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瓦岗军李密惨败,坐拥20万大军和秦琼、徐茂公,为啥就是打不赢

瓦岗军李密惨败,坐拥20万大军和秦琼、徐茂公,为啥就是打不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今外史传 访问量:4738 更新时间:2023/12/29 14:22:59

纵观中国历史,举凡朝代更迭、天下大乱之际,往往是英雄辈出、群雄争霸的时代。

隋末大乱之际,一支名为瓦岗军的农民武装横行天下,3年间瓦岗军威震四方,“胡骑千群,长戟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篙华 自飞”,大名鼎鼎的秦叔宝、程咬金便是瓦岗军中的大将,乃至单雄信、徐世勣、魏征等大人物都纵横其中。

而正是这样一支风光一时的起义军,在公元618年突然溃败。

是什么原因导致瓦岗军突然失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瓦岗军首领李密,以及徐世勣、秦叔宝、程知节、魏征等人,都是隋末唐初大名鼎鼎的人物。

瓦岗军转战四方,称雄河南,摧毁了隋朝官军主力,成为天下义军推戴的盟主。然而也正是这样一支风光一时的起义军,在势力达到顶峰后,突然之间风流云散、无迹可寻。是什么原因导致瓦岗军突然失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一、李密的战略失误

众所周知,瓦岗军的发展壮大与其首领李密、翟让是分不开的。而其中又以李密为首要人物。

在李密的领导下,瓦岗军破金堤关,杀张须陀,据兴洛仓,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由万余人发展到数十万人。终于在大业十三年二月,由翟让推举,李密称魏公,改元永平,正式建立起一个和隋王朝对抗的政权。

而瓦岗军的失利,可以说也与李密的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密出身关陇贵族,家世将门,富有智计。杨玄感叛乱时,他曾加入杨玄感麾下,为其出谋划策。可惜杨玄感刚愎自用,不听李密之计,最后被隋军击杀。

李密逃亡后辗转来到瓦岗军中,在他建议和策划下,瓦岗军围杀张须陀这个死敌,还接连攻城略地,取得隋朝的回洛仓、黎阳仓等几大粮仓,势力迅速扩大到二十万人,成为北方义军的盟主。

此时瓦岗军逐渐取得河南、山东一带的土地,实力最为强劲。然而就在此时,李密犯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强攻洛阳。

李密早年参加杨玄感叛乱时,建议杨玄感不要打坚固的洛阳,直接西进关中,占领长安,而后号令天下。

长安是头颅,洛阳是腹心。两者相比,打长安显然是更优选择,占据长安后将直接颠覆隋朝的统治,各地隋军也会跟着土崩瓦解。但遗憾的是此计不售。

此时李密自己也面临一样的处境,洛阳近在咫尺,王世充率精兵据守,到底打还是不打?

许多人都建议李密撇下洛阳不打,以主力疾进关中。其中尤以原巩县县令、后来投靠瓦岗军的柴孝和建议最力。但李密认为,现今瓦岗军诸将都是群盗出身,又都是山东人,让他们去打长安,积极性肯定不高。如果把他们留在河南,又恐怕将来割地自守,于是拒绝了柴孝和之议,坚持先打洛阳。

这就铸成了瓦岗军最大的战略失误。

李密所虑固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人心自然是要照顾的。但是只着眼于此,而弃大局于不顾,明显地反映出,李密已经不是当初一无所有的李密,部下的数十万雄兵、几十州的地盘,他不想白白放弃。

弩马恋栈,李密的性格中的弱点暴露了出来。

先打洛阳,对瓦岗军的影响是致命的。

其一,洛阳位于四战之地,瓦岗军占据的河南亦是四面受敌之地。瓦岗军虽然兵力雄强,但四面受敌,终归不利。北有窦建德,南有杜伏威,东有徐圆朗、孟海公等,河东还有李渊,瓦岗军的实力根本同时应对群雄,当务之急是摆脱这一不利局面。李密自我感觉良好,这无疑是个大错招。

其二,洛阳严重限制了瓦岗军的机动性。瓦岗军并没有成熟的政权基础,仍然处在流动作战的状态。李密坚持以精兵强攻洛阳,一旦交战便无法迅速脱离战事。何况洛阳城建设得极为坚固,内外两重城垣十分高大,强攻很难奏效。瓦岗军舍长就短,旷日持久地进行攻城作战,无疑丧失了继续发展壮大的时机。

二、瓦岗军与宇文化及交战糟糕后果

正当瓦岗军在洛阳陷入与王世充的苦战时,李密又遇到了一个关系命运的战略选择。

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率骁果军北上返回长安,由于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两虎相遇,斗还是不斗?

李密的选择是打宇文化及。

这一决定令人难以理解。

宇文化及背负着弑君的恶名,而且又擅立秦王杨浩为帝,不论于隋朝官方还是于起义军,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份儿,放他入关,自然会有人收拾他。最现实的是,洛阳的王世充就不大可能与宇文化及和平相处。

瓦岗军完全可以让开道路,放宇文化及入长安,引诱其他力量与其相攻相杀,瓦岗军蹑其后,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好宇文化及问题,反倒可以抵消进攻洛阳的战略失误。

但遗憾的是李密又一次作出了错误选择。他自恃兵力强盛,率部在河南北部与宇文化及恶战一场,将隋朝最后一支主力骁果军打得溃不成军。宇文化及向北逃窜,李密无力追击,便又收兵回到洛阳,继续进攻王世充。

只是此时的瓦岗军已不复昔日之勇。骁果军是隋军精锐中的精锐,瓦岗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劲兵良马在战斗中极大消耗,从力量对比上看,对王世充已没有太大的优势了。

就在这两大战略失误之后,李密和瓦岗军迎来了末日。

三、邙山之战

王世充和李密在洛阳一带已前后交战百余次,双方各有损伤,李密的重要谋士柴孝和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溺死于洛河,王世充的部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等也死于对瓦岗军的战斗中。

在宇文化及事件之后,胜利的天平已悄悄倒向王世充。

李密虽知实力受损,却没有认真考虑怎么作出改变。瓦岗军没有建立像样的政权,没有固定的府库,也没有补给系统,所有粮秣均来自于隋朝粮仓。吃到后来,储粮浩大的回洛仓也逐渐告罄,李密只好压缩开支,减少对将士的赏赐。瓦岗军将士久战疲劳,又得不到奖赏,军心日渐离阻。

在此形势下,王世充率其精锐主力五千人来决战。李密强行迎战,结果

公元618年九月,王世充率五千兵来决战。在战前李密采纳了多数将领的正面迎敌主张,却殊不知此时的瓦岗军已经在数次大战后伤及元气,已不复当年之勇。结果与王世充一战既败;而在己部造成受重创后,李密又因初胜宇文化及,骄傲轻敌,不设壁垒,致使王世充部派一支200余人的奇兵突袭成功,瓦岗军又败。

李密打算回到洛口仓城休养生息,就在即将入仓城的前夕,李密的右长史邴元真信心动摇,把瓦岗军的动向告知了王世充。

李密虽已侦知邴元真的情况,却假装不知,将计就计,企图等王世充军过洛河时半渡而击之。然而瓦岗军屡败之余,已无复当初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的气象。李密派去侦察王世充进军的候骑,竟然粗心大意没有侦察到情况。王世充大众已然涉洛,李密才仓皇出军迎敌。结果力不能支,败走虎牢关。

正是李密一次次的骄傲轻敌,不断给王世充以喘息、补充的机会,使得原本各有胜算的情况下瓦岗军战败。经此一役,瓦岗军已再无翻身之可能。邙山之战失败后,李密不久便投降唐朝,之后又被杀。

邙山之战虽然是瓦岗军失败的终点站,却也是在之前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李密的战略失误、部队上下失和、常年征战部队元气亏损等等等等,都致使在中原大地上风头一时无两的瓦岗军,在短短一年之内迅速失败,走向了灭亡。

更多文章

  • 徐茂公遗嘱:墓中不陪葬金银,只准放一套官服!15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妙笔历史标签:李世民,武则天,李治,长孙无忌,陪葬,王皇后

    徐茂公,是《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军师。他算无遗策,基本可以说是隋唐时期的诸葛亮。但在正史中,徐茂公应读作徐懋功。徐懋功投唐后,被李渊赐姓为李,因此史书将他通称为李绩。而这一点,在笔者很多关于徐懋功的文章里都有提及。按照我写徐懋功的惯例,还是将他写作我们都熟悉的“徐茂公”。1971年,出于文物保护的需

  • 孙子孤身平叛军,徐茂公却止不住的摇头:将来他必定会让我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徐敬业,平定,李治,唐王朝,武则天,唐高祖

    在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半仙级别人物,只要是事情,就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但在正史之中,他的名字叫做徐世勣,是个能征惯战的悍将,他从13岁便开始做贼,横行一方。到他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瓦岗军的骨干精英,指挥十万兵马东征西讨,各路割据势力都对其畏之如虎。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

  • 大名鼎鼎的徐茂公,为何在凌烟阁24功臣中倒数第二?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小乖的欧尼标签:凌烟阁,李世民,李靖,诸葛亮,玄武门之变,隋唐演义

    在《隋唐演义》中有一个堪比诸葛亮的人物,他叫徐茂公(徐世勣),文韬武略样样都是顶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在李世民的凌烟阁24功臣中仅仅排到了倒数第2的位置,令人感到十分惊奇!真实历史上的“徐茂公”其实是一个叫徐世勣的人物,而在《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穿着打扮及其所学所会,和诸葛亮是十分类

  • 唐初四大名将都是谁?秦琼没入榜,徐茂公仅排第三,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秦琼,李靖,苏定方,李孝恭,李世民,程咬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众所周知,在封建历史统治当中,大唐盛世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社会环境稳定,就连军事人才也非常多。当时,曾经就出现过很多的璀璨人物,在小说演义之中,他们这类人基本都被称之为唐初名将,其中就包括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人。不过

  • 唐初四大名将都有谁?秦琼并未入榜,徐茂公排第三,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蛙姐观视界标签:秦琼,唐初,李靖,魏征,唐朝,李世民,苏定方,徐茂公,尉迟敬德

    唐朝,早年出了不少光彩照人的人物。在小说演义中,他们被称为初唐名将,有尉迟敬德,有秦琼,还有程咬金。不过话虽如此,现实中的小说和历史还是有差距的。像程咬金这样的老怪物,虽然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在朝堂上也是莽撞的一群,但是在武将的排名上还是比较靠后的。据说人们很崇拜尉迟敬德和秦琼。这两个人在金吾卫身上功

  • 徐茂公喝醉酒,李世民悄悄给他披上衣服,徐酒醒后大惊:要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紫星薇辰标签:李勣,李靖,李密,太宗,李渊,李世民,王世充,徐茂公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皇帝李世民年事已高,此时正在为太子努力铺平后路,而他的手下,名将能臣无数,这些人固然对自己一心一意,但太子是否能镇的住他们却不得而知。在当朝名将中,有一人的地位极其重要,李世民便在某一日邀他单独来饮酒,两人酒过三巡,李世民便盛赞他的忠诚,并嘱托他日后好好辅佐太子。此人当然满口答

  • 叛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不料给大唐留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叛将,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充满了杀气和豪气的诗《不第后赋菊》出自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黄巢领导的起义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给李唐王朝造成了沉痛的打击。黄巢能在当时率领大军功到长安城下,除了跟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有关,还得益于他手下有四员猛将,分别是单

  • 唐初4大名将都有谁?秦琼没入榜,徐茂公排第三,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大世界看这标签:秦琼,唐初,李靖,李渊,唐朝,李世民,苏定方,李孝恭,徐茂公

    唐初四大名将是谁?秦琼没有上榜,徐茂公位列第三,当之无愧的第一。龙之权势,仍为扶龙之臣。能帮助皇帝坐稳江山的,就是那些在沙场上威风凛凛的名将。他们就是金马铁马和南征北战。他们不仅显示了他们的勇敢和战斗技巧,而且还稳定了国家。精神。回顾历史,每个朝代都有名将,最有名的当属三国,单是刘备手下就有很多名将

  • 同属半仙,为何徐茂公就比诸葛亮、刘伯温差很多,原因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诸葛亮,刘伯温,李世民,朱元璋,军师,半仙

    在每一个群雄并起的历史时代,都会“自动出现”或“被出现”一位半仙式的人物,最著名的便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元末明初时的刘伯温,哪怕明末清初时李自成身边,也站着一位牛金星。隋唐时期也不例外,“被出现”了一位,他就是徐茂公。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本是统兵将军,但在小说或评书演义中,却脱离本职工作,做起了“

  • 徐茂公算出罗成有73岁寿命,为何罗成只活到了23岁,折寿50年?

    历史解密编辑:尧元忠娱乐标签:秦琼,秦王,李世民,李建成,单雄信,徐茂公,罗成(虚构人物)

    当时罗成在瓦岗寨的时候,军师徐茂公会算命,他算着罗成一共能活73年。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年过40就已经算高寿了,能活73岁自然是古来稀。罗成听了很高兴,但后来罗成投靠大唐以后,在长安城碰到了一位算卦的道士,这位道士说罗成此生犯了五件事,扣除了50年的寿命。罗成心里很慌,忙问这位道士是哪五件事,于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