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旧唐书》记下这一幕,安史之乱杨国忠有责任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旧唐书》记下这一幕,安史之乱杨国忠有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娃趣谈 访问量:4140 更新时间:2024/1/13 10:32:52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20万大军一路向南,直逼洛阳和长安。

在此之前,安禄山虽然早有反心,但是他和杨国忠的关系恶化显然才是叛乱发动的导火索。此时李林甫已经去世三年,杨国忠完全代替了李林甫之前唐玄宗宠臣的地位。安禄山比杨国忠更早受到唐玄宗的看重,他看到杨国忠竟然后来者居上,除了不服气之外就是强烈的争斗之心。

安禄山不甘人后,杨国忠强争人先,两个人谁都不服谁,他们又都欠缺君子之风,于是彼此在唐玄宗面前诋毁对方就是常有的事。

1、如果是李林甫

和杨国忠相比,李林甫对安禄山更有威慑力,虽然历史上不存在“如果”,但是如果李林甫还在的话,安史之乱或许会推迟几年时间。

这首先当然是因为安禄山对李林甫的畏惧。安禄山对李林甫到底害怕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林甫“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

每当李林甫和安禄山交谈的时候,他总是能够摸准安禄山的心思,然后率先说出来。可想而知,安禄山经常这样被李林甫说中心事,对李林甫会敬服到什么程度?他把李林甫看得如同神明一般,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时节他也会紧张得汗流浃背。

要知道,此时的安禄山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他已经混迹官场15年之久,见了足够多的世面,官职也做到了御史大夫。李林甫能让安禄山害怕到这个程度,可见李林甫御人有术,远非杨国忠这个憨憨可比。

2、安禄山为人

安禄山步入仕途始于732年,他因为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张守珪原本准备处死安禄山,结果安禄山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机巧从乱棍之下脱身,不仅没受惩罚,还被张守珪收为义子,任命为偏将。

安禄山虽然身形肥壮,看上去很笨拙,但实际上他天性聪慧机灵,不仅能说会道,精通六国语言,而且特别会来事,哄得周围人常常夸奖他。为了能够顺利爬升,安禄山不惜用厚礼贿赂和自己有来往的朝廷官员,让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自己说好话。

经过长期用心经营,安禄山如愿获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和喜爱,先后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等重要职位。安禄山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唐玄宗最宠爱杨贵妃,于是继续施展“顺杆爬”的本领,趁机向唐玄宗提出要给杨贵妃当养子。

这个要求听起来十分荒唐,论年纪,安禄山足足比杨贵妃大16岁;论地位,安禄山担任平卢节度使,属于地方外官,杨贵妃则久居深宫,是君王最为宠爱的妃子。换成当时任何其他一位官员,都不敢提出如此荒诞不经的要求。

但是安禄山仰仗着自己异族官员的身份,把这个要求提得理直气壮;更为荒诞的是,唐玄宗居然答应了安禄山的要求,批准安禄山做了杨贵妃的养子。

3、宫廷荒诞剧

于是宫廷中很快就上演了更荒诞的一幕:安禄山的生日是正月初一,751年正月初一,安禄山生日的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都赐予他极为丰厚的礼物。不仅如此,生日后的第三天,32岁的杨贵妃召见48岁的安禄山,要按照习俗给这个儿子“洗三”。

据记载,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按照杨贵妃的吩咐,这个大胖子像个婴儿一样被人们放在巨型澡盆中洗澡。洗完之后,安禄山被裹在一个巨大的锦绣料子的襁褓之中,放进一个彩轿里,宫女们把彩轿抬起来,在宫中转来转去。随着轿子乱转,人们还嬉笑着呼喊“禄儿,禄儿”,好像年近半百的安禄山果真是个新生婴儿一般。

杨贵妃这么对待安禄山,安禄山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非但没有恼怒,反倒对待杨贵妃明显比对唐玄宗还要亲近。安禄山每次进宫都会先去拜见杨贵妃,然后再去拜见唐玄宗。唐玄宗问其原因,安禄山就以“自己是胡人”为借口,告诉唐玄宗,胡人就是把母亲放在父亲前面的。

唐玄宗听了安禄山这似是而非的借口之后,居然没有生气,反倒十分高兴。

4、恃宠而骄的后果

安禄山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难免恃宠生骄,不把朝廷礼仪放在眼里,因此受到李林甫的有意教训,从此才使安禄山对李林甫生出敬畏之心。

747年,安禄山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当时和安禄山同居大夫之位的还有王鉷。王鉷所在的王氏家族一直深受皇家宠信,所以李林甫也有意提拔和拉拢王家人,王鉷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就是李林甫举荐的结果。

安禄山仰仗着唐玄宗的宠爱,不把宫廷礼仪放在眼里,即使是朝见唐玄宗都站得直挺挺的,不肯深深地弯下腰去,这让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十分不爽。

为了教训安禄山,安禄山和王鉷一起拜见唐玄宗的时候,李林甫就故意命令王鉷注意礼仪,要好好拜见。王鉷心领神会,马上按照李林甫的指示,快步上前,然后躬身下拜,看上去态度十分恭敬。

这个现场教学的场面显然对安禄山产生了期待的震慑效果,安禄山连忙也有样学样,十分恭谨地弯下腰去,对着唐玄宗深深施礼。

从此之后,每当安禄山见到李林甫,他就总是会紧张得汗流浃背。

李林甫混迹朝廷多年,目光精准,他看出安禄山已经被震慑住了,于是反倒开始对安禄山和颜悦色起来,看到他在寒冬天气冻得浑身发抖,还会把自己的衣袍披在他的身上保暖。

安禄山被李林甫收拾得心服口服,他开始十分亲切地喊李林甫“十郎”。当时安禄山经常派刘骆谷进宫禀奏事务,每当刘骆谷从宫中返回,安禄山都会先关切地询问:“十郎说了什么?”如果李林甫夸奖他,他就会高兴得直跳;如果李林甫只是勉励说“大夫须好检校”,安禄山就会十分惶恐地说道:“哎呀,我要死了!”

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敬服到了这个程度,当时很多人都了解这个情况,著名乐工李龟年还曾经在唐玄宗面前模仿安禄山的样子,唐玄宗被逗得开怀大笑。

5、安禄山和杨国忠

李林甫去世以后,杨国忠取代了他的位置,但是对于安禄山,杨国忠却没有相应的震慑力量,安禄山根本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杨国忠虽然发迹比安禄山晚,但是早就得到了朝中官员的各种投靠,他看到安禄山这个刺头儿不服,于是不断地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甚至多次强调“安禄山必反!”

唐玄宗一直很信任安禄山,同时他也很信任杨国忠,听到杨国忠反复提同一件事,他也难免怀疑,于是就派宦官辅璆琳前去探查虚实。

安禄山的真实情况是:他早就在范阳北筑起高城,内藏兵器与粮草,战马、牛羊也都有一万多头。表面看是防御侵略,实际就是准备叛乱时备用。

辅璆琳到了之后,安禄山再次施展之前的惯用伎俩,对来人予以厚礼。辅璆琳得了好处,回到京城之后,除了大力称赞安禄山对朝廷忠诚无比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话语。

对这种结果,杨国忠当然不甘心,于是继续对唐玄宗说:“陛下召他回朝,他必然不敢回来,那样就能证明他有反心!”

老年的唐玄宗对宠臣言听计从,他马上下诏让安禄山回京。

安禄山非常痛快地回来了。

范阳就是现在的河北涿州一带,当时无论唐玄宗是在洛阳还是在长安,从范阳回去都不是很近的路程。安禄山平白跑这一趟,他当然知道是杨国忠在背后捣鬼,于是找了个机会对唐玄宗哭诉:“臣是蕃人,又不识字,有幸受到陛下的厚爱与提拔,导致杨国忠他想要杀我啊!”

安禄山哭得让唐玄宗很感动,待他更加亲厚,封他为左仆射,然后让他回了范阳。

从此以后,但凡有人再敢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反心,唐玄宗就会把这人捆绑了送到安禄山那里,任由他处分。

唐玄宗仍然十分信任安禄山,但是与此同时,安禄山那边却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为起兵做起准备来。

对于安禄山来说,起兵只是早晚的事,唐玄宗厚待他,他只会把起兵的时间往后推。现在,杨国忠的举动却让他再也没有推迟的理由。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历时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拉开序幕。

很多人对唐玄宗喊了很多次的“狼来了”终于来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

更多文章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李林甫,皇帝,宰相,杨国忠,唐玄宗,皇上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燃烧的作用下释放着2022-06-0612:06辽宁关注安史之变,是唐朝从鼎盛到衰落的一个转折,它在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李林甫是玄宗朝最年老的大臣,他担任了十九年的丞相。从

  • 李林甫:口蜜腹剑,嫉贤妒能的一代奸相,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宰相,宦官,李亨,唐朝,兵部,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可谓是经济文化到达顶峰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强盛,离不开一个好皇帝,同时也离不开好的臣子。“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君主和贤相一同造就的,缺一不可。同样的,如果碰上奸臣,那么国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盛唐中少见的奸相——李林甫。早年经历李林甫的出生非常显

  • 临终之时,李林甫含泪嘱咐杨国忠:我的后事托付给你!后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武惠妃,张九龄,宦官

    公元752年11月,李林甫病重,杨国忠前去探望。李林甫看着这个被自己排挤出京城的人火速被召回,他自知再也不能与其争斗,于是流着泪对杨国忠说道:“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杨国忠虽然明知道李林甫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仍然对他心存忌惮。听到李林甫的嘱托后,他不由汗流满面,连声回答道:“不敢!不敢!”杨国忠是杨

  • 右相李林甫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安史之乱是他导致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林甫,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

    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在剧中,右相林九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老谋深算,工于心计。那么,真实历史中是否有林九郎这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其实,《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人物原型就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宰相李林甫。历史上对于李林甫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蔽塞言路,排挤贤才,

  • 大唐奸相李林甫:一个迷失在欲望中的可怜人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张九龄,王忠嗣,东宫

    自古以来,文必两汉,诗必盛唐。可见开元盛世唐朝文风的鼎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以及写出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七绝圣手王昌龄等一个个惊艳历史的伟大文人皆是出自这样一个盛世。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文化璀璨,群星闪耀的盛世,之后会变成硝烟弥漫的

  • 太子李玙的忍辱负重:面对李林甫的迫害不得不两次离婚保全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武惠妃,东宫,王忠嗣,李亨

    《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很火,大有霸屏之事。不但张小敬捉狼卫的故事引人入胜,右相林九郎与太子李玙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大看点。《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真实的历史中,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斗争同样十分激烈。 唐玄宗本来的太子是李瑛,是玄宗第二子。 但是后来唐玄宗宠爱武惠妃及其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和权相

  •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李林甫,张九龄,杜甫,唐玄宗,宰相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其阴险毒辣,品质极其卑劣,不仅“口蜜腹剑”,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在嫉贤妒能、残害人才方面也是个“能手”。

  •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亨,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武惠妃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暗中拨弄害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张九龄,皇上,宰相,唐玄宗,玄宗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笑里藏刀坑能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皇上,太守,唐玄宗,奏章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李林甫独揽朝中大权之后,为保自己地位天长地久,特别把心思用在人事安排上,对官员的擢斥升迁亲自过问,插手安排,提拔两类人,打击两类人,以做到一统天下。提拔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效忠卖力的,二是愚不可及唯命是从的。打击哪两类?一是对自己“指鹿为马”胆敢非议的,二是有潜在能力日后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