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人模仿骆宾王《咏鹅》,写首《咏鸡》获大奖,写得到底怎么样?

老人模仿骆宾王《咏鹅》,写首《咏鸡》获大奖,写得到底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768 更新时间:2024/3/9 6:25:35

古代的将领在起兵造反前,为了避免被人认为是师出无名,通常都会找人作一篇讨贼檄文。所以唐朝的徐敬业在起兵反抗武则天之前,特意找来了当时著名的文人骆宾王,让他帮忙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本来就看不惯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所以马上就提笔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初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敏,有“神童”之称,徐敬业找他来写讨贼檄文还真是挑对了人。虽然徐敬业的起兵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骆宾王帮他所写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却广泛流传开来。特别是檄文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二句,极大地激发了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对后来张柬之等人推翻武则天产生了积极影响。

骆宾王确实非常有才华,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的慷慨激昂,展现出了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据说武则天在看了这篇檄文后,都忍不住感叹说:“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惜的是,在徐敬业起兵失败之后,骆宾王也随之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出家为僧,也有人说他和徐敬业一起被手下乱兵所杀。一代大文豪,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知所踪。

骆宾王的一生,除了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广为人知之外,还有一首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首诗大家小时候多学过,就是骆宾王在幼年时所作的那首《咏鹅》。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人,小时候和家人在城北一个叫李塘村的小村子里生活。在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当春天来临时,塘边柳丝随风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面上一群大白鹅随波嬉戏,景色格外悠闲迷人。

有一天,骆宾王父亲的一位朋友来家中做客。他见骆宾王面容清秀,聪明伶俐,又听说骆宾王在当地有“神童”之称,就想要考一考骆宾王。他先问了骆宾王几个问题,骆宾王都能一一对答如流。后来两人来到了骆家塘边,客人指着塘里嬉戏的大白鹅让骆宾王以鹅为题作一首诗。

当时骆宾王才7岁,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客人出的这个题目明显太过于艰难了。但是骆宾王却不惧怕挑战,他走近塘边仔细观察起这群大白鹅,略加思索后就吟出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将鹅群戏水的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不但写出了鹅的动态美,还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年仅7岁的骆宾王,凭着这首《咏鹅》,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不过,虽然骆宾王这首诗写得很不错,但是因为这首诗毕竟是一个7岁孩子所作,所以历史上的那些大诗人也不好意思模仿此诗。

古代的大诗人自恃身份,不好意思模仿此诗,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却没这么多讲究。在2016年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危勇的老人模仿骆宾王的《咏鹅》,写了一首《咏鸡》,凭借此诗斩获大奖,获得了当年举办的第二届“农民文学奖”。那么,这首《咏鸡》写得究竟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看: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乍一看,危勇老先生的这首《咏鸡》和骆宾王的《咏鹅》确实颇为相似,说是模仿之作也并不为过。但是,在现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老先生还能写出这样一首质朴自然的诗歌,也确实令人佩服至极。特别是诗中的后两句,“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读来更是朗朗上口,写出了“雄鸡一唱天下白”的非凡气势。

有不少人在读过这首《咏鸡》之后,认为这首诗不过是山寨版的《咏鹅》,毫无文学性可言。这样的看法其实并不客观,至少对于老先生所作的这首《咏鸡》来说,十分的不公平,而且有吹毛求疵之嫌。

危勇老先生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年近七旬,是一位常年以打鱼为生的渔民,而且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古诗词,可以说是一位业余诗人。他在如此高的年纪还在坚持创作,是一件非常值得敬佩的事,很多人到了他这个年龄可能还不如他。所以,虽然他的这首《咏鸡》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骆宾王的《咏鹅》,但是仍然不失为一首好诗。

各位网友,你们认为呢?

更多文章

  • 七岁咏鹅算什么,这才是骆宾王屹立史册的价值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诗作,杨炯,齐梁,初唐,咏鹅,唐朝,诗人,骆宾王,帝京篇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51骆宾王身死后,他的诗文佚失殆尽。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中宗李显复位。中宗于政治一事上并不算能干,他复位之后最重要的成果便是拨乱反正:一应旧历恢复唐制,为忠唐人士平反,并重置修文馆学士。3月,颁布制书“文明年间以来因获罪而破败了的家族的子孙都可以恢复原来的地位

  • 骆宾王:儿时《咏鹅》,老来谋反,却是一生高洁!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天地标签:咏鹅,王勃,杨炯,诗人,唐朝,骆宾王,卢照邻,武则天,在狱咏蝉

    01公元626年。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事变刚刚结束。这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但是对老百姓来说无关痛痒。这些年来改朝换代的事情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只要别打扰到他们的小日子就好。比起谁当皇帝,男女老少们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件八卦:《7岁神童作10W+爆文,背后的秘密是……》《天才是怎样诞生的?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戏说骆宾王:那个七岁咏鹅的天才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骆宾王,武则天,杜甫,咏鹅,在狱咏蝉,畴昔篇,讨武曌檄,帝京篇

    他七岁能诗,一首《咏鹅》至今仍是中国亿万孩童的文学启蒙。他一生留下百余诗篇,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为大唐文化繁荣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才名冠世,却命运坎坷凄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千古文豪骆宾王的故事。少年才高落魄大唐初年,浙江义乌的一个小村子里,一户贫寒人家诞下一名男婴。这家人姓骆,虽然寒微,却也

  • 古代名人智慧:张巡制造假情识敌酋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张巡,许远,叛军,唐朝,安庆绪,尹子奇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张巡在雍州击败安庆绪叛军后,又有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许远派人来求救。原来安庆绪任尹子奇为伪河南节度使,率叛兵略地,十三万叛军进击睢阳。张巡得到消息,忙领兵进驻睢阳,与许远兵合一处,共同守城。尹子奇所将,是叛军的精锐,英勇善战,攻城勇猛。张巡与许远督兵固守,打得很苦。张巡见硬

  • 古代名人智慧:张巡草人借箭杀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草人,叛军,壮士,唐朝,诸葛亮,令狐潮,张巡草,古代名人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42——765年),又出了位智借敌箭杀敌人的智将,他就是真源县令张巡。安史之乱,战火蜂起。张巡号召地方州县率兵勤王,抵抗叛军,被降唐的令狐潮围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两军僵持了十数天,城中箭快用尽了,消息报给张巡,张巡十分着急。箭是守城第

  • 唐朝遗事:国难当头,书生将军张巡誓死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张巡,太守,燕军,睢阳,安禄山,唐朝遗事

    张巡是唐朝人,考取进士,任县令,后来因为政绩优良被召回长安,结果他不肯投靠权贵,又去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做县令,帮百姓杀掉了当时的恶霸黑势力,随后安史之乱爆发,很多人都投靠了安禄山的势力,就连他的上司也投靠了,还让张巡去接应他们的军队,张巡知道后很是气愤,就带领县里的官吏百姓去当地的玄元皇帝祠大哭。玄元

  • 福建泉州忠烈文化交流团到商丘张巡祠祭祖拜谒

    历史解密编辑:商丘城市建设标签:张巡祠,张巡,商丘,祖庙,古城

    张巡祠,又名双忠祖庙,协忠庙,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园内有唐代“安史之乱”时因守睢阳而殉国的张巡之墓,是一个带有浓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 张巡祠,双忠文化的象征,如今的张巡祠已经成为海内外众多华人寻根问祖,弘扬中华忠烈文化的最佳场所,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

  • 张巡祠——商丘归德古城里的“满江红”

    历史解密编辑:遇见醉美河南标签:太守,许远,睢阳,叛军,商丘,张巡祠,满江红,安史之乱

    唐朝的睢阳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叛军为了打通睢阳,然后南下江淮,派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夺取睢阳。睢阳太守许远求助于雍丘防御史张巡。张巡立即带兵3000进驻睢阳,与许远守军3800人合兵抗战。张巡善谋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胜多,抗击了安史叛军。许远自知军事上

  • 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壮烈殉国,张巡流芳百世,许远却差点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张巡,许远,安禄山,哥舒翰,唐朝

    唐朝建立137年后,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天宝十四年,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面临一场生死浩劫。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野心勃勃发动叛乱,掀起安史之乱的狂涛恶浪。唐朝最精锐的边兵几乎全都控制在安禄山手中,昔日让大唐扬威异域的这些虎贲之师,如今却成了毁灭唐朝的死神,唐朝内地的军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更

  • 张巡:肩负道义重担,反抗邪恶势力的光荣牺牲者

    历史解密编辑:子阳简笔画标签:张巡,大将,雍丘,叛军,令狐潮,邪恶势力

    城上风威冷,城头鼓声绝。将军锦鞯归,士卒荷戈列。残兵斗未罢,日暮沙场热。泪眼望旌旗,心中为谁切。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其中睢阳之战可以说是最悲壮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双方军队规模庞大,而战争的结果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