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枭雄末路,被困狼虎谷内的黄巢,最终是饮恨而终还是金蝉脱壳了?

枭雄末路,被困狼虎谷内的黄巢,最终是饮恨而终还是金蝉脱壳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36 更新时间:2024/3/16 14:19:17

中和四年六月,兖州东北,狼虎谷内,一支衣衫褴褛的骑兵队伍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在原地显得有些彷徨无措,这些人虽然看起来憔悴不堪,但众人对于中间围拥着的那个人,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旁人不同,中间的那名中年男子衣衫整齐,虽然神色疲惫,但举止投足之间却自带着一股骜之气,他便是刚刚破灭不久的大齐国皇帝——黄巢

此时的黄巢倍感失落,王满渡一战,凶猛的沙陀军吃掉了自己最后的家底,在那场倾盆的大雨之中,自己看着昔日的部将不断地倒在血泊之中,而自己则最终变成了一条丧家之犬,被迫一路向东逃亡。

沿途之上,各个州郡刺史、节镇们对于自己这群不速之客,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纷纷派出重兵前来围剿,这些人都希望能够在下辖境内,擒下自己,立下平定叛乱的不世之功。

大好头颅,如今却成为朝廷鹰犬的猎物,黄巢不由地想起了广明元年自己初入长安,登基称帝的光辉时刻,世事难料,从帝位跌落到草寇,这才过去了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黄巢看着无边的暮色,感到前途黯淡渺茫,再向前就是茫茫山川了,只要躲进其中,朝廷想要抓住自己这帮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卷土重来,或未可知。

正当黄巢眺望远方之时,站在其背后的外甥林言,握紧了手中的刀,慢慢地向前走了两步……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之中,对于唐末巨寇黄巢下场的交代,大致相同,在唐军围剿之下,绝望的黄巢军内部开始分化,黄巢等一众亲信被外甥林言悉数斩杀,随后,其首级被感化军节度使时溥呈献给朝廷,这位搅乱了整个大唐的枭雄,最终命丧自己人之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至狼虎谷,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旧唐书》巢计蹙,谓林言曰:"我欲讨国奸臣,洗涤朝廷,事成不退,亦误矣。若取吾首献天子,可得富贵,毋为他人利。"言,巢出也,不忍。巢乃自刎,不殊,言因斩之,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并杀其妻子,悉函首,将诣溥。——《新唐书》

然而,后世却有不少人对此产生了异议,认为黄巢这么牛的人,怎么可能会那么容易死呢?而且还言之凿凿,认为林言砍下的那堆首级当中,黄邺、黄揆、黄钦、黄秉、黄万通、黄思厚等人都是真的,唯独黄巢这颗关键的首级,是假的,真的黄巢最终逃出了朝廷的包围,遁入空门,成为了一个混吃等死的老僧。

张全义为西京留守,识黄巢于群僧中。——《洛城漫录》

这种故事给人以非常熟悉的感觉,那就是明末义军首领李闯王最终的结局也曾有过这样的一种版本,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黄巢的结局存疑呢?

除了黄巢是位叱咤风云的枭雄,人们觉得其不应该如此轻易、窝囊地死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黄巢等人首级被斩杀之后,几经波折,最后送到朝廷手中,其辨识度确实有困难,从客观上也的确为黄巢的存活提供了一种可能。

林言是不是凶手?

首先,林言的行为有疑点。林言作为黄巢的外甥,他不仅是黄巢的亲戚,而且还曾经担任过大齐国的控鹤指挥使,控鹤军是禁军的亲卫部队,林言能够担任这个职位,必然是政治上非常可靠的人物,这种人叛变的可能性不大,对于林言的品性,《新唐书》和《旧唐书》甚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描述。

《旧唐书》中将林言塑造成了一个被艰难困境击倒的叛变者,他在黄巢最困难的时候,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而《新唐书》中,林言之所以斩杀黄巢,却是因为黄巢自己对前途充满了绝望,因此决定牺牲自己,为林言等人谋条活路。

从王满渡到狼虎谷,这一路奔亡,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无望的结局,在绝望之中,人心变化也是可能的,但林言斩杀黄巢,按理说应该是最终的获益人,然而,接下来的进展,却让事情陷入了扑朔迷离当中。

林言也死了。

横空出世的博野军

当林言拿着这些首级走出狼虎谷之时,史书记载,其遇到了太原的博野军,博野军一听这可是个天大的功劳啊,让林言献上去,哥几个不就成为打酱油的了吗?

与其让林言邀功,不如大家辛苦一下,再砍下林言这颗首级,现成的功劳,博野军一顿忙活,林言也挂了。

这就让黄巢的生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因为除了林言所说,博野军里面,谁都不认识黄巢,而之前追随黄巢的亲信,还都被林言给砍死了,最关键的是,林言等人随后也被灭口了,到了最后,整个事情变成了死无对证,所有人都只能相信这些首级当中,那个带着黄冠子的是黄巢。

随后的事情,史书上没有细说,那就是博野军虽然拿到了首级,但最后的功劳却被感化军的时溥给顺走了,在时溥的地面上,他的地盘他做主,博野军或许不甘心,但最终还是放手了,这里面不排除有冲突和厮杀,总之,通过一阵混乱之后,时溥拿到了那颗首级。

几经倒手,让黄巢的生死之谜,更加难以确定。

尚让会指认吗?

有人可能会说,此时黄巢军二号人物——尚让不是在感化军吗?他跟黄巢那么熟,必然认得出黄巢来,而时溥肯定也会让降将尚让辨认之后,才敢将首级献入长安呀。

那就要看尚让愿不愿意辨认了,从尚让最后被时溥处决的结局来看,这位投降的诚意实在是很勉强,即便尚让真的看出被杀的那个黄巢是个冒牌货,他或许也不一定会揭穿此事,相反,他可能还会推波助澜,信誓旦旦地告诉时溥,黄巢真的死了。

不坑你,还坑谁呢?

六月夏季,河南道暑气正盛,黄巢的首级被快马从狼虎谷送到时溥所在的徐州时,或许还没有腐烂,然而送到远隔数千里的成都行在处,即便有石灰等原始储存手段,到了唐僖宗那边想要辨识也会一定难度了。

因此,黄巢并没有死,便成为了一种可能,后世人们记载的洛阳老僧,则成为了黄巢结局的另一种可能。

俱往矣,洛阳老僧

数十年过后,当年的大唐已经不复存在,那个曾经背叛黄巢,转身降唐的叛将朱温,却实现了黄巢当年没有完成的夙愿,亲手将大唐王朝推入了历史的深渊。

洛阳城内,余晖洒落在天津桥上,依在酒楼栏杆上的张全义,看着天津桥上静立的老僧,身影仿佛有些印象,当其转身之时,两人四目相视。

原来你没死!

昔日的枭雄、君王成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僧,而当年的臣子却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僧,或许,相遇最好的结局就是相忘,你好好的活下去吧,那个昔日豪情万丈的冲天大将军、大齐君主,早已在狼虎谷死去了,这对大家,都好。

老僧转身下桥,喃喃说着: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往事一去,白云苍狗,黄巢的生死,最终消湮在历史之中……

标签: 黄巢张全义朱温狼虎谷义军

更多文章

  • 晚唐名将,多次重创黄巢,却被列入叛臣传,一首诗留下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黄巢,叛臣传,高骈,黄巢起义,辛弃疾,陆游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使君。这四句诗是《三国演义》中对蜀国大将姜维的评诗,文武双全,可谓是评价很高了。历朝历代兼修文武,在朝能兴邦安民、战时可纵马退敌的人物实在不多。因而这两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算是对历史人物的最高评价了。不

  • 《雪中悍刀行》赵黄巢是什么人?是什么样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黄巢,雪中悍刀行,龙虎山,神仙,铁骑

    得道年来三甲子,不曾飞剑取人头。天庭未有天符至,龙虎山间听泉流。赵黄巢姓赵,离阳赵家皇帝的赵,据他自己所说,他得道已经三甲子。《雪中悍刀行》境界划分为九品制,从九品至一品。一品又分四境,金刚境、指玄境、天象境、陆地神仙境,达到陆地神仙再进一步可以开天门飞升成仙人,也有人留在人间是为陆地天人。赵黄巢就

  • 黄巢虽然残暴,可他却拔掉了一颗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BOSS外传标签:官府,毒瘤,王仙芝,起义军,黄巢起义

    黄巢,一位开启了五代血腥乱世的关键人物。一分文士,二分商人,三分豪杰,四分暴徒,如果把这些加起来,也许就很接近一个十分的黄巢。关于黄巢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对于历史上的黄巢,我们一般的印象只有两个。一个是著名的诗人,著名代表作有《题菊花》,其中的诗句耳熟能详: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

  • 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我国除掉了毒害国家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毒瘤,大唐,门阀,世家

    “安史之乱”不但把大唐从鼎盛时期的巅峰状态拉了下来,而且造成了分裂。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数百年来,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总体上,中央与地方之间仍然存在着平衡,甚至有了起色,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元和中兴”。但大唐的朝代,却永远不可能重现昔日的荣光。黄巢之乱,更是将原本已经四分五裂的大唐,再次推入了更深的黑

  • 高考首日,《读者》引黄巢不第诗为考生加油,疏忽还是别有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小舞视界标签:读者,高考,黄巢,高考生,考试

    文\江湖小舞“我一直认为《读者》是个文化单位,用黄巢的诗祝福考生?”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正在上演,给考生们加油打气是从明星名人到一众媒体的惯常操作,作为“一代人心灵鸡汤”的《读者》自然也是不甘落后,为了彰显文化单位的气质,还甩出了一首诗,只是,引用的这首诗却让网友瞬间开始怀疑《读者》文化单位的属性。《

  • 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获,唐僖宗处置她们的方式令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唐僖宗,黄巢,节度使,长安,唐廷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听着有没有很耳熟?这是大齐开国皇帝黄巢的诗,非常霸气,我花开后,别的花都凋零了,这是王者之气的语言,表示自己过后无人可以匹敌。黄巢在历史上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虽是武将但文采绝对不会输给当时的文人墨客。只不过黄巢命运不好,屡试不过,考试进入仕途这条道被堵了,因此

  • 黄巢兵败,十几名美妾被俘,面对皇帝指责,她回怼40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黄巢,皇帝,宦官,唐朝,美妾,食盐,唐僖宗,王仙芝,官宦世家

    “皇上,好消息,反贼黄巢被斩首了!”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僖宗正愁眉苦脸看着大臣的奏折,一个宦官拿着一份战报跑了进来。看过战报,唐僖宗龙颜大悦,吩咐宦官说:“速去拟诏,朕要重赏有功之臣。”宦官接着说:“皇上,黄巢的姬妾如何处置?”唐僖宗冷哼了一声。那么,唐僖宗会如何处置黄巢的姬妾?这一切,还要

  •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毒害国家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黄巢起义,毒瘤,曹操,士族

    正所谓:“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其实的确如此,尤其是在历史上,很多人物的评价都是多元的。没有绝对的错,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因此我们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物之中,也有很多的复杂性在内。黄巢我们都知道,是出了名的残暴。而他虽然十分的残暴,可是也变相做了好事,

  •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黄巢,长安,王仙芝,唐朝,起义军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个朝代的灭亡终究也会迎来新的王朝替代他。而往往朝代的灭亡是当权者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使得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不满所以才纷纷起兵造反,就像唐太祖所说的那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祖讲这话时就是在告诫李唐的子孙们一定要当明君,照顾好百姓们。但他不会想到,唐玄宗让李

  • 黄巢的最后一战:五虎将败亡,李存孝勇败群雄,黄巢殒命灭巢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巢,李存孝,唐僖宗,五虎将,唐军,李存孝(唐朝),食盐,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黄巢曾经也想凭着一身武艺报效朝廷,不过他遇到了昏庸的唐僖宗,报国无门的他又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反唐,那就是夺取长安城赶跑了唐僖宗,一代传奇枭雄与他的大齐国就这样崛起了。正当黄巢大军一路凯歌之际,另一位无敌人物李存孝出现了,闻名天下的大齐国五虎将相继败阵,雄兵百万的大齐国也在李存孝的面前溃败了,而曾经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