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投降了还是没有好下场,黄巢军的二号人物尚让的结局为何如此黯淡

投降了还是没有好下场,黄巢军的二号人物尚让的结局为何如此黯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4/4/17 12:57:14

中和四年五月,中牟北面的王满渡口附近,数万黄巢军正沿此地的浅水区渡河东进。

数万大军围困了陈州将近一年,却始终没有啃下河南道里的这块硬骨头,最终还不得不仓惶撤军离开,这样的结果,让黄巢很上火。

此番暂撤,他日必会再回此地,届时非将陈州屠个鸡犬不留!黄巢恨恨地想着。

天边的雷电一道紧似一道,如同无数的虬龙在苍穹之巅蜿蜒、嬉戏,黑压压、低垂的云层更让人感到格外窒息。

突然,隆隆的马蹄声从汴河南岸传来,如同阵阵的战鼓,一声一声,敲打在每一个黄巢军将士的心头,人们不由地停下了脚步,纷纷翘首看着马蹄声的方向。

“报!”斥候突然策马飞驰来报,“河东李克用率大军来袭!”

“沙陀人怎么来了?”黄巢的手不由地抖了一下,头顶紧接着一声轰鸣,倾盆大雨便兜头浇了下来,这一刻,也彻底浇灭了黄巢最后一丝希望。

中和四年,王满渡一役,沙陀精锐骑军突袭黄巢主力,数万黄巢大军,仓皇应对,顿时土崩,晚唐雄极一时的“黄金甲”自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这场终极PK的对战当中,黄巢最终落败,然而此刻他其实还没有完全失败,毕竟就在不远处,另一个人的麾下还有着大齐万余精锐之士。

这个人就是大齐国宰相尚让,也是黄巢军中,权力、威望仅次于黄巢的人。

如果黄巢能够与尚让会合,凭借这万余精锐,只要黄巢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正当黄巢等人马不停蹄地向太康方向奔亡之时,尚让率领万人投降的消息传来,黄巢最终崩溃了。

尚让,连你也背叛了朕!

尚让的投降,倒向了陌生人

在王满渡一役当中,大批黄巢军将领如葛从周、张归霸、霍存、李谠等一批宿将名臣,纷纷弃甲投戈,跪降了宣武军节度使朱温

作为才来宣武军军镇不久的朱温,他在河南道还没有扎稳脚跟,既不如河南道其他藩镇节度使底蕴深厚,更不如沙陀李克用这边兵强马壮,但这些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向了朱温这边。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朱温是大家的老熟人,而且先前其本人也是作为降将归降的大唐,在投降唐庭这方面,谁都不会笑话谁。

然而,尚让却没有选择投降朱温,他选择了武宁军节度使时溥,这是一个自己其实与之相当不熟的人。

作为降将,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一个陌生人,不得不说,尚让的投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风险。

那么尚让为何不和其他将领一样,投降朱温呢?

昔日的袍泽

朱温,虽然是大齐国的叛将,但也曾是黄巢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当年黄巢军向西南攻击邓州,发起开辟江淮粮道的关键之战,就是朱温主导的;而随后的富平反击战中,也是朱温率军击退了唐朝关内节度使们的联攻。

再后来,朱温挥军北上,独当一面,孤军苦守同州更是黄巢军进入关中后,作为数不多的积极反击之战。

朱温,曾经被黄巢寄予厚望,而最终,他却反叛了大齐。

原因很简单,自己苦苦求援,大齐朝廷却无一兵一粮支援同州,害的朱温整天跟黄河对岸的王重荣鏖战,有时候为争夺一船粮草,往往激战数次,最终依然功败垂成。

史书多将之归结为,朝中有奸臣,这个奸臣就是黄巢的爱将孟楷,孟楷作为黄巢的重臣,与朱温有仇,故意为难他,但从孟楷后来作为先锋军战死陈州来看。他这个级别的军将,应该还影响不了朝廷对同州的方略。

唯一能够坑了朱温的,不是黄巢,就只能是当时的宰相,也是能够调度长安附近州郡粮草、兵力的尚让了。

尚让为什么和朱温不对付,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就凭这一点,尚让后来就不敢去投奔朱温,万一揭开老账,那家伙可是连李克用都敢剁的主儿。

当然除了这一点外,不愿低就恐怕也是一个次因。

昔日的下属

一般来讲,让昔日的上司回过头来给当初的下属当小弟,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尚让自然也不例外,毕竟当初自己是宰相,朱温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跟自己的级别相差不是一般的远。

低头容易,再抬头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来过。

尚让当初投降陌生的时溥,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投降朱温这个曾经的下属,实在是感觉丢不起这个人。

在尚让的眼里,自己带领了一万多名叛军,集体投降,朝廷应该给予一定封赏才对。

然而,不久他却被时溥悄悄处死了。

黯淡的结局

当初朱温投降唐廷,朝廷不仅册封高官,而且为其改名,以示恩宠,后来还许以节度使之位,可谓对其非常优厚。

而尚让为何同样是投降,却落得如此下场呢?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朱温投降,正是朝廷和黄巢的大齐军双方攻伐胶着之际,谁也奈何不了谁,此时朱温的倒戈,直接导致了大齐人心惶惶,成为了大唐撕破齐军防线的一个重要契机。

而尚让的投降,正值黄巢军灭亡之时,他的投降只是被逼无奈罢了,在朝廷、时溥看来,他投不投降其实结果都一样,没有多大的欢喜。

而且对于时溥来说,尚让带领着一万多叛军来降,这些人都是尚让的铁杆心腹,自己能不能控制的住?万一一不小心,再次引起叛乱,可就成了心腹大患。因此,对于时溥来说,留着尚让,等于是养虎为患,还不如杀了,一了百了,反正,这个昔日黄巢军的二号人物,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残阳西下,徐州城外。

尚让,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将领,被感化军军士们推搡着,颓然跪倒在了城外的荒草丛中。

背后,刽子手举起了刀斧,一道寒光过后,一切终归尘埃。

标签: 黄巢尚让朱温节度使李克用

更多文章

  • 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消灭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巢,农民起义,唐朝,起义军,统治者,门阀

    自陈胜、吴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便正式拉开了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农民起义的篇章。而在诸多领导农民起义的队伍当中,黄巢的功绩有很值得赞扬的地方。不少历史学家认为黄巢在唐朝中后期之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此人行事极为残暴,为达目的强迫诸多百姓加入起义的队伍当中,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

  •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王仙芝,唐朝,唐僖宗,节度使,皇帝,宋朝,食盐,军事制度

    盛唐时期的中国如同历史潮流中的弄潮儿,鼎盛至极却也是最后衰败的最令人惋惜的年代,但也正是在这个朝代,却有着一些敢于反抗的人,他们创造历史,历史也创造了这些人。黄巢一开始如同无数个起义之人一样,想平天下不平之事,想创造一个乌托邦王朝,虽然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但其结果却从侧面帮助国家拔掉了六百年的毒瘤。

  •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社会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士族,唐朝,起义军

    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契机就是喝醉酒之后浔阳楼写下了反诗,有一句话“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的这首诗也算是《水浒传》中流传比较广的一首诗。唐朝末年,黄巢曾经凭借一首诗而流传千古。许多人认为黄巢是有凌云壮志的人,尤其是那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气势十足。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黄巢性格很残暴,而黄

  • “五代十国”之黄巢起义,看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欢迎点评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唐王朝,李克用,五代十国,朱温

    简介在前面讲到,唐朝后期,政治腐化,国内民怨沸腾。前后爆发了“裘甫起义”、“庞勋起义”两次动乱,虽然两场动乱都被唐王朝镇压,但是农民起义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却震撼了世人,鼓舞着后人为反抗压迫而斗争。“黄巢起义”成了压倒唐王朝最后的一根稻草。“黄巢起义”爆发一般人造法基本都是被逼的,比如这个裘甫,还有之

  • “盐贩子”黄巢:皇帝官府比强盗狠,唐僖宗时代的政治有多糜烂?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黄巢,皇帝,高骈,唐朝,食盐,唐僖宗,王仙芝,节度使,盐贩子

    唐宣宗(李忱)应该是唐朝最后一位有成绩的英武帝王,他死之后则由其儿子唐懿宗(李漼)继位,可是唐懿宗佞佛无度,特别是在他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花费重金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和四川等地相继发生叛乱。公元873年秋,唐懿宗病入膏肓。当时,掌握禁卫军的两个宦官头目刘行深和韩文约为了获

  • 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决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僖宗,黄巢,黄巢起义,节度使,王仙芝

    那时的黄巢,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热血青年。但科考的失败,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朽,却将他伤得体无完肤。最后一次科考不第后,心灰意冷的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收笔的那一刻,他痛下决心:此生不会再参加科考。之后,黄巢果断离开长安城,回到了老家曹州冤句,子承父业,成为了黄氏盐帮的新任首领。数年后,唐朝的

  • 敢笑黄巢不丈夫,文不能进长安,就武进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黄巢,长安,黄巢起义,唐僖宗,唐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此霸气侧漏、藐视天下的诗正是唐末一代枭雄黄巢所写。我想,当时高高在上的大唐权贵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推翻他们的竟然是一个科举屡战屡败,样貌丑陋的草根黄巢。黄巢起义加速了大唐王朝这座延续近三百年的大厦的倒塌。黄巢为什么会起义?因为他参加科举

  • 王霸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王霸,黄巢,李唐,唐王朝,节度使,王仙芝

    历史上的黄巢既有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纵横天下的快意人生。古往今来霸气侧漏的名字,恨不得都让他起了。他起义时,号称“冲天大将军”,华夏五千年,他是第一个和老天爷杠上的,空前,而且绝后。他年号“王霸”,相较其他帝王——王霸之气溢出屏幕,扑面而来。更兼这位大哥文采斐然,诗文存世不多,可句句经典。但他的失败

  • 枭雄末路,被困狼虎谷内的黄巢,最终是饮恨而终还是金蝉脱壳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黄巢,张全义,朱温,狼虎谷,义军

    中和四年六月,兖州东北,狼虎谷内,一支衣衫褴褛的骑兵队伍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在原地显得有些彷徨无措,这些人虽然看起来憔悴不堪,但众人对于中间围拥着的那个人,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旁人不同,中间的那名中年男子衣衫整齐,虽然神色疲惫,但举止投足之间却自带着一股桀骜之气,他便是刚刚破灭不久的大齐国皇帝—

  • 晚唐名将,多次重创黄巢,却被列入叛臣传,一首诗留下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黄巢,叛臣传,高骈,黄巢起义,辛弃疾,陆游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使君。这四句诗是《三国演义》中对蜀国大将姜维的评诗,文武双全,可谓是评价很高了。历朝历代兼修文武,在朝能兴邦安民、战时可纵马退敌的人物实在不多。因而这两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算是对历史人物的最高评价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