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1153 更新时间:2024/1/14 21:00:3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名动一时的《滕王阁序》,不仅是世人心中的文学经典,也让作者王勃名声大噪。

有人说,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那“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或许就是他了。

王勃是“天生的诗人”,其才情天赋,冠绝一时,奇思妙想,宛若天成。

虽然他的人生短暂如流星,但其风姿才思却足以惊艳千年。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祖父王通乃隋朝大儒,深受天下读书人敬仰。

即便你对王通不熟悉,那么他的徒弟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有着“房谋杜断”之称的唐代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

当然,王通不仅徒弟教得好,子孙们也个个出色。

王通有三个孙子,分别是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世人称做“王氏三株树”。

其中,王勃更是出类拔萃的神童,他六岁便能作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九岁时,王勃在拜读大儒颜师古所著的《汉书注》后,很快便写出《指瑕》十卷,以此纠正颜师古书中的谬误,一时间名声鹊起。

明代李贽在《初潭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王勃家里来了客人,许诺重金想请他写个碑文。

但王勃磨好墨后,就脱鞋上床睡觉去了,这让客人一头雾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会儿,王勃起身,当着客人的面大笔一挥,顷刻之间便完成了一篇文采斐然的碑文,惊得客人合不拢嘴。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自古不乏天才少年,但却多如方仲永者,泯然众人矣。

这是从古至今,许多神童都难以逃脱的“怪圈”,但王勃却是“异数”。

他的才气非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勃从来就不是一个靠“天赋”吃饭的人,他深谙“勤学砥砺”之道,即便自己已有“神童”之称,还是要勤奋向学。

于是,王勃开始遍阅各种典籍,还一度跟随京城名医曹元学习《易经》与《黄帝内经》,可谓“医卜星象,无不涉猎”。

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业有成的王勃,自然也要积极寻求入仕之途了。

王勃十四岁时,正值宰相刘祥道巡行关内、考察官吏政绩。

于是王勃上书自荐,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入仕为官、造福苍生的决心。

刘祥道见王勃文思通达,笔翰如流,不禁拍案叫绝道:“神童也!神童也!”

没过多久,年仅十六岁的王勃便一举金榜题名,被授予朝散郎一职,成为了当时朝廷中最年少的官员。

科举入仕,多少学子为此孜孜以求,到头来却白发终老,徒叹奈何!

而不及弱冠之年的王勃,不费吹灰之力,便已实现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梦想。

但一个小小的从七品小官,并不能满足王勃的志向,于是他直接向唐高宗进献《乾元殿颂》,借此表达仕进的愿望。

当唐高宗见此颂词后,得知此赋作者未及弱冠,不由得惊呼道:

“真乃我大唐奇才也!”

王勃凭借一篇词赋,誉满天下、青云直上,但世事往往很奇妙:有时候,得失全在一念间。

王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因一篇文章飞黄腾达,却又因另一篇文章急转直下。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盛唐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热衷于斗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二人便时常相约斗鸡取乐。

于是,王勃便受沛王李贤所托,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此时王勃的名声正盛,他的这篇檄文很快便传入皇宫中,为唐高宗知晓。

这次,唐高宗非但没有赞美王勃的文采,反而怒斥道:

“蠢才!二王斗鸡取乐,他非但不劝诫,反倒作文助兴,这岂是人臣该做的事?速将此人革职驱逐!”

就这样,王勃被逐出了长安,他苦心经营起的仕途也毁于一旦。

王勃正值春风得意之际,心中难免会有些得意忘形,也就是这“得意忘形”,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王勃离开长安后,南下入蜀,开始了长达3年的漫游生活。

之后,23岁的王勃,再次返回长安。

时任礼部侍郎的裴行俭听闻王勃之名,曾多次向朝廷举荐。

但王勃非但不领情,还触怒了裴行俭,因此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既然仕途不顺,那便另找出路吧。

王勃转而致力于医道,后来从友人处听说虢州多药草,便求补为虢州参军。

王勃到了虢州后,便开始四处寻求药草,日子虽然过得不算富足,但好歹逍遥自在。

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又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一条“王勃杀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搞得世人皆知。

如果当时有报纸新闻,那这条消息的题目定是这样的:震惊!大唐第一才子竟逞凶杀人!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王勃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叫做曹达的人。

此人谎称是王勃恩师的亲戚,因被仇家追杀、走投无路,所以想在王勃这里避避风头。

王勃信以为真,便将曹达藏匿在府中。

可让王勃没想到的是,这曹达哪里是被仇家追杀的可怜人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朝廷通缉犯!

因为一时大意,自己竟成了窝藏罪犯的“同伙”,这可如何是好?

外面追捕曹达的风声日紧,王勃变得忐忑不安,他担心事情败露,便铤而走险,亲自把曹达给杀了。

本来是要救人的,反倒成了杀人,就这样,王勃被判了死刑。

不过他运气不错,正巧赶上了朝廷大赦,所以只是被除了官名,倒也无性命之忧。

王勃是没事了,可他的父亲却因受到牵连而被贬官,这件事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因为自己的冲动,导致父亲被贬,这让他无法原谅自己。

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让他不顾一切地前往南荒之地,去看望被贬蛮荒的父亲。

三尺微命,尽付诗间

王勃一路跋涉,终于在九月初到了洪州。

当时正值重阳佳节,都督阎伯舆也刚好修成滕王阁。

因此,要在滕王阁上举办盛大宴会,邀请当地的达官显贵、宿彦通儒,王勃也在应邀之列。

阎都督此次宴客,其实还有个目的,就是为了向大家夸耀自己的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他事先让孟学士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于是都推辞不写。

而王勃竟不推辞,他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见状十分生气,顿时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可他又很好奇王勃究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于是便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冷笑说:“老生常谈罢了!”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则眉头紧锁、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不得不叹服道: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接下来王勃又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写完这首诗后,王勃立刻起身告辞,但众人却发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空出了一个字没填。

阎都督身边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高见。

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都督觉得众人所说太过平庸,便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只见王勃的随从说道:

“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立刻返回将此话转告给阎都督,阎都督想都没想便答应了王勃的要求,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询问。

王勃接过银子后,故作惊讶道:

“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

阎都督疑问道:

“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

王勃笑道:

“空者,空也。”

大家听后恍然大悟,阎都督则低声念道: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好诗好诗,不愧为当世奇才!”

离开洪洲后,王勃继续乘船南下,但不幸的是,在搭船经南海前往交趾的途中,遭遇台风、不幸罹难,年仅26岁。

一代天才,草草而终,只余下那字字珠玑的《滕王阁序》传颂天下。

请欣赏《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后来,唐高宗偶然间读到《滕王阁序》,连连称赞道:

“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过也。”

读完诗文后,唐高宗问道:

“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立即召他入朝!”

身边侍从吞吞吐吐答道:

“回陛下,王勃……已落水而亡了。”

高宗蓦地一怔,喟然长叹:

“可惜,可惜,可惜!”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王勃短暂而光彩的一生,就在唐高宗这三声“可惜”中画上了句号。

从《檄英王鸡文》到《滕王阁序》,王勃从一个男孩成长为了一个男人。

《滕王阁序》固然美不胜收,但其中更多的是对人情世故的感叹。

生命中的变故,让王勃对命运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王勃虽负绝世才华,含一腔热血,但终究败给了命运。

人间憾事,莫过如此,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在得意的时节沾沾自喜。

人生百年,恍如一瞬,留不住的是生命,留得住的是因努力得换来的馈赠。

更多文章

  • 王勃华:年增300吉瓦! 光伏装机将超煤电!

    历史解密编辑:国际能源网标签:煤电,硅片,王勃华,新能源,光伏装机,光伏行业

    编辑|国际能源网团队2023年2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天泰宾馆顺利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出席会议并作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国际能源网小编将报告关键数据摘编如下:光伏制造端2022年多晶硅产量:82.7万吨,同比

  • 送完杜少府又送唐少府,爱送别的王勃,成了高考考生的一大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解忧诗词标签:王勃,唐少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歌,诗人

    去年高考一道名句默写“三秦”,难倒了很多考生。答案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有的考生是突然卡壳,想不起这一句;有的是知道这一句,却偏偏写了错别字,或是阙,或是辅,或是风,或是津。而今年全国乙卷的诗歌鉴赏又考到了王勃的送别诗,有考生戏言“爱送别的王勃,终于把我给送走了”

  •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

    历史解密编辑:屠水凡萌宠标签:王勃,江南,名楼,宋朝,唐朝,诗人,滕王阁序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我国有三座著名的古楼,其中之一就是滕王阁。滕王阁,是由李元婴所建造,在建造之初就颇有名气,后来在唐代诗人王勃为其写下千古名句之后,滕王阁更是名声大噪,流传千古。这座著名的滕王阁占地甚广,整座滕王阁的面积达到了4.3公顷,建筑主要是模仿宋代的木

  •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第五期以音乐剧舞台对话少年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王勃,孟郊,韩愈,杜牧,黄龄,唐朝,诗人,李清照,音乐剧,经典咏流传·正青春

    新京报讯 5月28日晚八点档,《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第五期将开播。黄龄、曾毅、董宝石、余笛、刘瑾睿、胡梦周、龚爽、徐均朔、张会芳等经典传唱人深情开唱,以歌抒情,既带领观众追随文人墨客的生活足迹,感受诗意情怀,也欲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和共鸣。刘瑾睿。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描写了她与赵明诚的甜蜜新婚

  • 从地方公务员到囚犯,王勃到底做了什么过分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诗作,唐人,明月,杜甫,李白,诗人,唐朝,骆宾王,千古名句

    ❂ 初唐四杰之王勃 03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1王勃为我们熟识,大约是因他的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这一生写得最多的是离别诗,写得最好的也是离别诗。他只活了26岁,短短的一生却经历了无数次的离别。少年时离乡赴京求学求职,18岁时被驱逐出京,之后到虢州任职,再之后就是犯事

  • 王勃死里逃生,写下最“懒”的一首诗,一连用了9个“落花”,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王勃,诗人,唐朝,刘希夷,滕王阁序,代悲白头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你请不必打听我大名,望望无尽夜星,仍旧照亮你这一刹心境。“王勃是个天才”,大家都这样说。天才王勃写过太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千古绝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别绝唱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

  • 王勃:被称为神童、天才诗人,26岁离世,一篇文章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王勃,文章,滕王阁序,诗人,李治

    王勃是一位很让人悲叹的人物,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在初唐四杰中居于首位。王勃出生于一个名门世家,他的爷爷王通是隋炀帝时期的大学者,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王勃的父亲王福畴,担任过唐朝的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官职,他饱读诗书,非常注重对孩子们文学功底的培养。王勃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他6岁

  •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在历史上是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滕王阁序,王勃,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新唐书,滕王阁

    我们熟知《滕王阁序》,大多是从高中课本中得知的,而《滕王阁序》的文学水平,是非常高的,可谓是“千古绝唱”。关于《滕王阁序》的水平,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说。其一:当事人阎都督的反应。王勃当时在滕王阁只是路过,阎都督知道王勃有名气,就让他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会,其实是想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华。阎都督

  •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遭后人讥笑轻薄,诗圣杜甫都为其出声抱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王勃,杜甫,骈文,赋作,唐朝,诗人,滕王阁序

    唐朝作为继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不少的天之骄子,历来素有“唐诗宋词”的盛赞。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作为那个时代中的佼佼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但王勃的仕途之路却多折多难,最后英年早逝。生平经历王勃年幼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六岁时就能作出构思精妙的诗,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认可和称赞

  • 王勃靠一首序言在大唐扬名至今,奈何26岁离奇死亡,天妒英才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王勃,滕王阁序,天妒,李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不知道给多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于友情又有了新的诠释,一篇即兴而作的《滕王阁序》成为了世代流传的千古名篇,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总是能见到他的文章。他就是被评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天才诗人王勃,可惜天妒英才,这位诗人在人世仅仅停留了二十六年就溺水而亡,接下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