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4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想要提拔李光弼做他的副使,还要招李光弼做女婿。大家都很羡慕李光弼,但李光弼却拒绝了这等好事,还顺带辞职了。
李光弼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是节度副使,在父亲的熏陶教育下,李光弼能文能武,小小年纪在军中就有了名望。
李光弼四十岁时,是河西的二把手,风光无限。
河西的节度使王忠嗣也十分的赏识李光弼,经常夸奖他:“这个年轻人以后一定能坐上我的位置的。”
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也很赏识李光弼,要提拔他做副手,显然有一种培养接班人的感觉。安思顺因为安禄山的原因,在唐玄宗那里能够说上话。
只要李光弼点头,这件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安思顺实在很欣赏李光弼,还提了一个条件,要李光弼做他的女婿。
想来,李光弼是不会拒绝一步登天的机会的。
但没想到,李光弼不但拒绝了,还把官职也给辞去了。
原来,李光弼十分看重伦常道德,他的父亲去世时,他在守丧期间,就从来没有和他的妻子同房。
现在,安思顺要他做女婿,还给他升官,不可能毫无条件,如果他答应了,那他的妻子该何去何从呢?
在这件事情上,很显然,伦理道德又一次占据了上风。他拒绝了高官,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这样一个有能力,又有道德底线的人,即使辞官了,也深受很多人的挂念。
果然,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启用了郭子仪,而郭子仪立马就想起了李光弼,顺理成章的,李光弼就又得到了为国效力的机会,郭子仪保举他去平定河北。
在河北战场,李光弼和史思明对上了,李光弼给了史思明迎头痛击,挫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锐气,也给了大唐一记强心剂。
强悍的军事才能,战场上的连场捷报,李光弼成了安史之乱的二号功臣。
759年,李光弼靠着自己强悍的能力,不失道德底线,也成为了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
李光弼很有道德底线,但也并非是不懂变通的人。
李光弼带兵守河阳的时候,史思明和李光弼对阵了一年,史思明有一千匹好马,经常在河里洗澡,意图向李光弼炫耀。
李光弼看了,也确实喜欢这些马,于是,趁史思明炫耀的时候,李光弼在营地里挑选出了五百匹母马。
等史思明将他的好马赶到河中洗澡时,李光弼也将这些母马赶下了河,母马有小马驹在营地里,被赶下河,都在嘶叫。
史思明的马听见了母马的叫声,淌水过来寻母马,被李光弼连同着一起赶回了营地。就这样,李光弼得到了史思明的马。
如此守道德底线的李光弼,也会用巧妙的办法来对待敌人。
如李光弼这样的人,同伴可以放心的将后背交给他,敌人却不能忽视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