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野蛮粗暴,滥杀无辜,可他却铲除了毒害中国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野蛮粗暴,滥杀无辜,可他却铲除了毒害中国近600年的毒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奈斯趣世界 访问量:1366 更新时间:2024/1/8 8:59:44

黄巢这家伙,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搞事儿”而来的。这样的人,其人生必然充满了坎坷。

黄巢生在一个盐商的家庭,自古以来,盐铁就是朝廷必抓的大项,作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其利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因此,黄巢他们家并不缺钱,他如果想,完全就可以安心地当一个盐贩子,一辈子都不会愁吃穿,但黄巢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名富商家的公子,黄巢的个人爱好也是相当的广泛,除了必备的读书识字之外,他还善于骑射,并且粗通笔墨,且少有诗才。

黄巢平时赋诗不多,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依旧为后人所传颂,诗中的不甘与愤懑之情,让后人读之还为此动容。

那不愁吃穿,家庭条件优渥的黄巢,又是如何走向了造反之路?

黄巢怎么走向了造反之路

作为黄巢来说,粗识笔墨,有一身本领,做好自己的“家族生意”,他不比当官好吗?但黄巢不那么想。在古代,士农工商里面,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尤其是他家的贩卖盐的生意,更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

于是,黄巢便想着能够进入大唐体制内上班,最起码“体面”,这可以看出,黄巢还是比较单纯的一个人。

黄巢的想法也很简单,想要通过科举正途,走入大唐的体制之内。要知道,唐朝从来都不缺有才华的人,而有才华、会写诗的人,都不一定能够当官,更不一定能够混得开。

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除了考核文笔才华之外,还加入了社稷之道以及政务处理等科目,毕竟,选拔出来的官员,是要为朝廷干工作的。

黄巢自小接受的便是拳脚功夫加上生意经,对于治国理政这些东西,实在是一窍不通。这在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中便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这块短板制约着他,他或许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次科举考试接连失败,黄巢产生了强大的挫败感,进而产生了报复朝廷的冲动,他在等一个机会。

在乾符二年,连年出现旱灾水灾,导致百姓颗粒无收。而朝廷的救援,又迟迟到不了百姓的手中。天灾人祸之下,百姓们被积聚的愤怒冲昏了头脑,在王仙芝振臂一呼之下,起义开始了。

黄巢眼看时机已到,便也在发动起义,响应王仙芝。

王仙芝战死,黄巢攻入长安

王仙芝也是个盐贩子,因此虽身为义军首领,但是其眼光和判断力距离一个真正的头领还差得远。

王仙芝没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仅仅将这次起义,当成一个升官金爵的敲门砖。因为在古代,只要是你人手够多,实力够大,朝廷剿灭不利的情况下,便会抛出招安的橄榄枝,而王仙芝便想着能够通过这条路进入仕途。

这对于“贼”来说,是一条晋升的高速通道,在这样的心理之下,王仙芝被宋威蛊惑,结果身首异处。

王仙芝一死,义军便分化开来,一大部分都投入了黄巢的部队,继续跟随黄巢流窜作案。黄巢从公元878年成为头领之后,便在879年发动大规模进攻,攻占了广州。

谁也没有想到,黄巢义军一路打一路流窜,人越打越多,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逼近了洛阳城。

同年的12月,黄巢进兵潼关,潼关被攻占之后,长安也就成为了义军的必取之地。唐僖宗出逃,长安落入了黄巢义军的手中。

按照原则来说,攻入都城后,如果能够合理安排百姓,处理好各个阶层的关系,天下将会收入囊中。

可是,黄巢自身的短板却在这时被无限放大,攻入长安城的他膨胀了起来。他建立了新政权之后,便开始疯狂屠杀唐朝宗室,除此之外,长安城的世家大族也开始遭到清算。

而且越杀越上瘾,越杀手段越残酷,成功地将自己放在了所有世家大族的对立面上。

黄巢铲除了祸害中国近600年的毒瘤,却因此落得个身首异处

黄巢之败,同几百年后的李自成有着相类似的经历,他们都是靠着灾民流窜作案,一路上靠着抢劫官仓,从而攻入都城,获得政权的。

但是,黄巢也好,李自成也罢,他们都没能很好地完成转型,没有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而是将官员以及富商推到了对立面。

要知道,这些人把控着国家90%以上的资源。

黄巢更是野蛮,大范围的屠杀李唐宗室,在唐僖宗外逃的情况下,还肆无忌惮地杀戮长安城内的士族门阀,使得这些人只能去依附李唐王朝。

最终,黄巢的起义军败下阵来,黄巢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黄巢虽然失败了,但是其打击了长安城内的士族门阀,将他们手中的资源进行了“格式化”。

这些士族门阀,从封建王朝建立之初便开始垄断社会资源,就连皇帝都得拉拢他们才能够获得支持。

不管是谁当天子,都要保障士族门阀的势力,皇帝的位置才能坐得安稳。因此,他们就像是一群蛀虫一样,成为了霍乱的原因之一。

如果黄巢想要获得最终的成功,他也要拉拢这群士族门阀,虽然改朝换代,但是门阀的利益却受不到根本的影响。

黄巢或许眼界不到这里,在阴差阳错之中,除掉了危害中国近600年的毒瘤,但是,暴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后记

唐朝因为安史之乱而走下坡路,被黄巢起义冲击得支零破碎,黄巢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干成大事,要在适当的时代背景之下,做顺应时代发展之事。

但是,决定自己能飞多高的,不是自己的谋臣团队,而是自己本身的认知,所以,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天花板。

更多文章

  • 黄巢残暴 迷恋权财 却立一大功 拔掉危害中国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希子说电影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唐玄宗,安禄山,李自成,唐朝

    遥想当年,英豪黄巢率领大军攻破都城长安,曾经繁华无比的大唐一时间沦为梦中幻影,留在世人眼前的不过是一片废墟。每每看到目光短浅,耽于享乐的贵族们不为国家谋利,压迫下层人民,我的心理都会响起形容黄巢的一句豪言壮语:天街踏尽公卿家,内库烧为锦绣堆。曾经的世家大族,在历史上传承百年的大家族在黄巢的铁血政策下

  • 黄巢兵败被杀,数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决她们的方式令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僖宗,黄巢,王仙芝,安史之乱,唐朝,姬妾,食盐,军事制度

    任何朝代末期都会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这也是王朝体系的人地矛盾循环规律。自己内部不进行自救行动,那就只能被外部暴力破坏,重新搭建一个体系,进行再次的权力洗牌与人地资源匹配。只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掌控局势,进行成功上位。唐末黄巢起义,可以说是唐朝末期乱世的开端,也是王朝末世最后的挣扎。黄巢能够占据京师

  • 黄巢兵败被杀,他的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的处决方式令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军,大齐,姬妾,唐朝,食盐,唐僖宗,王仙芝,黄巢起义,军事制度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5岁就能对诗,可满腹经纶的他却没法通过科举考试,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员、昏庸的皇帝将他压得喘不过气,于是乎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唐朝末年,黄巢看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看着阴暗不作为的朝廷,抑郁不得志的他内心充满了愤懑,他期待着革命的到来迫不及待的想要推

  • 黄巢的功与过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黄巢,长安,大军,唐朝,食盐,节度使,王仙芝

    黄巢留在世间最后的话是:“想我自起兵以来,转战千里,战无不胜。没想到,却落得今天这种下场。都是天意呀!”黄巢是谁?听海云频道为你娓娓道来。黄巢(公元849~884),曹州冤句人(今山东菏泽),祖上世代贩卖私盐,家境殷实。“此子仪表非俗,异于常人。万里不足挑一,乃王侯之相也。”这是黄巢四岁时江湖术士对

  • 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杀死定居在当地的十余万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黄巢,唐王朝,安史之乱,唐朝,官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说起黄巢,就不得不令人想起他写的这首充满了霸虐杀气的《不第后赋菊》。在平常我们往往会把黄巢与杀人魔王这个称号相挂钩,毕竟他在带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大唐南北的同时,基本上把不论是大唐人还是在大唐的外国人都给杀了个遍,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一点,

  • 黄巢真的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600年的“毒瘤”?这个毒瘤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黄巢,黄巢起义,长安,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几乎在历朝历代,都会频繁上演。因为不满统治者苛待百姓,这让不少人迫于无奈,选择造反,争取获得一条出路。然而历史上农民军起义造反,却很少有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本身带有的局限性。当年黄巢起兵造反,可是轰动一时,这中间没少残害老百姓。但是有一点却值得,后人予以称赞,那就是“拔除”

  • 铁石星君临凡为无敌将李存孝,镇压谛听兽下界的金统帝黄巢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李存孝,黄巢,李克用,唐僖宗,朱温,郭子仪

    在演义评书之中,多有一些神话色彩。隋唐演义中有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说的是青龙星先后转世为单雄信、盖苏文、苏宝同、安禄山,白虎星也随之转世为罗成、薛仁贵、郭子仪。还有紫微星、二十八星宿、金翅大鹏等等,也都曾出现于演义之中。《说岳》开篇故事也是神话,玉帝遣赤须龙为金兀术乱宋室,如来佛祖派金翅大鹏为岳

  • 从唐入宋之殇61:黄巢如同雀鳄鳝,老是打不死背后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节度使,王铎,刘汉宏,官军

    骑着高头大马,走在乾符六年(879年)的初冬,温暖的阳光下,刀枪的血迹很快便干成了一片树叶。从老家曹州的三千乌合之众,发展到今天的十万草军,看着漫山遍野的白旗,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不禁踌躇满志。从广州那个鬼地方出来后,遇到的对手一触即溃。草军兵锋所至,官军望风而逃。草军距大唐宰相、招讨使王铎坐阵的

  • 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置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唐僖宗,黄巢,宦官,俘虏,长安,王仙芝

    一般来说,王朝的兴衰就像自然界中的新生和死亡一样,是无法扭转的规律。这是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很多时候后人不但乘凉,还会“砍树”、自毁长城,所以王朝发展到最后,往往都是内忧外患并起,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并起的时候,也跟其他时期的乱世差不多了。乱世出英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开始是英雄,却不一定能

  • 朱温对黄巢有多重要?为啥他一投降,黄巢军在长安就待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黄巢,长安,唐军,节度使

    唐中和二年,这一年也是大齐金统三年。此时,长安城内,身披龙袍的大齐皇帝——黄巢,内心早就褪却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激情,他在焦虑地等待着一个消息:东北面同州,朱温所部的消息。而对于朱温那边的消息,黄巢身旁的孟楷却是再了解不过了,朱温连发的那十道求援信,都被自己悄悄扣了下来,没敢递给皇帝。因为他知道,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