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的功与过

黄巢的功与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勇敢他 访问量:4589 更新时间:2024/3/7 21:06:15

黄巢留在世间最后的话是:

“想我自起兵以来,转战千里,战无不胜。没想到,却落得今天这种下场。都是天意呀!”

黄巢是谁?听海云频道为你娓娓道来。

黄巢(公元849~884),曹州冤句人(今山东菏泽),祖上世代贩卖私盐,家境殷实。

“此子仪表非俗,异于常人。万里不足挑一,乃王侯之相也。”

这是黄巢四岁时江湖术士对他的谶语。黄巢的父亲倾家财求名师,专心培养,以求光宗耀祖。

黄巢从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先后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信心丧失殆尽的他,便开始了一年的离家游学之路。在与曹氏完婚以后,再生“求仕”的想法。踌躇满志的他本以为志在必得,可事与愿违,得到的却是:

“此人狂妄,不可令其所愿。”

“乱棍打出,永不录用。”

这彻底浇灭了黄巢“入仕”的打算,文武双全的他竟然被朝廷嫌弃丑,愤怒的他凭着一腔怒火写下了那首流传后世的“反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大气磅礴,意境雄伟,把黄巢心中对于封建门阀制度的痛恨,以及反抗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多次落第后,题反诗痛骂朝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黄巢的个性极其刚烈,骨子里透着暴戾。这里所说的门阀制度,就是门阀世家把持朝政官位,当官不看才学,只看门第,因此普通人难以做官。像黄巢这样的盐商之后,入仕做官绝无可能,但老天似乎真的给了他一次机会。

公元874年,全国各地爆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官府救助无力,百姓无家可归,再加上吏治黑暗、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等种种压迫……忍无可忍的王仙芝聚集了数千人,在长垣县揭竿而起。

黄巢随后也加入了其中,

“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起义军立刻遭到了朝廷的疯狂绞杀,王仙芝被逼自尽……

“打仗,永远打的都是钱,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

家资殷实的黄巢,散尽家财,广招贤士。在金钱的刺激下,黄巢率领的起义军不仅没有受挫,反而越战越勇,与唐军在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陕西等十余省份进行了数年之久的流动作战,席卷大半国土,终于

“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

的黄巢军队攻入了长安。

“冲天大将军”黄巢是穿着黄金甲进入长安城的。唐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五,黄巢率领大军成功问鼎长安,建立了大齐国,改元金统。但这绝对不是黄巢辉煌人生的起点,很快,他就在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攻击下大败。次年四月,黄巢主动撤出长安。唐中和三年(883)二月,黄巢大军十五万与以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首的唐朝各藩镇大军在一个叫梁田坡的地方展开决战。结果,黄巢又是大败,被唐军斩首数万,伏尸三十里。中和四年(884)六月十七日,黄巢被徐州节度使时溥团团包围在了泰山脚下的襄王村。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黄巢最终自尽而死。

晚唐五代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描绘了这一场面: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

《旧唐书黄巢传》:

“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这些都是说黄巢的残忍,总之是黄巢起义军摧毁了繁华的长安城,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元凶.......

“初,黄巢据京师,九衢三内,宫室宛然。及诸道兵破贼,争货相攻,纵火焚剽,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

《旧唐书》这里讲得很清楚,黄巢在长安城的时候,长安各宫城民房都是好的,等到唐朝“官军”进来,长安才被焚毁了。所以,说黄巢……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几乎是历代开国皇帝成事的规律,而黄巢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按照这个规律办事,他太着急了,再加上流寇主义的做事方式,注定最后的失败。黄巢虽一生残暴,但他具有极强的反抗精神,为报科举之仇无意中拔除了门阀制度这颗“毒瘤”,对于历史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后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 黄巢长安大军唐朝食盐节度使王仙芝

更多文章

  • 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杀死定居在当地的十余万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黄巢,唐王朝,安史之乱,唐朝,官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说起黄巢,就不得不令人想起他写的这首充满了霸虐杀气的《不第后赋菊》。在平常我们往往会把黄巢与杀人魔王这个称号相挂钩,毕竟他在带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大唐南北的同时,基本上把不论是大唐人还是在大唐的外国人都给杀了个遍,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一点,

  • 黄巢真的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600年的“毒瘤”?这个毒瘤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黄巢,黄巢起义,长安,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几乎在历朝历代,都会频繁上演。因为不满统治者苛待百姓,这让不少人迫于无奈,选择造反,争取获得一条出路。然而历史上农民军起义造反,却很少有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本身带有的局限性。当年黄巢起兵造反,可是轰动一时,这中间没少残害老百姓。但是有一点却值得,后人予以称赞,那就是“拔除”

  • 铁石星君临凡为无敌将李存孝,镇压谛听兽下界的金统帝黄巢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李存孝,黄巢,李克用,唐僖宗,朱温,郭子仪

    在演义评书之中,多有一些神话色彩。隋唐演义中有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说的是青龙星先后转世为单雄信、盖苏文、苏宝同、安禄山,白虎星也随之转世为罗成、薛仁贵、郭子仪。还有紫微星、二十八星宿、金翅大鹏等等,也都曾出现于演义之中。《说岳》开篇故事也是神话,玉帝遣赤须龙为金兀术乱宋室,如来佛祖派金翅大鹏为岳

  • 从唐入宋之殇61:黄巢如同雀鳄鳝,老是打不死背后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节度使,王铎,刘汉宏,官军

    骑着高头大马,走在乾符六年(879年)的初冬,温暖的阳光下,刀枪的血迹很快便干成了一片树叶。从老家曹州的三千乌合之众,发展到今天的十万草军,看着漫山遍野的白旗,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不禁踌躇满志。从广州那个鬼地方出来后,遇到的对手一触即溃。草军兵锋所至,官军望风而逃。草军距大唐宰相、招讨使王铎坐阵的

  • 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置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唐僖宗,黄巢,宦官,俘虏,长安,王仙芝

    一般来说,王朝的兴衰就像自然界中的新生和死亡一样,是无法扭转的规律。这是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很多时候后人不但乘凉,还会“砍树”、自毁长城,所以王朝发展到最后,往往都是内忧外患并起,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并起的时候,也跟其他时期的乱世差不多了。乱世出英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开始是英雄,却不一定能

  • 朱温对黄巢有多重要?为啥他一投降,黄巢军在长安就待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黄巢,长安,唐军,节度使

    唐中和二年,这一年也是大齐金统三年。此时,长安城内,身披龙袍的大齐皇帝——黄巢,内心早就褪却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激情,他在焦虑地等待着一个消息:东北面同州,朱温所部的消息。而对于朱温那边的消息,黄巢身旁的孟楷却是再了解不过了,朱温连发的那十道求援信,都被自己悄悄扣了下来,没敢递给皇帝。因为他知道,此刻

  • 黄巢被杀之后,他数十位绝色妻妾的下场如何?其惨状难以言说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黄巢,唐僖宗,长安,黄巢起义,王仙芝

    黄巢(公元835年-884年),生于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非常殷实,按照常理来说,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怎么也不至于去造朝廷的反。不过黄巢既有文化又有才气,不甘于一辈子做个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渴望进入唐朝体制。黄巢画像也不知道是唐末时期,政治

  • 枭雄朱温的一生,背叛黄巢,毁灭大唐,最后死于儿媳妇们侍寝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朱温,黄巢,唐昭宗,唐僖宗,曹操,节度使

    都说乱世出英雄,那么盛极一时的唐朝呢?这样的一个盛世王朝,它的乱世都会涌现出什么样的英雄、枭雄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其中被后世称为“梁太祖”的大枭雄--朱温。朱温这个人比较特殊,因为从他的出身来看,他不像三国时期的曹操出生于官僚家庭。他更像汉高祖刘邦,出身市井,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终成为压倒唐朝

  •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千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黄巢,李克用,安禄山,朱温,安史之乱

    唐朝享国289年,是中国封建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因为李渊、李世民父子开了个好头。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唐盛世确实也到唐朝中期,就偃旗息鼓了,唐朝后期爆发的各种农民起义,只图享乐的昏庸统治者们,一点办法都拿不出来拯救国家。对唐朝局势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安禄山,一个是黄巢。安史之乱,是安禄山

  • 881年,黄巢率60万大军攻唐,唐皇出走。登基后黄巢却因一事战亡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黄巢,大军,唐军,长安,义军,唐皇,唐朝,食盐,王仙芝

    881年,黄巢率60万大军攻长安,唐3000人应战。结果,黄巢占领长安,登基为皇。没想到,黄巢竟因一事,战亡于泰山。唐懿宗统·治时期,连年饥荒,可朝廷发下来救灾款项,却被官员们贪·污一空。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便纷纷揭竿而起。在揭竿而起的人当中,就有濮州人王仙芝。王仙芝率领3000人,白手起家,慢慢扩