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口蜜腹剑问题不大,李林甫这个政策才致命,直接要了盛唐的老命

口蜜腹剑问题不大,李林甫这个政策才致命,直接要了盛唐的老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闻局社 访问量:2895 更新时间:2024/1/4 3:19:58

唐玄宗李隆基,通过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先是扳倒了乱政的韦后集团,然后又剿灭了政变未遂的太平公主集团,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大唐的无上宝座。

站得高,必然看得远,成为九五至尊的李隆基,却无奈发现,曾经辉煌灿烂的帝国,此刻已是风雨欲来风满楼、窟窿遍布、危机四伏。

深感痛惜的他,下定决心要励精图治,要开创一个堪比贞观之治、崭新的大唐盛世。

主上英明,知人善用,底下的人才,便也会像过江之鲫一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纵观玄宗一朝,除了杨国忠之外,大部分宰相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都是有相当水准的政治家。

无可否认,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都有治世之才。不过,人都有缺点,比如张九龄的迂腐书生气,体现在处处和玄宗针锋相对,又比如李林甫的口蜜腹剑、妒贤嫉能。

对于国家来说,李林甫的口蜜腹剑、妒贤嫉能本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最多就是打击几个政敌,制造几个冤案,搞得几个官员流放外地,郁郁寡欢罢了。

但他却因为妒贤嫉能,制定了一个政策,直接导致安史之乱最终爆发、大唐由盛转衰、杨贵妃玉陨马嵬坡、唐玄宗本人也流浪到了蜀地。

那么这个政策又是什么呢?

在唐朝有边将入相的惯例,节度使只要立了大功,就有可能会被选到中央担任宰相,这么做,无非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鼓励那些有功劳的边将,二是防止他们做大做强、尾大不掉。

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等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走到中央的。

前面说了,李林甫这人即有口蜜腹剑的特殊才能,又有妒贤嫉能的强烈性格,凭着这些,他在服务好玄宗皇帝的同时,又剪除了自己的政敌,稳稳当当地当了十九年的宰相,是玄宗朝时间最长的,这当然都是他的本事,似乎也可以理解为政治才能。

李林甫在朝堂之中斗争了一辈子,朝廷中手底下的那群人都被自己教育得服服帖帖的,这一点,在《新唐书》有一个记载就很能说清楚问题:

李林甫做宰相做了十九年,蛮横专权,欺瞒天子的耳目。

谏官都是靠进谏吃饭的,却在他的控制威严之下,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有一次补阙杜璡上书,结果被他贬为下邽令,然后李林甫对剩下的人说道:''英明天子在上,你们光顺从都来不及,还用说什么吗?你们看那些立仗马,它们一声不发,才有三品刍豆吃,但只要叫了一句,就要被废掉了,被废掉之后,你们觉得它还能吃到三品刍豆吗?''

经过他这么一顿威胁,就再也没有人敢进谏了。

这就是立仗马,和赵高的指鹿为马有得一拼。

朝廷中那些手下是服服帖帖了,那对自己最有威胁的是谁呢?

左思右想,终于发现,整个大唐上下,只有一类人对自己最有威胁。

他们是谁呢?

他们就是边将,他们有军功,就可能入相,他们仗着军功,自己则很可能会吃亏,甚至会在某一条阴沟里翻了船。

解决危险的最高境界,便是防患于未然、毕其功于一役。

因此李林甫又开始了冥思苦想,他左想右想,上想下想,终于,他天才般地想到了一个天才的主意。他相信,只要这个主意付诸实现,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自己的地位了。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上奏说:“那些文人贪生怕死,害怕行军作战,让他们担任军事将领,不太适合啊。不如让那些寒门子弟、蕃人充当将领。寒门子弟,在朝中孤立无援,而蕃人骁勇善战,可以巩固边疆!”

唐玄宗一想,有道理,就答应了,从此李林甫重用蕃将,也为盛唐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的爆发或多或少具有随机性,但是统帅与边军勾结,蕃将拥兵自重,中央日渐衰落,却是一定会发生的。

因为人性如此,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所有的蕃将都是高仙芝、哥舒翰,就算没有安禄山、史思明,也会有陈禄山、宋思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

简单点说,如果你是一位手握重兵、节制地方的蕃将。

你会不会和士兵搞好私人关系?

你会不会想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你会不会考虑自己未来的命运和前途?

你会不会考虑自己子孙后代的命运和前途?

你会不会对土地、权力、金钱和女人有更多的野心和欲望?

你很难一一否定吧!

这几个问题是真实的,因为不会所有的蕃将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事实上,东汉和大唐都有一样的毛病,到最后,中央越搞越弱,地方越搞越强,最后,分崩离析,东汉末年分三国,大唐之后有五代十国。

宋朝和明朝的统治者想到了这一点,就重文轻武,搞军无常帅、帅无常兵,虽然有不少弊病,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林甫搞了这么个政策,让安禄山、史思明做大做强,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盛唐就死在了这里,剩下的就只是一个军阀混战、苟延残喘的大唐了。

后果如此,李林甫想到了吗?

有可能是当局者迷,他并没有想到。

但更有可能是,他想到了这样做的危险,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了冒险。

这么说,有证据吗?

有,证据就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安禄山刚开始去见宰相李林甫的时候,仗着有玄宗和贵妃的宠信,天不怕地不怕,根本就不把李林甫放在眼里,神态傲慢无礼。

李林甫召见同为御史大夫的王鉷和安禄山时,面无表情,但威严逼人,王鉷在李林甫面前战战兢兢,极为诚恳。

安禄山看在眼里,心里不免一惊,于是被李林甫的威严所震慑,从此,安禄山在李林甫面前变得恭谨谦卑了起来。

再后来,李林甫又经过几板斧,就彻彻底底地降服了安禄山,只要是在李林甫面前,安禄山就会规规矩矩的,像个老实人一样。

安禄山回到范阳之后,只要有人从长安来,他都要问李林甫说了什么,如果李林甫说了他的好话,他就喜上眉梢,如果李林甫说让自己老实一点,安禄山就会吓得汗流浃背,然后眉头紧锁说道:“哎呀,这次我死定了。”

李林甫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压住了安禄山,并且有意识地多次敲打他,让他老老实实,可见李林甫很可能是知道危险的。

如果明明知道对朝廷、对国家有危险,为了自己的私心,还执意要去做,那就是十足的奸臣了。

史料出自:《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就帮忙点个赞,评个论,加个关注,鼓励一下呗。以后小编会多多的给各位老爷奉送更加精彩的历史类文章哦。

更多文章

  •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旧唐书》记下这一幕,安史之乱杨国忠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旧唐书,唐玄宗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及其部下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20万大军一路向南,直逼洛阳和长安。在此之前,安禄山虽然早有反心,但是他和杨国忠的关系恶化显然才是叛乱发动的导火索。此时李林甫已经去世三年,杨国忠完全代替了李林甫之前唐玄宗宠臣的地位。安禄山比杨国忠更早受到唐玄宗的看

  •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李林甫,皇帝,宰相,杨国忠,唐玄宗,皇上

    宰相李林甫: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喜爱?燃烧的作用下释放着2022-06-0612:06辽宁关注安史之变,是唐朝从鼎盛到衰落的一个转折,它在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大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李林甫是玄宗朝最年老的大臣,他担任了十九年的丞相。从

  • 李林甫:口蜜腹剑,嫉贤妒能的一代奸相,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宰相,宦官,李亨,唐朝,兵部,李林甫,唐玄宗,杨国忠,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可谓是经济文化到达顶峰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强盛,离不开一个好皇帝,同时也离不开好的臣子。“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君主和贤相一同造就的,缺一不可。同样的,如果碰上奸臣,那么国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盛唐中少见的奸相——李林甫。早年经历李林甫的出生非常显

  • 临终之时,李林甫含泪嘱咐杨国忠:我的后事托付给你!后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武惠妃,张九龄,宦官

    公元752年11月,李林甫病重,杨国忠前去探望。李林甫看着这个被自己排挤出京城的人火速被召回,他自知再也不能与其争斗,于是流着泪对杨国忠说道:“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杨国忠虽然明知道李林甫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仍然对他心存忌惮。听到李林甫的嘱托后,他不由汗流满面,连声回答道:“不敢!不敢!”杨国忠是杨

  • 右相李林甫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安史之乱是他导致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林甫,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

    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在剧中,右相林九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老谋深算,工于心计。那么,真实历史中是否有林九郎这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其实,《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人物原型就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宰相李林甫。历史上对于李林甫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蔽塞言路,排挤贤才,

  • 大唐奸相李林甫:一个迷失在欲望中的可怜人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林甫,宰相,唐玄宗,张九龄,王忠嗣,东宫

    自古以来,文必两汉,诗必盛唐。可见开元盛世唐朝文风的鼎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以及写出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七绝圣手王昌龄等一个个惊艳历史的伟大文人皆是出自这样一个盛世。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文化璀璨,群星闪耀的盛世,之后会变成硝烟弥漫的

  • 太子李玙的忍辱负重:面对李林甫的迫害不得不两次离婚保全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武惠妃,东宫,王忠嗣,李亨

    《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很火,大有霸屏之事。不但张小敬捉狼卫的故事引人入胜,右相林九郎与太子李玙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大看点。《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真实的历史中,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斗争同样十分激烈。 唐玄宗本来的太子是李瑛,是玄宗第二子。 但是后来唐玄宗宠爱武惠妃及其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和权相

  • 奸相李林甫:一生都做了什么坏事?名相张九龄、杜甫等都是受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李林甫,张九龄,杜甫,唐玄宗,宰相

    李林甫,小字哥奴,唐皇族宗室。他通过谄媚逢迎等各种手段,买通和勾结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攫取了宰相职位,权势显赫,不可一世。李林甫能书善画,论才艺倒也不错,可是其为人极其阴险毒辣,品质极其卑劣,不仅“口蜜腹剑”,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在嫉贤妒能、残害人才方面也是个“能手”。

  •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亨,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武惠妃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暗中拨弄害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李林甫,张九龄,皇上,宰相,唐玄宗,玄宗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