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为何乌江自刎的项羽红透青史,而“豪横”西域的裴行俭,少有人知项羽为什么会红
项羽作为一个相对反面的人物(汉朝的敌人),而且又是个败军之将,他为什么会红呢?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和虞姬的感人爱情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虞姬本人的事迹,却在正史中少有提及(几乎没有),直到今天有关她的姓名还是未解之谜,有关她的籍贯,江苏和安徽也是各执一词。但就是这么个半真半假的女人,却在历史的传承中,继往不绝。原因无它,就是因为她对项羽的一片痴情,愿意为爱人舍生赴死。爱情恒久远,爱情故事永流传,所以作为爱情故事中的男一号,自然也不容易被遗忘。
第二他的对手分量够重。骆驼看陈道明版的《康熙大帝》中,有一个片段让骆驼印象很深。就是康熙在宴会上敬了三碗酒,然后感谢了三拨人那段。其中最后一碗酒,他敬给了自己的曾经的敌人,他说,正是这些人造就了他,逼着他完成了丰功伟绩。其实对于项羽也是一样,大家可以想一下他的敌人。他的第一个敌人是谁,是统一了华夏,首个自称皇帝的秦始皇,有这个自带流量的大咖带着玩,项羽最差也能混个青史留名。项羽后来的敌人又有谁,是开创了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汉高祖刘邦,刘邦建立的汉朝,到底有多牛,骆驼就不多说了,大家想想你面前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就明白了。项羽作为这两位大咖的敌人,他怎么可能会不出名。
第三他自己的作风比较过硬。如果让骆驼用一个词来形容项羽,骆驼会选择“钢铁直男”。看秦始皇不爽,他亲自撸起袖子,直接硬刚;范增告诉他,刘邦心怀异志,未来可能会闹事,项羽没有选择玩阴的,在“鸿门宴”上铲除异己;垓下被围,他本有机会遁回江东,但是他就是宁折不弯。这种有点“傻气”的操作,自然在看惯了尔虞我诈的民众中,吸粉无数。这一点在关二爷身上也能一览无余,三国时期关羽武功是最高吗?你问问吕布、张飞、赵云等同志怎么想,三国时关羽的智商值得一提吗?你再想想贾诩、诸葛亮、司马懿会怎么说。那为什么关二爷,最后能红遍三江两岸呢?因为人家作风过硬,汉寿亭侯、大宴小宴、汗血宝马、统统不能影响关二爷的一腔忠肝义胆,所以后人一直奉若神明。
由此可见,项羽之所以能万古流芳,一是因为自身就是正面典型;二是因为对手的影响力大,提到他的对手自然也会联想到他;三是他有爱情故事傍身,张生和崔莺莺的名字,通过《西厢记》和《红娘》而家喻户晓。可是谁又能知道,张生其实只是原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作者,崔莺莺是真人)的化身呢?裴行俭为什么不红裴行俭是谁?唐朝名将,父亲是一代名将裴仁基,师傅是大唐“军魂”苏定方(苏定方不是奸臣,回来单独再写),师祖是大唐“军神”李靖,在世时“豪横”于西域,拳打西突厥叫爹,脚踢东(突)厥喊爸,凭一双肉眼,在选用人才方面,比大数据都好使。创设长名榜(任用公务员公示),引铨注(公务员选聘指南)。“十全老人”乾隆爷称他“于当时……为诸将巨擘”。
就是这么一个牛人,不熟悉唐朝历史的人,却很少知道他(骆驼没研究唐史之前,也不知道他,脸红+1),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没有项羽的例子,骆驼还真不太好说。根据项羽的例子,我们再反推。裴行俭有爱情加成吗(绯闻)么?史料:没有。裴行俭的对手都有谁?史料:阿史那都支,李遮匐,阿史那泥熟匐、阿史德温傅……我查下字典……还是下一个问题吧。裴行俭的作风过硬不。史料:李靖因为功高震主被雪藏,苏定方被人黑出翔,裴行俭不是嫡长子……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裴行俭几乎不具备项羽走红的任何优点,所以他能在青史中留名,已经纯属不易,未来他也将沉寂在浩瀚的史料中。希望今天的文章,能为这位曾经的名将送去一点安慰。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历史二: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只因他有一项能力,远超曹操和诸葛亮熟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在统一中国的北方后,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志向,举大军征讨东吴,揭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奈何天不助曹操,加上孙刘两家的结盟,导致曹操大军惨败,从此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曹、孙、刘三家相互征伐,但都没有能力一统天下,战乱持续了几十年之久。公元220年,曹丕迫不及待地登基称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紧接着,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三国鼎立的局势已成定局。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最终能够结束这种分裂局面的不是魏蜀吴之中的任何一国,而是司马家族。司马懿,出身相当显赫,他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当时曹操听闻司马懿相当有才,就“邀请”他为自己效力,但被司马懿装病婉拒了。
之后,曹操又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命人去让司马懿过来见自己,否则直接干掉。这次司马懿不能再推辞,只得乖乖地为曹操办事。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在曹操府中的二十年间,司马懿一直未得到重用,更没有机会掌握军权。直到曹操、曹丕死后,他才逐渐掌握大权,并于诸葛亮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奈何诸葛亮技高一筹,司马懿一直被死死地压制,甚至在上方谷一战时,若不是天不助诸葛亮,司马懿就会被炸的连渣都不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司马懿先后被曹操和诸葛亮压制,为何他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呢?不仅掌握了实权,还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从一开始的时候,司马懿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但在他刚出山的时候,司马徽就曾经说过:“孔明虽得其主,却未得其时”。尽管刘备独得卧龙和凤雏二人,却依旧不能实现匡扶汉室之心愿。
而司马懿,绰号为“冢虎”,也就是“坟墓里的老虎”的意思。虽一直被曹操提防,以及被卧龙吊打,却从未动摇过内心的志向,经过多年的蛰伏,先后熬死了曹操、曹丕及诸葛亮等人,自己活到了73岁。在七十古来稀的三国时期,司马懿绝对算是非常长寿之人,并靠着隐忍和奇谋,最终笑到了最后。
司马懿之所以能笑到最后,主要得益于他的长寿,几十年磨一剑,待剑出鞘之时,也是曹魏政权灭亡之日。在司马懿的心目中,曹操的猜忌不可怕,诸葛亮的压制也构不成威胁,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熬死这些大咖,自己就可以主宰天下,后来的结局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参考文献:《三国演义》等历史三:三国一牛人,75岁还能生子,他的一种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导读:乱世三国,人才辈出,雄才大略的曹操、能掐会算的诸葛亮以及忠义双全的关羽,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甚至在国外都有很多铁杆粉丝。因为战乱频发,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平均寿命很短,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挂了,70岁以上的人都屈指可数。但是,却有这么一位牛人,他活到80岁才去世,75岁时还生了一个儿子。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一种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此人就是曹魏名臣钟繇。
钟繇,字元常,汉末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从小就非常聪明,长大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帅哥,成为很多女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因钟繇心怀天下,立志要干一番大事,决不能因儿女情长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果断地拒绝了那些追求者。
20多岁的时候,钟繇被察举为孝廉,并先后被任命为尚书郎、阳陵令,后因为身体原因选择了辞职。身体痊愈后,又入朝为官,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初平二年,时任兖州牧想要与汉献帝联系,却受到了李傕、郭汜等人的阻拦,并差点将曹操派去的使者斩杀。钟繇看到了机会,从中为曹操斡旋,这才得以使者能够与天子取得联系。之后,李傕胁迫献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功不可没,也因功被拜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被封为东武亭侯。在荀彧的推荐下,钟繇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并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总领后方一切事物,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可以先斩后奏。
钟繇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刚到达长安,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立马写信给西凉马腾、韩遂等人,未动一兵一卒就让他们二人将儿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官渡之战中,钟繇送去两千匹马供给军用,曹操写信称赞道:“得到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镇守关中,粮草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您的功劳相当。”因汉献帝西迁,加之连年战乱,洛阳地区的人口急剧下降。得知此情况后,钟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洛阳人口就恢复到之前的局面,经济也得到了改善,这都是钟繇的功劳。
魏国建立后,钟繇很快升迁为相国,还被赐予“五熟釜”,以表彰所做出的贡献。曹丕称帝后,改任钟繇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并在不久后成为太尉,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为三公,这也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魏明帝曹叡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公元230年,80岁的钟繇病逝,谥号成,并得以配享曹操庭庙。作为三国不可多得的奇才,钟繇一生所做的两件事最令人钦佩。一是,他在75岁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之后灭蜀功臣钟会;二是,他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并发明了影响深远的楷书(小楷),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潜心研究钟繇的书法,才有了后来如此高的成就,故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图片15]很多人都非常纳闷,别说是70古来稀的三国,就算放到科技发达的现在,75岁都很难再生出儿子。而近两千年前的钟繇,为何能在75岁事还能老来得子?这或许将成为永远的谜团,除非穿越到三国,才能解开事情的真相。参考文献:《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