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能欣赏草书,也不愿学习草书,尤其是以“颠张狂素”为代表的狂草,但殊不知草书才是一个真正的书写者的“最终归宿”。论书体,小楷最见功力,草书最见高度。
即便是张旭的狂草大作《古诗四帖》还是怀素的《自叙帖》,根本上都是狂而不怪,章法严谨的。“草圣”的狂放背后蕴藏着的是深厚的功力和森严的法度,收放自如永远都是王道,只是他们个性潇洒张扬,极少将“中规中矩”的一面表现出来而已。
“草圣”怀素就有一件展现自己另一副面孔的“出规入矩”之作:《论书帖》。
《论书帖》字形大小变化不大,行间距与字间距分布都较为舒朗,在章法布局上基本上就奠定了这件作品淡雅平和的风致。
在文字的书写上,《论书帖》笔势圆融婉转,丝毫没有夸张狂怪之气;其中偶作牵连,血肉丰润的同时亦是流转自如,灵动自然。
800年来,这一帖《论书帖》一直流传有序,甚至还保留着800年前的装裱样式,被保存得十分完好。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的亲笔题书,卷中还有米芾、项元汴等后世大家和收藏名家的诸多鉴印。
这一帖《论书帖》才是怀素的“真面目”,是他难得一见的意气平和之作;这对我们研究草书基本的章法布局和笔法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