖是初唐四大名将之首,他当之无愧。
抓住机遇的李孝恭
对于李孝恭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的陌生,因为《隋唐演义》中对他的描述不多,可是他却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李孝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李世民的堂兄,他出身于陇西成纪,是货真价实的唐朝皇室宗族。只是,李孝恭并没有因为自身拥有皇室血脉而止步不前。
武德六年之前,李孝恭平定了萧铣叛乱,随后又率军出征,抓捕辅公佑。大军出征之时,还出现了不祥征兆,但李孝恭却丝毫不惧。
他认为福祸虽然是天注定,但是自己并没有做大逆不道之事、无愧于心,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俗话说得好,人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李孝恭安的这一举动,也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之后,在这一场出征之中,也大获全胜。
李孝恭的军事能力让他为大唐创下了不朽的伟绩,并且在凌烟阁功臣当中排名第二,足见其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另外,他还是一个活得通透明白的人。
在立下战功之后,从不嚣张跋扈,相反这个人是一位十分拎得清的人,也正因为这一优点,成就了他晚年的幸福安康。值得一提的是,李靖、李绩都曾是他的手下。
老三李绩与老四苏定方
如果说李孝恭不出名,那么李绩是谁,更没有多少人知晓了。其实,李绩还有一个名字,他叫徐世绩,在《隋唐演义》中又叫做徐茂公。
从《隋唐演义》中来看,徐茂公原本是瓦岗寨的一员,但是后来却归降了李世民,成为了他手下的“狗头军师”。
在小说中,徐茂公虽然被刻画成了一个“文人”,但现实中的他,武力值也非常的高,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因此,后来他被李渊赐了姓,改为李,之后便有了“李世绩”这一个名字。李世民登基称帝,徐茂公为了避免忌讳,便改名为李绩。
李绩到底如何,从李世民对他的评价中可以窥探一二,李世民曾说:“李靖以及李绩两人,是完全不输于白起、卫青等位的名将的”,足见其厉害之处。
另外,李绩这个人,不单单在军事方面极具有天赋,在政治方面也是十分的优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所以他才能辅佐唐朝三代帝王,被大唐誉为长城一般的人物。
在四大名将中,排名最后一位的便是苏定方了,苏定方本名为苏烈,定方是苏烈的字,他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一个例子。
苏定方自小就是文韬武略,还非常的骁勇善战。根据史料记载,苏定方从小便一直随父出征,一次次的征战,让苏定方的胜迹广为流传。
有意思的是,苏定方的经历与李靖很相似,他原本也是唐朝敌对阵营中的一员,在大唐王朝建立之后才归顺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李世民对他的重用。贞观四年,38岁的苏定方出征,一举歼灭东突厥,这便是苏定方事业的第二春。
显庆二年,苏定方已经是65岁了,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高寿了,可在这个时候他却平定了西突厥,迎来了事业的第三春。
更甚至,在72岁的时候,他率领着仅仅8000的军队成功的击溃吐蕃的10万大军。种种战绩都说明,苏定方是一位屹立沙场之中,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纵观苏定方一生的经历,虽然他是大器晚成,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唐初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与前三者有着很鲜明的区别。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回首当年的大唐王朝,它之所以能被称之为“盛唐”,正如上述所言,少不了这些名将的存在。
弱国无外交,唐朝正是因为名将辈出,所以地位才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凸显出了大国之力、大国之威、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