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消灭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消灭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545 更新时间:2024/2/13 1:23:25

陈胜吴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便正式拉开了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农民起义的篇章。而在诸多领导农民起义的队伍当中,黄巢的功绩有很值得赞扬的地方。不少历史学家认为黄巢在唐朝中后期之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此人行事极为残暴,为达目的强迫诸多百姓加入起义的队伍当中,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过诸多历史学家认为,黄巢此人并没有史书上所写的那般不堪,在他领导农民起义之时,因拔除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600年的社会毒瘤,直接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未入仕途走偏锋,农民起义举大旗

据史料记载,黄巢出生于唐朝的一个盐商世家,在当时那个社会,盐商是非常赚钱的生意。所以黄巢因家中小有资产,过上了一段极为富裕的生活,他不仅可以像官宦子弟一样上学读书,还能够钻研武艺,强身健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黄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完全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将帅之才。长大之后的黄巢也希望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施展抱负。然而奈何造化弄人,黄巢连续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却都名落孙山。

不过好在黄巢家中的生意为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这也使得黄巢在当地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当时的唐朝已经走向了没落,再加上天灾人害,朝廷为了能够抗击敌人,急需税款,于是便在全国各地强征税务,瞬间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一个盐贩子便举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而黄巢作为此人的好友也一同加入到起义队伍当中。

黄巢在早些年时就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手中更是握着一支军队。在黄巢的帮助之下,农民起义队伍的气势越发高昂,没过多久就攻克了周边的几座城镇。内外受敌的唐朝政府见农民起义如此轰轰烈烈,不得不将自己所有的力气全部放在压制农民起义之事上。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希望可以通过招安的方式来安抚黄巢等人,然而却因为种种原因,两方交谈并没有达成共识,对当时的朝廷来说更为不幸的是,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气势也越来越浩大。

意见不同分两道,声势浩大战乾坤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以黄巢及其友人作为两大首领,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与皇朝不同的是,友人早已经动了被朝廷招安的念头,而且与朝廷反抗的意识也并不强烈。反观黄巢则与之完全相反,黄巢不仅对朝廷心灰意冷,甚至还萌生了想要推翻唐朝的念头。渐渐地,双方因为意见不合,最后分崩离析,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继续进发。然而可怜的是,友人自从与黄巢分离之后,便吸引了唐朝大部分的火力,甚至前后多次遭到了唐朝主力的围捕。

黄巢借此机会,在全国各地燃起了农民起义军的火焰,仅用了几个月便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双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没过多久,友人的队伍便被打得四散而逃,其本人也在一次兵败当中被唐朝军队残忍杀害。友人的手下为求自保,便纷纷的投靠黄巢,于是这样一来,黄巢手下的队伍便成为了整个起义军当中的中坚力量。当时黄巢手下的诸多大将直接建议他可以自立为王,并且趁着自己势力最为强大之时,攻打朝廷力量最为薄弱的南方—江南。如此一来,当时的黄巢早已野心勃勃,未曾过多打算,就带兵南下。

然而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之路似乎并不平顺,甚至还遭到了几次三番的追杀。当时的唐朝统治者似乎已经看穿了黄巢的意图,于是多次派兵对其进行围捕,意图要将这支农民起义军完全扼杀在摇篮当中。但显然黄巢并非是一个吃素的,由他带领的队伍几经波折,终于到达了江南,短暂的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黄巢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在江南一带休养生息,在补充力量的同时,也向外界宣扬自己要北伐。

黄巢如此高调的举动,直接引起了唐朝统治者的注意,也致使他这一次的进军并不顺利。黄巢的起义军遭到了多路军队的追杀,一时之间,整个农民起义军溃不成军。但天无绝人之路,虽然唐朝派出了诸多军队想要打压黄巢,但奈何这些将领并没有齐心协力,反倒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玩弄彼此。当时的黄巢便看透了这一特点,几经周旋之下,成功带领着自己的起义军,跳出了唐朝设下的包围圈,直奔长安而去。等黄巢来到长安城脚下之时,当时的唐朝皇帝早已逃之夭夭。于是黄巢轻而易举地便接手了长安城。

正式登基成为皇帝,轰轰烈烈走陌路

在正式占领长安城之后,黄巢便在手下的建议之下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齐。黄巢此人重情重义,他不仅让自己实现了梦想,还让其他的手下也突破了阶级上的限制,享受到了权力带给自己的快感。然而奈何黄巢此人过于高调,没过多久,他便吸引了几方势力的关注。虽然那时的唐朝已经濒临破碎,但奈何国威尚在,中原地区仍有几支队伍效忠唐朝。于是这群人为了能够帮助唐朝统治者夺回长安,集结队伍,向长安城蜂拥而至。

奈何此时的农民起义军队伍因为长期的征战,只剩下一帮残兵败将,他们虽然有力气占领长安,但却无力守住长安。而在多方势力的不断围堵之下,以黄巢为首的政治势力也彻底落幕。在黄巢的一生当中,他虽然杀人如麻,但却拔除了一颗危害中国将近6000余年的毒瘤,那便是门阀制度,而自此之后,中国古代的寒门子弟便拥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国家也有了更好的发展。

结语:

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当中,门阀家族数不胜数。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诸多统治者便萌生了想要削弱门阀士族的念头,隋唐两代的皇帝更是付出了许多努力。然而这些统治者未曾料到的是,一介平民子弟黄巢竟然在杀戮人生当中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宏图大业,给中国封建王朝留下了一个璀璨而又光明的未来。

更多文章

  •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王仙芝,唐朝,唐僖宗,节度使,皇帝,宋朝,食盐,军事制度

    盛唐时期的中国如同历史潮流中的弄潮儿,鼎盛至极却也是最后衰败的最令人惋惜的年代,但也正是在这个朝代,却有着一些敢于反抗的人,他们创造历史,历史也创造了这些人。黄巢一开始如同无数个起义之人一样,想平天下不平之事,想创造一个乌托邦王朝,虽然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但其结果却从侧面帮助国家拔掉了六百年的毒瘤。

  •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社会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士族,唐朝,起义军

    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契机就是喝醉酒之后浔阳楼写下了反诗,有一句话“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的这首诗也算是《水浒传》中流传比较广的一首诗。唐朝末年,黄巢曾经凭借一首诗而流传千古。许多人认为黄巢是有凌云壮志的人,尤其是那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气势十足。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黄巢性格很残暴,而黄

  • “五代十国”之黄巢起义,看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欢迎点评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唐王朝,李克用,五代十国,朱温

    简介在前面讲到,唐朝后期,政治腐化,国内民怨沸腾。前后爆发了“裘甫起义”、“庞勋起义”两次动乱,虽然两场动乱都被唐王朝镇压,但是农民起义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却震撼了世人,鼓舞着后人为反抗压迫而斗争。“黄巢起义”成了压倒唐王朝最后的一根稻草。“黄巢起义”爆发一般人造法基本都是被逼的,比如这个裘甫,还有之

  • “盐贩子”黄巢:皇帝官府比强盗狠,唐僖宗时代的政治有多糜烂?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黄巢,皇帝,高骈,唐朝,食盐,唐僖宗,王仙芝,节度使,盐贩子

    唐宣宗(李忱)应该是唐朝最后一位有成绩的英武帝王,他死之后则由其儿子唐懿宗(李漼)继位,可是唐懿宗佞佛无度,特别是在他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花费重金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和四川等地相继发生叛乱。公元873年秋,唐懿宗病入膏肓。当时,掌握禁卫军的两个宦官头目刘行深和韩文约为了获

  • 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决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僖宗,黄巢,黄巢起义,节度使,王仙芝

    那时的黄巢,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热血青年。但科考的失败,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朽,却将他伤得体无完肤。最后一次科考不第后,心灰意冷的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收笔的那一刻,他痛下决心:此生不会再参加科考。之后,黄巢果断离开长安城,回到了老家曹州冤句,子承父业,成为了黄氏盐帮的新任首领。数年后,唐朝的

  • 敢笑黄巢不丈夫,文不能进长安,就武进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黄巢,长安,黄巢起义,唐僖宗,唐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此霸气侧漏、藐视天下的诗正是唐末一代枭雄黄巢所写。我想,当时高高在上的大唐权贵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推翻他们的竟然是一个科举屡战屡败,样貌丑陋的草根黄巢。黄巢起义加速了大唐王朝这座延续近三百年的大厦的倒塌。黄巢为什么会起义?因为他参加科举

  • 王霸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王霸,黄巢,李唐,唐王朝,节度使,王仙芝

    历史上的黄巢既有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纵横天下的快意人生。古往今来霸气侧漏的名字,恨不得都让他起了。他起义时,号称“冲天大将军”,华夏五千年,他是第一个和老天爷杠上的,空前,而且绝后。他年号“王霸”,相较其他帝王——王霸之气溢出屏幕,扑面而来。更兼这位大哥文采斐然,诗文存世不多,可句句经典。但他的失败

  • 枭雄末路,被困狼虎谷内的黄巢,最终是饮恨而终还是金蝉脱壳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黄巢,张全义,朱温,狼虎谷,义军

    中和四年六月,兖州东北,狼虎谷内,一支衣衫褴褛的骑兵队伍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在原地显得有些彷徨无措,这些人虽然看起来憔悴不堪,但众人对于中间围拥着的那个人,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旁人不同,中间的那名中年男子衣衫整齐,虽然神色疲惫,但举止投足之间却自带着一股桀骜之气,他便是刚刚破灭不久的大齐国皇帝—

  • 晚唐名将,多次重创黄巢,却被列入叛臣传,一首诗留下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黄巢,叛臣传,高骈,黄巢起义,辛弃疾,陆游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使君。这四句诗是《三国演义》中对蜀国大将姜维的评诗,文武双全,可谓是评价很高了。历朝历代兼修文武,在朝能兴邦安民、战时可纵马退敌的人物实在不多。因而这两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算是对历史人物的最高评价了。不

  • 《雪中悍刀行》赵黄巢是什么人?是什么样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黄巢,雪中悍刀行,龙虎山,神仙,铁骑

    得道年来三甲子,不曾飞剑取人头。天庭未有天符至,龙虎山间听泉流。赵黄巢姓赵,离阳赵家皇帝的赵,据他自己所说,他得道已经三甲子。《雪中悍刀行》境界划分为九品制,从九品至一品。一品又分四境,金刚境、指玄境、天象境、陆地神仙境,达到陆地神仙再进一步可以开天门飞升成仙人,也有人留在人间是为陆地天人。赵黄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