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没落皇族到大唐首相,李林甫的职场晋级之路能给打工人哪些启

从没落皇族到大唐首相,李林甫的职场晋级之路能给打工人哪些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736 更新时间:2024/2/1 9:03:26

李林甫也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了,不过他的这个名气并非美名,而是被后世无数人唾弃的骂名。近年来,随着人们历史观的不断刷新,对于李林甫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不过本文无意为李林甫翻案,也不去讨论他的功过是非,而只是与大家聊聊李林甫这个人物是如何发迹,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看看他的职场打拼经历对我们现代人能带来哪些发。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成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皇族,不过他的这个皇族子弟含金量却不怎么高。他的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封长平王;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长史,官阶为从五品;父亲李思诲是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官阶只有正七品。而李林甫虽然也还能靠祖宗的余荫入仕,但职务不过是个卑微的千牛直长。也就是说,李林甫虽然也勉强算得上是皇族子弟,可他的家族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到李林甫这一辈的时候,也就比底层公务员略强一点罢了。

作为没落皇族的子弟,李林甫从小就有强烈的光耀门楣,重振家业的欲望。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想要出人头地无非只有两条路,一是靠读书,二是靠关系。李林甫在读书方面没什么特殊才能,所以这条路对他来说基本是走不通的。而要是想通过关系,他的父亲肯定是指望不上,毕竟一个正七品的小官,能走的社会关系也很有限。不过李林甫的老爹娶了一个好老婆,那便是李林甫的老妈姜氏。

姜氏早年嫁给李林甫的老爹李思诲,两家基本属于门当户对,都不是什么高门显贵。然而姜氏的兄弟,也就是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后来跟着临淄王李隆基打拼事业,直至李隆基登上皇位,成为唐玄宗。姜皎也因从龙之功,被封为楚国公。

靠着舅舅的关系,李林甫在开元初年便当上了正五品的太子中允。然而姜皎后来因多嘴,将唐玄宗的秘密给泄露了出去,他也因此获罪,被发配钦州。李林甫所倚仗的这棵大树就这样倒下了。

李林甫擅于结交人脉。舅舅倒台后,他很快就攀上了宰相源乾曜的儿子源洁,与之成为好友。

李林甫当时的职务是太子中允,算是一份典型的闲职。这样的工作对混吃等死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可李林甫的心愿是入阁拜相,在这样一个岗位上不可能做出什么业绩,自然也就晋升无望。于是他便托源洁向源乾曜说情,想要调一个司门郎中的职务。然而李林甫万万没想到,源洁把话带到后,源乾曜却不屑地说道:“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李林甫小名)哪是当郎官的料?”

源乾曜的话深深刺痛了李林甫,也让他更加想要出人头地。此后几年,李林甫一方面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一方面又不断找寻门路,直到开元十四年(726年),他终于成功另觅高枝,攀上了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理财专家宇文融。在宇文融的引荐下,李林甫就任御史中丞,总算是真正掌握了实权。

同年,李林甫就跟宇文融联手,扳倒了当时的首席宰相张说。这是李林甫第一次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展露锋芒。

大多数人都有路径依赖,就是不断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可李林甫却另辟蹊径。以前他人微言轻,所以能巴结的关系都去巴结自然没问题。可现在他已逐渐跻身于帝国官僚集团的上层,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到处结交关系,那便有结党之嫌了。因此,李林甫把下一步的公关对象放在了后宫妃嫔和宦官身上。这两类人不仅能在皇帝身边说上话,而且也不会有结交朋党的风险。

李林甫先是巴结上了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武惠妃当时宠冠后宫,想巴结她的人多了去了,所以想要通过金银珠宝当敲门砖显然难以行得通。不过这对李林甫来说算不上什么问题,因为他很清楚,武惠妃真正需要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她和儿子寿王李瑁的安全保障。

李林甫通过结交的宦官向武惠妃传话,表示“愿保护寿王”,言下之意就是要帮寿王从太子李瑛手中夺取储君之位。看到李林甫的表态,武惠妃很是欣慰。为了能让李林甫使得上劲,武惠妃时不时就在唐玄宗耳边吹枕头风,声称李林甫公忠体国,堪担大用。没过多久,李林甫便晋升为黄门侍郎,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在完成了与武惠妃结盟后,李林甫下一个目标又盯上了唐玄宗最宠幸的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是唐朝的第一代权宦,他对皇帝极为忠心,皇帝也对他信任有加。与武惠妃相比,高力士更加难以拉拢,因为他没有家室拖累,一心只有效忠皇上。

不过人总是有软肋的,高力士自然也不例外。李林甫发现高力士当年得到武三思(武则天侄子)提携,所以才有今日的地位。高力士是个很重情义的人,现在武三思已死,高力士无法报恩,所以对武三思的女儿、侍中(宰相)裴光庭之妻格外关照。

为了攀上这条线,李林甫牺牲色相,与武氏大搞婚外恋。没过多久,裴光庭就病逝了。丧期未过,武氏就跑去找高力士,请求让李林甫继任侍中之职。

宰相是国之重臣,高力士再想报恩也不敢在这件事情上掺和。不过作为补偿,他多次向李林甫透露一些内幕信息,并帮李林甫与宰相韩休牵上线。一年后,韩休从相位上退下来。离职前,他向皇帝推荐李林甫可为宰相。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官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之后,成为三人宰相集团中的一员。

至此,李林甫完成了入阁拜相的理想,但这还不是终点,因为他的目标是成为首相,也就是现在由张九龄担任的中书令之职。

张九龄才华横溢,文章冠绝天下。他压根就看不起李林甫这种没有真才实学,完全靠裙带关系一路攀爬上来的“学渣”。不过平心而论,李林甫虽然在文章学识方面远不如张九龄,但却不是庸才。他后来推行的诸多政策都切实解决了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名相执政时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光从这些方面而论,李林甫的执政能力就完全不亚于这些名相,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知道自己被张九龄鄙视后,李林甫心中非常不爽,当表面仍摆出一副唯张九龄马首是瞻的姿态。在此后两年时间里,李林甫一方面勤勤恳恳工作,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暗中观察张九龄的一言一行,耐心等待机会。张九龄为人高风亮节,但也有几个很大的毛病,比如爱死磕、看不起“学渣”。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得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在地方任职期间工作非常出色,因此想将他调回朝廷担任尚书。可张九龄从门缝里看人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认为牛仙客出身卑微,不该担任尚书这样的要职。唐玄宗心里觉着你张九龄自己也是寒门子弟,却看不起牛仙客的出身,这实在是笑话。不过为了顾全张九龄的面子,还是打算退一步,表示只给牛仙客封爵就算了,可张九龄却还是不同意。

看到张九龄将皇帝顶撞得老大不高兴,李林甫觉得时机成熟了。他跟皇帝说:“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听后觉得还是李林甫灵活变通,于是便不顾张九龄的反对,赐牛仙客陇西县公,实封食邑三百户。

经过这件事,张九龄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没过多久,张九龄手下一个叫严挺之的官员因徇私舞弊,替前妻的老公说情。李林甫掌握材料后,安排手下告发到皇帝那里。这事本来跟张九龄关系不大,可张九龄却认为严挺之是正人君子,且与前妻早已离婚,谈不上徇私舞弊,因此在唐玄宗面前力保严挺之。结果不但严挺之没保住,张九龄自己也因结党罪名被降职,取而代之的是李林甫出任中书令,兼集贤殿大学士。自此,李林甫终于完成了从没落皇族到帝国首相的进阶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他长达十七年的首相生涯。

纵观李林甫的这段职业生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广交人脉,一路都有贵人相助。不过除了最开始的舅舅帮忙外,其他人脉资源都是李林甫自己发掘出来的。而之所以这些贵人愿意帮助他,不是李林甫八面玲珑,能说会道,而是他能发现贵人们面临的难题,并能帮他们提供解决方案。人脉不是你能认识多少人,而是你能帮助多少人,只有受到你帮助,或者将来可能需要你帮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人脉。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李林甫的最后一天:看着床前绝世美颜,后悔当初为啥没当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安禄山,高力士,宰相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上午,西风凛冽,华清宫上空雪花如席,随风飘舞。华清宫倚骊峰山势而筑,楼台馆殿,似锦若绣,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带领百官嫔妃到华清宫泡温泉,过寒冬,“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千岩曙雪旌

  •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到底有多混账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林甫,安禄山,唐玄宗,宰相,张九龄,杜甫

    若论起中国古代奸臣,李林甫肯定是逃不过。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之一。与他

  • 小官卢杞来访,80岁郭子仪慌忙推开怀中美娇娘,避免一场灭族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卢杞,郭子仪,宦官,田承嗣,小官,唐代宗

    自古以来,忠奸不两立。在忠良的背后,必然就有奸臣的作祟。比如岳飞,便为秦桧陷害而死;比如于谦,没有躲过石亨等群小的围攻。作为国之柱石、兵权在握,统领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郭子仪一生曾遇到过无数馋毁。但最终,郭子仪仍然挺了过来,不仅富可敌国,而且还子孙满堂,活到了85岁。那么郭子仪,到底是如何躲过奸臣射

  • 小官卢杞来拜访,80岁郭子仪急忙推开怀中姬妾,避免一场灭族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秋叶侃史标签:郭子仪,卢杞,唐肃宗,安禄山,宰相,唐王朝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皇帝最害怕的事情便是自己的政权被颠覆,成语“十恶不赦”中指出的十条不可饶恕的大罪,前三条便是“谋反、谋大逆、谋叛”。三条无一例外都是企图颠覆皇权的行为,所以才会被列为了“十恶”的前三名,正是由于皇帝时刻都在警惕着谋逆的发生,因此许多奸臣便利用了皇帝的这种心态,陷害不利于自己的忠良

  • 80岁郭子仪骄奢淫逸,对卢杞唯唯诺诺,唐德宗赏他子孙124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郭子仪,唐德宗,卢杞,唐肃宗,李光弼,仆固怀恩

    当卢杞看到郭子仪时,他非常惊愕,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竟老老实实地坐在他面前,脸上充满了敬意,语气温和,全然没有大将军的傲气。郭子仪非常有远见,他用这种极其谦卑的态度迎接唐德宗的宠臣,双目低垂,给足了卢杞面子,那意思再明确不过:“卢大人,他日成就凌云之志时,可否放过郭氏一家老小。”这是唐史读物《血腥

  • 唐德宗奸相卢杞打压异己,唯独放过郭子仪,实在是因为郭会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唐德宗,郭子仪,卢杞,宰相,李林甫,唐玄宗

    唐朝中前期盛产明君,然而从唐玄宗中后期开始,盛产奸相,比如以“口蜜腹剑”而出名的李林甫就是大大的奸臣。除了李林甫外,在唐德宗时期的宰相卢杞也是一个很坏的人,都称为奸相。在唐德宗时期,由于重用卢杞,导致群臣沸腾,当时的宰相李勉就曾义正言辞的说:“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卢杞

  • 郭子仪正和妻妾作乐,貌丑奸臣卢杞突然拜访,郭:全府女眷躲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郭子仪,卢杞,安禄山,奸臣,杨炎

    古代的官场之上,除了稳坐高位的帝王之外,台阶下站着的那些大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不论是高官还是低位,都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打着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人之道在诚恳,而为官之道在进退,官场上的瞬息万变让人措不及防,尤其是有奸臣在背后推波助澜之时

  • 唐朝名将郭子仪功勋卓著,为什么会惧怕奸臣卢杞?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郭子仪,卢杞,宰相,唐德宗,唐朝,杨炎

    有史料记载,郭子仪晚年每次在家接见客人,必定要让多名侍女在跟前服侍。但令人奇怪而又疑惑的是,当郭子仪一听说卢杞要来,立刻就把侍女全部屏退,好像十分惧怕卢杞似的。郭子仪是唐朝最著名的中兴名将,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武全才,史书称郭子仪“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早年,

  • 唐朝奸相卢杞害死了很多名臣,唯独没对郭子仪动手,原因值得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郭子仪,卢杞,宰相,唐德宗,姚崇,仆固怀恩,安史之乱,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这是唐德宗想要提拔被贬的卢杞为刺史的时候,宰相李勉所说的话。这大约是当时大部分官员所持的一个态度,即不愿意唐德宗再重用卢杞,而原因就是卢杞在做宰相的近三年时间里,嫉贤妒能,排除异己,独揽相权,大肆敛财等等。要知道,卢杞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害死了不

  • 唐代巨奸之臣—卢杞,普天下的差评,也挡不住唐德宗对其由衷点赞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卢杞,唐德宗,郭子仪,宰相,杨炎,李泌

    唐建中元年,长安城内,“尚父”郭子仪府上来了一位陌生的年轻人。 而对于这位前来拜见自己的年轻人,郭子仪表现得非常重视,年迈的郭子仪不仅斥退了周围照顾自己的姬妾们,还专门单独与这位年轻人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对于郭子仪的如此举动,府中之人对之很不理解,因为作为“尚父”,郭子仪已经位极人臣。 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